(爸媽都看看)再難,也要陪孩子度過這段時間

2020-11-06 學友領讀

我們總在說忙忙忙,但是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著我們來彌補,只要稍微有點忽略,孩子的成長變化會很明顯。有些毛病一旦養成,會花費很多精力來改正,甚至根本無法糾正。



因此,不管掙了多少錢,事業發展有多順利,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當,將來老了會後悔。

雖然不需要我們一門心思撲在孩子身上,但是也絕對不能拿事業繁忙來犧牲孩子。生下他就得負責任啊!

孩子在年幼時具有極強的可塑性。他們就像河水的源泉,活潑而無拘無束,一旦被導向某一方向,就能轉變它的流向。在社會的大環境中,為什麼有的人有用,有的人有所作為,在這裡起決定作用的是教育。

人與人之所以不一樣,主要是因為在後天受到的教育方式不同。在幼年的意識中留下的印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都會在未來漫長的一生中發揮重要的影響。

每一個人都不是他自己要出生的,父母使他們偶然來到這個世界,來到一個他們自己無法選擇的家庭,有了一對永遠不能變換的父母。

一個孩子將來能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孩子的父母是何種層次的人,取決於孩子在早期成長過程中受到何種層次的家庭教育。

在英國有一個愛德華家庭,是真正的書香門第。老愛德華是個博學多才的哲學家,為人嚴謹勤勉。他的子孫有13位當大學校長,100位教授,80多位文學家,60多位醫生,1人當過大使,20多人當過議員。

同樣在英國,另一個珠克家族,與之相比則大相逕庭。老珠克是遠近聞名的酒鬼和賭徒,渾渾噩噩,無所事事。這個家族至今已傳下八代,其子孫後代中有300多人當過乞丐和流浪漢,400多人酗酒致殘或死亡,60多人犯過詐騙或盜竊罪,7個殺人犯,整個家族沒有一個人有出息。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為了培養孩子的品德,做父母親的行為要自慎,應該處處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為,壞的行為都是父母教育影響的結果。

如果母親愛打扮,其女兒也必然是愛打扮的。若母親是多舌的,女兒也不例外。同樣父親好喝酒,兒子也會喝酒;父親說髒話、粗話,則孩子也是如此。這已成為家庭教育的定律。

作為家長,不要和孩子講太多的道理,而應用實際行動去影響他們,給他們做好榜樣,讓他們在實踐中感知那些道理,這樣他們才能真正地理解,並運用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

朱熹曾說:俗語所謂將心比心,如此則各得其平矣。


孩子,是我們生的沒錯,但他們也是獨立的個體,我們要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對孩子同樣如此。

希望孩子體格健壯,自己就不該好吃懶動;希望孩子知書達理,自己就不該野蠻粗鄙;希望孩子優秀,自己就應該努力。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什麼樣的父母,照出來的就是什麼樣的孩子。

人們總在說:道理聽了千千萬,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為何?光聽道理沒用,光講道理也沒用。什麼才有用?行動。只有實實在在去做,才會開花結果。

教育孩子,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作為父母,只需做好榜樣,當一面無比光亮美好的鏡子,孩子自然能從中找到自己該有的樣子。

任何事業的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榜樣!

給孩子食物只會讓孩子成為大人;給孩子觀念會讓孩子成為偉人!

人在年輕的時候,千萬不要藉口工作忙而忽略對孩子的教育,在年老的時候,一切榮華富貴都是過眼煙雲,而一個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讓你晚景慘澹,但是一個成功孝順的孩子足可以讓你生活無憂。

相關焦點

  • 再難,也要陪孩子度過這段時間!(爸媽都看看)
    每一個人都不是他自己要出生的,父母使他們偶然來到這個世界,來到一個他們自己無法選擇的家庭,有了一對永遠不能變換的父母。一個孩子將來能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孩子的父母是何種層次的人,取決於孩子在早期成長過程中受到何種層次的家庭教育。
  • 危險的「14歲」現象,父母再難也要陪孩子度過
    可「14歲現象」卻極為危險,看看這篇文章,陪孩子安全度過。我從多家心理諮詢機構了解到,在他們接待的青少年諮詢案例中,14歲孩子逆反心理最突出。一些孩子對家長的批評不再虛心接受,開始反駁、頂撞。越是父母、老師不讓做的事,他們越起勁兒,一定要和家長「對著幹」。
  • 危險的「16歲」現象,高中生家長再難也要陪孩子度過!
    另一方面,十六七歲的社會閒散人員佔60%,未成年人從離校到就業這段時間極易惹事生非、尋釁滋事,這就是「危險的16歲現象」。 還有一些高中年級段的班主任教師反映,16歲左右的年齡屬於成長中的一個「危險期」,這個年齡的孩子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 平凡英雄|扶貧專幹關愛居家隔離人員:陪他們一起度過這段日子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體溫表被我家女兒不小心弄壞了,能不能麻煩你再給一個或者幫我買一個呢?」「好的!」「門口這些菜該不會是你們送給我家的吧?」「是的,給你們買好了菜,你們就安心在家吧,有困難就跟我們講!」
  • 再忙、再累、再難,也要陪孩子度過初三這年!
    這一階段主要學習的還是初三新知識。因為中考雖然考的是整個初中三年的知識,但大多數重難點集中在初三。以物理學科為例,初中階段題型最多的壓強浮力、功和機械能,以及整個初中物理最抽象、難理解的熱和能問題都集中在初三,而且要用一學期多一點的時間學完整本書。
  • 危險的「16歲」現象,高中生家長再難也要陪孩子度過
    另一方面,十六七歲的社會閒散人員佔60%,未成年人從離校到就業這段時間極易惹事生非、尋釁滋事, 這就是「危險的16歲現象」。2017年未成年人犯罪平均年齡為16.6歲,有調查表明:青少年最容易出現打架、叛逆、學壞的年齡就是16歲左右。還有一些高中年級段的班主任教師反映,16歲左右的年齡屬於成長中的一個「危險期」,這個年齡的孩子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 危險的「14歲」現象,父母再難也要陪孩子度過
    來源 | 初中生學習(ID:czsxuexige)我從多家心理諮詢機構了解到,在他們接待的青少年諮詢案例中冉乃彥認為,對孩子來說,14歲左右的年齡就是這樣的關鍵期,家長要抓好孩子的這段關鍵期。對於這一年齡孩子的家庭教育來說,家長最難處理的問題,就在於叛逆、不聽勸。很多家長因為孩子的叛逆,產生了很大的心理壓力。他們主要有如下四種表現:第一,很多家長會認為這個叛逆的孩子是這輩子用來折磨自己的,這是典型的受害者心態。
  • 9歲中國女孩在聯合國演講 上熱搜,再難,也要陪孩子度過這段時間……
    (點擊視頻,觀看女孩精彩演講)▽在視頻中,黎子琳正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以大熊貓保護為切入點,介紹了中國青少年在氣候變化中所做的努力和貢獻。即使到現在,子琳每天聽英語的時間也在2~3個小時。」黎子琳的父親在其他採訪中透露,「從女兒出生開始,我就比較重視聽力的薰陶,通過英語兒歌和動畫片等打造語言環境。」此前,黎子琳已經通過了劍橋通用考試五級考試(PET),這一次本來想再次參加爭取獲得KET優秀級別,因為前往聯合國而錯過。
  • 青春期出現的「14歲」現象,父母再難也要陪孩子度過
    轉自公號今日教育傳媒(長安文濤)綠色教育研究所:14歲的孩子,正當青春期,易衝動、不聽勸,但同時,14歲又是一個可塑性最強的「造型期」,面對這些迫切要長大、要獨立的孩子,家長該怎麼辦呢?冉乃彥認為,對孩子來說,14歲左右的年齡就是這樣的關鍵期,家長要抓好孩子的這段關鍵期。
  • 父母再難也要陪孩子度過!危險的「14歲」現象
    冉乃彥認為,對孩子來說,14歲左右的年齡就是這樣的關鍵期,家長要抓好孩子的這段關鍵期。對於這一年齡孩子的家庭教育來說,家長最難處理的問題,就在於叛逆、不聽勸。很多家長因為孩子的叛逆,產生了很大的心理壓力。
  • 危險的「初二現象」,父母再難也要陪孩子度過!越早看越好
    如果有人問,初中三年時間,哪一年才是最重要的?可能很多人都會回答是初三這一年!但其實真正決定中考成敗的,卻很大程度上不是在初三,而是在初二。家長群有一句話很有道理「 初一差別不大,初二天上地下。」請爸媽先問自己這幾個問題:1、你和孩子關係疏遠了嗎?2、你的孩子還願意和你談心嗎?3、你還在一味的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嗎?4、你的孩子經常頂撞你嗎?
  • 中考開始,家長再忙、再累、再難,也要陪孩子度過初三這年
    這一階段主要學習的還是初三新知識。因為中考雖然考的是整個初中三年的知識,但大多數重難點集中在初三。以物理學科為例,初中階段題型最多的壓強浮力、功和機械能,以及整個初中物理最抽象、難理解的熱和能問題都集中在初三,而且要用一學期多一點的時間學完整本書。
  • 孩子越罵越窩囊,終於找來了科學依據!(爸媽一定要看看)
    「就沒見過你這麼笨的,是人都比你強。」「你看看你考的這點分。」青少年犯罪人曹夕,16歲,從來沒有被父母誇過,被罵得最多的就是豬腦子。他弄了一把槍,找到賭場最有錢的人,開槍把他給殺了。青少年犯罪人唐亮,16歲,經常被父母說「沒用,是廢物」。後來在後廚,拿了把斧頭,把人給砍了。
  • 2021中考開始,再忙、再累、再難,也要陪孩子度過初三這年
    以物理學科為例,初中階段題型最多的壓強浮力、功和機械能,以及整個初中物理最抽象、難理解的熱和能問題都集中在初三,而且要用一學期多一點的時間學完整本書。時間很緊,任務很重,容不得半點鬆懈。這一階段大多數學生經過長時間緊張單調的學習後,會出現不同程度疲沓的狀況。這就像長跑一樣,長時間的劇烈運動消耗了大量體力,身體慢慢進入「假疲勞期」,感覺似乎隨時都要堅持不住了。而最艱苦的時期往往也是最容易出成績的時期,誰能堅持下來,誰必將取得最後的勝利。
  • 你陪我蹣跚學步,我陪你度過餘下歲月 網友:爸媽,對不起
    現在社會在頻繁呼籲,關愛老人、陪伴老人,但是生活的壓力讓許多的孩子沒有辦法陪伴自己的爸爸媽媽。不耐煩、不願意陪伴老人、看手機成了一種病態發展,似乎無藥可救。最近小編的室友小雨跟我講了她叛逆的時期,小時候父母管她管的特別嚴,晚上多少點之前必須回家啊,不能交某某朋友啊等等。
  • 危險的「14歲」現象,男孩女孩都危險!父母再難也要陪孩子度過!
    一些孩子對家長的批評不再虛心接受,開始反駁、頂撞,越是父母和老師不讓做的事,他們越起勁兒,一定要和家長「對著幹」。這就是我們常說的「14歲現象」。冉乃彥認為,對孩子來說,14歲左右的年齡就是這樣的關鍵期,家長要抓好孩子的這段關鍵期。
  • 爸爸媽媽能不能別走(這段視頻感動無數人),看一次哭一次
    看到這一幕,爸媽沒有來安慰她,只是紅著眼大步邁出了家門,即便內心萬般不舍。爺爺安慰她:「爸媽在家陪你玩,哪有錢建房子、蓋房子。」04記得有個小女孩寫的一篇名為《我的爸爸》的日記在朋友圈瘋傳,小女孩在日記中說爸爸每天忙著工作,沒有時間陪她,在日記最後她說:「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要長大了。」就這一句,讓無數父母淚奔!
  • 再忙,再累,再難,也要陪孩子過好這一年
    整天用「要為父母爭口氣」之類的話刺激孩子。不時督促孩子,要抓緊時間做作業。一天到晚在孩子耳朵邊嘮叨要刻苦呀、努力呀。不斷磨叨孩子這麼不聽話呀。千百次地說考不上大學沒有出息呀。無數次地比誰家孩子比你學習好呀。
  • 家長再忙,再累,再難,也要陪孩子過好這一年
    整天用「要為父母爭口氣」之類的話刺激孩子。不時督促孩子,要抓緊時間做作業。一天到晚在孩子耳朵邊嘮叨要刻苦呀、努力呀。不斷磨叨孩子這麼不聽話呀。千百次地說考不上大學沒有出息呀。無數次地比誰家孩子比你學習好呀。甚至有的家長還踩凳子、趴門縫偷看孩子是不是在學習。
  • 家長如何陪孩子度過高中三年
    所以不管掙了多少錢,事業發展有多順利,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當,將來老了會後悔。尤其是高中這關鍵的三年,我們錯過了將會遺憾終生。高中作為孩子人生的學習期,過渡期,成長期,也是孩子人生中最最重要的時間節點。希望家長能夠多抽出時間,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段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