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學者是怎樣煉成的

2020-12-16 中國教育新聞網

裴雲龍博士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也是土生土長的「北師大人」。從2004年9月進入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修讀,到2015年6月獲得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博士學位,在11年的歲月中,雲龍見證了北師大的穩步發展,北師大也見證了雲龍的茁壯成長。這11年是北師大日新月異、蒸蒸日上的時期,也是雲龍從學術的初學者成長為學術的弄潮兒的時期。

這些年來,我多次為北師大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和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的研究生開設「中國古代文學史概論」課程,其中一項重要的研習內容,就是請研究生分別考察20世紀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古代文學、古典文獻學、古代文論專業優秀學者的成長曆程,以便研究生「近距離」地觀察「優秀學者是怎樣煉成的」,以之為鑑,規劃自己的學術人生。我想,回顧雲龍這11年的學習歷程,也可以為我們提供「青年學者是怎樣煉成的」這一命題的豐富啟示,這對像他一樣有志於學術的青年學子的成長,應當不無裨益。

在古往今來的學術史上,一位青年學者的成長固然有賴於種種外在的機緣,所謂「時勢造英雄」,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更為重要的因素,還是有賴於青年學者個人持之以恆的努力。在任何時代,學術的道路都不僅沿途布滿重重荊棘,而且前程充滿種種「未知數」。要一路上「披荊斬棘」,最終步入「遠大前程」,如果僅僅天真地指望「外力」或「偶然的機遇」,那只能陷入不切實際的幻想,而只有付出艱苦的勞作,才能有所收穫。在11年的成長曆程中,雲龍正是憑藉鍥而不捨的不懈努力,一步一個腳印地跋涉在學術道路上,終於為自己贏得學術的「遠大前程」。

2007年12月確定本科生畢業論文題目時,雲龍選擇以「論明代官吏在『三言』小說中的呈現」為題。為了撰寫論文,他不僅重新細讀「三言」文本,而且查閱了20世紀以來幾乎所有有關「三言」的研究文獻,並參閱了部分明代史著,撰寫出數萬字的論文。後來,這篇論文的核心部分經過多次修改,以《「三言」故事中明代官吏形象的文化闡釋》為題發表,並為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轉載。

進入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碩士學習階段以後,雲龍這種「拼命三郎」似的學術進取精神愈益彰顯。為了充實自身的學養,雲龍一方面繼續元明清文學的修讀。另一方面,雲龍有意識地挑戰自我,「擴大陣地」,較為系統地閱讀兩宋歷史、學術與文學文獻,尤其關注中國古代學術與文學的密切關係,並逐漸形成自身獨特的研究特色。

雲龍選定宋代文學作為學位論文的研究對象後,便一頭扎進卷帙浩繁的《朱子全書》和兩宋時期浩如煙海的集部著作中,在文獻的海洋中學習遊泳,最終形成了一套自身的閱讀方法和研究方法,即細讀文獻—類編資料—提煉論題—解決問題。雲龍的碩士學位論文《論朱熹對蘇軾文學及學術的接受》如期完成,並得到答辯委員的一致好評,因此獲得北師大優秀畢業研究生的榮譽。

2013年9月,他以「外國人共同研究者」身份,前往日本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中國語學中國文學研究室,接受半年的聯合培養。在此期間,他得以近距離地接觸日本學術,結識日本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的優秀學者,閱讀與學業相關的日文學術文獻,大大拓寬了自身的學術視野,增強了自身的學術實力,提升了自身的學術水平。

進入博士學習階段以後,雲龍經過短時間的猶豫,選擇了以「北宋六家散文的經典化研究:以公元1127—1279年為中心」作為研究課題。雲龍博士學位學習的結晶,就是目前呈現給讀者諸君的這部專著《北宋六家散文經典化研究:南宋金元時期(1127—1279)》。雖然博士論文的完成過程已是五年多以前的事情了,但是雲龍在閱讀、構思、撰寫論文過程中的彷徨、困惑、沉迷、執著、欣喜、歡悅等情感動蕩,對我來說,迄今還歷歷在目。2016年,這篇論文獲評北京師範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值得欣慰的是,2018年,雲龍順利地申請獲批了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唐宋八大家散文在元明的經典化研究」,將我多年以來一直倡導的博士學位論文選題應「可持續發展」的設想付諸實踐,目前正繼續展開對唐宋八大家散文經典化的學術研究。

眾所周知,有關「文學經典」和「經典化」的理論是現代西方學術的舶來品,但是近二十年來,中國學術界已經嫻熟地將西方現代學術與中國傳統學術「無縫對接」,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經典」研究理論與方法,並且成功地用以闡釋、重構中國古代乃至現代的文學經典。尤其是詹福瑞的專著《論經典》,童慶炳、陳文忠、吳承學、張新科等的相關學術論文,以厚實而又新銳的研究成果,有效地推進了中國文學經典研究的「本土化」進程。雲龍也是這一學術趨向的優秀實踐者。

任何經典的生成,都由兩種最為重要的動因促成:一種是客觀的時間洗禮,一種是主觀的文化建構。時間的流逝形成客觀的歷史過程,而文化的建構則形成主觀的歷史過程,二者相互作用,在斑駁絢爛的文化產品中,沙裡淘金,最終篩選出一批經典,垂示後世。在這兩種動因中,時間的洗禮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而文化的建構則成為權力、道德、思想、學術……各種話語力量競技奪標的場域。因此,「經典化」及其演進歷程,就充滿著種種可能性。經典的發現、標榜、解讀、定位、傳播、接受、重構……向人們展示出一幅風雲詭譎、五彩繽紛的歷史畫卷。

由此可見,主體的知識、文化、情感、表達等多種因素的合力,是經典之所以生成、定位、增殖的內在動因。與此同理,主體的知識、文化、情感、表達等多種因素的合力,也是一位青年學者培養、成熟、進步的內在動因。我相信,雲龍在對北宋六家散文經典化歷程的學術研究中,一定融入了自身成長過程的深切體驗,因此才能對北宋六家散文經典化的歷程情有獨鍾,體會深刻。我也相信,雲龍的學術成長過程,作為「青年學者是怎樣煉成的」這一命題的一種「經典答案」,一定會給其他有志於求學、有志於學術的青年學子以深刻而雋永的啟示。

(作者系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0年07月15日第7版

作者:郭英德

相關焦點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好詞好句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根據自身經歷寫的人物形象,下面電百科就來介紹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好詞好句。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簡介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出生於烏克蘭一個普通工人家庭,他的經歷和他的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童年因家庭貧困而輟學,小時候飽受欺凌和羞辱。十月革命後,他參加了紅軍,參加了保衛蘇聯政權的鬥爭。
  • 《雲南人才風景線》:青年拔尖人才是怎樣煉成的?
    都說青年群體是時代的晴雨表,他們因為鮮明的個性很容易被貼上一系列標籤——「佛系」、「獨立」、「精力旺盛」、「有愛」等等,從這些「標籤」中也可以看出如今青年一代氣象萬千,形形色色,以各自不同的姿態生活在這個時代。其中,有這樣一群青年人,他們不但年輕而且有為,在各自奮鬥的領域做出了成績,得到了認可,他們被稱為「青年拔尖人才」。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最美的風景就在奮鬥過後的腳下
    奮鬥這一精神,是文學作品最喜歡歌頌的主題,但如果要在世界文學作品之中挑選一本將奮鬥精神貫徹到極致的書的話,一定是前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一度風靡全國,就算是今天也是中小學生必讀的100本好書之一。
  • 如何評價奧斯特洛夫斯基及其著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影響了幾代人!那真是激情燃燒的歲月,我們從小熟讀《鋼鐵》一書,書中很多情節至今都記得,此書對我影響很大很大!保爾?柯察金的精神和毅力以及愛情觀都深深的影響並激勵了幾代人!那是有信仰的年代!現在都應該大力提倡青少年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 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
    歷史的車輪滾過,在文學的長途中留下了一件瑰寶——《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它誕生在蘇聯的戰爭年代,在殘酷的戰爭與戰火的硝煙中,他決定持筆戰鬥於文學,一篇篇文章字裡行間都住滿了革命的熱血,他就是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一位蘇聯的文學巨匠。這本書,幾乎可以看作是作家的自傳。
  • 好書推薦《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煉的不是鋼鐵,煉的是鋼鐵意志
    01.推薦書目:《鋼鐵是怎樣煉成的》02.作者介紹: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前蘇聯著名無產階級革命家、作家,布爾什維克戰士,代表作品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暴風雨所誕生的》 。03.內容簡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講述了名叫保爾·柯察金的年輕人,少年時就經歷了蘇俄的十月革命、國內戰爭,拿槍和敵人殊死作戰,留下滿身傷痕。戰爭結束後,他拼命工作至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他從把對舊生活自發的反抗改變為自覺的階級鬥爭,在鬥爭中自己成長為一個堅強的革命戰士的。
  • 三代學人對談:中山大學「中國戲曲研究團隊」是怎樣煉成的
    為了讓學術研究的魅力及其成果進入大眾視野,並展示廣東高校學術團隊的實力,南都讀書俱樂部聯手廣州學而優書店、廣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共同發起主辦「大學與當代學術」系列學者對談項目。「大學與當代學術」系列第一講,將聚焦中山大學「中國戲曲研究團隊」,於8月29日下午3時舉辦《一流學術團隊是怎樣煉成的——中山大學中國戲曲研究團隊三代學人對談》活動。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名著導讀
    脊椎硬化,但他以驚人的毅力在病床上歷時三年,寫成了自傳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1935年底,蘇聯政府授予他列寧勳章。1936年12月22日,他在莫斯科病逝。內容簡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以自身經歷為基礎素材創作的小說。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譯者黃樹南去世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譯者黃樹南去世   為南師大教授,其全譯本12年再版印刷30次  影響三代中國人的外國文學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全譯本譯者,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俄羅斯語言文學專業教授、碩士生導師黃樹南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8月24日7時25分在江蘇省人民醫院逝世,享年77歲。
  • 八年級下冊:名著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但由於階級出身的關係,她沒有和當時許多的青年一樣去參加保衛蘇維埃政權的偉大鬥爭。朱赫來——共產黨員,一個堅強的紅軍戰士,勇敢、機智,善於領導和組織群眾,他在革命鬥爭中很好地團結了廣大的工人和教育了無數的青年,保爾就是深受他的教育和培養而成長起來的。
  • 2020年中考語文基礎知識:名著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第一部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導讀     一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_1936),蘇聯著名的布爾什維克作家,自他的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問世以來,他就同書中的保爾.柯察金一道,成了世界上千萬千萬有志青年的朋友和楷模
  • 尋找保爾:中國青年的《鋼鐵》往事
    書送到延安大後方後,在解放區青年讀者中廣為傳播。梅益在這本書初版的「譯後記」中,強調了這部小說對於正在同日軍浴血奮戰的革命戰士的重要意義。上海新知版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隨後在解放區幾次再版,在部隊中流傳很廣。 文化學者何冬暉認為,1949年前,《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對於一般讀者來說不過是眾多翻譯小說中的一種,它只在解放區盛行過。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書筆記1000字(精選3篇)
    篇一:  最近,我閱讀了一本勵志外國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 烏魯木齊市老人40年走遍全國收藏了1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1960年,黑則明6歲,父親帶著他看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電影,保爾那不怕困難、積極進取的精神深深印在黑則明的腦海裡。10歲時,他用勞動掙來的錢買了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也是他收藏的第一本書。「那時,晚上沒有電,點著煤油燈讀書。
  • 他是廣電先驅,翻譯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影響幾代人,90歲去世
    曾任延安新華通訊社總社編委、副總編輯,中央廣播事業局局長、黨組書記,中科院黨組第一書記,中顧委委員等職的梅益,是新中國廣播電視事業的開拓者,翻譯家,他翻譯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影響了幾代中國青年。2003年9月13日,梅益逝世,享年90歲。
  • 名著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複習資料
    ①《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名著閱讀複習資料,各位讀者如有需要,請隨意收藏。②動動手指滑倒底部,還可以點擊題目,閱讀往期內容。③掃底部二維碼可加入語文教師微信群,隨時參與微信互動。因作品塑造了保爾·柯察金這個有著鋼鐵般意志的共產主義戰土的形象和作家自身經歷的傳奇品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成為世界革命青年成才的「教科書」和「聖經」。 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蘇聯著名的布爾什維克作家。他出身工人家庭,參加過保衛蘇維埃政權的國內戰爭,是蘇維埃「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後雙目失明,全身癱瘓,完全失去了活動能力。
  • 名著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理想主義的旗幟與人生的教科書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蘇聯社會主義文學中一部的名著,它以生動而又富於生活氣息的語言、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和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使得該書備受廣大讀者喜愛,同時這部名著選入了初中語文教材必讀名著篇目之中,可見其地位之深,我們今天就來一起了解一下這部作品吧。
  • 毅進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連環畫原稿展出(圖)
    昨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最著名的毅進版本連環畫原稿開始在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展出,那些連環畫裡藏著的「青春記憶」讓很多現場的觀眾唏噓不已。此後,在1972年、1982年兩次再版,直到2000年和2008年分別再版,毅進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總計發行超過200萬冊,每次都激起社會的強烈反響。在1963年舉行的首屆全國連環畫藝術評獎中,「當代保爾」毅進畫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獲得繪畫二等獎。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故事不止在書裡……
    在極不平凡的2020年裡中國鋼鐵業實現超預期增長「鋼與城」「鋼與韌」「鋼與綠」「鋼與智」的故事見證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點擊連結,閱讀詳版: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故事不止在書裡文字記者:謝希瑤、王賢、王昆、梁曉飛、何欣榮、陳灝 視頻記者:馬誌異、鄧馳旻、梅元龍、陳旺、林凱 報導員:麻明磊、馮宇 新媒體編輯:譚慧婷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 讀後感: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
    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受益匪淺,內心震撼,心潮洶湧,激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鋼是在烈火與驟冷中鑄造而成的,只有這樣它才堅硬,什麼都不懼怕,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在這樣的鬥爭中,在艱苦的考驗中鍛鍊出來的,並且學會了在生活面前不頹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