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是如何傷害腸道的?有什麼方法拯救它?

2021-01-09 騰訊網

版權聲明:本文首發自瘦龍健康,中國肥胖問題的死磕俠,我已委託「維權騎士」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

免責聲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醫療建議,只做信息分享,請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請隨意轉發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

本文編輯字數3643字,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

========================

頭孢、阿莫西林、土黴素、四環素、紅黴素、螺旋黴素、氧氟沙星、慶大黴素……這類你可能非常熟悉的藥物,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抗生素』。

生活中,無論你生病,還是孩子、老人生病,都可能接觸到它們。

比如,孩子白血球和c反應蛋白都偏高,炎症性原因誘發高燒,這個時候,醫生開具的藥物裡面,就可能有頭孢類混懸劑抗生素。

再比如,大人腸胃不適,查出幽門螺桿菌強陽性,而應對策略中,就需要服用抗生素,比如阿莫西林和甲硝唑等等。

此外,像是鼻竇感染、喉嚨感染、肺炎、尿路感染等等,都可能用到抗生素,沒錯,它的作用的確非常強大,能幫助我們高效對抗細菌感染。

但,不幸的一點是,大多數抗生素,在滅殺細菌的過程中,都可能發生「敵我不分」的狀況。

換句話來說,它在殺掉有害細菌的同時,還可能毀掉有益細菌,這對腸道菌群來說,會帶來近乎「毀滅性的傷害」……

抗生素治療1周,她每天腹瀉20次‍

2015年,35歲的Andrea Duclos,從印度旅行回來後,出現了腸胃感染和皮膚傷口感染情況,醫生給她開的藥劑裡就有抗生素。

Andrea Duclos

服藥一周後,Andrea Duclos就感覺自己的腸胃狀況好像更糟糕,出現腹瀉狀況,並且每天要跑20次以上廁所,2周內體重急劇下降15磅。

隨後,被醫生要求檢測艱難梭菌,結果為陽性,而她吃完抗生素後的一系列症狀,就來自於艱難梭菌。

這是因為,抗生素的服用的過程中,殺掉了一些腸道中的「好」細菌,進而導致「壞」細菌艱難梭菌火速繁衍,影響其他菌群的同時,引發炎症……

沒錯,抗生素對腸道菌群的第一個影響就是,打破平衡,影響細菌種類的豐度:

導致腸道菌群失衡

經過抗生素治療後,腸道菌群的平衡會發生戲劇性的長期變化,例如,服用抗生素環丙沙星五天,可以改變大約1/3的腸道細菌種類的豐度。

儘管在停止環丙沙星治療後的1個月內,大部分菌群恢復正常,但即使經過相對較短的抗生素療程,仍有幾種細菌無法恢復。

可能誘發腸漏

有益菌群還會產生諸如短鏈脂肪酸(例如醋酸鹽)之類的物質,它們「餵食」腸內壁細胞,並增加腸壁屏障的完整性,從而減少因腸壁滲漏而引起的問題。

但是,抗生素的「滅殺」可能負作用於此,誘發腸漏。

腸漏狀況下,細菌、毒素等能輕易竄過腸道屏障,進入機體,帶來更多傷害。

降低免疫力

腸道不僅僅對於消化,還對於免疫系統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腸壁可容納構成免疫系統的細胞的70%。

健康的菌群,會支持免疫細胞發育,且有助於微調免疫反應的分子信號。

但是,如果我們的腸道菌群失衡(dysbiosis),就會干擾分子信號的產生,使我們的免疫系統出現問題bug。

使腸道「營養不良」,帶來各種消化系統疾病

腹瀉是最常見的腸道副作用,會影響5%至35%的服用抗生素的人,此外,還可能包括腹脹、胃腸脹氣等狀況。

腸道營養不良還與腸道長期問題也有關,例如憩室病、腸易激症候群、炎症性腸病等等。

比如,艱難梭菌在腸道中的定殖可導致嚴重的併發症,這包括嚴重的腹瀉、結腸炎等等。

抗生素一路「燒殺搶掠」,留給腸道菌群收拾著殘局,很多人說了,沒有這麼嚴重吧,即便有,停用抗生素後,慢慢不就恢復了麼?

實際上,帶來的傷害可能是「永久性」的。

吃過抗生素後腸道菌群很難恢復‍

很多人可能覺得,吃完抗生素後,腸道菌群就會慢慢恢復,但實際上,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容易。

2018年,來自哥本哈根大學健康與醫學學院的一項研究就發現:

當3種抗生素被給予健康的年輕男性4天時,它們的腸道菌群受到重創,菌群的生態系統多樣性被嚴重稀釋。

隨後,在6個多月的時間裡,大多數細菌種類逐漸恢復,但仍有9種常見有益細菌存在缺乏。

而且,一些新的潛在有害細菌,開始定居於腸道。

換句話來說,危害可能是「永久性」的,那麼,想要減弱這類危害,或者更好地幫助腸道菌群恢復,有沒有辦法呢?有!

如何減少抗生素對腸道的傷害?‍

儘管知道抗生素的危害,但很多時候,為了治病,你不可避免地需要接觸它。

所以,能做到的就是,儘可能減少傷害,儘快幫助菌群重新恢復,由此,你需要在服藥期間或者之後做到:

嚴格遵循處方吃藥

有些人為了病快點好,可能會加量吃抗生素,或者拉長周期去吃,這都會給腸道菌群加壓,所以,首先要做到,嚴格遵守處方來吃藥。

試試益生菌

在抗生素療程過程中,適量加入一些益生菌非常重要,對包括近400名兒童在內的23項研究發現,與抗生素同時服用益生菌可以將腹瀉的風險降低50%以上。

但是,要注意分開來吃,間隔3個小時左右,這是因為,如果一起吃的話,會存在相互抵消的情況。

同時,抗生素療程結束後,也要注意添加益生菌,來幫助可能被殺死的有益菌去恢復。

2014年的一項研究就發現:益生菌可以在破壞性事件(例如服用抗生素)後,將微生物群恢復到原始狀態。

充分利用益生元

益生元是我們大腸細菌的食物,它們通常不會在小腸中被「進一步消化」,益生元食品通常含有纖維和植物多酚。

比如蔬菜,再比如可可,研究發現,可可中的抗氧化多酚,能夠增加腸道中健康的雙歧桿菌和乳桿菌,並減少一些不健康的細菌。

益生元是益生菌的食物,它們可以餵養益生菌,比如說,我們以前推薦的菊粉,都是不錯的選擇。

加入發酵食品

發酵食品,包含許多健康的細菌物種,比如乳酸菌,可以幫助腸道菌群在使用抗生素後恢復到健康狀態。

多項研究也發現,吃酸奶或發酵乳的人,腸道中的乳酸桿菌含量較高,而致病細菌的數量較低。

生活中發酵食物有很多,比如泡菜、酸奶、奶酪、納豆、酸菜、康普茶等等。

多喝些骨頭湯

骨頭湯中含有非常豐富的明膠。

而發表在《臨床腸胃病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明膠有利於恢復腸道內層的強度,以及身體對食物(比如小麥或者乳製品)的敏感性,有助於腸道中益生菌的生長。

更令人欣喜的是,明膠中的胺基酸,有助於維持腸壁的健康,並且可以預防,甚至治癒「腸漏」。

減少高糖類食物的攝入

抗生素治療後遇到的許多問題,比如腹瀉,都可能歸因於真菌的過度生長,尤其是酵母菌。

比如白色念珠菌,在抗生素治療後會減少,但是它們極度喜歡高糖類食物,比如麵包、麵條、糖果等等,如果能夠獲取足夠糖分,會迅速繁衍壯大,給身體帶來負面影響。

因此,為了防止此類細菌的生長,建議抗生素治療後,減少高糖類食物的攝入。

降低過敏類食物的攝入

如果你本身就有食物不耐受的情況,在抗生素療程結束後,更不能急於吃這類食物。

比如高麩質食物、牛奶、高FODMAP食物等等,以減少可能帶來的腸胃系統疾病。相關閱讀腹脹,屁多,拉肚子或便秘,少吃這些東西吧

舒緩壓力

長期的慢性壓力,會降低腸道菌群的多樣性,而且,改變的腸道微生物可能影響神經遞質的調節,進一步加劇壓力。

所以,要儘可能嘗試舒緩自身壓力,嘗試諸如冥想、散步、聽音樂等方法。

適當鍛鍊

一項研究發現,鍛鍊能夠豐富您的微生物組中的多樣性,改善特定細菌家族的平衡,還可能有助於減輕體重。

此外,獲取足夠維生素D、吃抗氧化食物、戒菸、減少酒精、睡個好覺等等,都是有益的。

關鍵的瘦龍說‍

抗生素救了很多人,也悄悄的毀了很多人,它對腸道的傷害可能是不可逆的。

生病的時候,為了高效對抗感染,有時候不可避免地要吃一些抗生素。

但是,很多抗生素在殺死有害細菌的同時,也可能傷害到你腸道裡面的有益菌群,帶來諸如腸道菌群失衡、免疫力下降、腸漏等等狀況。

很多人覺得,停止吃抗生素了,腸道菌群自然就慢慢恢復了,但實際上,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

一項研究中發現,抗生素治療半年後,大多數菌群才正常,但是,仍有部分有益菌數量匱乏,與此同時,一些有害菌開始在腸道菌群中定居。

所以,想要儘可能降低傷害,需要做到謹遵醫囑吃藥、添加益生元和益生菌、多吃發酵食物、多喝骨頭湯、避免高糖食物、不吃可能觸發腸道疾病的食物……

最重要的是,儘量避免吃抗生素,吃完以後,你會發現你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慢慢變成一個藥罐子。

相關焦點

  • 糞菌移植,幫你恢復抗生素「摧殘」過的腸道?
    首先,是因為它們的危害嚴重:美國細菌感染的病人中,大概有10%的病因是這兩種細菌;而它們也是菌血症的罪魁,可謂臭名昭著。其次,因為它們的出現,與濫用抗生素密切相關。科學家們發現,如果向未使用抗生素小鼠體內,移植抗萬古黴素腸球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造成感染),12天之後,腸道裡幾乎沒有了這兩種細菌的蹤影:
  • Cell子刊:抗生素竟然幫助腸道致病菌「呼吸」 到底什麼鬼?
    2016年5月6日訊 /生物谷BIOON/ --眾所周知抗生素是對抗細菌感染的強力武器,但是最近一項研究發現抗生素還可能導致機體易受到感染,發生腹瀉。 具體來說,腸道內的"好"細菌如何保護機體免受病原體如沙門氏菌的感染以及抗生素治療如何促進致病菌生長至今沒有得到完全了解。
  • 小兒推拿李波:濫用抗生素危害大,用過抗生素如何儘快恢復抵抗力
    小兒推拿李波:濫用抗生素危害大,用過抗生素如何儘快恢復抵抗力換季時節,寶寶常常會發生一點小狀況:感冒發燒了、咳嗽了、喉嚨紅腫了,媽媽們幾乎都立刻判斷孩子有了炎症,要給孩子吃「消炎藥」,趕緊把炎症消下去。但這種做法真的可取嗎?炎症是什麼?需要「消」嗎?消炎藥和抗生素是一種藥嗎?
  • 常用藥物會損害我們的腸道健康,你可能正在用
    「是藥三分毒」,我們首先要知道的是幾乎所有的藥物都是有一定的副作用的。有時它們具有拯救生命的特性,我們對此心存感激;有時它們並不是必需的,也不應該成為我們解決問題的首選方法,而這些問題通常可以通過飲食、鍛鍊和休息來解決。
  • 腹瀉就用抗生素?小心「攪亂」你的腸道菌群
    就像每個國家有自己的本土植物一樣,人體有自身的微生物群落,而且只能完全依附於人。「微生物群落」這個詞富有詩意,令人聯想到腸道黏膜上開著一片片花朵的畫面。雖然現實沒那麼美好,但也有一種富有哲思的美感。我們的腸道裡生存著數十億細菌,雙方構成了共生關係。共生關係不僅是相互容忍, 更是互利互惠。
  • 抗生素是把雙刃劍!寶寶用後如何快速恢復免疫?
    抗生素是天使?還是惡魔?寶寶來到這個世界難免遇到「小毛小病」,尤其換季時最容易被感冒、發燒、腹瀉這些常見病纏上,且在治療過程中一般都牽涉到抗生素的使用。那麼什麼是抗生素?它是天使?還是惡魔?寶寶常用的抗生素有哪些?用完後如何恢復免疫力?
  • 吃抗生素後,腸道不適?其實每天喝一盒酸奶能緩解
    抗生素是什麼?這是一種主要用於治療感染疾病的藥物。比如感染了某種細菌之後引起疾病就可以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可以有效地幫助身體抑制和殺滅有害的細菌,使人的身體恢復健康。抗生素可以用來治療疾病,但是應用不當也會影響身體健康,腸道首先就是受害的內臟。首先人們要知道,人體裡面含有大量的有益菌、中性菌和有害菌,這些菌類微生物大多在腸道裡面聚集,吃了抗生素後,藥物進入腸道就會對各種細菌進行消滅。
  • 腹瀉就要吃抗生素?別忘了還有號稱「不死癌症」的腸道疾病
    我習慣性的問病人以前有沒有什麼疾病,患者告訴我,他已經有反覆腹瀉3、4年了,曾經去醫院檢查過腸鏡,說是「潰瘍性結腸炎」,開了一些藥回去吃,覺得效果不好,而且吃藥的時候覺得人不舒服,所以就把藥給停了。潰瘍性結腸炎症狀容易反覆,但是這位患者出現腹瀉,就反覆使用抗生素,這肯定是不對的,這並不是正規的治療方法,除了對疾病不利,同時長期反覆使用各種抗生素,容易出現腸道菌群失調,反而可能加重潰瘍性結腸炎的症狀。
  • 揭示腸道有益細菌抵抗危險的病原菌機制
    2016年10月6日/生物谷BIOON/--抗生素拯救了上百萬人生命。但是它們往往同樣地殺死有益細菌和有害細菌,這會產生越來越大的抗生素耐藥性問題,這意味著它們也不是沒有不足之處。與此同時,由有益的細菌組成的益生菌有潛力實現抗生素的益處,同時沒有它們的副作用。
  • 產前使用抗生素對嬰兒腸道菌群有影響,並可能導致某些疾病
    抗生素對感染性疾病的治療具有重大意義,但較多研究顯示,母親生產時或新生兒期接受抗生素治療可延緩腸道菌群建立,並改變腸道菌群的組成。可導致腸道微生物群建立的模式發生改變宮內抗生素預防性用藥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抗生素接觸源,研究發現進行過宮內抗生素預防性用藥的新生兒,在足月順產出生後第 1周,腸道微生物群建立的模式發生了改變,放線菌和類桿菌的比例相對較低,前桿菌和厚壁菌屬增加。
  • 自行服用抗生素,男子肺部爛成棉花!5種情況下,無需用抗生素
    濫用抗生素的情況非常嚴峻,但是仍然有許多人對濫用抗生素的危害熟視無睹,它有四個常見的風險。一、無藥可用抗生素主要用於預防和治療細菌感染。如果人體大量、經常使用抗生素,那就是在不斷鍛鍊細菌的耐藥能力,導致很多具有抗藥性的致病菌不斷繁殖並生存下來。在抗生素的長期刺激下,一些致病菌會成為耐藥菌株。
  • 益生菌的作用 原來它是腸道的客人
    在商場中不管是買酸奶還是買醃製食品,大家看到有「益生菌」這三個字便會多加關注,並認為益生菌越多越好。原因是我們一直以來被灌輸了益生菌有利於腸道健康這樣的常識。那麼,益生菌到底有什麼作用呢?益生菌,其實是一種籠統的稱呼,國外指的是一類對人體健康有益的活菌。
  • 吃抗生素治便秘?這種方法靠譜嗎
    原標題:吃抗生素治便秘?這種方法靠譜嗎   便秘問題讓很多人不堪折磨,為了治療便秘,什麼方法都試了一遍。吃抗生素治便秘,就是其中一個偏方,你聽說過嗎?這樣的方法真的有效嗎?又會不會有什麼副作用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市民陳小姐,為了治療便秘「獨闢蹊徑」。
  • 改善腸道健康的10種方法
    腸道健康指的是生活在消化道中的微生物的平衡。照顧腸道的健康和保持這些微生物的正確平衡對於身心健康、免疫等等都至關重要。 這些細菌、酵母菌和病毒--其中有 數萬億 -又稱「腸道微生物群」或「腸道菌群」。
  • Cell Host&Microbe:高脂飲食及抗生素濫用或與腸道炎症發生直接相關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Host & Microb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示,使用抗生素的高脂肪飲食或與腸道炎症發生直接相關。
  • 濫用抗生素有5大危害
    我們都知道是藥三分毒,那孩子發燒,什麼情況下應該給孩子用藥呢?孩子濫用抗生素有哪些危害?孩子感冒了什麼時候吃藥?感冒,其實無藥可治,除非高燒和有炎症才可以選擇藥物。在美國,醫生很少會開抗生素給孩子服用,一般會讓孩子多喝水,並且採取溫水擦浴等物理降溫方法。
  • 夏季腸道疾病高發 腹瀉不要濫用抗生素
    核心提示:抗生素不但殺滅病原微生物,也會影響人體的正常菌群,得不償失,而且對病毒或寄生蟲引起的腹瀉,抗生素毫無效力。腹瀉大多一周左右就能自愈,預防重在防止病從口入。   夏季是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稍不注意,很容易發生腹瀉、嘔吐。
  • 孩子生病就吃抗生素?關於它的5大危害要警惕,不止耐藥性那麼簡單
    而這些藥物當中不乏出現一些家長口中的消炎藥,其實也就是抗生素。隨著國家近幾年對於抗生素的普及,很多人已經對抗生素的危害有所了解。但是,當家長看到孩子生病痛苦的樣子,還是會依賴於所謂的「消炎藥」,來幫助孩子儘快的抵禦病毒。抗生素使用過多,是會有一定副作用的。
  • 同為抗生素,阿莫西林和頭孢的區別在哪?使用時都有什麼需要注意
    抗生素比消炎藥更「專攻」,它僅對一些由細菌引發的炎症有效,對於病毒、真菌、過敏、外傷等引發的炎症幾乎沒用。 而正因為抗生素與消炎藥都可以消除炎症,不少人常把抗生素當成消炎藥吃,遇到病毒引起的感冒、發燒,意外挫傷、刮傷等情況,拿起阿莫西林就混亂服用…… 阿莫西林和頭孢都屬於抗生素,它們正確的叫法是「抗菌藥物」,解釋抗生素藥理作用的英文單詞是「anti-infection」,將它翻譯成中文就是「抗感染作用
  • 長江水檢出多種抗生素,孕婦兒童成最大受害者!
    據了解,在此次調查中,長三角地區,有40%的孕婦尿液中檢測出了抗生素,近80%的兒童檢測出了獸用抗生素,並且有很多抗生素可能嚴重影響人體免疫力,已經不能在臨床中使用了。據了解,水中的抗生素主要來自於醫院和藥廠廢水、水產和畜禽養殖廢水以及垃圾填埋等等。那麼問題來了,抗生素對人有多大危害?對於抗生素,我們是又愛又恨,愛的是它超強的殺菌能力,曾經在二戰時期,青黴素的出現拯救了無數人;恨的是青黴素的濫用給我們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