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曼殊遺稿——與海上諸友人書(四)1918

2020-12-11 騰訊網

蘇曼殊遺稿——與海上諸友人書

蘇曼殊 | 《先施樂園報》 1918-09

蘇曼殊小影

與柳亞子、馬君武書

亞子、君武兩公侍者,久別思心彌結,誰雲釋矣!邇者振大漢之天聲,想兩公都在劍影光中,扺掌而談,不慧遠適異國,惟有神馳左右耳。天梅止齋,為況何似?楚傖近居滬否?不慧又病月餘,支離病骨,誰憐季子!今擬十二月遄歸故國,鄧尉山容我力行正照,屆時望諸公惠存,為我說消魂偈!君武、亞子,願耶否耶?

十月二十八日,三郎伏枕上言

-- -- -- --

與海上諸友人書

楚傖、亞子、少屏三公無恙否?別後蜷臥舟中,今晨抵長崎始覺,不圖疲倦至於斯極也!晚上趁急行車,後日二時,可以寧家。沿道柳眼花須 ,各無聊賴,小住彌月即歸。天涯何處無風雨!」海上故人,毋以為念。曼殊書於紅燒牛肉、雞片、黃魚之畔。

-- -- -- --

再與海上諸友人書

舟過長崎,曾有數行奉寄,收到未?比來興致何似?近日腹中寒冱,生洞洩之疾,久未修箋道念,恕之。舊遊雲散,旅況無聊,日往坊間搜羅歐人詩集,幸得四種,稍慰寥寂。月杪束裝歸去。織女渡河之後,須重來江戶,是間尚御薄綿。遙知公等正消受桃花扇底之風也。

曼殊合十

本篇完——

版權歸作者所有,民國故紙堆整理,轉載請註明

相關焦點

  • 祖父楊樹達先生的遺稿哪去了?
    阿理克教授告蔣,謂讀餘所著書,極為仰佩,希望餘以所著贈之。」於是,「與蘇聯阿理克教授書,以《古書疑義舉例續補》《古書句讀釋例》(即《古書之句讀》)《老子古義》《積微居文錄》、近日學報論文單行本及《字義同緣於構造同例證》印本寄贈之」。不久,得阿理克回信,謂「敝人素仰先生之研究法,敬慕不已。其中,《古書之句讀》尤為可得而增敝見者也」。
  • 【廷璧專欄】劉廷璧|一代情僧蘇曼殊
    而這樣的生活,仿佛對蘇曼殊來說如魚得水。逐漸長大的日子裡,他孤雲野鶴,任情適意。同時四處求學,才學不斷地在長進。這個時期,他結識了柳亞子、章炳麟等詩人,並多次與他們交遊,吟詩作畫。「江南花草盡愁根,惹的吳娃笑語頻。」「輕車肥犢金鈴響,深院何人弄碧簫。」「易水蕭蕭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莫怪東風無籟甚,春來吹發滿庭花。」這些美麗的詩句詩中有畫、情景交融、清新秀麗。
  • 【潘潔晶點句】杏南先生《平龕遺稿》1
    四曰二十五日晶按:偶得《平龕遺稿》石印本,其中文章合為時而著,無刻意渲染然慷慨感人,足見作者之工。
  • 民國大師蘇曼殊嗔痴無度,放浪形骸,卻成了眾人眼中最純淨的靈魂
    但蘇曼殊不一樣,曼殊是同民國高僧李叔同一起被稱為南社二僧的僧人。僧人講究六根清淨,無欲無求,稍顯特別一點的,也就活佛濟公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蘇曼殊入佛門,淫,妄,酒,貪,嗔,痴,皆有所涉獵。且愛琦語,時愚痴,常妄語,也殺生,佛門十善已洋洋灑灑地棄去四善。
  • 人生的修行之詩意人生四
    人生的修行之詩意人生四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提到詩歌,大家能想到的是什麼?蘇曼殊和李叔同,兩位亦僧亦儒的詩人,蘇曼殊英年早逝,李叔同中道出家;蘇曼殊的母親是日本人,李叔同的老婆是日本人。蘇曼殊多才多藝,能詩擅畫,才情膽識相貌俱稱一流,通曉漢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種文字,是文學團體南社的重要成員,詩風「清豔明秀」,別具一格。
  • 《紅樓夢》後三十回遺稿「驚現」蕪湖?
    2013年01月31日 11:05  稿源:中安在線   分享到:   大江晚報訊 《紅樓夢》後三十回遺稿驚現蕪湖?1月30日,蕪湖中江論壇出現一則帖子,稱據沒有公開的消息,《石頭記》(《紅樓夢》)遺失的後三十回遺稿現於蕪湖。此帖一發,好似投石入湖,在論壇裡引發多人「圍觀」和熱議。那麼,這則帖子從何而來,是真是假?  《紅樓夢》遺稿驚現蕪湖?  昨日,記者在該論壇看到,一名註冊網名為「蕪湖土包子」的網友,發了一則名為《驚世發現!
  • 徐立孫先生琴學遺稿
  • 王鐸行草《喜與友人聯艇之作立軸》和行書《高平縣東私路》
    王鐸行草《喜與友人聯艇之作立軸》王鐸《喜與友人聯艇之作》 立軸 憨齋吳南生原藏釋文:乘橈殊不慍,目注有新聞。同弄江心月,閒看海尾雲。溝塍難播種,顛沛易離群。儻與諸[犭軍]伍,茵糧為爾分。
  • 上海五馬路上的大師身影:蘇曼殊逛街買糖,胡適觀戲喝茶
    李鴻章、康有為、孫中山曾駐足於此,胡適和陳獨秀在這裡爭論主義,蘇曼殊來此尋找茶花女喜愛的玻璃紙糖……這個西人排列的五馬路,今天成了人們了解上海、研究近代上海文化流變的驛站,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本文為《五馬路:從外灘到跑馬廳》一書摘選章節。
  • 《世紀》雜誌 | 趙樸初修改陳毅詩詞遺稿始末
    趙樸初欣然從命,為陳毅書扇,並以圍棋為題作《清平樂》詞一首奉贈;1963年日本棋院贈授陳毅名譽七段位,趙樸初出席了贈授儀式,趙樸初又以清平樂調即席為詞,以記其事。1973年日本棋院又追贈陳毅名譽八段位,以紀念其生前促進中日人民友好之功業,趙樸初再以清平樂詞寄之歌詠。
  • 日本橋(1918-1924)-克勞德·莫奈
    在1918年至1924年期間,他創作了自己的最後一個系列:24幅油畫,展示了他位于吉維尼住處的日本人行橋。那時的莫奈接近80歲了,快要失明。他患有嚴重的白內障,他承認自己能看到的東西「越來越少」,正如他在1921年初對一名記者說的那樣,「我總是在一天中對我最有利的時間作畫,只要我的顏料管和畫筆不混在一起」。
  • 1918-1919,被一場流感擊中的中國
    1918-1919年,在印度鄉村、蘇聯(當時正進行殘酷內戰)、中國、非洲和南美洲,這種疾病通常最為猛烈,但幾乎沒有什麼完好的記錄留下來。李秉忠先生在《關 於1918-1919年大流感的幾個問題》一文中也表示:「目前,中國學術界對1918-1919年大流感的研究尚屬空白。」1918-1919年的全球性大流感死傷驚人,但關於其在中國的傳染細節相關研究很少。
  • 美空雲雀去世23周年活動 首次公開35年前遺稿
    當天將會公開雲雀的籤名版以及自己親在在筆記本上寫下的遺稿。日本產經體育16日獨家拿到了遺稿模樣。  美空雲雀親筆寫在筆記本上的詩,將由女演員夏木麻裡在19日的LIVE上朗讀。另外夏木還將演唱雲雀的幾首代表作。女演員松隆子的丈夫•吉他手佐橋佳幸等也將參加活動。
  • 海上寫意花鳥畫再迎春天,新「海上花鳥四家」續寫海派傳奇
    從「清末海派四傑」到20世紀60年代的「海派花鳥畫四大名旦」,再到今天的新時代,海上寫意花鳥畫歷經「兩個甲子」,在文化大繁榮的背景之下再次迎來春天。11月21日,作為慶祝浦東開發開放三十周年系列活動之一,「大象復興——新時代『海上花鳥四家』作品展」在浦東新區碧雲美術館開幕。
  • 《北大1918》啟幕第三屆北大歌劇論壇 用當代視角回顧百年前風雲變幻
    論壇期間,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原創作品《北大1918》將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上演。今年是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之年,而在一百年前的1918年,則是一個風起雲湧的變革之年:在這一年,蔡元培校長頒布《北京大學進德會旨趣書》改革校風與學風,以《新青年》雜誌為陣地的新文化運動火熱開展,「白話文」運動深入,「校役夜班」開學,各種學生社團建立,學生們為阻止籤訂《中日共同防敵軍事協定》請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