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更好地成長?從穩定自己的情緒開始吧

2020-09-09 安子醬的心理課堂

或許你是一個職場裡的媽媽,每天都像打仗一樣……工作時被上司嚴苛地催促,難以得到理解,下班後拖著疲憊的身軀忙家務、照顧孩子,為孩子的生活、學習、功課、興趣班感到焦慮,辛辛苦苦到頭來還要遭到埋怨……


又或許你是一個奮鬥中的爸爸,處於事業發展最重要的階段,每天忙於完成領導要求,滿足討好客戶。生活的重擔壓得你喘不過氣,妻子還抱怨自己沒有時間照顧孩子,不陪家人。下班之後只希望能在車裡點一支煙,靜靜地坐上一會兒再回家面對一切……


作為成年人,確實有很多「身不由己」。


有不少家長平日裡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內心充滿了焦慮,常常抱怨這個抱怨那個,並且忽視了家中正在成長的孩子內心的需要。


日積月累,直到孩子成績下滑、不願意上學、不願意溝通了,家長們才意識到是哪裡出了問題。雖然很多是孩子表現出來的實際問題,但其實與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密切相關。


圖源:網絡


在輕鬆快樂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的孩子,或許更能夠自然地表達情感,有利於他們的學習和成長。


如何做到這一點,家長們需要用心地去經營好這個家,讓孩子從小就能感受到愛的滋養。


01 不要在情緒激烈的時候與家人及孩子溝通


父母之間,甚至是父母與老人之間,常常會因為「如何教育孩子才是對的」這樣的話題發生爭吵。


在情緒的浪潮中,人們很難控制住自己,這時說出來的內容往往就帶有抱怨、指責、憤怒。


長此以往,不僅難以真正解決問題,而且會使家庭的氣氛越發緊張。


長期抱怨的母親,會使敏感的孩子產生內疚的感覺,當孩子產生一種無力感時,就會在成長中喪失活力。



家長在情緒激動時有時候會對孩子使用「威脅」,「操控」的方式,比如家長說「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這些方法或許一時能起到作用,但是對於孩子長期的發展來說是沒有益處的。

總聽到類似言論的孩子常常會害怕被拋棄,並且充滿焦慮。


在情緒狀態非常強烈的時候,最好的方法或許是暫時離開現場,當心情平復時再進行溫和且堅決的溝通。


02 對於孩子,玩耍是最好的陪伴


作為家長,特別是當孩子進入小學階段時候,有多少時間是在陪孩子玩耍的呢?許多家長在孩子的學習成長過程中,大多數時間扮演了一個催促的角色。


當親子關係中絕大多數是圍繞著學習、學業時,孩子就很難體會到與父母有情感性的時刻。


現在的孩子任務繁重,放學後以及周末的時光,基本都被各種各樣的補習班、興趣班所佔據。孩子又能有多少屬於玩耍的時間呢?


如果家長每天就是催促孩子學習、完成任務,孩子心中難免會感到失落,充滿壓力。


孩子的「教育好」和「過得好」其實是兩回事,孩子能夠過得好,有個健康快樂的身心狀態,或許是當下父母更應該看重的部分。


除了陪伴的時長,家長也應該重視與孩子相處質量,而不是三心二意地一邊看手機,一邊敷衍孩子,珍惜能夠和孩子相處的短暫的寶貴時光。


03 創造心靈空間,傾聽家人及孩子的觀點


人們常常會捍衛自己覺得重要的東西,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家人和孩子身上。有些家長總會自以為是的說「我的孩子喜歡上這個或者那個培訓班……」。


但有的時候,並不是孩子真的喜歡,而是孩子知道自己如果說「不」,父母會用一千種理由讓自己去喜歡參加這些活動。


對於家長來說,應該學會傾聽和理解家人和孩子的感受,不強加自己的欲望和要求給彼此,儘量耐受住孩子以他的方式逐漸成長的過程。


在彼此關心和理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或許就能體會到更多的快樂。


圖源:網絡


最後分享紀伯倫的《論孩子》,希望大家能感受到作為父母真正的意義。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


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以愛,卻不可給他們以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


你們可以努力去模仿他們,卻不能使他們來像你們,


因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與「昨日」一同停留。


你們是弓,你們的孩子是從弦上發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無窮之中看定了目標,也用神力將你們引滿,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遙遠地射了出去。


讓你們在射者手中的「彎曲」成為喜樂吧;


因為他愛那飛出的箭,也愛了那靜止的弓。


相關焦點

  • 如何幫助孩子更好的管理情緒
    昨天王婧學姐在分布分享預告的時候同學們聊到了近期的一些事件,作為父母我們真的覺得特別痛心和遺憾,也真心希望未來家庭、學校和社會能夠攜手並進,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一片廣闊的天地。我今天的分享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是幫助孩子更好的識別和表達情緒,第二個部分是幫助孩子更好的管理情緒,第三個部分是幫助孩子構建穩定的情緒支持系統。
  • 穩定孩子的情緒,從教他學會說:「我允許…」開始
    因為疫情,孩子竟然害怕出門了。看來孩子最近情緒的不穩定和這有關。孩子出門也一直緊緊地拉好口罩,我這才明白,是我忽略了他的情緒,疫情之下,大人的叮囑,嚴肅的表情,路上全是戴著口罩的行人……生活中的大變化,著實影響到了孩子。加上他對疫情發展的一無所知,雖然被保護著,但是已經埋下了恐慌。他的恐懼雖然不表現出來,但急需一個排解的出口。
  • 做情緒穩定的媽媽,從寬容自己開始
    李雪說,一個家裡,孩子打著遊戲,媽媽吃著巧克力,不是很正常嗎?她當即讓店長取了巧克力給大家吃。當我真正地認同了「吃巧克力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居然就不再貪吃巧克力了。這是我在雪居感受到的慈悲和包容。 當我們陷入懊惱和自責的時候,並不能讓我們迅速逃脫負面情緒,積極面對現實。特別是我賴床的時候,深有感觸。每次晚上睡覺前都告訴自己,明天要早起。
  • 情緒穩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作為一名孩子的母親,我深深地理解她此時的絕望和悔恨。這一刻,將是她一輩子揮之不去的噩夢,她也會一輩子活在自責和悔恨當中。黃杏貞在《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寫道:養孩子是一場修行,修的是父母們的情緒智慧,那些大喊大叫的父母,總會錯過教孩子如何管理情緒的機會。
  • 不要讓自己的壞情緒,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所謂有樣學樣就是這個道理,不要讓壞情緒影響孩子的成長。擁有情緒穩定的父母,孩子就如同在成長過程中有了溫暖的臂膀和港灣。而那些總是被壞情緒所掌控的父母,不僅會阻礙孩子身體的健康成長,更容易對孩子造成心靈上的創傷。
  • 李玫瑾:情緒穩定,是父母給孩子的「第一手」好牌,卻很少人做到
    ,會給孩子極大的不安全感,當他發現身邊的人陰晴不定,不知道什麼理由就會吼自己,漸漸的,孩子就會發明一套自保機制,他們開始封閉自己,學會虛假地討好父母,以求生存。,會極大地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孩子天性敏感脆弱,有敏銳的情緒雷達能接收到父母傳來的種種訊號。
  • 媽媽對孩子的成長,有決定性的作用,請成為一個情緒穩定的母親
    她發洩似地大喊了一聲,把剛剛哄好的兒子又給嚇哭了!他可能還沒有明白,為什麼自己的媽媽為什麼動不動就發火吧。但是看著兒子恐懼的模樣,想必王女士的這幅面孔個給孩子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陰影。王女士動不動就發火,其實是因為自己的情緒難以穩定,經常會被孩子和家庭的各種瑣事所影響。沒有一個穩定的情緒的媽媽,只會讓這個家庭的氣氛變得越來越緊張。
  • 孩子情緒不穩定?「標準哄法」幫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孩子情緒不穩定是一種很正常的情況,但不管是歡喜的還是悲傷的,孩子不加節制的情緒宣洩都是一種讓人頭疼的行為:孩子也許會在公共場合大笑大吵,引來外人感到吵鬧的反感;也許會哭著鬧著 要買玩具,不給買就當街打滾撒潑。
  • 心理學:父母情緒穩定,並且不斷地成長和提升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母情緒不穩定,容易發脾氣,大多數的人心裡其實都明白髮脾氣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教育,但是就是做不到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很多時候發完脾氣,下定決心下次一定改掉這個壞脾氣的習慣,但是往往事到臨頭,火氣上來後就克制不住。每次發完火都後悔要死,但到了下次,照樣還是大發雷霆。
  • 如何教出情緒穩定的孩子?----聽聽著名心理大師的答案
    但是不舒服的負面情緒,會提醒孩子什麼事情需要改變,這樣他才有機會去學習應付處理,學習改變自己的想法,改變目前的狀態。孩子有情緒後的兩種表現:一是隨意發洩出來,傷害別人,最後導致別人排斥他,人際關係出現問題。二是壓抑情緒,導致孩子的成長和學習受到幹擾。這兩種表現都是父母不希望發生的。
  • 情緒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忽略的,良好的情緒才會有利於成長
    最終,情緒不穩定的翔翔被及時趕到的警察救了下來。老師把孩子的問題以最快的速度反映給了他的父母,父母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等孩子情緒穩定後,父母問他,一開始翔翔什麼也不說。無論是怎樣的孩子,都會不斷地遇到各種各樣的疑惑和困難,這時就需要健康的情緒來引導他們,讓他們學會自我調節。當孩子心情鬱悶、情緒不安時,會阻礙他們的正常思考,影響智力的發展。每個孩子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諸如任性、自私、冷漠、孤僻、易怒等,這些都是不良的情緒。所以,父母一定要在重視培養智力的同時,重視孩子的情感教育。
  • 如何成為一個情緒穩定的母親?媽媽對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她發洩似地大喊了一聲,把剛剛哄好的兒子又給嚇哭了!他可能還沒有明白,為什麼自己的媽媽為什麼動不動就發火吧。但是看著兒子恐懼的模樣,想必王女士的這幅面孔個給孩子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陰影。王女士動不動就發火,其實是因為自己的情緒難以穩定,經常會被孩子和家庭的各種瑣事所影響。沒有一個穩定的情緒的媽媽,只會讓這個家庭的氣氛變得越來越緊張。
  • 吼完孩子就後悔?教育孩子要如何控制情緒?從「情緒覺察」開始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教育孩子的時候,突然就控制不住情緒開始發火,大聲地訓斥孩子。事後想起來卻感到非常自責和後悔,而大多數父母卻不會因為內疚而拉下自尊去與孩子道歉,當下次又看到孩子不聽話時,還是會忍不住衝孩子發脾氣……就這樣,親子之間慢慢就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 作為媽媽如果不愛自己,如何更好地愛孩子
    作為媽媽如果不愛自己,如何更好地愛孩子 作為媽媽,有時會有控制不了自己情緒的時候,前一刻和孩子玩還心平氣和,下一刻就可能歇斯底裡,發完脾氣之後,又會愧疚、自責,覺得不應該對孩子這樣,可是當下次的時候照樣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就形成了一種死循環。
  • 如何有效地教育孩子,又讓親子關係也變得更好呢?
    無疑父母採用這些管教方式都是不對的,這樣既不能教會孩子怎麼處理自己的情緒,還可能起到反作用,甚至會讓孩子對家長產生負面情緒和矛盾。那麼,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既有效地教育孩子,又讓親子關係也變得更好呢?一方面,它教會父母怎樣教育孩子,幫助家長教孩子學會認識情緒,控制情緒;另一方面,通過「情感引導式教育」這種充滿關愛的教育方式,教會父母如何用情感引導培養與孩子的親密關係。本書的作者金伯莉·布雷恩,是美國的兒童教育專家。她是最早提出「情感引導式教育」這個概念的人。不過在她自己小時候,並沒有受到過這種類似的教育。
  • 如何用情感化設計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情感化設計是當下設計領域的一個熱門話題,尤其是在關於兒童產品的設計中,更需要正確的情感化設計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因為他們正處於生理與心理快速發育時期,如何在這一時期幫助他們培養創造力,表達情緒,克服心理障礙則顯得尤為重要。
  • 教會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是良好溝通的開始
    然而,當時媽媽並沒有時間長期地去陪他做這些事情,所以學完了就過去了,然後過一段時間就忘記了。那麼,這個收穫是指什麼呢?說一說,讓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吧。 有一次,Seven哥哥向我提了一個要求,我評估之後覺得這個要求當時不能實現,所以拒絕他了。讓我驚訝的是,他並沒有像往常一樣一直在磨我(可能是知道磨了也沒有用?)。
  • 如何陪孩子更好的成長
    ,之後基本穩定。相信每一位父母努力奮鬥、創造財富,是為了幫助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而不是為了掙錢送孩子去見心理醫生。但是,因為這些父母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也沒有學會怎麼樣更好地陪伴孩子長大,所以傷害還是會在無意中發生。孩子接受心理輔導的過程是痛苦的,也是奢侈的,不僅是經濟上的奢侈,更多的是時間精力情感上的消耗。
  • 《好父母常常給孩子善意的連接》:父母情緒穩定是孩子最大的福氣
    ,才能更好的去教育、管教孩子,否則我們只能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絆腳石。情緒穩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昨天帶著5歲的兒子去朋友家玩,到了中午吃飯時,5歲的兒子不能安靜地坐在餐桌旁吃飯,總是吃一口,然後跑到一邊玩耍,再然後回來吃飯,一頓中午飯,5歲的兒子往返多次這樣。而朋友的兒子12歲,就能安靜地坐在餐桌旁好好吃飯。
  • 如何培養人格穩定的孩子?關鍵在於家長對子女進行「情緒教養」
    而那個把別人推倒在地的小男孩,看到有人哭了,自己也立馬哭了起來。 很多時候,在大人的世界裡,這些小事都不足以讓孩子崩潰。雖然孩子情緒不穩定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但這也從側面反映家長對孩子進行的"情緒教養"不到位。 缺乏"情緒教養"的孩子身上會有哪些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