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你是一個職場裡的媽媽,每天都像打仗一樣……工作時被上司嚴苛地催促,難以得到理解,下班後拖著疲憊的身軀忙家務、照顧孩子,為孩子的生活、學習、功課、興趣班感到焦慮,辛辛苦苦到頭來還要遭到埋怨……
又或許你是一個奮鬥中的爸爸,處於事業發展最重要的階段,每天忙於完成領導要求,滿足討好客戶。生活的重擔壓得你喘不過氣,妻子還抱怨自己沒有時間照顧孩子,不陪家人。下班之後只希望能在車裡點一支煙,靜靜地坐上一會兒再回家面對一切……
作為成年人,確實有很多「身不由己」。
有不少家長平日裡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內心充滿了焦慮,常常抱怨這個抱怨那個,並且忽視了家中正在成長的孩子內心的需要。
日積月累,直到孩子成績下滑、不願意上學、不願意溝通了,家長們才意識到是哪裡出了問題。雖然很多是孩子表現出來的實際問題,但其實與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密切相關。
圖源:網絡
在輕鬆快樂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的孩子,或許更能夠自然地表達情感,有利於他們的學習和成長。
如何做到這一點,家長們需要用心地去經營好這個家,讓孩子從小就能感受到愛的滋養。
父母之間,甚至是父母與老人之間,常常會因為「如何教育孩子才是對的」這樣的話題發生爭吵。
在情緒的浪潮中,人們很難控制住自己,這時說出來的內容往往就帶有抱怨、指責、憤怒。
長此以往,不僅難以真正解決問題,而且會使家庭的氣氛越發緊張。
長期抱怨的母親,會使敏感的孩子產生內疚的感覺,當孩子產生一種無力感時,就會在成長中喪失活力。
家長在情緒激動時有時候會對孩子使用「威脅」,「操控」的方式,比如家長說「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這些方法或許一時能起到作用,但是對於孩子長期的發展來說是沒有益處的。
總聽到類似言論的孩子常常會害怕被拋棄,並且充滿焦慮。
在情緒狀態非常強烈的時候,最好的方法或許是暫時離開現場,當心情平復時再進行溫和且堅決的溝通。
作為家長,特別是當孩子進入小學階段時候,有多少時間是在陪孩子玩耍的呢?許多家長在孩子的學習成長過程中,大多數時間扮演了一個催促的角色。
當親子關係中絕大多數是圍繞著學習、學業時,孩子就很難體會到與父母有情感性的時刻。
現在的孩子任務繁重,放學後以及周末的時光,基本都被各種各樣的補習班、興趣班所佔據。孩子又能有多少屬於玩耍的時間呢?
如果家長每天就是催促孩子學習、完成任務,孩子心中難免會感到失落,充滿壓力。
孩子的「教育好」和「過得好」其實是兩回事,孩子能夠過得好,有個健康快樂的身心狀態,或許是當下父母更應該看重的部分。
除了陪伴的時長,家長也應該重視與孩子相處質量,而不是三心二意地一邊看手機,一邊敷衍孩子,珍惜能夠和孩子相處的短暫的寶貴時光。
人們常常會捍衛自己覺得重要的東西,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家人和孩子身上。有些家長總會自以為是的說「我的孩子喜歡上這個或者那個培訓班……」。
但有的時候,並不是孩子真的喜歡,而是孩子知道自己如果說「不」,父母會用一千種理由讓自己去喜歡參加這些活動。
對於家長來說,應該學會傾聽和理解家人和孩子的感受,不強加自己的欲望和要求給彼此,儘量耐受住孩子以他的方式逐漸成長的過程。
在彼此關心和理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或許就能體會到更多的快樂。
圖源:網絡
最後分享紀伯倫的《論孩子》,希望大家能感受到作為父母真正的意義。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
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以愛,卻不可給他們以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
你們可以努力去模仿他們,卻不能使他們來像你們,
因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與「昨日」一同停留。
你們是弓,你們的孩子是從弦上發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無窮之中看定了目標,也用神力將你們引滿,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遙遠地射了出去。
讓你們在射者手中的「彎曲」成為喜樂吧;
因為他愛那飛出的箭,也愛了那靜止的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