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情緒穩定,是父母給孩子的「第一手」好牌,卻很少人做到

2020-07-25 海綿媽媽談育兒

昨天,身邊一名寶媽曾在自己的朋友圈寫道:

「自己因為工作原因心情不好,前幾天忍不住向孩子發脾氣,朝他狠狠吼了一頓,現在孩子一看到我就躲著,想想當時他瑟瑟發抖立在角落裡的樣子,心疼,我該怎麼挽救?」

李玫瑾:情緒穩定,是父母給孩子的「第一手」好牌,卻很少人做到

看到這裡,我忍不住嘆息,情緒穩定的父母,才是我們應該學會做到的事情,容易情緒失控的父母應該學會反思自己。

就如中國警察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曾經說過:

李玫瑾:情緒穩定,是父母給孩子的「第一手」好牌,卻很少人做到

李玫瑾 教授

情緒不穩定的父母,會給孩子極大的不安全感,當他發現身邊的人陰晴不定,不知道什麼理由就會吼自己,漸漸的,孩子就會發明一套自保機制,他們開始封閉自己,學會虛假地討好父母,以求生存。

所以說,情緒穩定,才是父母給孩子的第一手好牌,但現實確實很少人做到,家長們應該要反思自己了。

李玫瑾:情緒穩定,是父母給孩子的「第一手」好牌,卻很少人做到

蒙臺梭利說過:「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著他的一生,也決定著他的一生。」

深以為然。

著名歌手王菲的兩個女兒,竇靖童和李嫣,她們個性十足、自帶光芒,像極了媽媽的灑脫、自信。

李玫瑾:情緒穩定,是父母給孩子的「第一手」好牌,卻很少人做到

王菲與竇靖童

竇靖童14歲組建了樂隊,自己是主唱,曾兩次退學追求自己的音樂夢想。整個過程王菲沒有大發雷霆,也沒怪她不務正業,而是尊重她的選擇。

李玫瑾:情緒穩定,是父母給孩子的「第一手」好牌,卻很少人做到

王菲陪李嫣過生日

小女兒李嫣是個兔唇兒,還經歷父母離異。由於父母的好情緒,高質量的陪伴,她活成了充滿自信、走路帶風的女孩。

因為王菲和兩任前夫的關係處理得很好,自己的情緒也懂得控制。所以,兩個女兒關係也特別的融洽,上一代的恩怨絲毫沒有影響到她們。

李玫瑾:情緒穩定,是父母給孩子的「第一手」好牌,卻很少人做到

王菲、竇靖童與李嫣

因此,情緒穩定的父母,會接納孩子的情緒,讓孩子足以健康的發展出對世界的信任,也會從心底真正產生底氣。

演員陶虹曾經分享過一個故事,她的女兒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她沒忍住,對孩子吼:」你怎麼回事啊?」

女兒聽到這句話,一下子愣住了,就是那麼定定地看著陶虹,嚇得不敢說話,也不敢哭。

陶虹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反應太大了,自己不應該給女兒留下一個印象,就是媽媽不允許」我「犯錯誤。

李玫瑾:情緒穩定,是父母給孩子的「第一手」好牌,卻很少人做到

之後,陶虹找來很多育兒書看,她反思、改變,想著怎樣才能給到孩子百分之百的支持和信任,並且還給孩子買了一些情緒繪本,讓她也學會管理自己的負面情緒,一起進步。

然後,第二次女兒又不小心把東西打碎時,陶虹第一時間不是指責,而是輕輕抱住孩子,柔聲安慰:」害怕了吧?沒事的,沒事的。「

這時候女兒終於能放聲哭了出來,在媽媽懷裡得到了踏實的安全感。

李玫瑾:情緒穩定,是父母給孩子的「第一手」好牌,卻很少人做到

父母的情緒,會極大地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孩子天性敏感脆弱,有敏銳的情緒雷達能接收到父母傳來的種種訊號。

如果在孩子面前,父母的情緒是穩定、積極、樂觀的,孩子在這樣舒展的環境下,也會成長為一個開朗、樂觀、充滿自信的孩子。

可以說,父母情緒穩定,是一個孩子最大的福氣。

李玫瑾:情緒穩定,是父母給孩子的「第一手」好牌,卻很少人做到

學者胡適曾說:「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都得感謝我的母親。」

小時候做錯了事,胡媽媽從不當面斥責,等到晚上人靜時,關上房門,會心平氣和的和他溝通,讓胡適受益良多。

李玫瑾:情緒穩定,是父母給孩子的「第一手」好牌,卻很少人做到

因為母親情緒穩定,懂得給孩子尊重、寬容孩子。這也使得胡適能夠成為有名的學者,社會各界人士都以作為他的好友為榮。

人生像一條射線,父母的情緒穩定是一個起點,更是給孩子人生的第一手好牌。

所以,父母應該即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更應該教會孩子學會管理情緒,學會消化自己的負面情緒,這樣才能更好的成長。

李玫瑾:情緒穩定,是父母給孩子的「第一手」好牌,卻很少人做到

李玫瑾 教授

著名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曾在她的講座中也說過:6歲以前是孩子情緒管理與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

孩子3歲時,自我意識逐漸形成,這個時候的孩子就像一塊海綿,迫切地吸收著外界環境給予的各種刺激,而這種刺激主要以家庭刺激為主。

李玫瑾:情緒穩定,是父母給孩子的「第一手」好牌,卻很少人做到

所以,在孩子性格成長的關鍵期,家庭教育中的情緒管理培養很重要,那關於情緒管理的兒童繪本就是很好的幫手,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性格和習慣,因為繪本中每一個故事都有它的教育意義。

可以讓孩子在故事中感受不同情緒,感受情緒的來源,以及情緒轉變的過程。

李玫瑾:情緒穩定,是父母給孩子的「第一手」好牌,卻很少人做到

比如孩子的嫉妒心、孤獨感、憤怒、安全感、脆弱等等,如果不及時排解,無疑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

如何幫助孩子排解壞情緒特別重要,用哪種方式適合是家長們目前面臨的問題 ,那麼,海綿媽媽強烈推薦這一套繪本,自家娃也十分愛看的《小燈泡情緒管理繪本》。

李玫瑾:情緒穩定,是父母給孩子的「第一手」好牌,卻很少人做到

情緒繪本帶來的強烈直觀感受,讓自家娃深陷其中,他會學著繪本的人物說話,做出舉動,讓家長們很是驚喜。

因為看過太多套情緒性格培養的繪本,比如之前歪歪兔、託馬斯系列,還有美國和日本的。而相比於這些,這套來自韓國的情緒性格培養繪本帶來的直觀感受最強烈,孩子很能感受其中。

李玫瑾:情緒穩定,是父母給孩子的「第一手」好牌,卻很少人做到

《小燈泡情緒管理繪本》是一套專門幫助孩子正當釋放壞情緒、培養健康心態的情緒管理繪本。

來自韓國的「暖心」情緒繪本,為兒童的性情培養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

比如通過故事讓孩子認知情緒,接納自己的情緒,是管理情緒非常重要的環節。很多時候正是我們的「不接納」,才導致孩子的情緒積壓。

李玫瑾:情緒穩定,是父母給孩子的「第一手」好牌,卻很少人做到

由韓國國家青少年精神輔導中心特別策劃,匯集了韓國一線兒童文學作家、插畫家,秉承用愛化解一切的原則。

通過一個個甜蜜溫情的親子故事,教會孩子如何正當釋放不良情緒,培養孩子健康快樂的心態,還孩子一段幸福積極的成長時光。

李玫瑾:情緒穩定,是父母給孩子的「第一手」好牌,卻很少人做到

這樣一套好繪本,只需48元,不過一頓飯錢,卻可以帶給你一個快樂健康,積極向上的孩子,何樂而不為呢?

大家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孩子不合理要求,必須要遵循4個原則!有多少父母做到了
    李玫瑾:孩子不合理要求,必須要遵循4個原則!有多少父母做到了什麼是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呢?其實為人父母的都懂,就是一些不好的要求。比如說孩子要玩手機遊戲,這就是不合理的要求。但是孩子之前已經跟那個某某商量好了,父母如果問,就回答是自己買的。可見父母一個很錯誤的教育方式,會給孩子帶到多麼可怕的深淵。
  • 李玫瑾教授談:做一個情緒穩定的人有多重要?
    導語李玫瑾曾經說做一個情緒穩定的人到底有多麼重要?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很多事情的結果,都在於一念之間。這裡說的「念」,就是指一個人的情緒。情緒是每個人都有的,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很好地駕馭自己的情緒。爸爸的無名火,讓孩子覺得委屈極了。壞情緒正無處發洩,此時他正看到貓咪蹲在牆角,便一腳踢了上去。無辜的貓咪當了孩子的「出氣筒」。爸爸在公司被領導批評,就是生活中的那10%的客觀事件。如果這位爸爸是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他會自己反思是不是工作當中有不完善的地方,下次需要改進。同時自我消化情緒,消除情緒中的負能量。
  • 家長的情緒影響孩子性格,李玫瑾:好的教育,是家長學會控制情緒
    孩子在父母的陪伴和教養中逐漸成長,享受著父母的關愛,同時也接受著父母所帶來的影響。尤其是對於幼兒來說,缺乏對事物的判斷能力,父母的行為和情緒將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性格養成。如果父母比較暴躁易怒,很可能會讓孩子的性格出現問題。
  • 越早重視孩子的「情緒教養」,娃的人格會越穩定,父母要著重培養
    覆蓋住,就像被生了鏽的大門困住一般,裡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也打不開,這種情況就需要父母用寬容的心去教導孩子,這樣孩子的人格才能穩定。生活、學習問題,但很少注意到孩子情緒的變化,如果當孩子情緒低落,默默掉眼淚的時候,父母能夠給他們一個擁抱、一個鼓勵,那麼孩子就不會陷入負面情緒的漩渦。
  • 情緒穩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家庭教育其實並不需要父母多麼的「優秀」,一個有著平和態度,情緒穩定的「正常」父母,就是孩子最大的福氣。最近,一位17歲男孩跳橋自殺的新聞,讓人看了後心痛不已。4月17日晚上10點,17歲少年湯某在上海盧浦大橋跳橋自殺。
  • 情緒管理法:專治孩子的易怒、暴躁,卻很少有父母知道
    看上去好像並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其實你要知道孩子並不是天生的脾氣暴躁,1-2歲的孩子,只要家長通過適當的引導,也能擁有好脾氣。當你的孩子發脾氣時,一定不要放任不管,要及時找準應對方法。,通常孩子的情緒也能比較穩定,但是如果家長沒有那麼敏銳,孩子就會有一種「我要更激烈一點你們才會理我」的想法。
  • 羨慕別人家孩子情商高?李玫瑾:父母做好3件事,你家娃也能做到
    相信大多數父母都喜歡自家孩子有個高情商吧,畢竟當今社會,情商高的人往往都比較「幸運」,而且在辦理諸多事情的過程中非常順利,更容易走向成功的途徑。李玫瑾說過一句話「父母行為影響孩子人格」,所以在她看來,與其羨慕別人家孩子情商高,家長不如做好三件事,這樣你家寶寶也能做到哦。
  • 李玫瑾教授坦言:這幾種孩子的情商低,責任全在父母身上!
    父母不懂尊重,孩子共情力差如果父母在與他人相處時,不會予以他人一定的尊重,那麼孩子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會產生錯誤的認知,不懂得何為尊重,當人悲傷的時候甚至會肆意大笑,很是惹人嫌,而當直接點出這類孩子存在的問題時,他們可能並不會進行深刻的反思,反而會以"我這人性子比較直,說話比較直接不要太在意。"
  • 《好父母常常給孩子善意的連接》:父母情緒穩定是孩子最大的福氣
    ,於是我開始大量的閱讀育兒和教育有關的書籍,最近看了吳文君寫的《好父母常常給孩子善意的連接》真的很有觸動。第二種:是理想層面的父母形象這類的父母形象是孩子想像出來的,孩子把自己的父母想像成民主的、溫婉的、最富有有最博學的。這樣的標準常常是同學、朋友眼中的「好父母」。但是這種父母形象只生活在孩子的幻想中,與現實中的父母是無關的。第三種:是父母的本質形象這類父母形象最大的特點就是把生命帶到世界上來。而這三類父母形象對每個人的影響都是很大的。
  • 李玫瑾給父母的3句話:孩子頂嘴時說這3句話,將來他會感激你
    因為家長的言而無信就比如跟孩子約定好周末一塊出去玩,但是到了周末自己又以各種各樣的理由,那樣孩子肯定是要和家長頂嘴的,明明是父母答應好的要去玩,但是到了約定的時間卻放了孩子的鴿子,那麼孩子肯定是要頂嘴的。
  • 父母的好情緒,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昊天的父親把孩子當做出氣筒,一不高興就把壞情緒都倒給孩子。他覺得自己不過是發發脾氣,沒什麼大不了,可是,對昊天來說,在父親不穩定的情緒中生活,就像守著一顆炸彈,他得小心翼翼,否則,一個閃失就會點爆父親的壞情緒讓自己遭殃。在父母的壞情緒中長大,昊天越來越膽小怕事,沒有安全感。與人起衝突也總是委曲求全、忍氣吞聲。其實,孩子的認知通常與成年人的反應相關。
  • 李玫瑾坦言:父母的壞情緒會養出三種「劣性孩子」,調控刻不容緩
    文/ 養娃女神Miss劉(原創文章/歡迎轉載評論)每對父母都想把孩子培養成自信樂觀,聽話懂事的人,但往往事與願違,這其實和父母情緒有很大關係。父母本身的性格和情緒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性格特徵。育兒教授:父母易怒多會養出這三種特徵的孩子李玫瑾教授作為著名育兒專家,在育兒觀上獨到的見解受到了許多父母的歡迎。她曾經在講座中談到:「有的父母面對孩子的學習時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一遇到事情就火冒三丈,大吼大叫,從來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
  • 為人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情緒穩定
    因為職業的關係,接觸過很多孩子,也見識過很多父母,最好的父母,並不是那些保證孩子衣食無憂,或是把孩子各方面照顧得無微不至的,雖然這些也非常重要;最好的父母,其實是情緒穩定。但是,父母對孩子這一生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性格層面的塑造。而作為父母,最應該幫助孩子塑造的品質,就是情緒穩定——但是,所謂言傳身教,如果自己都是一個情緒自控力極差的人,是沒有能力教育好孩子的。
  • 竇文濤、蔣方舟、李玫瑾對話圓桌派:孩子的表現折射父母的水準
    孩子有教養,他的父母一定有教養,除非自己沒帶;父母是一個很智慧的人,他孩子就會很智慧;如果父母是天天聊八卦、忙攀比的,孩子也會變成這樣的人。孩子從小聽父母的委屈、撒謊、牢騷與抱怨,長大後往往會成為相似的人。
  • 俞敏洪對話李玫瑾:父母,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老師
    父母是一個非常好的老師,是孩子人生啟蒙的最重要的老師。 還有一類對孩子影響重大,就是父母人很好,但孩子很糟糕。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沒有花時間跟孩子一起成長。 李玫瑾:人的啟蒙6歲之前很重要,一個人6歲前的啟蒙做好了,後面哪怕他沒有知識,也會是一個非常好的人。
  • 情緒不穩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陰影
    我就是父母暴躁情緒的受害者,小的時候,我懼怕他們發脾氣,不願意和他們交流。為了擺脫原生家庭糟糕的氛圍,我選擇早早嫁人了。等到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本以為會好好愛她,一定不要像我父母那樣,結果我發現,原生家庭的那種影響已經刻在了骨子裡,我又用暴躁的情緒傷害了我的孩子。於是我不斷地自責,懊惱,恨我自己,也恨我的父母。
  • 孩子開始頂嘴怎麼辦?李玫瑾:父母學會說這幾句話,孩子不會吃虧
    頻頻和家人頂嘴的寶寶‍‍‍,給媽媽徒增不少煩惱‍‍‍‍同事張姐家的孩子是出了名的乖寶寶,很少惹張姐生氣,所以張姐逢人就誇自己的孩子多麼省心。可是最近,這個「省心」的孩子卻讓張姐傷透了腦筋,那就是一向聽媽媽話的孩子,竟然學會了跟媽媽頂嘴。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樣的父母,怨不得其他人
    很多父母都知道,情商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但仍然沒能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這是為什麼?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說過:「情商和智商之間存在比較大的差異,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數都有這樣的父母,怨不得其他人。」李玫瑾:這3種父母,容易教出「低情商」孩子,你還在這樣做嗎?
  • 我也不想大吼大叫,為人父母,如何做到情緒穩定
    小男孩可能被吼聲嚇到,也可能覺得周邊人太多沒了面子,站在那兒哇哇大哭。爸爸大聲罵完似乎還不解氣,順手往他屁股拍了兩巴掌,孩子哭得更大聲了。在他們周邊的父母見勢都趕緊把自家孩子帶離。我女兒也聽到了吼聲,小聲的和我說了一句:「小哥哥的爸爸好兇啊。」是的,真的是好兇,連我們周邊的大人都被嚇到心砰砰跳,更何況小孩子。在生活中,類似這樣的場景很常見。
  • 父母對孩子一歲前撫養,或將影響孩子一生,為人父母當引起注意
    因此,很多父母在帶一周歲之前的孩子時,就會把孩子晾在一邊,自己玩手機,打遊戲,追劇,做飯,洗衣服,很少與孩子互動交流。父母充滿愛的細心撫養,孩子就會長成一個溫暖,樂觀,性格溫和的人。而父母錯誤的撫養方式,也必然會讓孩子受到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