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孩子的情緒,從教他學會說:「我允許…」開始

2020-09-24 琉璃巧育兒

文/琉璃蘇比

復工已經有段時間了,除了孩子無法正常開學,以及出門見到的都是「蒙面人」以外,一切已恢復正常生活。但是感覺到宅家太久,孩子的情緒產生了一些變化。



一、宅家久了,孩子的情緒,急需一個排解的出口

記得那天,一大早,陽光燦爛,想著是好天氣,我決定帶常窩在家的兒子一起去曬太陽,以及買菜。

但他不樂意:媽媽,我呆在家拼樂高就好,外面有傳染病呢。

我頓時心裡一驚:不好!因為疫情,孩子竟然害怕出門了。看來孩子最近情緒的不穩定和這有關。

孩子出門也一直緊緊地拉好口罩,我這才明白,是我忽略了他的情緒,疫情之下,大人的叮囑,嚴肅的表情,路上全是戴著口罩的行人……生活中的大變化,著實影響到了孩子。加上他對疫情發展的一無所知,雖然被保護著,但是已經埋下了恐慌。他的恐懼雖然不表現出來,但急需一個排解的出口。

哄了半天,我告訴兒子:疫情控制好很多了,而且我們戴口罩出來,和別人保持距離即可。他這才答應跟我一起出去。

吃了早餐,買了酸奶,買了他喜歡吃的草莓、蘋果,我開始買其它菜。

來到豬肉攤前,他把我拉走了,他說不愛吃,好吧,那我們吃素菜好了。

來到豆腐攤前,他又把我拉走了。 說不要不要,不愛吃,不給買。我還是堅持讓攤主稱了豆腐。他焦急不耐煩地推搡著我走,還搶走手機不給付款,著實尷尬。

好不容易付款完走人,就馬上吵著要回家。好說歹說,拉著他又買了其它蔬菜。終於答應他回去了。

回來路上,我讓他主導話題,聊了一大堆他想說的話。完了,我說:寶貝,剛才你為什麼不願意給媽媽買豆腐呢。他不語。

我說:我允許你有不讓媽媽買這樣的行為,因為你不愛吃,對吧?但你也要允許別人喜歡吃。明白嗎?每個人喜好不一樣,比如你愛吃草莓,但別的小朋友可能覺得太酸。別的小朋友喜歡吃辣椒你不喜歡,你喜歡吃雞蛋,蕃茄,但別的小朋友不喜歡。都是一樣的道理。

他說:哦,知道了媽媽。

等他情緒穩定後,我們聊開了,他才說是覺得太累了不想走了。看來孩子呆久了,體力大不如前,走幾步就嫌累。

但是沒辦法,我們必須面對。

這是史無前例的黑天鵝事件,影響面幾乎已經擴張到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宅在家裡的身體健康的人們,也面臨著新的大大小小的狀況或者心理問題。

我們處於國內,人口比較密集,就算是隔離在家,感覺也還好。國外的朋友和我說:才宅兩個月,她已快憋壞了,他們住的地方人本來就比較稀少,宅在家久了,更加是有種與世隔絕的感覺。好想去市中心逛街,體會人潮,好想去公園快樂地玩耍,特別渴望與人交流……

大人尚且如此,還不懂排解情緒的孩子,可想而知。


二、教孩子說「我允許……」,是學會穩定情緒的開始

教孩子學會說我允許,還是得益於之前上家庭教育講師課程的時候,導師帶我們每天朗讀這首詩。

讀了幾天,明顯感覺到情緒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變得十分穩定,不容易被小事波動,也不容易被孩子的各種狀況影響。

以下是摘錄的片段。

我允許,任何事情的發生

我允許,事情是如此的開始

如此的發展,如此的結局

若我覺得應該是另外一種可能

傷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許……

我允許我升起了這樣的情緒

我允許,每一種情緒的發生……

我知道

我是為了生命在當下的體驗而來

在每一個當下時刻

我唯一要做的,就是

全然地允許……

很多時候,情緒的波動源於我們的一個念頭。如果我們能夠忍一忍,放一放,想一想對方為什麼會這樣,同時允許對方有這樣的想法,這樣的行為,甚至說出令你受傷的語言。那麼,就能做到比較理性克制自己。

倘若我們在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調皮搗蛋的時候,換個角度多想想「我允許」,那麼我們可能會無意中教會孩子更好地克制情緒。

自從我教他說「我允許」後,孩子學會了換位思考,變得能夠體貼別人了。反而不那麼以自我為中心。



三、做個有定力的家長,不要因雞毛蒜皮的小事批評指責孩子

很多父母都喜歡控制孩子、命令孩子、輕易地指責打罵孩子,或者是嘮叨孩子(包括我)。其實這些對孩子來說都是不好的示範。

家長的定力,不只是對穩定自己的情緒,對孩子來說更重要。因為直接影響了孩子的情緒,以及他對情緒的處理方式。

在遇到矛盾遇到問題的時候,要是家長的情緒缺堤了的話,孩子還穩得住嘛?情緒和傳染病一樣,也是十分容易受感染的。

所以要想培養出一個聰明的理性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有定力,不要以為雞毛蒜皮的小事,指責孩子。

批評指責嘮叨打罵,甚至是講道理,都會讓家長失去定力。我們有情緒了,就會影響孩子,會把負面的情緒轉移到孩子身上來,從而讓他對自己有了自我評判、自我懷疑。

比如孩子在外面公共場所哭鬧,你想到的可能只是他不乖,任性,無理取鬧,因此對他加以指責批評講道理。但是這樣反而讓他更加難以接受。更加覺得委屈、憤怒,面對媽媽的批評,進而對自己產生了懷疑。覺得媽媽不理解自己,是不是不愛自己了,是不是十分討厭自己,不要自己了……

但是其實他可能只是累了,不想走了。或者是餓了,又或者是特別想要那個玩具,那個零食。因為他還不懂如何去處理這種矛盾和對新玩具和美食的誘惑。

我們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克制自己,在孩子面前表現得穩重、冷靜、理智一些。



四、把正面的感覺傳遞給孩子,有助於他的」自我歸位「,成為有影響力的人

孩子小的時候是情緒的影響較多。大一些的話,有肋於認清自己,自我歸位。

所以,要多把正常的感覺傳遞給孩子,哪一種行為讓他得到了讚賞,內心慢慢越來越清晰,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會自己歸位。

比如,孩子喜歡看書,多讚揚他是個有思想的愛閱讀的孩子,那麼他就會不斷地定義自己為:我是個愛讀書的有思想的人。比如孩子愛觀察,喜歡思考,做小實驗,就多讚揚他是個愛動腦筋的人,會獨立思考的人,做事有毅力的人……

孩子大一起後,進了哪個圈子,會受到該圈子文化影響。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愛閱讀的人會喜歡和愛閱讀的人一起交往。愛玩遊戲,有網癮的,也會扎堆一塊玩。

愛讀書的話,大了會博覽群書。也容易受到有思想力的同學影響,成為有影響力的人。扎堆玩遊戲的話,就可能會忽略學習,荒廢學業了。

因此,一定要多與孩子進行心與心的溝通,多把正面的感覺傳遞給孩子。

聰明來源於頭腦,智慧來源於心靈。當孩子的心靈有力量的時候,會因為父母的定力,而產生定力。

和孩子一起成長,成為心靈有力量的人!




你好,我是琉璃巧育兒,國際IP繪本作者,繪本閱讀指導師,早期教育研究會會員。分享國際前沿育兒理念,提升孩子未來核心競爭力。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了解孩子的情緒,從教孩子識別及命名他的感覺開始
    網友紛紛評論,有的說:這小夫妻倆心真寬,孩子那麼小,趴在地上不怕凍著。有的說:這不是冷漠,這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一場博弈。孩子哭夠了,就會起來了,大不了回去洗洗衣服,下次孩子就不再這樣哭鬧了,去哄去抱,習慣還養不好,會慣壞的。 有的網友說:我女兒小時候也是因為我們不給她買玩具就滾地板!我跟老婆理都不理她,同樣也是冷眼看著!
  • 做情緒穩定的媽媽,從寬容自己開始
    去雪居時我專門問了這個問題。李雪說,一個家裡,孩子打著遊戲,媽媽吃著巧克力,不是很正常嗎?她當即讓店長取了巧克力給大家吃。當我真正地認同了「吃巧克力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居然就不再貪吃巧克力了。這是我在雪居感受到的慈悲和包容。 當我們陷入懊惱和自責的時候,並不能讓我們迅速逃脫負面情緒,積極面對現實。特別是我賴床的時候,深有感觸。
  • 解讀2歲的秘密,允許大於不允許,從接受孩子的行為開始
    按照正常的解決方式,我們會說,別走那裡,不可以,很危險。孩子認為有趣的事情被打斷了,他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告訴他,你是錯的,他便開始抗拒你,繼續自顧自的往前走,我們都認為自己是對的,都不肯讓步,最後孩子的情緒失控了,他開始哭鬧,並且從話語裡學會了說不,說不行。
  • 情緒穩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民警打電話給男孩媽媽時,媽媽卻說:「想走法律程序走法律程序,反正我不要他了。」甚至還大言不慚地說:「你起訴我吧,我就算坐牢也不要他了。」民警久勸無果,不得不聯繫孩子的叔叔把他接回家。從媽媽和民警的對話來看,很明顯媽媽的情緒非常不穩定,不然怎麼會說出「寧願坐牢,也不要孩子」這樣的混話?有人說,父母的情緒穩定,並且都具有成長性思維,對於孩子而言,情商源於生活,後天無需刻意練習,原始家庭就是模板。
  • 允許孩子有不良情緒
    家庭教育學習分享:我們家的二寶,今年9月份剛上小班,前半個月的情緒還一直比較平穩,這兩天,就有不想去幼兒園的這個情緒了,我值班時,爸爸送他去幼兒園,打電話告訴我說他搞不定,最後也是哭著進去的,第二天我送他去幼兒園,從穿鞋子開始就有許多不願意,很清晰的表達,不要上幼兒園,不想在幼兒園吃飯睡覺玩玩具,一開始,我是能理解他這是他正常的反應,我也有點耐心,後來,磨時間長了,我能感覺到自己對他沒有耐心了
  • 李玫瑾:情緒穩定,是父母給孩子的「第一手」好牌,卻很少人做到
    ,情緒穩定的父母,才是我們應該學會做到的事情,容易情緒失控的父母應該學會反思自己。,會給孩子極大的不安全感,當他發現身邊的人陰晴不定,不知道什麼理由就會吼自己,漸漸的,孩子就會發明一套自保機制,他們開始封閉自己,學會虛假地討好父母,以求生存。
  • 孩子,穩定情緒才是最好的教養
    我解釋半天,孩子們還是似懂非懂!平時的生活中,我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穩定情緒,才是最好的教養!01今天早上送孩子上學的路上,一輛白色本田在我前面正常行駛。沒有一點預兆,它忽然停車,繼而加速向後倒,嚇得我急忙踩剎車,按了幾聲喇叭。
  • 情緒穩定的孩子,都是這樣發脾氣的!重新界定你對情緒的認知
    因此,對於情緒管理的練習,也應該要從小就開始練習和培養。會管理情緒的孩子,早就贏在了起跑線上在「情緒管理」方面,我有個同事的兒子昊昊就做得很棒。同事說:「那天他兒子其實後來也跟我說了,他最心愛的坦克配件被弟弟踩壞了,當時他心裡也是非常難過的,但是他也知道弟弟當時並不是故意的。」昊昊而且還說:玩具已經搞壞了,再去怪誰也沒用,它又不會好起來,還不如冷靜下來,再好好的去想有沒有補救的辦法吧。
  • 孩子情緒不穩定?家長學會這三步,輕鬆管理好孩子的情緒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遇到一個共同難題——孩子的情緒總是不受控制,要麼遇到困難只會一味的退縮,只會用「我不行,我不會」來逃避現實;要麼對待突發狀況只會大喊大叫,從來不主動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案例我朋友家的孩子俊俊今年四歲了,雖然他是一個小男子漢,但是性格卻有點軟弱。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外邊,他最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不行,我不會」。對於他這種嚴重缺乏自信心的表現,朋友很也是束手無策。
  • 搞定壞脾氣,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得從認識情緒開始
    搞定壞脾氣,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得從認識情緒開始 澎湃新聞記者 楊思超 2020-07-15 15:29 來源:澎湃新聞
  • "孩子的臉六月的天",孩子情緒不穩定,家長要多關注這些問題
    最近經常聽到同事在討論自己家的孩子脾氣非常暴躁,經常處於情緒不穩定的狀態,晚上孩子學習回到家裡,看電視到很晚了,想要讓他上床去休息了,但是就是不聽,如果說的話讓他不喜歡了,他就會發脾氣,這讓同事感到非常的生氣,也感到很困擾,怎麼孩子的情緒變化這麼大?
  • 《我的情緒小怪獸》和孩子一起了解情緒
    作為大人我們能說出幾種情緒?悲傷、快樂、愉悅、痛苦、焦慮等都是情緒的詞彙。我們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情緒嘛?今天我和寶寶一起看《我的情緒小怪獸》,繪本讓我有所感悟。情緒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學習,孩子也需要我們好好引導去學習。有一個情緒小怪獸。他今天起床以後,也不知道為什麼,感覺心裡怪怪的,心情亂亂的。我們有時是不是也是如此?有個小女孩出現在小怪獸面前跟它說「哎呀,又弄得一團亂啦?你得學會怎麼整理才行。」為什麼會感到心裡亂亂的呢?
  • 急著讓孩子認字,不如先教他識別情緒
    小娟的孩子快滿月了,望子成龍的她迫不及待網購了品牌早教機和好幾套英漢雙語識字卡片。「學知識,認字是基礎,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小娟說。想必大多數年輕父母和小娟一樣,自寶寶降生之日起,便滿懷期待開始制定早教培養計劃。「高知」等於高成功率、高幸福度?不盡然。這點,臨床心理工作者最有感觸。
  • 情緒不穩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陰影
    文|凌小麥寫最暖心的文字,治癒孤寂的心,關注我,溫暖你。-01-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我就是父母暴躁情緒的受害者,小的時候,我懼怕他們發脾氣,不願意和他們交流。為了擺脫原生家庭糟糕的氛圍,我選擇早早嫁人了。等到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本以為會好好愛她,一定不要像我父母那樣,結果我發現,原生家庭的那種影響已經刻在了骨子裡,我又用暴躁的情緒傷害了我的孩子。於是我不斷地自責,懊惱,恨我自己,也恨我的父母。
  • 自閉症孩子是怎樣從情緒狀態穩定下來的(案例分享)
    我們做父母的首先要學會識別孩子的情緒,無論是壓抑或是憤怒,是他們內在有了緊張,內在不平衡的表現,我們採用合適的方式幫助他們疏導,使他們平衡穩定!個案學生,6歲半,診斷為自閉症,媽媽最擔心的是孩子嚴重的過敏,和嚴重的情緒問題……當時見到媽媽時,媽媽是非常焦慮的一種狀態,擔心孩子的過敏現象,因為孩子很多不耐受的食物,只要吃一點他不能吃的食物,孩子就會出現感冒,和更加嚴重的情緒,而且還會出現嚴重睡眠問題,所以媽媽一邊上班,一邊嚴格監管孩子的飲食,不敢帶孩子外出,生怕誤吃一點不該吃的食物。
  • 從教10年的幼師:我拒絕讓我的孩子上幼兒園,主要有兩個原因
    導讀:從教10年的幼師:我拒絕讓我的孩子上幼兒園,主要有兩個原因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從教10年的幼師:我拒絕讓我的孩子上幼兒園,主要有兩個原因!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情緒不穩定怎麼辦?學會這三招,讓寶寶不再哭鬧不止
    沒有想到孩子回到家裡不用怎麼哄就調整好了情緒,坐在地板上開心地玩著玩具,全然不見剛才的崩潰哭鬧。想必每位寶媽都曾經遇到過王女士這樣的難題,孩子的身上仿佛有一個不定時的開關,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觸動,然後就會情緒崩潰開始大哭大鬧。
  • 勞動教育從教孩子做飯開始
    看到視頻裡婷婷的嫻熟動作,婷婷媽媽驚嘆不已:「學校開展的『我是家庭小成員』活動,讓原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婷婷學會了擀麵條,從揉面、擀麵到切面全部獨立完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會做飯的孩子,離不開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家庭教育的本質特點是生活教育,勞動教育是生活教育不可或缺的基本內容之一。勞動教育當然不只是做飯,但做飯絕對是生活的基本功。讓孩子學會做菜,是讓孩子通過做家務,養成熱愛勞動、自食其力的良好習慣。
  • 孩子情緒不穩定,如何解決孩子情緒不穩定問題這些事情要做到?
    情緒調控能力是情緒智力的重要品質之一,這種能力能使孩子及時擺脫不良情緒,保持積極的心境。作為父母應該怎樣教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呢?平時,父母可以在自己或他人有情緒的時候,趁機引導孩子知道「媽媽好高興哦」「恩,我很傷心」等讓孩子知道原來人是有那麼多情緒的,我們還可以通過句式「媽媽很生氣,因為……」「我感到有點難過,是因為……」來告訴孩子自己的情緒來源,同時你也可以問孩子,「你是什麼感覺啊?」「媽媽看見你很生氣、難過,能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嗎?」等對話來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及發現自己情緒的原因,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情緒敏感度。
  • 孩子開始頂嘴怎麼辦?李玫瑾:父母學會說這幾句話,孩子不會吃虧
    當孩子情緒憤怒時,常常會說一些傷人的話語。對於家長來說,自己含辛茹苦將孩子養大,孩子不但不領情,還討厭自己,那受傷害的程度是不言而喻的。當孩子不願意接受家長的意見時,我們不妨給孩子一個選擇,比如:出門時不要強逼著他穿某一雙鞋子,而是讓他在一定的範圍內進行選擇。這樣的結果既在家長的控制範圍內,也讓孩子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可以說是兩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