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心理治療大師薩提亞在大量的觀察中發現:父母對於孩子在知識和技能上的學習一般很有耐心,比如孩子學走路,可以在一次次的跌倒中反覆練習,父母都會給他很多的時間和耐心。但對於情緒的學習,卻沒有那麼多耐心給孩子去感受,學習。還會伴隨著很多的不接納。
這是為什麼呢?
有些家長說:我一看到孩子哭或是不開心,就會感覺煩躁。我希望Ta每天都開心。
這其中能看出,家長對對情緒的不接納。
事實上情緒沒有對錯,情緒帶給我們的感受是舒服或不舒服。讓人舒服的正面情緒自然是人人都喜歡。但是不舒服的負面情緒,會提醒孩子什麼事情需要改變,這樣他才有機會去學習應付處理,學習改變自己的想法,改變目前的狀態。
孩子有情緒後的兩種表現:一是隨意發洩出來,傷害別人,最後導致別人排斥他,人際關係出現問題。二是壓抑情緒,導致孩子的成長和學習受到幹擾。這兩種表現都是父母不希望發生的。
如何處理孩子的情緒?
處理孩子的情緒,是現在父母需要特別學習的功課,教會孩子情緒管理。處理孩子的情緒不等於一味地認可它,更重要的事情是:幫助孩子明白怎麼應對。
01孩子的負情緒到來之後,家長先用簡單的幾句話認可他的情緒。
「我看見你很委屈。」
「你真的很傷心啊。」(但是不要告訴孩子或者讓他感覺到他的行為都是對的。)
02 接納孩子的情緒:接納的對象不是孩子的行為,而是行為背後的原因或情緒。
家長要明白,接納不等於什麼都不能做。比如一個接納孩子害羞的媽媽,之後幫助孩子克服害羞。
03等孩子安靜下來之後教他處理:你要怎麼辦?怎樣解決那些讓你產生負面情緒的事情?
關注如何解決問題。
如何教出情緒穩定孩子?
01不要傷孩子自尊,對孩子說「你很懶,你很笨「這類貶低人格的話,給孩子貼標籤。
02不要在公共場合讓孩子覺得羞恥,如大聲訓斥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較。
03家長自己不要太焦慮,防止情緒的傳染。
04父母平時要多肯定,認同讚美孩子,讓孩子知道:在父母的心中此時我最重要。
教出情緒穩定的孩子,從認可孩子感受,接納情緒開始,做孩子的智慧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