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在不同的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喜歡,有時候還會有一些壞毛病。當孩子有這些壞毛病的時候,家長應該要及時地幫助孩子糾正。因為有一些壞毛病,沒有及時糾正的話,很有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所以做家長的,可不要掉以輕心。
前兩天就聽鄰居陳姐在抱怨,自己家的孩子最近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喜歡啃指甲。陳姐的兒子冬冬今年8歲了,但是,最近陳姐發現兒子經常啃指甲。做作業的時候、吃飯的時候、看電視的時候,都特別喜歡把指甲放到嘴巴裡啃。陳姐每次看到都會制止孩子,但是孩子還是改不了這個壞習慣,有時候兒子還把手指啃出血來,這讓陳姐非常苦惱。
陳姐上網查閱了一些資料,說是孩子缺乏微量元素才會啃指甲。於是,陳姐帶著兒子去醫院進行了全方面的檢查,但是檢查結果卻顯示,兒子身體很健康,並沒有缺乏哪種微量元素。這就讓陳姐更加鬱悶了,怎麼好好的孩子會變得愛啃指甲了。
相信有不少家長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家長在遇到孩子愛啃指甲時,往往做法都是刻意去糾正,但是,這種做法效果並不明顯,甚至還可能會適得其反,讓孩子變得更加愛啃指甲。所以,在遇到孩子愛啃指甲,家長刻意去糾正其實不是辦法,那到底要怎麼做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首先,家長要先找出孩子愛啃指甲的原因。
其實很多孩子突然變得愛啃指甲,是因為還太焦慮了。家長不要看孩子年紀小,無憂無慮的,其實小孩子也會有心事,也會焦慮。比如說孩子第一次離開父母去上學、學習成績跟不上、沒辦法融入到大集體等等,這些因素都有可能會引起孩子焦慮。
大人出現焦慮時,會去尋找緩解方法,對於孩子來說亦是如此。很多孩子在出現焦慮時,往往都會表現在愛啃指甲、愛咬手指上,這是孩子轉移焦慮的一種常見方式。所以,當孩子突然變得愛啃指甲時,家長應該要想想,是不是孩子焦慮了。
而在面對孩子因為焦慮而出現啃指甲時,家長應該要這麼做
最重要的是舒緩孩子的情緒。家長應該去尋找孩子出現焦慮的原因,對症下藥。多和孩子溝通,詢問孩子最近是不是遇到了什麼麻煩,或者是不開心的事情,幫助孩子走出焦慮。
還有就是,當孩子出現焦慮時,家長應該要多多陪伴孩子。家長不要拿忙當藉口,其實孩子長時間沒有父母的陪伴,也會出現焦慮。沒有父母的陪伴,孩子內心會感到孤單、缺乏安全感,這種情緒會讓孩子變得焦慮,甚至懷疑,是不是爸爸媽媽不愛自己了。所以,做父母的,平時一定要多抽點時間出來陪伴陪伴孩子。
此外,家長也可以試著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來緩解孩子焦慮。怎麼轉移孩子注意力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平時家長要注重孩子興趣愛好的培養,每個孩子其實心裡都有一件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當孩子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焦慮的情緒很容易被轉移。所以,家長平時可以多多培養孩子的興趣。
其實,除了小孩子,我們大人在出現焦慮或者緊張的情緒時,也經常會出現啃指甲、咬手指的行為。這種行為,其實非常普遍。但是,大人和小孩不一樣。啃啃指甲對大人來說小事一樁,但是對孩子來說卻有著很多影響。
雖然說愛啃指甲不是病,但是對孩子卻有很多不利影響。
首先愛啃指甲容易讓孩子感染細菌。指甲上有很多的細菌,病從口入,如果孩子經常啃指甲,很容易把細菌帶到身體裡,從而導致一些疾病,或者是降低孩子的免疫力,這一點家長可一定要重視。其次,經常啃指甲會影響牙齒發育。指甲比較硬,如果經常啃,很容易導致牙齒鬆動、生長不齊。再者,經常啃指甲會影響手指美觀。孩子不知輕重,啃得狠了,就會導致指甲、手指受傷,嚴重的話還會讓手指潰爛。
雖然說啃指甲,看起來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但是,卻反映著很多的東西,家長不可以輕視。所以,當你的孩子突然間變得愛啃指甲,做家長的應該要找到其中的原因,對症下藥,幫助孩子改掉這個壞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