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語言,即網際網路上交流所產生的日常用語,網絡語言是伴隨著網絡的發展而新興的一種有別於傳統平面媒介的語言形式,簡單、方便且生動的特點讓其快速融入網友日常言行,其中流行網絡詞句更是在各種媒體平臺上「刷屏」。
12月18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了「2017年度十大網絡用語」。
本次發布的十大網絡用語依次為:
「打call」「尬聊」「你的良心不會痛嗎?」「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皮皮蝦,我們走」「扎心了,老鐵」「還有這種操作?」「懟」「你有freestyle嗎?」「油膩」。
NO1.打call
打call,是wota藝的一種,國內指LIVE時臺下觀眾們跟隨音樂的節奏,按一定的規律,用呼喊、揮動螢光棒等方式,與臺上的表演者互動的一種自發的行為。
現在延伸為活躍氣氛搞事情以及為某某加油的意思。
NO2.扎心了,老鐵
「扎心了!老鐵」是一句網絡流行語,「老鐵」是東北的方言,意思是好朋友,
這句話完整的意思為某件事情很讓你觸動,引起了你感動或者是悲傷的情感因素的變化,被稱為「扎心了」。
NO3.還有這種操作?
還有這種操作,網絡流行語,意思是「居然還有這種套路」。
用在網絡聊天和回帖時使用,多為表情包的形式,表示震驚或疑問。
前方高能……
霜雪千年-雙笙,封茗囧菌.mp3
04:07
來自大連理工大學
其實,現在風趣幽默的網絡語言並不是現在獨有的,在古時候,多才多藝的文人墨客便說過許多現在的「網絡熱詞」,不過,是以一種更文雅與詩意的表達呈現,他們用詩,用詞。
感覺身體被掏空。
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
(——歐陽修《秋聲賦》)
皮皮蝦我們走。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別董大二首》其一)
別睡了起來嗨。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佚名《生年不滿百》)
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佚名《秦風·無衣》)
繼續高能……
網絡語言幽默與形象,文言文與詩婉約優雅,現在的網友們機智地把他們結合在一起,紛紛「效仿」起古時候的人們,以不俗的文學功底,展現了網絡語言與文言文碰撞起來的絢爛火花。
土豪我們做朋友吧。
富賈,可為吾友乎?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天高地闊,欲往觀之。
主要看氣質。
請君莫羨解語花,腹有詩書氣自華。
長髮及腰,娶我可好?
長鬟已成妝,與君結鴛鴦?
你們城裡人真會玩。
城中戲一場,山民笑斷腸。
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偏偏要靠才華。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才智。
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寡人與眾愛卿皆瞠目結舌。
高富帥。
亂世繁華,誰白衣飲茶?彈指一剎,便是香車寶馬,也是玲瓏天。
白富美。
浮生紅妝,萬裡無疆卿似月下海棠,風華無雙,命格琳琅。
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
君莫欺我不識字,人間安得有此事。
我去寫張卷子冷靜一下。
紅塵三千墨,不如卷上繁華皆涼薄,一字一成酌。
我只想安靜的做一個美男子。
北方有璧人,玉容難自棄。
厭彼塵俗眾,絕世而獨立。
說的好有道理,我竟無言以對
君愛半壁江山半壁錦色,卿愛半醒浮生半醉山河。
陌路交錯,誰又能千語道破,悲歡離合。
網絡流行語言與古風古文,看似沒有交點的兩種表達方式,如今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給人眼前一亮的驚豔之感。文言文與網絡語言的有機結合,不僅表現了現今繁榮發展的網絡文化已融入人們的生活,更展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經久不衰的生命力和海納百川的包容性。古文與詩是我們民族傳統文化的巨大寶庫,它們就在那兒,等著我們去讀、去感悟、去領略,去發現它不同的一面,去創造更精彩更動人心魄的美好!
圖片來源:網絡
文字作者:戴佳成 戴卓玉
編輯:戴佳成 戴卓玉
校對:劉子楓
責任編輯:周學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