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車行業的焦點都聚焦在了奇瑞汽車4月16日的品牌戰略發布上,然而,在奇瑞這一萬眾矚目的盛舉中,也有一抹不和諧的因素存在,那就是執掌奇瑞銷售總公司帥印的鄭兆瑞離職,雖然尹同躍解釋說是調回國際公司,但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是搪塞之詞。從2012年7月接替馬德驥執掌奇瑞銷售不到一年時間,鄭兆瑞悄然離職,這也是繼2008年李峰之後,奇瑞銷售公司5年內三度易帥。
一直以來,奇瑞汽車都有著「海歸黑洞」的稱謂,早年的顧鐳、許敏、袁濤、辛軍、祁國俊、袁永彬等海歸博士、專家等相續離職,使奇瑞的海外人才戰略頻頻受阻,外來的和尚難念經,不得已情況下,奇瑞開始仰仗本土人才,而經過近幾年的戰略變動,號稱奇瑞創業活化石的「八大金剛」中,杜文凱、張亞峰陸續離開了奇瑞,魯付俊、金弋波、陸建輝也漸漸游離於奇瑞的核心領導圈外,本土化戰略也步履維艱。
在海歸人才水土不服、老一代創業元老逐漸淡出領導圈外的內憂外困情況下,尹同躍大膽啟用了奇瑞少壯派,2012年鄭兆瑞接替馬德驥執掌奇瑞汽車銷售、李學用執掌開瑞汽車銷售、2013年黃招根負責奇瑞銷售一部和銷售二部,標誌著以鄭兆瑞為代表的奇瑞少壯派開始走上歷史的舞臺,而正當人們對這些少壯派寄予厚望時,鄭兆瑞的突然離職,為少壯派的發展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一直以來,奇瑞汽車還有著中國汽車人才「黃埔軍較」的代名詞,據悉目前三萬人不到的奇瑞汽車,員工工號已經排到了十七萬多,這標明在奇瑞誕生至今的16年時間裡,有13萬員工在奇瑞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由於一直以低端汽車銷售為主,盈利能力低,員工的工資待遇和其他車企相比差距很大,再加上奇瑞一直致力於自主研發,員工動手能力強,艱苦的環境促進奇瑞的員工更加全能、更加全面、業務技能更紮實,所以深受其他車企喜愛,尤其是目前各大車企啟動的合資自主戰略,對有工作經驗的人員尤其是研發人員趨之若鶩,也成就了奇瑞員工在奇瑞幹上三年就跳槽的風氣。
能被行業贊為中國汽車人才的「黃埔軍校」,說明的奇瑞培養了很多人才,可這些人才卻往往不能為奇瑞所有,尤其是奇瑞悉心栽培十幾年的鄭兆瑞的離職,讓人們不得不認真反思奇瑞的人才戰略。鄭兆瑞的離職,是奇瑞人才流失的縮影和代表,它讓人們不自禁的想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衛國的人才之殤。
衛國人才之殤
在傳統歷史定義上,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我國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但直到秦二世無聊的翻閱地圖時,才發現在大秦帝國的赫赫版圖內,居然還有一個被遺忘的衛國存在著。於是秦二世終於找到了可以讓自己實現滅國功業的對象了,不費吹灰之力滅掉了衛國。歷史總是很幽默,讓一個羸弱的幾乎被遺忘的衛國,被人遺忘的存在了838年,傳35君。
對於這個殷商遺民而成的正統諸侯國,國人歷來沒多少認識,唯一的讓人知曉的一是詩經的「鄭衛之風」,朱熹批註詩經時說鄭衛之風多「淫奔之詩」、「淫者之辭」。換做今天的話,就是鄭衛之風多淫詞豔曲,輕浮淫蕩;二是為中國提供了一個著名的艷后「南子」,史學界對她這個人的評價比較乾脆,「美而淫」。她被人所銘記是因為《論語·雍也》中「子見南子」的記載。而這兩者幾乎成為衛國的標籤,它也從側面說明了衛國是一個思想開放、男女奔放的國度。
但是,這僅僅是人們千百年來對衛國的片面認識,因為衛國多的不是淫本之詩,而是人才,更多的是乾坤大才。
眾所周知,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人才輩出、百家爭鳴的時期。以戰國為例,如果要列舉出影響戰國歷史進程的人物和事件,大體少不了李俚在魏國變法、吳起楚國變法、商鞅秦國變法、齊魏馬陵之戰、張儀蘇秦合縱連橫、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樂毅攻齊、秦趙長平之戰、呂不韋相秦、嬴政即位秦王、荊軻刺秦、這些都是對戰國歷史走勢產生深遠影響的人和事件。
回顧這些影響戰國歷史進程的人物和事件,你會驚喜的發現數不勝數的衛國人的影子。李俚、吳起、商鞅都是衛國人;孫臏、龐涓、張儀、蘇秦都是鬼谷子的學生,而鬼谷子是衛國人;呂不韋、荊軻衛國人也。可以說,衛國成為了當時戰國的人才庫,為戰國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以致後人不斷感慨,這樣一個弱小的國度,為何能出現這麼多的乾坤大才,直至今日,也沒有人能說出個所以然。
當我們隨著歷史溯源的時候,會發現,衛國在西周時期為諸侯之長,實力雄厚。入春秋後國力卻日漸衰弱,不僅沒能參與霸主的角逐,反而成為各大國侵伐的對象。歷史給衛國帶來的巨大反差令人不得不深思。雖然導致衛國衰落的原因很多,但最為主要的一點毫無疑問就是人才的流失。戰國時期,有兩個歷史現象很詭異,當時的齊國稷下學宮學風濃鬱,百家爭鳴於此,人才輩出,但齊國敬賢養賢卻不用賢,大批人才流失;衛國和齊國正好相反,無論是治學還是教育都很落後,和齊國有天壤之別,沒有好的學風也沒有好的教育,但卻出了這麼多的大才之士,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無數的歷史學家總結衛國衰落的原因,比較普遍的認識是衛國因循舊制、國君昏庸、內亂不斷、外交失誤、以及地理形勢的不利是導致衛國從國際領袖退入宰割對象的主要原因。但誰都無法迴避的就是衛國對人才的不重視,是衛國逐步被歷史所淘汰的主要原因。
衛國的人才之殤確實值得後人反思。但時至今日,從來沒有人去思考,為何衛國這樣的國度會產生這麼多的赫赫大才。而當我們以奇瑞為參照去剖析時,你會發現,歷史總是驚人的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