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書讀多了見識廣了就是文化人,事實上文化應該與品德和自我修養掛鈎,文中提到的四點缺一不可,你們做到了嗎?快來了解下吧
講究內心的修養一個人心平氣和,做事妥帖,做人禮貌,這就是修養。在古代,常以玉比作君子,說君子像玉石一樣溫潤,光華內斂,不刺眼,不炫耀,謙和守下,不咄咄逼人,這就是修養。現在很多人脾氣暴躁,話沒說兩句就要粗言問候,情緒總比邏輯來得快,脾氣總比涵養少的多。這樣的人讀再多書,也不能算有文化。
無需提醒的自覺一個有文化的人,一定是一個自覺的人。上車自覺排隊,打飯自覺排隊,見到老人自覺讓座,別人輸密碼的時候自覺迴避,口香糖吐在紙巾裡,上廁所自覺靠近一步。自覺是無需提醒的,一個人只有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才會有自覺的行為。一個人如果用心去關照別人,那大部分的禮貌其實都是不需提醒的自覺。
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在中國的公交車、地鐵、高鐵、飛機上,大家雖然素不相識,但是很容易就能判斷一個人的素質是高是低。在一個公共區域裡,有素質的人說話都是低語交談,以不影響別人為標準。在大學裡,別人都睡了,你稀裡譁啦洗衣服,別人都在安靜寫作業,你在宿舍唱歌,別人當然不高興,宿舍矛盾就這樣一點點積累起來了。
為別人著想的善良善良是一種細膩的生活體驗,要體會到每一個人的感受,以溫和的態度,平靜的心情,委婉的話語,關切的目光,任何時候帶給別人的,都是一種信任與關懷。善,是人性中所蘊藏的一種最柔軟,但卻也是最有力量的情懷。
當你做到這四點時,那麼離真正的文化人就不遠了,文化人都是很有素質的情操的哦,快來對比下吧。
作者:xiaoyu2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