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福之人,都能做好這「六度」,你能做到嗎?

2020-12-09 青衫菩提

佛教:有福之人,都能做好這「六度」,你能做到嗎?

「六度」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法門。是菩薩所修之法。「度」的梵語謂「菠羅密」。其涵義是:「從此岸渡到彼岸」,使眾生脫離苦海,了脫生死,圓證佛果。因此,「波羅密」又涵「究竟圓滿」之意。

關於六度法修行的具體內容,各類經論中已有祥述,在此不多贅文。只講一講六度法之間的關係及關鍵所在,以利修行者在修行中把握。

前四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是基礎和手段,都是為禪定打基礎的。而禪定是關鍵和樞紐。但禪定並不是目的,只有通過禪定,才能達到真智慧的自然流露。因此,對於般若(圓滿的智慧)來說,禪定又成了方法和手段。

為什麼說前四度是達到禪定的基礎和手段呢?禪定的前提條件是放下,是忘我。這就需要對布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所謂的布施並非一般人所理解的僅僅是舍財助人或捐錢印經,那僅僅是一些表象而已。真正的布施就是在讓你舍,舍就是讓你放下,舍就是要你從心上斷掉我執,放下我見,看淡萬緣,改掉習氣,最後達到徹底地放下,進入忘我、無我之狀,才能真正進入禪定。

持戒是對自己的約束。由於眾生多生多劫養成了貪的習氣,在欲望貪心的趨使下,很不容易自覺放下。因此,用持戒的方法來強制約束自己。使自己在長期的戒律約束中斷掉貪心,放下對萬事萬物的執著,才能逐漸進入禪定。佛門中多至幾百條戒規,要想全部記住都很難,要想全部守持不犯則更不容易。那麼最究竟,最根本的戒律是什麼呢?就是遵循宇宙規律辦事,時刻保持清靜平等心。不分別,不攀緣,不動念,則不造業,不造業則是最根本,最究竟之戒。這樣才能進入最根本的清靜定。

忍辱是對萬事萬物誘惑自心的一種忍耐。由於習氣深重,尚未悟透各種利益及萬事萬法皆乃空相,實不可得。即使開悟,習氣也非一日即可除盡。這些欲望習氣使人凡心不斷,時時受到各種利益的誘惑,使自心不得清淨。因此,忍辱正是對外界誘惑及內心習氣的忍耐,只有在長期的忍耐中,才能斷掉這些習氣。如無忍辱,在世間很容易被世俗所染,從而隨波逐流,懈怠墜落。忍辱並非只對逆境而言,無論順逆之境都是境。而且順境之中更易使人麻痺鬆懈,得意忘形,心生傲慢。因此,無論何境,都能忍得過去,才能在萬境之中不動心,最終才能真正進入禪定。

精進是對你破障和放下程度的檢驗,許多修行人雖也心誠,但多年修行卻無精進。主要原因是,尚不明白什麼是精進。許多修行者認為,只要每天堅持念經、念佛、打坐修禪定就是精進,其實不然。真正的精進是指你在修行過程中,每天破除了多少障礙?放下了多少執著?改掉了多少習氣?心清淨了多少?向本性靠近了多少?在這些有質有量考核內容的前提下,體現出你在修行過程中迅速地靠近本性,才能稱為精進。脫離這些實質性的內容,就是空談精進和修行。

這些內容,正是對布施、持戒、忍辱三法修持程度的檢驗。如無精進,說明你前三度修持不得法而無效。精進的檢驗方法,一是每天晚上,對當天修持情況作以分析總結,從破障礙、斷執著、改習氣、心清淨四個方面檢查自己。二是夢中檢驗,如果白天可以做到不動心,夢中還有貪財、貪色、貪吃、瞋恚、恐懼等念生起,仍不過關。如果夢中動念,醒後要立即懺悔,逐漸才能在夢中警覺。如此修行,才能精進。修行如逆水行舟,不進則必退。

前四度如能為禪定打好基礎,做到心裡完全放下,在修禪定之時,方能使你那顆心平靜下來,不被外境所牽。

相關焦點

  • 佛教:最有福的四種人,有你嗎?
    譬如佛有三十二相,但佛的三十二相是白來的嗎?亦不是,三十二相的由來,亦是經過佛無量劫修行而來。但作為凡夫俗子的我們,什麼樣子的人才最有福呢?以下這四種人,最有福氣,有你嗎?一、自利利他之人。佛是什麼?佛是福慧兩足尊的覺者,是自利利他的人天導師。一個懂得「自利利他」之人,其亦是福氣最大之人。在當下,大部分的人都只會顧及自己的利益,並不會顧及他人的利益。
  • 一個人,若能做到這三點,就是福報無量之人,看看你是嗎
    每次火起來的時候,經常刷朋友圈的朋友或許也會發現,就連平時那些不炒股、不理財的人,也紛紛躋身所謂的「牛市」,人人都想分一杯羹。我朋友圈有一個朋友,新手小白,啥都不懂,也來跟一波風,想藉此機會發一筆財,一股腦兒地投了不少錢進去。
  • 「六度」-佛教六度是什麼
    六度(佛教解釋)趙樸初居士對「六度」的解釋(選自佛教常識問答):「度」梵語是「Pāramitā 波羅蜜多」,字義是「到彼岸」,即是從煩惱的此岸度到覺悟的彼岸。六度就是六個到彼岸的方法。自業他業,各領其受。魔障業障,二向緣由。隨緣消業,莫造新秧。
  • 什麼是佛家「六度」?精通其中「一度」,你也能受益無窮
    其實度多數人目前所認為的佛教五戒十善,這只是佛家的基礎,如果想要有大收穫,再往上就是大乘佛法的六度了,六度是菩薩行,也是學佛之人必須了解的。六度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每一度都有深刻的哲理,對我們生活和工作都有極大的指導意義,哪怕只精通其中一度,都會受益無窮。
  • 佛教:佛說,從這七個特徵可以看出,你是不是一個有福報的人!
    佛教:佛說,從這七個特徵可以看出,你是不是一個有福報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有些人生活很幸福,但也有人處處不順。你是不是一個有福的人呢?佛說,萬事萬物皆有因果。佛教認為,做好自己的孝道,孝順父母,孝敬師長與長輩,就是培植自己的第一福田。福報從哪裡來?福報從福田中來,全靠自己修。一個不孝順父母、不孝敬師長與長輩的人,往往生活中充滿著煩惱,處處不順。要想改造自己的命運,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修福報,一切都為時不晚。
  • 佛說,有福之人,身上都有這6大「吉兆」,看看你佔幾個?
    什麼是有福之人?福從哪裡來?很多人迷惑不解。一個人是否有福,不是看他有多少錢,有多麼體面的工作或者有多大的詮釋。《壇經》曰:一切福田,不離方寸。福在心中,內心自在,即是大福。再有錢,很煩惱,那不是福。不論外在物質條件如何,能身心安樂、心無所住,即是大福之人。
  • 佛教:命好之人,臉上會有這3種福相,看看你有嗎?
    命好之人,臉上會有這3種福相,看看你有嗎?一、「莊嚴淨美」之相提到「莊嚴」,大家可能會立即想到莊嚴神聖的佛菩薩寶相。的確如此,世上有一種美無與倫比,那就是佛菩薩的莊嚴淨美。佛教認為,一個人最好的相貌是修成菩薩相,菩薩低眉、慈眉善目,既給人神秘和莊嚴之感,又使人容易親近和感化。
  • 佛教:這四種人,身上自帶福氣,看看是你嗎?
    這世間任何一塊所謂的「風水寶地」,都是有「福氣」的人住進去,福氣才隨之而聚集起來的。那麼,有福氣的人,都有哪些特徵呢?實際上他們身上有許多明顯的「標誌」,讓別人一眼就能看到他的福相。下面這四種有福氣的人,看看是你嗎?第一種,知福惜福之人。世人都說路不齊,別人騎馬我騎驢;回頭看看推車漢,比上不足下有餘。
  • 佛教:能做到這「八德」的人,福報很大!
    佛教:能做到這「八德」的人,福報很大!修行主要是修德。但是世上很多人對「德」之涵義並無深解。俗話說:「積德行善」,故世人誤認為「行善既是積德」。把單純的做好事認為既是修善。修道中的「善」和「德」都是廣義的。那麼,「德」的真實涵義是什麼呢?
  • 有福運的人,往往做到了這三點,你能做到一點,人生也能時來運轉
    我們中國人大多遵循佛法的教誨,佛講究戒貪慾,施仁慈;佛法貴在修心,向來只渡有緣人;其實,人生就是一場修行,好的,壞的,都在個人的因果裡。你不可能同時擁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時擁有碩果和繁花。你不可能所有的好處都是你的。你要學會權衡利弊,學會放棄一些什麼,然後才可能得到些什麼。你要學會接受命的殘缺和悲哀,然後,心平氣和。
  • 佛教常識:什麼叫做六度?
    布施是舍,就是讓你學會放下,放下的越多,習氣就越少。布施通常分為三大類:第一個是財布施,凡是以物質利益施與大眾,包括身外的財物和自身的頭目手足和生命,這都叫財布施。第二個是法布施,凡是以真理告知大眾的叫做法布施。第三個是無畏布施,凡是保護大眾的安全,使他們免於怖畏的叫做無畏布施。
  • 佛教:有這4種特徵的人,最有福報,你有嗎?
    」生活當中,有很多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心中就覺得不公平,認為其他人都有福報,唯獨自己,似乎只有厄運。譬如埋怨自己出身不如他人,世間多有含著金湯匙出生的貴人,自己卻要辛苦打拼。殊不知,真正的福氣,並不是靠埋怨能得到的。那麼福報從何而來呢?有當代維摩詰之稱的南懷瑾先生曾說,真正有福報的人,不用你去追求富貴,它們會自己「找上門」。
  • 佛教:佛渡有緣之人,這3種人佛也渡不了,看看有你嗎?
    佛教有四大禁忌,即無緣不能渡、因果不能改、智慧不可賜、真法不可說。有些人很好奇,不是說佛菩薩慈悲,眾生平等嗎?怎麼還「無緣不渡」,區別對待呢?這並不是區別對待。雖然所有眾生都有佛性,都是未來的佛,但因為每個人的業力和根本機制不同,不是每個人在今生都會有福報和善緣與佛陀結緣的。
  • 佛教:這5種人最有福報,看看有你嗎?
    而具足出世間智慧的,往往是下面這五種人,看看有你嗎?第一種,不與人比較。《地藏經》雲,「眾生各有宿世因緣」,個人的境遇,必有前因後果。俗話說「個人吃飯個人飽,個人因果個人了」,與他人之間起分別心,處處比較,著實屬於自找煩惱。
  • 佛說:有福之人,身上有這5大「貴相」,看看你有嗎?
    你是有福之人嗎?什麼樣的人算是有福之人?這個福報不是以錢財地位來衡量的,而是人當下的因果、當下的念頭和境遇。常言道:有福之人不用忙,無福之人跑斷腸。福報不是靠爭搶來的,我們看生活中有些人很忙碌,看似也掙了不少錢,可是它留不住,守不住這些財富,為什麼?因為沒有修福。
  • 佛教:這4種人,相貌平平,卻「天生福氣好」,看看有你嗎?
    在這個過程當中,需要自己不斷的去修持自己的心,去餞行菩薩的道,若能做到心懷慈悲,那麼人的相貌自然會發生相對應的變化。都說每件事情都有因果,如果一個脾氣暴力的人,他的相貌自然是那種看起來兇惡的。人的心靈有多好,那麼她的命運也具有多好,福氣自然有多深厚。
  • 佛教:福報來臨之時,往往會出現這三個徵兆!
    福報到來之時會有感應嗎?他是否會和算命先生所說的「你幾年之內會走財運,幾年之後能娶妻生子。」會有感應,但和算命先生所說的卻不相同。其就算算命先生所說的是正確的,但在此中亦有諸多因素能夠幹擾「善果」的結成。佛教講「欲得善果,必種善因。」
  • 佛說:「命苦福薄」之人,做好這3件事,增福無量!
    常言道: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人這一輩子不容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命好有福的人會過的相對容易,沒有福氣的人則一生辛勞困頓。人的命一出生就基本定下,無法改變,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不需要努力,只等命運的安排,這就愚昧了。
  • 高僧說:能做到這四點,會有大福報,看看你是有福之人嗎
    其實在佛家看來,大千世界,芸芸眾生的福分大小、福報多少都是不一樣的。一個人活在世間,一生擁有多少錢財,享受多少福壽,冥冥之中早有註定。國慶期間同小區的老同學約我外出旅遊。途經寺廟,他特地去拜訪一位熟識的高僧,並向老僧講述了他最近的困惑和煩惱。
  • 什麼樣的人有福氣?99歲老和尚說,有這3個特徵的人福德深厚!
    特別是在這做寺院之中,有一位99歲的老和尚,但凡節假日去往寺院,都能看到老和尚一個人在寺院走廊之中來回走動。這不近期遇到的煩心事太多,總覺得自己的福報被消耗光了,成為了一個沒有福氣的人。因此在陪老和尚散步之時,就問老和尚,什麼樣的人有「福氣」?老和尚問我說:「你有沒有聽過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