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據英媒報導,在特殊期間,英國多地養老院及診所的許多老人感染患者,收到了一份「放棄急救同意書」,被迫要求承諾病情惡化時不會叫救護車,同意放棄急救。
一位收到這份「放棄急救同意書」的老人表示,同意書就像給自己判了死刑。
事件一經網絡曝光,引起一片譁然。
根據年齡做出治療決定,生命是可以用年齡來衡量價值的嗎?
直接判處老人患者「死刑」,體弱病殘的老人就沒有活下去的權利嗎?
災難本無情,人間應有情。誠然,病毒漫遊,給財政和醫療系統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然而,老人患者的犧牲,註定堵塞不住壓力的缺口,根源不治,談何妙計?放棄拯救老人患者的行為,只會加劇人內心中的恐慌,潛意識地暗示人的自私心理,渙散人們的凝聚力,更加不利於對抗疾病。自由、平等、人民、民主,不該為現實的利益讓道,唯有堅守住這些鐵則,才能捍衛住自己的城堡與子民。
老人患者被迫放棄急救,是一個侵犯了生命價值的決定,這已經不是一道經濟利益的數學計算題,而是一道人性取捨的選擇題。寒了老人們的心,異化了年輕人的自私心,社會的人文關懷將何去何從?人們的幸福指數將何時上升?
每一位無辜的老人,都值得善待,那是在善待以後的自己。愛護老人,呵護他們的身體健康,讓他們安享晚年,是每一個年輕人的責任。
老人,就像一個老了的小孩,身體也像孩子那般脆弱,需要小心呵護,才能健康快樂地享受生命最後的日子。
1、身邊有你,心無陰影
體能衰退、生病、兒女外居、喪偶等因素都會造成老人心理上的孤獨感和失落感,如果不及時發現並加以調整,容易使老人陷入內心的痛苦中,少言寡語,鬱鬱寡歡,憂心忡忡。尤其是重病臥床或住院的老人,他們往往還會產生瀕死的恐懼感。
因此,一定要關注老人的心理健康,多陪伴他們。比如,與老人分居的子女,要經常看望、問候老人。與老人同居的子女,要耐心地善待老人,細心地體貼老人,精心地照顧老人,還要教導年幼的孫輩與老人和諧共處,給老人帶去生活樂趣和安慰。
多陪伴、關心老人,幫助老人調整心理狀態,往往能有效地預防和消除老人的孤獨,有益於他們的身心健康,使他們可以安心享受賦閒後的生活。
2、活動筋骨,身體硬朗
生命在於運動,即使老了,也不要輕易服老偷懶。生活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到經常運動的老年人會比不做運動的老年人要顯得更年輕。這是因為愛運動的老年人的器官功能相對於不運動的老年人,會要更好。運動會加快老年人血液循環,從而有效地維持和保持身體各個器官的功能處於一個相對較好的狀態。
因此,我們要多建議老人適當地運動鍛鍊一下,比如晨跑、打太極、做體操。
3、均衡飲食,補充營養
合理的飲食營養,可以為人體提供必需的、充足的營養素;相反,不合理的飲食營養,會造成身體所需的營養素供給不足,損害身體健康,還會破壞機體的生物學過程,使免疫力減弱,加速衰老。而很多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都不是一日之寒,往往是由於長期飲食營養供給不合理、生活習慣不正確所引起的。
所以,老人的一日三餐需要合理安排,做到定時定量。另外,由於老年人的生理功能減退和疾病的原因,體內更容易缺乏維生素礦物質等多種營養素,這時,適當地給老年人服用一些營養補充劑,如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片,強化補充一下老人體內所需的維生素B6、維生素B12、鋅、硒、鈣等營養素,可以更好地彌補老人膳食中微量營養素攝入的不足,預防營養缺乏病,改善老年人的營養狀況,促進健康。
用自己最好的行動,給老人最好的呵護與關心,讓這個世界多一份人性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