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段時間,每次在家吃飯之後不久,就會出現拉肚子或要去開大號的問題。問了自己的醫生朋友,說是很可能家裡做飯不衛生導致的,給了我不少的衛生建議,如冰箱生熟食物分開隔離存放(之前都是胡亂放),切菜菜刀、砧板要肉食和蔬果類分開,防止交叉感染,碗筷刀具要全面清潔消毒……經過我對廚房的一番大調整後,拉肚子現象著實不太出現了,由此可見注意廚房廚具衛生的重要性。
而在這個整頓的過程中,自己也買了不少新科技產品,比如近期被羅永浩帶過貨的消毒刀架,由於對這種產品網上爭議很多,產品也是五花八門,怎麼買、買哪家成了十分頭疼的問題,在這裡就談談我自己的購買思路和建議,希望能幫到大家。
傳統木刀架問題
在討論智能消毒刀架之前,我們先聊聊傳統刀架都有哪些問題。相信大家跟我一樣,置辦廚具的時候都是一起買的,比如我家買的都是woll的一整套鍋具和刀具,這種套裝一般都會送贈傳統的木刀架。
這個木刀架我用了大概5年,發現問題真不少:
1. 容易發黴
由於我的刀架放在比較靠近水槽的位置,水很容易會濺到架身,加上清洗後的刀具總會帶水,導致刀架在放置一年多左右就出現有發綠髮黑的黴斑,即使清洗後暴曬也不能完全洗掉。
2. 蟲子會通過槽口進入木架內部
比較噁心的一種情況是,經常會有蟑螂或者蜘蛛等蟲子會鑽進槽口,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反正我在第一次清洗的時候就發現放置小刀的槽口內部結滿了蜘蛛網(可能是刀子不夠長導致下面空間長期閒置),而在另一次搬家的時候竟然發現刀槽靠近底部的位置死了一隻蟑螂在裡面!你說,這樣的刀架能衛生乾淨麼?!
3.笨重佔地方
這個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一般廚房不放什麼東西影響倒是不大,但像我自己有磨豆機、咖啡機、豆漿機、麵包機、空氣炸鍋等等一堆東西但時候,傳統砧板的問題才會暴露出來,要是刀能貼在牆上,那該多好!
新消毒刀架應該怎麼選?
傳統刀架問題自然不少,但是新型的消毒刀架類型這麼多,我們該如何選擇?在這裡,我提供一下我自己的購買思路:
插刀網要選擇萬能插入的網口首先,由於購買的是刀架所以能否合適放置自家刀具,儘可能多方刀具節省空間尤其重要,市面上目前有很多是限定刀槽長度大小的,這種產品可以放置的刀具數量有限。
所以,建議購買的刀架是最新款的彈性波浪萬能插槽口,這樣插的刀具比較多,不挑刀型省空間。
2. 消毒方式主要是高溫和紫外線,紫外燈選燈管不要選燈珠
常見的消毒刀架消毒主要有巴氏高溫、紫外線以及臭氧消毒,由於刀架是開放型空間非密封空間,所以不建議採取臭氧消毒的方式(汙染空氣且對人體有害);而高溫目前模仿的是巴氏消毒法,即採取持續30分鐘的62~65度高溫來殺滅大多數病菌(包括黴菌),不過巴氏主要用來滅奶,對於刀具來說當然是越高溫越好,所以選擇消毒刀架的時候要注意一下溫度。
然而高溫殺菌只能殺滅一部分病菌,對於嗜高溫的病菌,如結核桿菌等需要用紫外光進行照射,直至其RNA蛋白結構變異死亡。這裡強調一下,紫外線燈最好使用功率大些的燈管,不要選用小功率的燈珠,以免影響殺毒效果。
同時溫馨提示一下,在開啟紫外線功能的時候不要往刀槽上看或用手觸摸,以免對人體造成傷害(不是長時間問題也不大)。
3.收納空間充分利用,不帶砧板槽更優
建議除了刀具還能放筷子湯勺,充分利用其空間。正方形的其實挺佔空間,比如近期挺火的火雞刀架基本都是方形的,因為放不了太多東西且無法儘量貼牆節省空間我便退回去了,各位購買前要考量一下廚房位置,我的建議是選擇扁長形的,比較省空間。
但在此不建議選擇帶砧板槽但消毒刀架,一來太大佔地方,而來砧板會影響紫外線的整體消毒效果,除非砧板槽位和刀架槽位各自分開自帶紫光燈管,但這樣的設計造價成本更高,並無性價比可言。
建議砧板使用後清洗,並定期陽光進行暴曬殺菌即可。
4.外表要防水,外殼為金屬不要選
這裡提醒一下,因為市面上還有不少是金屬外殼的消毒刀架,而在廚房一般難免會碰水,所以刀架的外部材料建議以食用級PP塑料為主。裡面一定要做好電路板的水電隔離,有漏水孔或接水盤,避免刀具滴水造成的漏電安全問題。
我的個人購買推薦
我自己是經過千挑細選才選定的,因為前期買了很多款都有不少問題,有的塑料味道大,有的做工一般,帶砧板的既大又貴造工極差,輪番的退貨後,最終選定的是華帝的消毒刀架,選它的原因如下:
滿足上述購買需求:扁長型省空間、紫外燈管、75度高溫、萬能刀槽、水電隔離瀝水孔……整體做工十分出色,比傳統大廠的好很多(如X的,X陽);塑料無味,下面有吸盤,剛好可放在水槽旁邊,空間合適;售後服務全網最優,其它均為一年保修,華帝是一年換新,三年質保,質量有保障!價格實惠,到手價在200以下,造工不輸300以上大廠,性價比極高。
自己用了一個月後,又另買了一個放在我父母家裡,全家有保障。要我推薦消毒刀架的話,華帝這一款確實千挑萬選後最適合的智能消毒刀架首選。
你覺得智能刀架好麼?是噱頭還是確實帶來了健康保障?歡迎留言發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