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1日起,長春市將在全市範圍內推廣日間手術模式。7個病種、12種術式將納入日間手術病種範圍。參保患者在3家首批試點醫院進行日間手術治療的,醫療費用按其就診的醫療機構有關醫保住院統籌基金支付比例支付,即在職職工85%、退休職工87%、居民55%、學生75%,不設起付標準。這是我市探索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減輕參保人員經濟負擔,提高醫療保險基金使用效率的又一務實之舉。
日間手術是指患者按照診療計劃在1日(24小時)內入、出院完成的手術或操作(不包括門診手術),因病情需要延期住院的特殊病例,住院時間不超過48小時。
通過深入調研、數據分析並結合長春市實際醫療情況,市醫療保障局從手術風險小、技術相對成熟,住院時間最長不超過48小時的病種中,確定了7個病種及12種術式作為先行日間手術病種,並將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作為日間手術首批試點醫院。
7個病種
包括眼科的翼狀胬肉、青光眼,消化科的結腸息肉、直腸息肉,耳鼻喉科的聲帶息肉、先天性耳前瘻管,乳甲外科的乳腺良性腫瘤。12種術式具體指翼狀胬肉切除術、睫狀體冷凝術、睫狀體光凝術、經電子內鏡結腸息肉雷射切除術、直腸-乙狀結腸鏡下直腸息肉切除術、經內鏡直腸良性腫物切除術、支撐喉鏡下聲帶病損切除術、經支撐喉鏡雷射輔助聲帶腫物切除術、耳前瘻管切除術、乳腺腫物切除術(單側單發腫物)、乳腺腫物切除術(單側多發腫物)、乳腺腫物切除術(雙側多發切口)。
「與傳統手術相比,日間手術時間短、花費少、恢復快。不僅可讓患者享受住院報銷比例,減輕參保人員負擔,還可免去患者家屬在病房陪護的不便,節省部分住院費、護理費。」市醫療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而因其極大地減少病人住院時間,不僅有利於提升醫保基金使用效率,更可提高醫院住院周轉率,合理控制醫療費用,日間手術將成為改善醫療服務的一種「利器」。
為讓參保患者切實減負,長春市醫療保障局還與試點醫院通過談判協商及相關病種醫療數據的採集,根據試點醫院近年醫療費用標準,合理確定了相關病種的費用標準。使日間手術病種的次均住院費用、次均住院統籌基金支出和次均住院參保人員個人負擔費用較之前均有明顯降低。
以青光眼患者為例,患者張女士3月1日至6日在吉林大學第二醫院採用傳統的住院手術模式,進行青光眼睫狀體冷凝術,不僅等候床位的時間過長,即便辦理好入院手續,還需花上一到兩天完善各類術前檢查,住院總費用5322.64元,統籌報銷金額2765.7元,個人現金支付2434.78元,個人帳戶支付122.16元。如果通過日間手術模式,患者張女士統籌報銷金額可達4000元,個人現金支付約為1300元,個人現金支付比例降幅約為50%。而且等待時間大大縮短,住院時間也縮短80%以上,既節約了大量的醫療資源,又提升了參保患者的獲得感。
符合日間手術病種範圍的患者,只需攜帶醫院出具的近期門診診斷書(原件或複印件)和治療方案(加蓋醫生名章),在試點醫院的醫保辦辦理日間手術登記備案,即可進行日間手術治療。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丹 實習生 程佳雯
編輯:石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