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辭職後,重新考回國家部委

2020-08-31 本溪華圖

很多人有部委夢,但和我考試時一樣,苦惱於實用信息太少,顯得部委頗為神秘。新申一個帳號,於私回顧記錄備考歷程,對大家來說可以看看流水帳少走一些彎路,也可以隨便提問,在不逾矩的範圍內有問必答。

一、總體情況
研究生畢業那年,國考應屆沒有理想崗位,筆試140左右。又考了三五個省份,分數從120出頭到149都有,面試了幾個,思前想後掂量再三,奔赴中西部基層。
沒多久辭職去公司賺點小錢,其間國考、省考各打醬油裸考1次。
攢夠2年經驗後,報考部委。下定決心當成最後一次考試艱辛備考,還好有點底子,總體準備較為充分。筆試150+,面試運氣不錯,體檢復檢一次,最後上岸。



二、行測終沒有圓80的夢
(一)行測歷程
1.基本情況
(1)初次嘗試
研3的11月初第一次考試行測60多,又準備了半個月,國考行測77。
(2)多次嘗試
2018年之前的行測考了5次以上,分數在71-77之間浮動。
(3)最終79點多
一直想考過80,準備的也很充分,但判斷推理錯的離譜,拉了總分。



2.詳細備考情況
(1)第一次系統備考。
研2春天某機構搞活動,在學校賣行測和申論的大厚本,兩大本只要5元,必須買。放了半年,研3開始看。但看書時間沒有玩手機的多,文字讀起來尤其是邏輯的「A→B」、「非P或Q」等很拗口難懂,效果很差,作罷。
開始看視頻,學校內網上的視頻大多是某機構的。言語看了五分鐘,進度條拖到中間看了5分鐘,關閉,刪除。主要是覺得言語沒什麼看頭。判斷算是看完了所有知識點,因為我本身沒有什麼基礎,看視頻比自己看書效率要高很多,圖推、邏輯進步很快。數量看過一集視頻,特別有意思,但可惜只有一集,其他的沒怎麼看。常識沒看,資料沒看。
離11月初考試還有1個星期左右開始做題,做的什麼忘了,應該是分模塊的真題。11月初考試成績不理想。
11月下半月開始瘋狂分模塊刷題,按書上的15道一組、20道一組或者40道一組,刷差不多之後刷真題卷子。早上2套行測,中午吃完飯躺床上還要用APP刷15道題再睡覺,下午做申論(手懶,不願意寫,效果很差),晚上一套行測。回宿舍9點多10點之後做沒刷完的模塊,整理過幾天錯題。
那時候心理和身體都很緊張,15道題全對的情況只出現了零星幾次。別人在搞對象玩遊戲打球的時候,自己挑燈做題,內心很孤獨。最後成績76.4,報考單位打電話通知成績及進入面試的時候是下午五點,我在一個小診所裡面,把分數和要求記在了診療單的背面。


(2)其他考試
研3的其他考試都是吃的第一次備考的老底,70分出頭。我會準備相應省份的上一年行測真題,留到考試的前一天晚上在賓館做。
(3)裸考
完全的裸考也有幾次,最多在考場門口領個冊子,看看時政,分數在70多點。
(4)最後的備考
雖然國考的崗位有很多不確定性,自己也有一些底子,但既然下定決心要考,這一次從八九月份就開始著手,工作繁忙基本只能晚上到家學習,進入狀態大約在十月多。11月初報名的時候,自己就感覺行測至少已經達到了畢業時的水平。
這一次沒有看大部頭的書籍,因為第一次的經驗告訴我低頭看書閉門造車效果不好。買了不同機構的網課,把言語、數量、判斷、資料、申論都基本倍速播放,聽了一遍,講題的時候如果覺得這道題沒問題,就快進或跳過。聽完開始按模塊刷題,做了模塊書,雖然知識點講述上、分類上不同,但大同小異殊途同歸。做完開始系統刷題,每天至少一套,周末或者調休的時候每天至少3套。出差的時候有空閒也會做題。市面上能買到的國考、上下聯考、經典省份如河北山東北京等的近10年真題,我全都做遍了。模擬題、押題卷也做過。行測除常識的時政等之外,是不可能壓到原題的,模擬題質量參差不齊,抱著挑錯和保持狀態的態度做,做對做錯不重要,做完主要看知識點有沒有掌握。
一直做到考試前一天晚上,睡覺的時候由於準備的太充分而為能上80分激動不已,3點才迷迷糊糊睡著。考試比較順利,有不會的,簡單分析蒙完就做下一題,基本按自己的節奏來。每次考完我都能記住自己選的選項,用一些軟體估分,心裡大體有個數。因為判斷做的不好,估計在75-80,最終是79點幾,有遺憾但比較滿意。



(二)行測心得
行測我認為比申論的能把握性更強,畢竟申論主觀性太強,包括你自己的主觀性和判卷的主觀性。行測考60多分沒有競爭力,我研究生同學純裸考60多的很多,70多的也有。雖然我考了多次,最終也沒有過80,但我覺得我還是有些經驗的。
要儘早準備,充分準備。相對面試來說,筆試更有確定性,儘可能考到最高的分數。不要只盯著分數線,這樣進面也沒有多少優勢。
我的分數不算高手,但我的經驗和對考試的理解不少。總結一下,我就是刷題刷出來的,不過不要一道題做十遍八遍。現在讓我做近三年的國考卷子,十分鐘我能做完,因為答案都已經背住了,意義不大。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說的知識點。題要廣泛做大量做,目的不在於某道題,而在於題目蘊含的知識點和做題的感覺。後者聽起來比較玄乎,至少保證前面的知識點能充分掌握吧。
對於志在高分的人來說,五六十分經過學習,想保持60分,相對比較簡單。60想上70,會是最艱難的一段。熬過去到了70,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習慣和節奏,分數就不會輕易下來了。80分是我的夢想,可能自己沒有那種天分和運氣吧。常識-言語-判斷-數量-資料,5個模塊,每次考試總有三四個模塊做得很好,又和一兩個模塊把總分拉下來,導致總分就在那個區間徘徊。



1.各科目
(1)常識
內容繁雜,無所不包。尤其是法律法規,下過決心看,看的頭疼,放棄。好在本身學的文科,高考也有基礎能力測試,涉獵較廣泛。基本沒有複習,會的幾秒鐘選出來,不會的也並不純蒙,分析選項、排除錯誤選項後再蒙。時政一定要看,性價比高。
(2)言語
言語在之前考試的時候都是憑語感,這一次把言語的課認真聽了一遍,畢竟生活在中國,整天接觸的都是中文,聽課收穫有,但不大。我認為言語的不確定性在行測中很大,所以也沒有放太多精力。回想一下,印象最深的是做言語題目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沒怎麼看知識點,做言語題一套40個,錯十個左右,暗自欣喜。第二個階段是學習了知識點反而越做越亂,最多的一次40個言語真題錯了25個左右,暗自神傷。第三個階段是總結錯題,並站在出題人的角度考慮為什麼這樣設置選項,錯10個以內,柳暗花明。
(3)數量
很多人數量不做,純蒙,我覺得不對。數量這種題目和言語不同,是只要你算出來,一定是正確答案,我覺得性價比非常高。數量的題目整體來看,只要把原理公式吃透,難度不太大,難在沒有充分的時間做題。其實行測的差距很多都體現在數量做不做,又做對多少上。因此我把數量的知識點從頭到尾又學習一遍,公式又記一遍。15道題目我都會嘗試做一下,一半的題目你吃透技巧,要做出來。我就是學不會概率的題目,只能做簡單的概率題,這種實在不會的,也要演算幾步,結合題目排除明顯錯誤選項再蒙。
(4)判斷
圖形推理熟能生巧,翻過來調過去基本就是20個左右的知識點。我從來沒有拿過來圖形推理就去數幾個面、幾個角,我是用排除法做圖推的題,各圖形組成元素都一樣,我就考慮位置類;組成有的一樣、有的不一樣,我考慮樣式類;組成五花八門,我先考慮屬性類,再考慮數量類。定義判斷就是細節對比,類比是最省時間的題型,再說下邏輯。翻譯推理、真假推理、分析推理是必然性推理,什麼如果…就…、有的…是……,都有章可循,牢記公式,勤加練習。只要是出這類題,一定要做對。論證是判斷的核心,不僅要熟記論證的套路,比如搭橋等,也要多研究真題選項,看選項設置的規律。
(5)資料
要把資料當成送分的題型,一定加快自己的做題速度。
資料分析我在這次考試之前通學了視頻,老師教了大量的技巧和公式。對我來說,大約只有五分之一是很有實用性的,其他五分之四的公式技巧,我記憶起來就很麻煩,用起來也不順手,所以我還是堅持在提高運算速度的前提下,硬算。硬算的意思是今年1514209,比去年增長了23%,問去年是多少。我就列個除法式子,時間來不及、選項差別大,我就用1514209除以1.2,時間來得及就用1514209除以1.23,速度快的話算出來的結果比估算的強百倍。例子不一定恰當,想表達的是「先記技巧、記公式——再應用——選選項的時候再考慮技巧」,還不如直接算來的有效率。還有一些技巧自己總結的,不知道實用性如何,也不好表述清楚。再說吧。



2.行測其他
(1)做題順序

我會先做常識,不管會不會,分析一下就選出選項,不做過多停留,當然每次都祈禱運氣爆棚。剩下的就按試卷的順序,言語-數量-判斷-資料。如果試卷中題型順序有變化,我也按試卷上的順序來。
(2)做題時間
常識20道大約5-10分鐘。言語30分鐘,言語也是選完就走,不糾結某道題,拿捏不準覺得有重看一下的必要的,做好標記,後面有時間再說。數量15題20分鐘。著手判斷的題目時,大約還剩1小時,快的還剩1小時10分鐘。判斷25分鐘左右,主要是定義和邏輯時間長。資料分析20分鐘左右,保證正確率。這樣還有15分鐘,5-10分鐘塗卡。最後幾分鐘檢查個人信息,檢查有沒有塗錯卡,還有時間就回過頭看一下標記的題目。有一道圖推,就是最後一分鐘看出來,改了之前蒙的答案。 2017年的國考我在時間把握上教訓很深。按部就班的做常識和言語,用了40分鐘左右,接著做數量。但是感覺數量做起來費時費力,計劃20分鐘搞定,我花了30分鐘還沒有做完15道數量。看著手錶秒針一秒一秒的往前走,我給自己下了死命令,還剩45分鐘的時候,必須開始做判斷。本以為判斷可以20分鐘搞定,可能是心理有了變化,判斷做的也很慢,做完還剩15分鐘。資料做了第一組的5道題後,開始塗卡,塗完所有做完的題目,還有5分鐘時間。這時還剩15道資料以及這15題的卡要塗。撿剩下3組資料的第一題和第二題做,剩下的只能純蒙,其他的題目也沒有時間檢查。
我蒙題的時候不會只蒙B或者C,如果有3道題需要蒙,我就隨便寫個ACD,有5道題,我就隨便蒙個BADCA。不知道概率如何。最後成績我回去再看看自己電腦的截圖,大概是70多一點點。
(3)無他,唯手熟爾
行測135道,題目多時間緊。希望大家在學習知識點的時候一定要紮實,不要存僥倖心理,實在搞不明白的要多問,再努力一把。第一次國考前,每天我會做3套行測,早上7點多點做一套,對對答案抽根煙,10點做第二套,晚上再做一套。先做對應考試的真題,再做其他省份的真題,實在沒真題做了,再做模擬題。模擬題質量參差不齊,抱著糾錯的態度做模擬題。
在企業工作白天要上班,晚上回家至少保證做一套行測,如果題目少,像120題做的又快的話,一晚上會做兩套。上下班的地鐵上會用刷題軟體各做一套圖推和一套言語(一套15道)。因為數量、邏輯、資料等不方便打草稿。
一直以來我「對答案」都不太認真,往往只看自己的錯題。對的題哪怕是蒙對的,答案也不想去看。
(4)總體理解
我覺得行測就是一個概率問題。會的我儘量100%做對,不確定的、不會的我也會儘可能的提高做對的概率。
純蒙選對答案的概率是25%,排除一個做對的概率是33%,再排除一個做對的概率是50%,排除3個,你選的一定對。排除法性價比很高,所以我避免純蒙,哪怕不會的題目,比如概率等難題,我也會稍微做一做,想一想,排除選項後再蒙。
所以我對帶有必然性的數量、資料和判斷中的邏輯下了大工夫,這樣的題目只要能推到最後,正確率100%。
135道題目,雖然很多機構說每道題的分值不同,但想考80分,大約要做對108道題目,最多做錯27道。考試前基本上常識錯5-10題(浮動大),言語8題,數量3題,判斷8題,資料2題。最終考試的時候判斷錯了15道左右,好在其他做的不錯,考了79點幾。
數學題性價比高,最後做有些浪費。
做多了題目你會發現,有時候言語填詞之外的20道題和判斷的定義和邏輯,只看選項就能排除選項。還有現在行測的文字題目喜歡放大段的文字拖延我們時間,提高閱讀速度,只看關鍵信息,比如一看是論證的題,直接看最後一句話,其他的背景等亂七八糟的東西一帶而過,時間緊張甚至不看,也可以做題,正確率雖然不能說100%,但做對的概率仍然很高。數量的題目,只看選項是不行的,需要列式子求導。
文字類的題目雖然正確率有所降低,但省下來的時間做數學、資料等,正確率相當高,綜合來看,總體的正確率高分數就高。


(6)針對錯題
①真題

做過的題目比如一套卷子做完,我會馬上對答案。兩種情況,一是對的也許是蒙對的,不管難易,就不再看了,主要原因是懶和盲目自信;二是錯了的就看幾眼。看錯題的時候也有兩種情況,一是確實不會,會仔細分析一下,最終得出這個題出的不好或者我不會別人也不會的結論,安慰自己,二是自己看錯了、某一步想錯了,會自欺欺人的認為在考場上不會犯類似錯誤,可以把這個錯題歸為做對的題目。最後一算「最終」做對的題目,很開心。
所以我對錯題的整理不是特別有心得,我是用攻克無數的新題目代替整理過去的錯題。
②模擬題:
這個題做對了,我真厲害。這個題做錯了,完全是題目出的不好。做模擬題套卷,不為對錯只為保持手感、熱度和時間觀念,是我對模擬題的態度。
當然不排除有些題目是很具代表性的,可以隔幾天就看看。我在第一次國考前整理過錯題本類似的東西,以數量為主,但考前沒翻幾次。之後就沒再整理過錯題。

相關焦點

  • 我從公務員辭職了,且是國家部委!
    導讀:本文通過分析2015-2017年部委辭職公務員的原因,希望可以對國家公務員幹部任用機制、幹部選拔機制、公務員報考和公務員職業規劃有一定的借鑑。(二) 現實數據 筆者接觸過幾個部委辭職,科技部、外交部、發改委、財政部辭職的幾個兄弟年齡一般都在四十歲左右,大部分都是處級崗位(含非領導職務),辭職後多數從事投資、管理類的崗位。共青團中央廳級幹部褚峰辭職加入華圖教育集團,國家質檢總局新聞發言人辭職加入網絡公司。黨群辭職的數量相對業務類部委要較少。
  • 我從公務員辭職了! 且是國家部委
    裡面的細節講的非常公允,大家看起來都很辛苦,領導很辛苦,下面幹事的也很辛苦,但這麼辛苦也是心甘情願的,有付出也有回報的:)本人女,一枚國家部委公務員,09年重點大學碩士畢業入職,文科專業,2015年已經31歲,女兒兩歲。這種情況,上有老下有小,又是女性,又不是理工科人才,幾乎沒一個人能理解我為何想要辭職。
  • 國家部委公務員性價比怎樣,3大福利2條超猛(體制內乾貨)
    文|明窗邀華月 首發|明窗邀華月前幾天轉了一篇國家部委公務員辭職的文章,很多人留言說看來國家部委公務員也不過如此,特別是帝都的房價超高,去了豈不是非常苦逼的存在。所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今天,體制內乾貨系列就聊聊國家部委公務員的性價比。先看國家部委有哪些中央直屬機關是指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直屬機關,包含中辦、中紀委、中組部、中宣部等,也包括全國政協機關,中央媒體(人民日報、新華社等),還包括群團組織(團中央、全總、民主黨派)等等,總共40來個部委。
  • 那些曾經的公務員,辭職後你們過得還好嗎
    公務員小李打算月薪7000就跳槽,工資看起來比之前多了2000塊,但實際他失去遠不是這2000塊能換回來的。之前,一位接受媒體採訪的國家部委公務員分析說:「現在一個月掙5000塊,辭職到私企,一個月掙15000,生活質量就提高了3倍?不一定,下降了也有可能。」
  • 新疆公務員考試網:201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辭職再報可行嗎?
    廣東人事考試網同步新疆公務員考試網信息:新疆公務員考試網:201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辭職再報可行嗎?,更多關於201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辭職,201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新疆公務員考試網的信息,請關注人事信息考試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 公務員辭職後離開編制後,又後悔了,可以回去繼續當公務員嗎?
    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公務員辭職後離開編制後,又後悔了,可以回去繼續當公務員嗎?現在好多都在考公務員,但是考上公務員之後也有辭職的,那考上之後辭職,大家後悔嗎,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網友的回答吧!一、問題:請問公務員辭職後離開編制後,又後悔了,可以回去繼續當公務員嗎?
  • 「下海」請深思,這四類公務員辭職將受國家限制
    但是,有些公務員,如果想要辭職,會受到國家的限制。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到底哪些公務員不允許隨便辭職。   一、涉密崗位上的公務員   一部分公務員職位,具有涉密性質,因此,這部分公務員,一般情況下,不允許隨便辭職。這是因為,涉密職位的公務員,在工作中接觸了國家秘密。有些國家秘密,還沒有過解密期。如果允許你辭職,洩密的機會和可能性就更大。
  • 考公務員難,卻不知公務員辭職更難,這5種情況辭職難上加難
    然而,公務員辭職並不是那麼容易的,需要由本人申請並提交《公務員辭去公職申請表》,接著就是人事部門的審核,通常會在30天內給予答覆,如辭職申請未通過則需重新提交申請。但是,公務員有以下5種情況不能提出辭職申請。
  • 公務員辭職有哪些程序
    近日,一位在某區級機關工作的黃女士打電話給本報,她想諮詢,公務員辭職有哪些程序?檔案怎麼管理?公務員辭職時在醫療保險(放心保)、養老保險等方面是如何處理的?  針對黃女士關心的問題,記者採訪了市人社局。
  • 整天張羅辭職的年輕公務員們可千萬別真辭職,要不將來你後悔一輩子
    ----  哈哈舉報 | 回復樓主:ZJ8J 時間:2014-03-23 23:26:16  剛工作的時候看到別的處的年輕人要辭職,結果在人事部門那兒,工作人員勸導他,說:「你不要看企業給你的工資多,公務員的養老金可比他們多多了,我們是前些年手頭緊,後些年手頭寬裕。他們是前些年手頭寬裕,後些年手頭緊。」
  • 寧夏公務員辭職後還能再考嗎
    【導讀】公務員由於職業的特殊性,一旦錄用後想要辭職就需要通過層層審核。如果遇到現工作單位人手緊缺不同意你辭職或辭職手續沒按要求辦理等情況,那你想要辭職後再去報考公務員的小心思就基本就沒戲了。辭職不等於辭退,注意「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工作人員被辭退未滿5年的」 不得報考。
  • 獨家採訪:公務員辭職後還能再考公務員嗎?辭職後還能做什麼
    現如今,隨著國家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實施,許多公務員收入陽光化、固定化,導致公務員不再是香噴噴的金飯碗,頂多只能算個餓不死也富不了的「鐵飯碗」,所以公務員辭職早已是家常便飯;雖然辭職的公務員有處級甚至廳級領導,但還是以普通科員居多,畢竟科員們抱怨最大的是「錢少事多風險大」。
  • 近來好多公務員都辭職了,辭職後從事了哪些職業呢?
    公務員辭職後,大多數人要麼選擇進入企業(國企、央企、私企)工作,要麼開始自己創業,要麼繼續考學讀書,要麼繼續考公進入其他單位當公務員或考事業編,各種各樣的職業選擇都有。比如法檢系統的公務員辭職後,大部分都會轉行去當律師;稅務或者商務或者海關系統的公務員,很多會轉行進入企業負責企業政府公關(比如維繫企業與政府關係);也有人轉行自己創業,靠著自己積攢下來的各種資源,自謀出路;當然,也有人會選擇繼續讀書,重新開始職業規劃。細數下身邊小夥伴們從公務員系統辭職後都幹了些啥:1.
  • 公務員試用期辭職,可以重新報考其他崗位嗎?
    根據《新錄用公務員試用期管理辦法(試行)》,公務員在成功錄用報導之日起,會有一年的試用期。很多小夥伴考公上岸後,試用期間覺得自己的職位與自己的理想工作偏差太大,又或者因為其他的原因想要辭職。根據崗位的情況,對於公務員試用期辭職,有著不同的規定,快來一起看看吧!01、不得辭職的情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八十一條規定,有以下幾種情況不得提出辭職申請。
  • 深圳修改公務員辭職辭退細則 公務員辭職5年內不錄用
    深圳市人事局近日發布了新修改的《深圳市行政機關公務員辭職辭退實施細則》,對公務員辭退辭職有新規定:在年度考核中,連續兩年被確定為不稱職的行政機關公務員將被辭退;而公務員辭職2年內,不得到與原工作業務直接相關的企業或者其他營利性組織任職,辭職後5年內不得重新錄用為公務員。
  • 公務員真的不敢辭職嗎?辭職後真的比其他人混得差嗎?
    當前的社會對於公務員的誤解還是比較多,妖魔化、汙名化公務員的情況還是比較多。特別是一遇到公務員抱怨加班多、工資低等情況的,大家往往都會懟回去:覺得工資低辛苦可以不幹呀?可以辭職啊?很多人認為,公務員在體制內時間長了之後,除了會洗材料開會,其他什麼技能也不會,什麼事情都不能幹,即使辭職也沒有其他的單位要,甚至很多公務員自己也是這樣認為的。但事實真是這樣嗎?公務員真的是不敢辭職嗎?或者說是辭職之後真的沒有人要嗎?其實在小編看來,絕對不是這樣的。公務員之所以不辭職,不是不敢,而是不願。
  • 在職公務員辭職未滿5年不得報名參加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
    在職公務員辭職未滿5年不得報名參加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 2021國考正在向我們揮手示意,你有沒有按捺不住的小激動,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呢?
  • 2014國家公務員考試300問之新錄用公務員任職定級規定
    新錄用公務員取消錄用的時間,從作出取消錄用決定之日起計算。招錄機關應當在作出取消錄用決定之日起的三十日內以書面形式將取消錄用決定通知被取消錄用人員。 18.新錄用公務員被取消錄用後人事檔案關係如何轉移?待遇有何變化? 新錄用公務員被取消錄用後,自批准之日的次月起停發工資。
  • 對話三位辭職的公務員:副縣級公務員辭職進了房企
    三個月前,王志的辭職在省城公務員隊伍裡掀起不小的漣漪,如今他在南京一家大型商業地產企業做高管,儘管不願透露具體的年薪待遇,但是他坦承目前的工資水平比之前公務員待遇要高很多,而最大的改變在他看來,是心裡感覺輕鬆很多。辭職前後糾結一年多今年元旦後正式遞交了辭呈,王志翻開了自己人生新的一頁,一頭扎進了職場。
  • 國稅局科員8年未漲工資 公務員辭職被指好日子到頭
    近日,在國家某部委工作、已經當上處級幹部的尹明,即在不惑之年辭職,選擇去一家金融公司。  尹明說,工作多年,如果再不思變,可能一輩子就「這樣了」。當獵頭找到他時,他覺得這是一個機會。「無關收入,只是希望自己能再做出點有意義的事情。」  尹明的選擇是目前公務員辭職群體中的一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