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日本這個國家,我們對它有著十分複雜的感情,既有近代兩國之間戰爭不斷的歷史,又有對於這個國家綜合實力的另眼相看。總之,不管是討厭還是關注,日本與我國的關係,都不是一兩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的。在這種複雜的情況下,還有這樣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那就是:在日本一個島上還住著很多的中國人,而且他們還全部使用漢姓。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事情還得從明朝時期說起。
明朝時,在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有一個獨立的小島,叫做琉球群島,上面曾有一個琉球王國,要說起「琉球」名字的由來,在史書上曾有很多記載,也被稱作是「琉求」。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當時的中國沿海居民覺得琉球群島像蠶下卵一樣,在一個平面上分布了很多島嶼,於是就有了「琉球」這一名字。
這個琉球國,雖然地方小,但是也勉強稱得上是一個小王國,並作為中原王朝的一個附屬國存在著。這一時期,日本的勢力逐漸強大,而琉球國由於實力較小,所以經常會有日本人來侵犯。不得已,琉球國只好向向明朝求救。在收到求救的消息後,明朝將福建一帶的幾十家船戶遷移到了琉球島,這些船戶有著非常豐富的航海經驗,他們成功幫助琉球島居民打退在島上鬧事的日本人,國王很高興,給船戶們專門劃分了一個生活區域,讓他們在這裡生活,這個地方也就成為了後來的「久米村」。
1609年至1868年,琉球國成為薩摩的附屬國期間,久米村出身的三司官鄭迥主張強硬對抗薩摩侵略,而久米村內也禁止傳播日本文化,不允許穿和服、說日語。清軍入主中原後,久米村拒絕剃髮易服,堅持維護漢人傳統。到了近代,由於清朝國力日漸衰弱,無力再庇護這個小國,所以琉球被日本給吞併,並成為了日本的一個縣,也就是現在很有名的日本衝繩縣。
但是,久米村的村民卻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他們永遠都記得自己是中國人。他們中有一些想盡辦法回歸了祖國,有一些沒辦法只能困在島上,卻堅持原來的信仰。他們不僅堅持不改姓,永遠使用老祖宗傳給他們的漢姓,而且還過所有的中國節日。1992年,為紀念福建與衝繩的特殊歷史因緣,福州市協助還那霸市政府在久米村原址上建立了一座庭園,命名為「福州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