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華東理工優選的4株採油微生物菌株成為新一代飛船「乘客」上天了

2020-12-11 瀟湘晨報

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船上搭載了75個涵蓋農作物、林草花卉、中草藥種子和生物菌種實驗裝置,以及對基礎研究具有重要科學價值的模式植物和模式動物實驗樣本 988件(份),其中就有華東理工大學的4株採油微生物菌株。

微生物採油是利用微生物自身有益活動或代謝生物表面活性劑等產物,來提高原油採收率、延長油田開發壽命的新技術,目前為國際上油田開發領域研究熱點。掌握微生物採油這一核心技術的,正是華東理工大學生物採油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主任牟伯中教授介紹,生物採油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自立項建設以來,立足我國老油田,進一步延長油田開發壽命和經濟有效的提高採收率,聚焦微生物採油調控技術、枯竭油藏生物改造技術和生物基表面活性劑開發與應用。建設了國內首個萬噸級生物表面活性劑和微生物採油菌劑工程化平臺,開展多項工業先導試驗和工業化應用,在生物表面活性劑工業化生產技術和生物化學複合驅油技術方面取得突破,成功實現了從實驗室研究到工業化應用。

目前,我國大量的石油資源尚未得到有效開發,大約三分之二的資源仍然靜靜躺在地下,而微生物採油恰恰能夠低耗高效且環保地撬動地下石油資源的採收,實現油藏的保護性開採、可持續開發。

然而,菌種是微生物採油「卡脖子」要素之一,已經制約了微生物採油技術的應用效果,影響了工業化應用推廣。

目前,微生物菌種多數來源於地表自然環境或地下油藏環境,性能相近,特異性不強。採用紫外誘變、化學誘變等技術進行育種試驗已經見到了積極的誘變反應,但效果不夠理想。若能利用太空極端環境對原始野生菌株進行誘變,則有望獲得特異性強、性能更加突出、具有工業應用價值的突變菌株,提升和強化微生物採油應用效果;同時,也將在具有工業應用價值的微生物菌種誘變育種方面積累寶貴的經驗,為相關研究提供借鑑。

此次搭載新飛船的微生物採油菌種,正是華東理工大學生物採油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大慶華理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優選的、已經開展工業化應用或具有重大應用價值和前景的4株採油微生物菌株。

「我們期待探索微生物採油菌種太空育種之路,開拓微生物採油菌種選育新途徑。」牟伯中說。

【來源:周到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新飛船試驗船成功返回 華理「乘客」引人注目
    據了解,這次試驗船安排了航天育種、空間生物等相關實驗類項目75個,涵蓋農作物、林草花卉、中草藥種子和生物菌種實驗裝置,還有對基礎研究具有重要科學價值的模式植物和模式動物實驗樣本,搭載樣本總數達988件(份),其中就有華東理工大學的微生物採油菌種。微生物採油是利用微生物自身有益活動或代謝生物表面活性劑等產物,來提高原油採收率、延長油田開發壽命的新技術,目前為國際上油田開發領域研究熱點。
  • 「出了趟遠門」,這位中年教師後來成了院士,這些「胖五」火箭乘客...
    對於還沒成為院士的他,可能從胸無大志,變成躊躇滿志;對於還沒上過天的小生命,可能從「油膩細菌」,變成採油神器。「你可能要出一趟遠門。」孫象興這樣告訴袁渭康。那是1978年,改革開放那一年,與支部書記孫象興先生的一次談話,成了袁渭康院士的人生轉折。
  • 解讀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項目
    同時,為充分發揮任務效益,試驗船還搭載了不少「乘客」,開展了新技術、新產品在軌驗證。試驗船上太空帶了啥?一起來看看!3時間觸發控制電子系統試驗採用新一代綜合電子信息體系結構設計,通過飛行試驗,驗證了系統在空間環境下的適應性,以及全局時序分配、分時分區數據流調度、大容量數據高安全高可靠傳輸等,為新一代載人飛船等新型太空飛行器電氣系統研製提供技術和數據積累。
  • 「科學島」研製出新型納米硒肥|菌株|微生物|科研人員|納米|亞硒酸鈉
    12月16日,科研人員展示菌株在含有亞硒酸鈉(左)和不含亞硒酸鈉的平板上的生長對比。12月15日,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智能所離子束生物工程與綠色農業中心吳麗芳研究團隊在納米硒的微生物合成機制解析和應用方面取得系列進展:闡明了納米硒的微生物合成機制,篩選出多種高耐受亞硒酸鈉微生物菌株以及具有當前最高合成效率的微生物菌株。在此基礎上,團隊研製出新型納米硒肥,能夠有效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 全球模式菌株庫(GTSB)在廣州啟動—新聞—科學網
    據了解,模式菌株(Type strain)是在首次正式描述和命名微生物物種時所使用的、活的純培養物,是作為分類的實物依據和準則。模式菌株是探索生命起源與早期進化的重要模式生物,在微生物分類學中發揮「導航路標」的關鍵作用,通常是同一物種中生物學特徵描述最清晰的菌株,也是基礎研究的理想模式材料。因此,模式菌株作為一類特殊的微生物資源,在生命科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地位。
  • 油田採油不暢 「益生菌」來幫忙
    日前,中國石化勝利油田科研人員研發的一批高端生物製劑被送到油田注水站,用於注入配聚水中以提高採油成功率,效果不錯。在孤島東區南區塊,聚合物溶液黏度由30毫帕秒上升到50毫帕秒——採油人都明白,聚合物溶液黏度是影響聚合物驅油效果的最大因素。  聚合物溶液黏度由30提升到50不容易,足足花費了油田科研人員6年時間。
  • 科學家找到可高效處理汙水中氮磷元素的單一微生物菌株
    外媒報導稱,當前大多數廢水處理廠,都需要在反應器中使用一種微生物,以將氨中的氮元素清除掉。然後在另一個反應器中使用另一種微生物,以從磷酸鹽中清除掉磷元素。但就算某些工廠將兩種微生物混入同一個反應器,由於微生物會彼此爭奪資源,實際效用的平衡也很是棘手(通常效率不高)。好消息是,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一支研究團隊,已經找到了一種可同時對汙水中的氮磷元素進行處理的 SND5 菌株(又名 Thauera sp)。
  • 江漢採油廠:量身定製「除硫套餐」保生產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江漢油田江漢採油廠潭口採油管理區代河站內,高架罐硫化氫含量持續下降,撬裝式氣體除硫裝置應用宣布成功。這是該廠首個採用撬裝式氣體除硫裝置的站點,它的成功標誌著該廠技術脫硫的手段更趨多元。    江漢採油廠歷經多年開發,受石油性質影響,部分區塊、單井、系統中均伴有硫化物或硫化氫氣體的存在。
  • 嬰幼兒益生菌產品研發思路(一)菌株選擇篇
    而針對嬰幼兒群體的益生菌產品研發也成為了焦點。接下來我們就簡單梳理一下嬰幼兒益生菌產品的研發思路,僅供參考。根據2001年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專家委員會提出的定義,益生菌是一類當攝入足夠數量時可對宿主發揮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益生菌的核心特徵就是足夠數量、活菌狀態、有益健康且安全。
  • 對人體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活菌藥物的認知
    人類和自身的微生物,尤其腸道微生物和諧共處,對人體至關重要,這種平衡打破時人就會患上疾病。病毒感染實際上跟自體微生物的紊亂有關,同時與人體的免疫系統關係最為密切,人體免疫系統的發育和維持離不開微生物。關於活菌藥物起源與安全性,特邀請了北京同仁醫院兒科主任醫師黃東生教授作為本文的指導專家。一.
  • 中國科學院系統微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打開工業微生物「黑匣子」
    中國科學院系統微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依託於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成立以來瞄準微生物生物技術中的應用基礎研究。日前,實驗室主任張學禮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致力於研發新一代工業菌株,希望藉助系統微生物工程打開工業微生物『黑匣子』。」
  • 神舟九號飛船
    中國計劃2020年中國將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園,獨立自主的中國空間站屆時可能成為世界上唯一的空間站。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21秒,神舟九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升空。2012年6月18日11時左右轉入自主控制飛行,14時左右與天宮一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這是中國實施的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並於2012年6月29日10點03分安全返回。
  • 建海洋微生物「四庫全書」
    原標題:建海洋微生物「四庫全書」   日前,由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牽頭髮起的「南海海洋微生物調查」項目第一階段實地採樣工作已順利完成。
  • 理工大學選擇:華南理工、華東理工、華北理工,差距在哪裡?
    【科學世界博覽】教育品質專文:「理工類專業大學在國內高校中佔有重要比例,而理工類知名大學的選擇也具有較高的梯度,比如北京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華北理工大學,基本可以滿足不同分數段學生的高校意願,那麼這些理工高校應該如何選擇呢
  • 微生物所高書山研究組建立適用於多核工業菌株的基因編輯系統
    日前,高書山課題組構建了一種適用於多核工業菌的基因編輯系統,可實現大片段DNA無痕刪除,為我國微生物工業發酵菌株的遺傳改造提供了一種新型高效基因編輯工具,相關成果「A dual-plasmid CRISPR/Cas system for mycotoxin elimination in polykaryotic
  • 中科院微生物所高書山研究組建立適用於多核工業菌株的基因編輯系統
    日前,高書山課題組構建了一種適用於多核工業菌的基因編輯系統,可實現大片段DNA無痕刪除,為我國微生物工業發酵菌株的遺傳改造提供了一種新型高效基因編輯工具,相關成果「A dual-plasmid CRISPR/Cas system for mycotoxin elimination
  • 關於華東理工MBA項目的50個一對一問答
    獲取關於交大安泰MBA項目的47個一對一問答 獲取關於交大高金MBA項目的13個一對一問答 獲取關於復旦管院MBA項目的38個一對一問答 獲取關於上海財經MBA項目的18個一對一問答 第五期 關於華東理工
  • 菌株?專利?
    目前大家普遍認為益生菌可以是單一菌株,也可以是多種菌株的發酵產物。現在被用做益生菌的微生物均來源於人或動物,研究和應用較多的是乳酸菌和雙歧桿菌。益生菌是按屬、種、株三個層次劃分的,益生菌的功效是以菌株為準的。
  • 卡介苗菌株的不同直接影響疫苗效果
    近日,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劉軍課題組對全球廣泛使用的13株抗結核疫苗-卡介苗(BCG), 進行了安全性和保護效果的橫向比較, 實驗結果發現卡介苗菌株的不同直接影響疫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