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有個學生,英語成績特別差,在又一次單元考結束之後,我聯繫了她的家長,了解孩子在家學習情況,是否遇到哪些困難?家長先是數落了一通自己的孩子,然後也說到自己在家確實沒怎麼管孩子學習,畢竟四年級了,她爸爸也不讓天天抱著孩子教。
相信很多家長都面臨這個問題。「要不要陪孩子學習」。有些家長覺得自己平時工作已經很忙了,沒那麼多時間陪孩子學習。另外,如果總陪孩子學習,長此以往,孩子形成依賴性怎麼辦,這不利於孩子的獨立自主,不如就早早放手,讓孩子獨立學習。
其實,要不要陪孩子學習,應該要視孩子具體情況而定。一般而言,低年級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還比較弱,所以需要家長的陪伴。注意陪伴不等於全程監督,也不等於替代寶貝學習。
有部分家長誤認為陪伴是全程監督孩子學習,其實這不利於孩子自控力的發展,一旦哪天家長不監督,孩子就放飛自我了。
還有的家長會因孩子不能很好的完成學習任務,就替代孩子學習。還可能因著急而說一些打擊孩子的話。這會削弱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要記得,孩子學會才是真正的學會,保護寶貝的學習興趣比學會知識更重要。
那麼,孩子學習時,家長要怎麼陪伴呢?
一、讓孩子自己安排好學習任務,不幹擾孩子學習
先讓孩子明確接下來的時間要完成哪些學習任務,再開始學習。爸爸媽媽不要坐在旁邊盯著孩子,這會讓孩子有被監視的感覺,反而不能認真學習。
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隔開一定距離,做一些不影響孩子學習的事情,如看書。記得不要玩手機。也不必頻繁糾正孩子的錯誤,這會影響孩子學習的專注度。當孩子有神發呆時,可進行適當提醒,如點點桌子,把孩子注意力拉回來。
二、鼓勵孩子獨立解決問題,實在不會最後再請問爸爸媽媽
寶貝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是正常的,先讓孩子嘗試自己獨立解決難題,多鼓勵孩子。家長不要著急想要去教會孩子,而應該給孩子啟發和提示,讓他自己嘗試找到答案。作業過程中,一定不要讓孩子一遇難題,就尋求幫助,不會的題目可以先跳過,等最後再思考,再和父母一起尋找解決的辦法。很多孩子考試總是來不及完成,就是因為遇到難題一直停留思考。因此,要培養孩子難題留在最後解決的習慣。
03學習結束對孩子學習狀態做一個點評
在學習結束時,家長不要過度關注學習結果的好壞,要表揚孩子學習過程中的認真與努力,讓孩子意識到學習中的好行為是什麼,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果孩子期間有什麼不好的習慣,也可指出來,讓孩子下次不在犯。
04
慢慢減少學習中的陪伴
孩子的學習並不總是需要陪伴的,從陪伴關注慢慢過渡到減少關注、獨立作業,當然,這是一個過程,不要操之過急哦。
最後,希望所有爸爸媽媽都知道,陪伴寶貝成長比陪伴學習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