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公元前8~公元前6世紀,希臘出現了許多奴隸制城邦。雅典是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實行奴隸制民主政治,工商業發達,文化繁榮。公元前5世紀後,羅馬發展起來。羅馬崇尚秩序,熱衷對外擴張,建立了龐大的帝國,發展起相對完善的法律體系。
西方人有一句諺語:輝煌屬於希臘,偉大屬於羅馬。民主是法制的前提條件,西方的民主政治不完全產生於希臘文明,古希臘羅馬「倖存下來的東西」,對西方文明的影響,僅佔一小部分,1050年——1150年之前的歐洲,與此後的歐洲之間存在根本的斷裂,自希臘羅馬之後,西歐才在千百年的歷史中孕育了西方民主政治,而不是直接傳承於古希臘城邦制度。湯因比將古代希臘羅馬與西方社會,比喻成母體與子體的關係,因此,我們也總說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中有古希臘古羅馬的歷史基因。
古希臘文明始於大約公元前20到公元前12世紀愛琴文明時代,它的中心最早位於愛琴海上的克裡特島,
這是一個小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英國跟德國搶這個島,德國兩個空降師就把這個島給佔領了。後來的中心轉移到了希臘半島南端的邁錫尼城。公元前20世紀到公元前12世紀,這個時期相當於中國的夏商時期,夏朝是公元前21世紀到公元前16世紀。商朝是公元前16世紀到公元前11世紀。
公元前12世紀,邁錫尼文明毀滅,被稱為「大移民的時代」。
公元前11到公元前9世紀,被稱為「荷馬時代」,這是傳說中的時代,盲詩人荷馬寫了《荷馬史詩》。
希臘文明能夠建立它的民主政治,是有其獨特的地理環境的作用。人類早期主要文明多發生在大河流域。古希臘文明的開始與興盛也是以海洋為依託。希臘位於地中海東部的巴爾幹半島,東臨愛琴海,海岸線曲折,天然良港眾多,海島星羅棋布。航海和海外貿易的條件得天獨厚。希臘半島沒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廣闊平原,縱橫的山嶺和交錯的喝酒,把希臘人分割在彼此相對孤立的山谷和海島上。
在海外貿易當中,要求的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一個原則就是人與人得平等,得重視信譽、信用、契約這些東西。另外,在這種地理環境下,眾多蕞爾小國紛紛建立。公元前8~前6世紀舉行希臘出現了數百個小國,史稱「城邦」或「城市國家」。城邦面積狹小,人口不多,一般以城市為中心,包括周邊若干村落。小國寡民和獨立自主構成希臘城邦的基本特徵。
他們沒有國家的概念,都只是小城邦,城邦非常多,其中非常有名的是雅典和斯巴達,面積非常小。非常像夏朝建立前的小部落,為直接民主提供了條件。根據傳統,凡父母祖籍均屬本城邦、擁有一定財產、能自備武裝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資格。
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緣和地域的公民團體。城邦的狹小,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參與城邦政治。聯想到中國,原來在黃帝、堯舜禹的時代,在國家建立以前也是民主的,連君主也是禪讓民主推舉產生。希臘文明起源的特點,決定了它和東方大陸文明或者說大河文明的政治特點,截然不同。在雅典城邦中,舊氏族貴族專橫統治,很多人淪為了債務奴隸,矛盾越來越尖銳。
奴隸來源於戰俘,在原始社會也有奴隸,奴隸一開始的命運是被吃了,後來奴隸就變成了會說話的工具。等到私有觀念出現之後,才出現債務奴隸,就構成了奴隸階層的主體。
雅典的城邦在矛盾尖銳後出現了許多政治派別,貴族被稱為平原派,平民被稱為山地派,工商業者被稱為海岸派。海岸派和山地派共同的目標是反對貴族專權。
梭倫改革
在這種情況下,雅典的執政官梭倫開始改革。第一個是確立了財產等級制度,依據財產的多寡,把公民分成四個等級,財產越多等級越高,權力越大,應盡的義務也多,所以它打破了貴族依據血緣門第的世襲權壟斷政權的局面,這是第一點,依據財產等級享受不同的權力,這還是一種不平等,但是呢,用財產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因為財產可以通過後天的奮鬥獲得,但是出身,你怎麼奮鬥也獲得不了。這實際上也是一種進步。
第二個就是公民大會成為最高權力機關,各等級的公民均可參加,只有公民可以參加。就好像我們中國古代選拔武將,也要弓馬嫻熟。但是歐洲人古代打仗貴族或者公民很少使用弓箭,因為只有備不齊武裝的窮人才去置辦弓箭,弓箭不像是盔甲盾牌刀劍那麼昂貴。雅典當時符合公民標準的有一萬多人,雅典做什麼事情都要這一萬多人商量,一萬多人一起在開闊的圓形廣場臺子上來,有人發言之後,一萬多人一起喊同意還是不同意,同意的聲大就同意,不同意的聲大就不同意。
什麼事情就是這一萬人說了算,這種所有公民參加的,叫直接民主。
第三個建立了四百人議事會,梭倫從雅典最初的四個部落中,每個部落選出一百人,組成四百人議事會,是公民大會的常設機構,主要職責是為公民大會擬定職責,實際上扺掌最高統治權。
第四個是設立公民陪審法庭,所以到今天,西方國家的司法審判,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有陪審團,有沒有罪,定罪是由陪審團定的,法官只是定幾年,這是法律專業人士幹的事情,有沒有罪是陪審團投票決定。所以,西方在法律審判中律師的作用相當大,律師唇槍舌劍不是講給律師裡斯提尼改革相當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
在公元前六世紀末,克裡斯提尼繼續進行改革,剷除了舊氏族貴族的世襲特權,雅典的民主政治確立起來。
用地域部落代替氏族部落,雅典分為平原派、山地派、海岸派,他把每一派都分成三十份,每個地域部落裡面,都包含一份山地派、一份平原派、一份海岸派。每個氏族部落選出50人,組成五百人會議,代替了原來的四百人議事會。另外,它推行陶片放逐法。斯提尼改革相當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在公元前六世紀末,克裡斯提尼繼續進行改革,剷除了舊氏族貴族的世襲特權,雅典的民主政治確立起來。
用地域部落代替氏族部落,雅典分為平原派、山地派、海岸派,他把每一派都分成三十份,每個地域部落裡面,都包含一份山地派、一份平原派、一份海岸派。每個氏族部落選出50人,組成五百人會議,代替了原來的四百人議事會。
另外,它推行陶片放逐法。
這些措施打擊了貴族的勢力,推動了民主政治的確立。但是會產生一種感覺,就是雅典的民主政治,有的時候民主就難免陷入一種多數人的暴政,民主的原則是少數服從多數。我們也可以說,民主是一把雙刃劍。民主應該是保障自由的,如果它妨礙了自由,多數人的暴政的話,那也不是民主的本意。
伯利克裡改革
雅典的民主政治的黃金時代,是在伯利克裡時期。第一個是公民大會商定城邦的重大事務;第二個是五百人議事會的職能進一步擴大;第三個是為了鼓勵公民積極參政,向擔任公職和參加政治活動的公民發放工資。雅典的民主為近現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礎。但是雅典的民主政治的特點是:小國寡民、獨立自主、直接民主。西方政治的精髓就是民主和法制,是代議制民主,有別於雅典的直接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