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前額葉皮層的多巴胺反應,才能集中注意力、學習更有勁

2020-09-23 關愛多動症兒童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能夠獲得的快樂也越來越多。


但是我們必須要警惕「短期快樂」,它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覺間令人成癮,卻不利於一個人的長期發展。


比如孩子很容易沉迷的網絡、遊戲,就屬於典型的「短期快樂」。



什麼是「短期快樂」?


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我們對快樂的感知來自於大腦中一種叫多巴胺的神經遞質,多巴胺可以在大腦的很多位置釋放,一旦釋放人就會感到開心愉悅。


它是我們大腦中的快樂物質,也是我們行為的驅動力,一旦我們通過做某件事得到了多巴胺,我們就會期待再次做這件事來得到它。


現代社會各式各樣的電子產品,如精美的動畫片、刺激的遊戲等等,比起學習、工作、勞動這些需要我們付出很長時間的努力才能收穫成果的事,前者給孩子甚至成人帶去的快樂是直接、快速而又短暫的。



沉迷「短期快樂」為什麼不好?


如果孩子沉迷那些「短期快樂」,得到的只是快速消退的多巴胺,還有在密集的刺激下,大腦形成的依賴外界反饋的習慣。


然而在短期快樂的刺激下,這種本能反而成了一種漏洞,它導致我們不斷的追尋這種短時高效的獎賞。


每次獎賞反饋出現,我們的大腦都在分泌多巴胺,促使我們繼續去做這件事情,久而久之我們會變成多巴胺的奴隸,習慣於得到短期快樂,不會再為了長期目標,而克制自己的欲望。


而多巴胺消退後,我們又想再次渴望得到快樂,於是又忍不住點開新一輪的遊戲、打開下一集動畫片......如果這些行為變成了控制不住的強迫性重複,就成為了行為上癮。



「短期快樂」上癮對大腦有什麼影響?


正常來說,我們大腦分泌的多巴胺是保持在一個合理範圍內,但是沉迷「短期快樂」,會讓多巴胺大量釋放,大腦初期將大量的多巴胺轉化為愉悅感,但是隨後大腦會調高多巴胺吸收的闕值。


因此離開這高度刺激的環境,大腦正常情況下產生的多巴胺會越來越少,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越來越難感受到快樂。


如果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等「短期快樂」過多甚至成癮,大腦負責理性和決策功能的前額會被不斷抑制,他們在學習時就更難打起精神、集中注意力!



如何避免孩子沉迷「短期快樂」?


與「短期快樂」相對應的一個詞,相信大家也不會陌生,它就是「延遲滿足」。


從認知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所謂延遲滿足,就是經由前額葉做決策,思考未來的利弊為更遠的目標做打算,從而在大腦中前額葉的位置釋放多巴胺。


發表在《神經科學雜誌》(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的一項研究指出,那些傾向於付出更多努力的人(「有進取心的人」),即使目標看起來很難,在紋狀體和腹側前額葉皮層(大腦中對獎勵和動機至關重要的區域)仍舊錶現出了更強的多巴胺反應


相比之下,那些最不願付出努力的人(「懶人」)腦島的多巴胺反應更高,腦島是大腦中負責自我意識、感知和社會行為的區域


想要幫助孩子避免沉迷「短期快樂」,學習時能夠更加專注高效,遇到困難不退縮敢於挑戰和努力,我們就該加強對孩子大腦紋狀體和腹側前額葉皮層的訓練!


可以選擇通過腦電生物反饋訓練,針對孩子大腦的不同點位和區域進行精準訓練,強化由前額葉釋放多巴胺等神經遞質的行為。


腦電訓練不僅能幫助孩子在當下完成訓練任務時,有效集中注意力,還會及時對他們的良好表現進行獎勵,形成一個正向循環,讓孩子習慣並養成高效的用腦狀態,得到注意力、自控力等多方面的持續提升!



另外,還有2點建議分享給家長,希望可以更好地引導孩子合理使用電子產品,防止沉迷「短期快樂」。


01

避免緊張焦慮


神經科學家研究還發現,容易沉溺於短期快樂的人都是因為在環境中處於一個心理缺乏安全感,緊張匱乏的狀態。


這種狀態會導致人下意識的去尋找最容易得到的快樂,來消除自己的緊張恐懼情緒。


所以我們在教導孩子的過程中要把握度,不能過於寵溺但也不能過度嚴苛,尤其在孩子碰到困難時要引導鼓勵,而不是一味責罵批評,讓他們擁有安全感,更好地投入學習。


同時也可以帶孩子多去戶外遊玩和運動,也是放鬆心情、強身健體的好方法。



02

合理使用電子產品


不否認,有一些科技確實為我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遊戲讓我們能在一天的疲勞過後暫時地放鬆,電視劇讓我們足不出戶就能看到世界,也有不乏優秀的作品能帶給我們思考。


所以對於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一定要合理安排,不是不能玩,而是不能過度,適當穿插在學習和生活中。


讓孩子大腦前額葉的理性始終能克制住底層級大腦對短期快樂的渴望,讓電子產品成為一種調劑品,幫助孩子更好的學習和生活!



家長不妨留言說說,你們的孩子容易沉迷電視、手機嗎?面對學習時會不會特別提不起勁?沒有動力?


如果大家想要確切了解孩子的問題,以及對應的專業訓練方法,在文章下或後臺留言,專家老師免費為您提供專業指導!

相關焦點

  • 壓力如何使人崩潰|前額葉|皮層_網易財經
    較早的教科書認為,當人們面對壓力時,位於大腦底部的下丘腦(一種較早進化出現的大腦結構)會迅速作出反應,並誘導腦垂體和腎上腺素分泌一系列激素,這些激素能加速心跳、升高血壓、降低食慾。而現在,在這個過程中,科學家發現前額葉皮層扮演著意想不到的角色。前額葉皮層鄰近頭部前額,能作為控制中心協調注意力、判斷力、決策能力、洞察力、計劃能力、回憶能力等高級認知功能。
  • 保持多巴胺分泌穩定,孩子學習更高效
    、寫作業這件事兒也能促進「多巴胺」分泌,那麼大腦中的「邊緣系統」和「前額皮質」就會一致投票,讓孩子早早完成作業,甚至進行額外的學習。那怎麼才能促進多巴胺的分泌呢?孩子學習拖拉,注意力不集中,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覺得枯燥無味,大腦多巴胺會出現分泌不足的情況,降低學習效率。
  • 弄清大腦「邊緣系統」和「前額皮質」之間關係,保持大腦多巴胺分泌穩定 ,科學提升孩子學習效率!
    其實,每個家長都曾經試圖充當那個理智的「前額皮質」,我們不斷的催孩子、給孩子定計劃、監督孩子完成,但往往跟孩子的大腦一樣,被愛玩的「邊緣系統」打敗。不但如此,還讓孩子產生了對學習的厭惡感等副產物。而日本腦神經學家管原道仁則給出了更理想的解決辦法:幫助大腦在學習時分泌更多的「多巴胺」。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品行問題?其實是大腦缺乏結構化訓練
    因此,一個人能夠將自己的注意最大限度的放在&34;和&34;上,大腦就能分配更多的資源給到學習,學習才更準確和有效率。了解了&34;的分類之後,我們再來看看孩子為什麼會注意力不集中呢?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我們很少見到有一個孩子是注意力完全集中的,而家長也常常會把孩子的這種情況歸納為&34;,很少會和孩子的大腦發育聯繫在一起。但注意力不集中,的確是和大腦皮層的前額葉發育不成熟有關。
  • 聰明卻學習不好,是大腦的前額葉皮層在作怪
    有很多家長常常反映:孩子平時挺機靈的,反應快、背東西也很快,是大家眼裡的聰明孩子,認為孩子即使上了小學,也不用父母為他的學習操太多心。結果等孩子上學之後,父母會慢慢發現,孩子的學習成績有點不盡人意,老師經常反映孩子上課注意力不夠集中,經常開小差,平時對孩子加強監督輔導,孩子的學習成績也很難提升。
  •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顯示,用這些方法促進多巴胺的分泌,學習更高效
    因為相比起電視和遊戲,學習相對來說是枯燥乏味的,無法吸引孩子,也無法調動孩子大腦的開心和興奮,以至於他們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還有一些家長發現,當孩子寫作業不專心的時候,提醒、批評甚至是責罵,短時間會有效果但很快孩子又犯同樣的錯誤,甚至有些孩子越罵越不能集中注意力,對學習更加厭惡,甚至對家長產生了對立違抗情緒。
  • 聰明卻學習不好,是大腦的前額葉皮層在作怪!多種訓練方式有效提升孩子學習力
    有很多家長常常反映:孩子平時挺機靈的,反應快、背東西也很快,是大家眼裡的聰明孩子,認為孩子即使上了小學,也不用父母為他的學習操太多心。結果等孩子上學之後,父母會慢慢發現,孩子的學習成績有點不盡人意,老師經常反映孩子上課注意力不夠集中,經常開小差,平時對孩子加強監督輔導,孩子的學習成績也很難提升。
  •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顯示,合理促進多巴胺分泌,學習效果更好
    因為相比起電視和遊戲,學習相對來說是枯燥乏味的,無法吸引孩子,也無法調動孩子大腦的開心和興奮,以至於他們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還有一些家長發現,當孩子寫作業不專心的時候,提醒、批評甚至是責罵,短時間會有效果但很快孩子又犯同樣的錯誤,甚至有些孩子越罵越不能集中注意力,對學習更加厭惡,甚至對家長產生了對立違抗情緒。
  • 2種方法促進神經元連接,讓孩子學習更高效!
    比如你剛開始的時候對數學不感興趣,但是當你掌握的一些數學基礎後,你對數學產生了興趣,可以自然而然的將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因此,一個人能夠將自己的注意力最大限度的放在「隨意注意」和「隨意後注意」上,大腦就能分配更多的資源給到學習,學習才更準確和有效率。
  • 智優美嘉丨注意力不集中是天生的嗎?提升專注力學習更輕鬆
    現代社會,各種信息電子產品畫面太豐富,和書本靜態畫面,形成鮮明對比,看電子產品越久,孩子對書本的興趣度越低,所以,長時間看電子產品,不僅對視力不好,更會損傷孩子的注意力,注意力好的孩子一目十行,注意力差的孩子,抄一句話,要看好多次,花幾倍的時間,導致學習效率低。
  • 想要強大記憶力,科學提升多巴胺驅動是關鍵
    記憶的形成是由包括額葉、海馬、紋狀體和杏仁核在內的多個皮層和皮層下結構組成的分布式網絡控制的,這些腦區受神經調節系統的調控,例如多巴胺系統。結果發現,多巴胺神經元的一部分只有在圖像是新的時候才會有反應,而在圖像是熟悉的時候就沒有反應。
  • 緊張導致注意力難集中?是去甲腎上腺素和皮質醇在「搗亂」
    孩子並沒有像家長想像的那樣,快速把注意力集中在作業和學習上,反而情緒還失控了!怎麼才能幫助孩子緩解壓力提升注意力?今天小競就和家長分享這方面的科學知識,希望對大家帶去啟發和幫助!我們可以把海馬體想像成一種記憶門,所有的信息都必須通過它才能進出大腦。
  • 激活「眼窩前額皮質」,控制大腦邊緣情緒,有效提升孩子專注力
    比如,亂發脾氣、無法克制衝動的行為、總是以自我為中心、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做事拖拉、任性、沒有耐心等,輕者就像上例那樣跟家長撒潑,嚴重的通常會做出攻擊性的行為,甚至會大打出手。那麼,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呢?
  • 多方位了解注意力系統,2個方面針對性提升,讓孩子學習更高效
    比如,老師講課,開始在黑板上講例題,這時候,你的注意力就應該從書本上轉移到黑板上。衝突的排解:這個就是家長們通常所說的注意力啦。能夠排除幹擾,專注於自己當前的任務中去。相較於前兩個方面,衝突的排解更具主動性,由大腦額葉控制,而大腦額葉到青春期後才能長好。
  • 加發現影響前額葉皮層功能的基因
    加拿大研究人員最近分離出一種DCC基因,該基因負責青春期內側前額葉皮層內的多巴胺連接。對小鼠模型開展的研究表明,該基因在青春期的功能障礙所造成的行為後果可延續到成年。  在大腦發育的這個十幾歲的階段,青少年特別容易罹患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及毒癮。麥吉爾大學附屬道格拉斯學院研究中心的此項研究成果,為全面了解這一重要的大腦發育階段提供了首個線索。
  • 激活眼窩前額皮質,控制大腦邊緣情緒爆發,有效提升孩子專注力
    當這兩種控制迴路最適宜地運作,並被更多的積極情緒所平衡時,更高級控制中心對杏仁核的更原始的評估,有更大影響。因此,「眼窩前額皮質」成為抑制衝動的「自我控制力中樞」。在了解了「眼窩前額皮質」對自控力發展的重要作用後,該如何幫助孩子制定提升計劃,在提升孩子自控能力的同時,提升孩子做事注意力和效率呢?
  • 全智嘉丨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哭訴:媽媽,其實我不想這樣
    近段時間,小金老師在研究注意力及感統訓練時發現,很多家長總會習慣性片面的將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規則為孩子故意的,或者不爭氣、笨拙等等主觀原因,而真正忽略了這其中所蘊含的誘發性原因。同樣家長固執的將問題針對於孩子,而孩子則處於自身防禦意識而出現的過激反應無形之中加重了注意力不集中的程度,更由此會出現的多動、自閉類情緒障礙,給孩子的身心造成嚴重困擾。
  • 大腦運行三部曲,提升注意力和學習力必須讓孩子參與系統性鍛鍊
    邊緣系統邊緣系統是由邊緣葉、附近皮層和有關的皮層下組織構成的一個統一的功能系統,它既是調節皮層緊張性的結構,又是對新舊刺激物進行選擇的重要結構。一些研究表明,在邊緣系統中存在著大量的神經元,它們不對特殊通道的刺激作反應,而對刺激的每一變化作反應。
  • 是前額葉神經網絡連接弱導致的
    01 注意力不集中,任務也是很多的,除了學校布置的作業,更有額外的興趣班輔導班等等。,甚至還會破壞注意力的發展。孩子本身就處於精力旺盛的階段,愛動、閒不住,這在男孩子身上更為常見,我們應該要遵循孩子發育發展的生理規則,給孩子充分的活動時間和機會,促進多巴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