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能夠獲得的快樂也越來越多。
但是我們必須要警惕「短期快樂」,它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覺間令人成癮,卻不利於一個人的長期發展。
比如孩子很容易沉迷的網絡、遊戲,就屬於典型的「短期快樂」。
什麼是「短期快樂」?
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我們對快樂的感知來自於大腦中一種叫多巴胺的神經遞質,多巴胺可以在大腦的很多位置釋放,一旦釋放人就會感到開心愉悅。
它是我們大腦中的快樂物質,也是我們行為的驅動力,一旦我們通過做某件事得到了多巴胺,我們就會期待再次做這件事來得到它。
現代社會各式各樣的電子產品,如精美的動畫片、刺激的遊戲等等,比起學習、工作、勞動這些需要我們付出很長時間的努力才能收穫成果的事,前者給孩子甚至成人帶去的快樂是直接、快速而又短暫的。
沉迷「短期快樂」為什麼不好?
如果孩子沉迷那些「短期快樂」,得到的只是快速消退的多巴胺,還有在密集的刺激下,大腦形成的依賴外界反饋的習慣。
然而在短期快樂的刺激下,這種本能反而成了一種漏洞,它導致我們不斷的追尋這種短時高效的獎賞。
每次獎賞反饋出現,我們的大腦都在分泌多巴胺,促使我們繼續去做這件事情,久而久之我們會變成多巴胺的奴隸,習慣於得到短期快樂,不會再為了長期目標,而克制自己的欲望。
而多巴胺消退後,我們又想再次渴望得到快樂,於是又忍不住點開新一輪的遊戲、打開下一集動畫片......如果這些行為變成了控制不住的強迫性重複,就成為了行為上癮。
「短期快樂」上癮對大腦有什麼影響?
正常來說,我們大腦分泌的多巴胺是保持在一個合理範圍內,但是沉迷「短期快樂」,會讓多巴胺大量釋放,大腦初期將大量的多巴胺轉化為愉悅感,但是隨後大腦會調高多巴胺吸收的闕值。
因此離開這高度刺激的環境,大腦正常情況下產生的多巴胺會越來越少,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越來越難感受到快樂。
如果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等「短期快樂」過多甚至成癮,大腦負責理性和決策功能的前額葉會被不斷抑制,他們在學習時就更難打起精神、集中注意力!
如何避免孩子沉迷「短期快樂」?
與「短期快樂」相對應的一個詞,相信大家也不會陌生,它就是「延遲滿足」。
從認知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所謂延遲滿足,就是經由前額葉做決策,思考未來的利弊為更遠的目標做打算,從而在大腦中前額葉的位置釋放多巴胺。
發表在《神經科學雜誌》(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的一項研究指出,那些傾向於付出更多努力的人(「有進取心的人」),即使目標看起來很難,在紋狀體和腹側前額葉皮層(大腦中對獎勵和動機至關重要的區域)仍舊錶現出了更強的多巴胺反應。
相比之下,那些最不願付出努力的人(「懶人」)腦島的多巴胺反應更高,腦島是大腦中負責自我意識、感知和社會行為的區域。
想要幫助孩子避免沉迷「短期快樂」,學習時能夠更加專注高效,遇到困難不退縮敢於挑戰和努力,我們就該加強對孩子大腦紋狀體和腹側前額葉皮層的訓練!
可以選擇通過腦電生物反饋訓練,針對孩子大腦的不同點位和區域進行精準訓練,強化由前額葉釋放多巴胺等神經遞質的行為。
腦電訓練不僅能幫助孩子在當下完成訓練任務時,有效集中注意力,還會及時對他們的良好表現進行獎勵,形成一個正向循環,讓孩子習慣並養成高效的用腦狀態,得到注意力、自控力等多方面的持續提升!
另外,還有2點建議分享給家長,希望可以更好地引導孩子合理使用電子產品,防止沉迷「短期快樂」。
01
避免緊張焦慮
神經科學家研究還發現,容易沉溺於短期快樂的人都是因為在環境中處於一個心理缺乏安全感,緊張匱乏的狀態。
這種狀態會導致人下意識的去尋找最容易得到的快樂,來消除自己的緊張恐懼情緒。
所以我們在教導孩子的過程中要把握度,不能過於寵溺但也不能過度嚴苛,尤其在孩子碰到困難時要引導鼓勵,而不是一味責罵批評,讓他們擁有安全感,更好地投入學習。
同時也可以帶孩子多去戶外遊玩和運動,也是放鬆心情、強身健體的好方法。
02
合理使用電子產品
不否認,有一些科技確實為我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遊戲讓我們能在一天的疲勞過後暫時地放鬆,電視劇讓我們足不出戶就能看到世界,也有不乏優秀的作品能帶給我們思考。
所以對於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一定要合理安排,不是不能玩,而是不能過度,適當穿插在學習和生活中。
讓孩子大腦前額葉的理性始終能克制住底層級大腦對短期快樂的渴望,讓電子產品成為一種調劑品,幫助孩子更好的學習和生活!
家長不妨留言說說,你們的孩子容易沉迷電視、手機嗎?面對學習時會不會特別提不起勁?沒有動力?
如果大家想要確切了解孩子的問題,以及對應的專業訓練方法,在文章下或後臺留言,專家老師免費為您提供專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