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返第一!專家解讀PISA測試結果背後

2020-12-13 中國教育在線

近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公布了2018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2018)測試結果。在全部79個參測國家(地區)對15歲學生的抽樣測試中,我國四省市(北京、上海、江蘇、浙江)作為一個整體取得全部3項科目(閱讀、數學、科學)參測國家(地區)第一的好成績。

四省市學生在國際評價中的排名與表現為了解我國四省市基礎教育質量狀況提供了重要參考;同時,也應對PISA測試結果予以更加全面和理性的反思。

對此,多位專家給出了不同角度的解讀:

鍾秉林:PISA測試遠不止排名

面對每一輪PISA測試結果,公眾、媒體,甚至眾多研究者首要關注的都是諸如「我們的學生考了多少分?」「達到各精熟度水平的學生比例佔多少?」「我們在國際上處於什麼位置?」等類似話題,而對於PISA所呈現的證據卻缺乏關注。例如我國上海在PISA測試「兩連冠」時期,國內媒體宣傳與報導的內容大都是「PISA是什麼」、「排名怎麼樣」等內容。一些教育研究者雖然開展了PISA測試相關的研究,但大都局限於國際比較視角,最後仍跳不出各國排名的藩籬;或者是關注PISA測試經驗對我國教育評價改革的啟示研究,而一線校長、教師、學生、家長等直接利益相關者卻鮮有發聲。

在對PISA測試結果進行分析和解讀時,不能只關注分數和排名,而是要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以學生發展為教育質量的核心,同時考慮教育的背景性、投入性與過程性要素等關鍵因素,逐步擺脫單純以學業成績為標準的評價導向。

教育研究者要結合我國實際對PISA進行本土化的深入研究。一是除了關注PISA成績本身的統計分析外,還要對其他數據進行深入挖掘,包括教育系統、家庭、學生個人特徵等方面對成績的影響,使政策制定者能夠對學生學業表現的影響因素、影響方式等做出推斷,知道何以產生這樣的結果,以及如何改進。二要增強問題意識和實踐意識,高度關注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的重大、重點問題,堅持理論與實踐相聯繫。如PISA圍繞學生課業負擔、校園欺凌、學校歸屬感、學生生活滿意度等教育熱點、難點問題進行了探索,研究者要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尋求破解這些教育難題的有效策略和辦法。三是採用多元研究方法,堅持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相結合、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一方面對大數據做好深入挖掘與統計分析,通過客觀數據評價我國基礎教育發展現狀;另一方面,還要探尋與解讀大數據背後的教育價值,及時總結提煉,力求發現規律,升華理論。(中國教育學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鍾秉林)

褚宏啟:我國的教與學的方式有顯著優勢

優異成績不是隨意得來的,背後有強大的教與學在起支撐作用,說明我國的教與學的方式有顯著優勢。

根據數據,這些優勢主要表現在:(一)重視閱讀的價值,開展廣泛的閱讀;(二)教師注重因材施教,擅長使用適應性教學策略;(三)教師結合學生已有經驗開展教學,重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四)教師給予學生充分支持,力求讓學生學懂學會。

我國的教與學的方式有其優勢,但是也有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在學生課業負擔重、學生的歸屬感和滿意度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培育學生核心素養和促進教育公平上,要求改進教與學的方式,而提升教師素質是改進教與學的關鍵。(國家督學、北京開放大學校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褚宏啟)

侯傑泰:成績卓越但仍需努力

是否教育投入多多益善,有了經費就萬事大吉?根據PISA分析報告,對一個學生從6歲到15歲的累計教育經費若低於50萬美元(如南美較貧困國家),則投入越多學生成績越好;但當教育投入高於50萬美元,卻發現經費投入並未帶來學生成績的相應提升。因此,在確保一定教育投入的前提下,如何改善教育系統方為問題關鍵。

2009年上海參加PISA測試後,北京、江蘇、廣東、浙江四省市曾先後參加,成績基本都甚為優異,令世界矚目。尤其是數學和科學成績,常高出第二名數十分,而其他國家(地區)之間往往只是數分的差距。有人會認為,這是因為代表我國大陸地區參測的是一些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省市。事實上,諸如美國麻薩諸塞州、北卡羅來納州這些個別地區也有參加PISA測試,未見其在世界名列前茅。

PISA測試結果讓我們確信當前自己的教育改革方向是正確的,也讓我們及時了解教育系統內的潛在問題,有的放矢,改進改善教育教學。(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講座教授,經合組織PISA策略委員會、技術顧問委員會、及問卷設計專家委員會委員,美國教育研究學會院士,國際應用心理學會院士 侯傑泰)

辛濤:我國教育質量和公平問題仍尚待進一步突破

PISA測試反映出我國四省市教育高質量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認識到,四省市代表了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較高水平的地區,我國為發展中國家,地區發展尚不平衡。PISA2018取得三個領域第一的好成績,並不意味著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作為整體參加PISA仍能取得第一。基於PISA數據,我國教育公平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尚待進一步突破。(國家督學、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副主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辛濤)

張志勇:從PISA2018看我國四省市的教育管理

此次我國四省市在PISA2018中取得優異成績,彰顯了我國教育發展的巨大成就,也說明我們教育管理中的一些舉措是行得通、是有效果的,需要繼續堅持下去。一是繼續增加教育投入力度。四省市的經驗表明,切實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學校辦學條件與師資水平,是提升學校教育質量、促進學生發展的堅實基礎。二是不斷深化改革。深化改革是提高基礎教育質量的根本動力,也是賦予基礎教育生機和活力的關鍵一招。在改革中,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是核心,但教育管理改革是保障,只有促進教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才能讓教育中的一切有利資源真正地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山東省教育廳原副廳長 張志勇)

據悉,PISA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於2000年發起的對基礎教育進行跨國家(地區)、跨文化的評價項目,主要是對15歲在校生的科學、數學、閱讀素養等核心素養進行測評,並對影響學生素養的關鍵因素進行問卷測查,以科學反映學生參與未來社會生活的能力,為教育教學改進提供有效證據。隨著越來越多國家的加入,加之其科學、系統的整體設計,PISA已成為當前最具規模與影響力的國際性教育監測評估項目。

相關焦點

  • 最新PISA測試結果發布,中國排名第一,背後的代價卻不容忽視...
    我國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四省市學生作為一個整體取得3項科目第一的好成績。 北京時間12月3日下午,世界經合組織(OECD)公布了第七輪國際學生評估(簡稱PISA)的結果,在共有來自79個國家(地區)約60萬學生參與的測試中。
  • 中國學生PISA重返第一,我們應該如何解讀?
    2019年12月,經合組織(OCED)在法國巴黎總部公布了2018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2018)測試結果,我國四省市(北京、上海、江蘇、浙江)作為一個整體取得全部3項科目(閱讀、數學、科學)參測國家(地區)第一的好成績,在共有來自79個國家(地區)約60萬學生參與的測試中。
  • PISA測試背後:哪些學校代表中國考第一
    12月3日公布的是PISA2018的測試結果。PISA2018結果顯示,由上海、北京、江蘇和浙江學生組成的中國「聯隊」,在閱讀、數學、科學3項測試中,均獲得了第一的成績。這也是繼上一屆測試掉到第十的位次後,中國再次奪回第一。這是否意味著,中國的基礎教育已在全世界領先?具體是四省市什麼樣的學校、學生在代表中國參加測試?
  • 中國學生閱讀、數學和科學素養登全球第一:最新PISA測試成績出爐
    機器之心報導機器之心編輯部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最新公布的 2018 年全球學生 PISA 測試成績中,中國學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測試中都拿到了第一。與此同時,研究也發現這是在全球最高的學習壓力下實現的成績。
  • 中國官方發布PISA2018測試結果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4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樊未晨)今天,記者從教育部官網獲得正式消息:近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公布了2018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2018)測試結果。
  • 中國學生最勤奮!PISA測試拿三個世界第一!參賽者來自京滬蘇浙
    今天下午,經合組織(OECD)公布了2018 PISA測試結果,在參與測試的79個國家和地區中, 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組成的中國部分地區聯合體(B-S-J-Z)以閱讀555分、數學591分,科學素養590分,包攬了三項第一。上一次測試(2015 PISA)的總分第一新加坡緊隨其後,獲得三項第二名。
  • PISA測試背後:哪些學校代表中國考取第一名
    12月3日公布的是PISA2018的測試結果。 PISA2018結果顯示,由上海、北京、江蘇和浙江學生組成的中國「聯隊」,在閱讀、數學、科學3項測試中,均獲得了第一的成績。這也是繼上一屆測試掉到第十的位次後,中國再次奪回第一。 這是否意味著,中國的基礎教育已在全世界領先?具體是四省市什麼樣的學校、學生在代表中國參加測試?
  • 權威人士解讀中國PISA測試為什麼排名第一|熱點
    巴黎時間12月3日上午9點,世界經合組織(OECD)發表了第七輪國際學生評估結果(PISA 2018):北京、上海、江蘇省和浙江省組成的中國部分地區聯合體分別在閱讀、數學和科學素養三項測試均位居第一。79個國家和經濟體的近60萬名15.3-16.2歲學生(代表所屬的逾3200萬學生)參加了測試。
  • 我國四省市學生2018PISA測試全部三科均居第一,看5位專家解讀
    近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公布了2018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2018)測試結果。在全部79個參測國家(地區)對15歲學生的抽樣測試中,我國四省市(北京、上海、江蘇、浙江)作為一個整體取得全部3項科目(閱讀、數學、科學)參測國家(地區)第一的好成績。PISA評估意味著什麼?對我國教育有什麼借鑑意義?
  • 袁振國:怎麼看中國PISA成績重返世界第一?
    全文1641字,預計閱讀3分鐘 據教育部官網消息,近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公布了2018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2018)測試結果。
  • 最新PISA測試結果揭曉:中國一線城市排第一
    2018 PISA考試結果揭曉,東亞遙遙領先本周二(12月3日),OECD就2018年的考查公布了最新的評估結果。評估顯示,一些亞洲學校得分最高。在閱讀、數學、科學三項測評中,中國排名第一,參加測評的四個省市是北京、上海、江蘇和浙江。中國的一線城市已經排第一與2015年的PISA測試相比,中國的成績還是有了長足的進步。
  • PISA2018測試結果第一,數據背後有深意
    近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公布了2018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2018)測試結果。在全部79個參測國家(地區)對15歲學生的抽樣測試中,我國四省市(北京、上海、江蘇、浙江)作為一個整體取得全部3項科目(閱讀、數學、科學)參測國家(地區)第一的好成績。
  • 2018PISA測試結果:中國學生三個項目第一
    新民晚報訊(記者 陸梓華)2019年11月3日,經合組織(OECD)公布了2018 PISA測試結果,在參與測試的79個國家和地區中
  • PISA2018測試結果新鮮出爐,中國學生包攬三項第一!
    中國(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在閱讀、數學、科學三項測試中獲得全球最高分數,排名第一,新加坡排名第二,中國澳門排名第三,中國香港第四。中國四地的閱讀、數學、科學三項測試的成績分別為555、591、590,OECD的平均分數為487、489、489。
  • 「世界第一」的成績背後,PISA數據揭示了中式教育的這些頑疾
    而在2021年的第一個工作日,我們以數據反躬自省,從歷年的PISA測試,來看看中國教育的優缺點,方能對症下藥,真正找到適合我們自身培養孩子的教育路徑。要說最權威的全球青少年學習能力大比拼,非PISA測試莫屬。所謂PISA,是指世界經合組織每三年進行一次的國際學生評估計劃。
  • PISA測試重回第一 「力拼諾獎」為啥還差一截?
    2018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北京時間12月3日揭曉,由京滬蘇浙四省市組成的中國部分地區聯合體分別在閱讀、數學和科學素養三項測試均位居第一。但這些國家為什麼在PISA測試上屢屢「不爽」呢?「我們不能過於解讀放大PISA的意義,也不能片面衡量一個國家的教育水平。」著名教育專家、靜安區教育學院附屬學校校長張人利說,學業成績不等於教育質量,但肯定是教育質量不可取代一個方面,能不能獲得諾貝爾獎其實與PISA優劣並無絕對關係。就拿美國來說,可以去查一下,他們諾獎得主裡有多少人的基礎教育是在美國完成的?
  • PISA測試結果解讀
    PISA測試PISA不僅測評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技能,還用問卷的形式測查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以此形成對學生學習能力的總評估。PISA是當前影響力最大的國際教育評價項目之一,它的影響還在日益擴大。PISA之所以如此受追捧,與其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方法及評價結果的全面性,科學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2018 PISA測試結果:中國四省市排名第一!
    2019年12月3日,世界經合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發布了第七輪國際學生評估結果2018年PISA測試共有79個國家(地區)60萬餘學生參加。測試結果顯示:中國四省市(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三個領域都位列第一!
  • PISA2018測試結果發布!我們應該如何解讀?|特別關注
    2019年12月3日當地時間9點,經合組織(OECD)在法國巴黎總部公布了2018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2018)測試結果。在共有來自79個國家(地區)約60萬學生參與的測試中,我國四省市(北京、上海、江蘇、浙江)作為一個整體取得全部3項科目(閱讀、數學、科學)參測國家(地區)第一的好成績。
  • 中國學生成績世界第一?PISA之父:負擔太重效率欠佳
    在各國的教育政策制定者眼中,PISA的測試結果,一定程度上是基礎教育的標尺。隨著成績發布,中國的基礎教育再次成為了公眾熱議的對象:四省能否代表全部?是否意味著中國基礎教育模式的成功?中國學生還有哪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