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我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也是大腦最喜歡的訓練方式。當下,我們每天都在接收到來自外部的信息洪流,大量的新知識和新思想迅猛地湧入了我們的視野,如何高效獲取信息,如何提高個人的閱讀能力,成為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課題。
所以,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本關於如何高效閱讀的書,它就是赤羽雄二的《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
首先,我們需要回答想明白一個問題:怎樣才算是明確的讀書目的?
讀書本身並不是目的,我們再也不能懂得很多道理,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了。「開卷有益」是一種生活態度,但絕不能把它當成個人能力增長,職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所謂明確讀書的目的,簡言之,讀書的目的應該是對你當期及遠期目標實現有幫助的書。依我看讀書的目的應該是:助力於能力提升,家庭和諧及事業發展。這比單純讀書更為重要,因為不斷提升自身的行動力和判斷力,才是讀書的真正目的,也就是學以致用。
其次,就是要主動讀書
我們要確保讀書時間,通過提高讀書的優先級,設定日程表,加入讀書社交圈,來幫助自己養成讀書習慣,確保擁有不受打擾的學習時間。通過與他人分享,交流,監督,運用讀書獲得的知識,聽取不同觀點,督促自己完成目標。
只有保持主動讀書,才能將讀書與實際的問題相結合,最終讓讀書有益於自己的職業,為自己增加更多價值。
重點來了:怎樣能實現高效閱讀?
1)最有效的讀書方法是「學以致用」
數據化:建立讀書檔案。讀書,那麼日期,評價,折角和螢光筆,一個都不能少,「A4紙筆記法」,建立讀書檔案,這樣書本的內容會系統地成為自己知識體系的一部分。
「讀書檔案」由4個部分組成:①閱讀目的,②讀後感, ③行動方案, ④可預期的改變。書中哪裡需要「劃重點」:①言之有理的,②表達出色的, ③體現作家洞察力與智慧的
立即行動:需要就立即買下,買了書就立即閱讀,讀完就立即整理筆記,立刻寫博客。當你開始做了,那就意味著你已經完成的一半。
專註:專注只讀必要的書,專注只讀一本書:這條是「鐵則」,作者說的。讀的時候只讀,做筆記的時候只做筆記,沒有不理解的地方,不要重讀,還有就是關閉外界幹擾(手機和郵件)。
2)讓知識變成能力的方法:
其實就一條:輸出為王,輸入很重要,但輸出更重要。
限制讀書的時間,用更多的時間去實踐。實踐的方式有:直接用在工作上,寫博客,寫簡書,演講,分享成果。就是想方設法把自己學到的知識放在實踐的場合去用。
總體來說:
1)從高效閱讀到高效人生,就是一張窗戶紙——管理自己的注意力;那些書該讀,那些書不該讀,該買不該買,高效的第一步就是學會選擇要的,放棄不要的。
2)目的性是高效性的前提,為了五年後的一個成果,現在開始埋下種子。我時刻準備著獲得對自己有用的信息,而恰好我預期的成果,又是五年後大家所關注的問題,你看我是不是人生大贏家?
3)輸出需要自信,所以保持自信很重要,但做到自信需要有獨立的見解,獨立的見解需要洞察能力的培養,培養洞察力要從問題意識開始。
結語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是日本作家赤羽雄二繼暢銷書《零秒思考》後的又一力作。通篇讀完之後,我用一句話概括它的內容:它試圖通過使人們明白讀書的目的,進而主動閱讀,並使用「A4紙筆記法」歸納要點,「讀書檔案」等工具,切實將讀書所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自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