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作者:赤羽雄二
內容重點:
一、如何選書
二、明確閱讀目的
三、一氣呵成的讀完
四、輸出大於輸入
一、如何選書
1、一半商務書,一半虛構類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這本書的作者赤羽雄二到目前為止,大概讀了1800本書。這樣的閱讀量就好像一個小型圖書館一樣了。
作者認為,讀書範圍要廣,不要光讀某一類書。閱讀面狹窄的話,無法達到閱讀的真正效用。
其實絕大多數人讀書,都是為了拓寬視野、增長見識和認知。但是如果閱讀面積太過於狹窄,那麼所能了解到的信息也是有限的。
作者赤羽雄二推薦,一半書籍可以選商務類(即工具類),另一半可以選擇小說類。
很多人認為,小說類的書籍只能作為業餘消遣,對個人成長沒有任何價值。其實這是錯誤的說法。小說自有小說的價值。小說能幫助人們豐富想像力,體驗到各種超乎自己想像範圍內的人生。這種體驗可以讓我們的思想和心智變得成熟。
2、不盲目追逐暢銷書
對看書沒有目的的人來說,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想看什麼。所以只能去聽信網上的暢銷書排行榜。雖然暢銷書中確有很多好書,但是卻並不一定都是好書。而很多優質好書確又並非暢銷。
所以想要找到真正的高質量書籍,不要僅僅去聽信暢銷書排行榜。而是應該學會辨識作者的咖位。優質作者的書籍質量一般不會太差。所以與其相信排行榜,還不如去識別優質作者,然後再去閱讀這個作者的其他書籍。
比如說作者林語堂,他的書卻並非都是暢銷書,但是他的書都反覆再版。而且他的所有書籍都值得反覆閱讀。
二、明確閱讀目的
讀書和旅行很像,如果是沒有目的的漫遊,雖然也有機會收穫到意外驚喜,但是更多的是混亂。因為沒有目的,自己去了哪裡,看見了什麼,都並不是非常清楚。下一次再讓你去,可能連具體地點都弄不清楚。
但是有目的的旅行,會讓你了解到,這個城市或者鄉村是什麼地方,有哪些名勝古蹟,有哪些特殊的人文。
所以讀書也是一樣,如果沒有目的的讀書,你將很難收穫到對自己有價值的信息。因為你想要的是什麼都不知道,又怎麼可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上呢?
所以閱讀之前,一定要問自己兩個問題:
1、我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2、我想從這本書中了解到什麼信息?
其實第二問題是第一個問題的具象。為什麼讀書是一種大範圍的情懷,而想從這本書中了解到什麼信息,是一種非常具體的內容。當你帶著這兩個問題去閱讀的時候,你的思維和視線的注意力,都將集中在這兩個問題上,那麼你的閱讀也將更高效。
三、一氣呵成的讀完一本書
很多大咖可以同時讀多本書,而且思緒不會混亂。也有的人,喜歡一邊讀書一邊做筆記。
我們不能排除有一些人已經養成了自己的閱讀習慣,所以同時讀多本書也能夠保持高效讀書。但是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不能同時一心多用。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讀書的時候還是集中注意力看一本書,看完之後再看下一本書比較好。
因為讀書也會有三分鐘的熱度,如果你不趕緊趁著有熱情的時候把書讀完,那麼熱情消退之後,你就很難堅持讀完了。不僅如此,放一段時間之後,你就會忘記,當初為什麼想讀這本書了。當讀書的目的遺忘,那麼閱讀效率將會大打折扣。
邊讀書邊做筆記的人,也應該先不要做筆記。第一遍閱讀的時候,不要停歇。重點內容先用筆做個記號。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問的地方,也做個標記,先不要急著去尋找答案。隨著自己繼續閱讀,或者答案自然就出現了。但是如果你在閱讀的過程中,馬上中斷閱讀,那麼思路將會被打斷。而且馬上尋找答案,也讓你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如果有做筆記習慣的人,可以在第二遍閱讀的時候整理筆記。
四、輸出大於輸入
1、口述複習
當我們看完一本書時,對於一本書能夠記憶的很有限。如果在這個時候,能夠通過自己的回憶,將書中的重點內容口述一遍,那麼記憶將大大的加深。
如果身邊有同樣志同道合的朋友,那麼可以將自己看過的內容說給對方聽。如果沒有,那麼也可以用一些語音軟體,將自己口述的內容記錄下來。以後可以做一個語音筆記。
2、寫書評或者讀書感悟
除了用語音輸出之外,用寫書評或者讀書感悟的形式來輸出,是一種更有收穫的輸出方式。
因為寫書評和讀書感悟不僅僅是對書中內容的總結和概況,還會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以及未來如何應用這些知識。
這種輸出方式是在閱讀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將學到的知識內化成自己的能力。
3、與別人分享交流
如果想讓知識更深一步內化,那麼可以多參與一些評論或者思想交流的活動。和更多的讀書愛好者一同探討。和別人討論的同時,實際上就是一種思想觀念的碰撞。你可以虛心聽聽別人的思想和見解,這樣可以幫助自己走出思維的誤區或者死角。因為多一種思考角度,將會獲得更開闊的思維和更廣博的視角。
比如說,我們都認為拖延症是一種缺點,所以很多人都在學習如何戒除拖延症。但是將拖延症完全看成是一種缺點,本身就是一種思維的局限。實際上,拖延症分兩種,一種是積極拖延,另一種是消極拖延。只有消極拖延才是負面的。而積極拖延卻是一種正面的能力。
打個比方,有的人不喜歡在平時學習,喜歡在考試前衝刺。而且他只要在考前四五天開啟瘋狂學習模式,就可以追上其他人一個月的學習積累。他的考試成績也非常優異。實際上這種做法就是積極拖延。這個人喜歡將事情積累到一起來做,這樣可以增加自己的壓力,讓自己更有衝勁,而且做起來也更高效。所以這種拖延症對生活並沒有消極影響,反而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經常和別人交流,將會打開你的思維格局,讓你擁有更開闊的思維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