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關於讀書,大多數人存在以下的問題:
(1)沒時間、沒精力
(2)看不懂、記不住
(3)看不下去
當然,也會有一些小夥伴有自己更高的需求,比如2019年7月,「十點讀書-好書精拆」訓練營中,我們班的Kyra,對「讀書」這件事情,就有這樣的期待:
「作為加拿大海龜創業者防彈咖啡熱愛者,創業以來很少有時間看自己所處領域以外的書籍,喜歡做筆記,希望能讀更多的好書並且將書中的知識內化運用到工作與生活中。」
當我們閱讀一本「致用類」圖書的時候,如何做會是比較高效的做法呢?
後浪出版社出版的書籍給出了不少可落地的方法:
優秀的人會積極主動的讀書,採取進攻的讀書方式,他們雖然平時工作十分忙碌,但又會選擇自己需要閱讀的書籍,爭分奪秒的閱讀,並將書中的知識轉化為己用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
作者作為一名麥肯錫的「企業戰略經營」主題專家,著書頗豐(例如《零秒思考》),每天工作、寫作特別繁忙,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也會保持一個月10本以上圖書的閱讀量。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我們普通人如何也能像這位大神一樣能高效地閱讀一本圖書呢?
有以下小技巧:
一、買書
買了書不讀就像買了一件衣服卻從來不穿,這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因此,買了書就一定要閱讀,無法閱讀的話一開始就不要買。
一本書就像一盤新鮮的水果,最好在當天吃完,否則很容易變質。因此,我們儘量只買在一周左右就能閱讀完的書籍。
二、看書前:閱前兩問
拿起一本書時,需要在閱讀前問自己兩個問題:
「我想從這本書中學到什麼」,以及「我為什麼要讀這本書」,當你明確了這兩個問題,讀書時的專注度和理解能力就會大幅度的提升,一舉就超越了「讀書讀不下去」的問題。
三、看書中:集中攻克,折角標記
作者建議我們,一次集中精力閱讀一本書,手上同時閱讀好幾本書會造成一個問題,容易忘記之前讀過的內容。拿起書時明確當時讀此書的想法和目的,也會因時間一長變得模糊不清。同時,一本書沒有搞定之前就嘗試拿起第二本,感到厭煩後又開始讀第三本,這個時候,即使眼前有必須要做的事情也拖延著不去做,心中的聲音告訴自己說「讀書是件好事情,我這是在成長,我不幹活兒是有理由的"。這種時候,讀書已經不是一件"積極的事情",而變成了一種消極逃避的手段。
作者還有一個折角標計的小方法分享給了大家,這個方法,我立即就落地了,怎麼做呢,就是在做了標記的頁的右上角折起一個約8mmX8mm的小折角,方便日後快速找到做了標記的頁。不論標記的地方是左頁還是右頁,都統一折起右側頁面的右上角,方便查找。有小夥伴可能會猶豫折角會不會「弄傷」一本書,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對一本書的最高敬意是你讀好她,用好她。而不是讓她保持素麵朝天、乾乾淨淨。
四、看書後:整理要點,輸出成文
看完書,趁著熱乎勁兒,立即將書中的要點整出來。無需思考內容與措詞,直接寫下來,不需要有任何不必要的內心對話直接進行整理,一分鐘內寫完一個主要的要點。
同時,不需要考慮邏輯關係,按照腦中浮現的想法順序寫下筆記的主題。這是因為如果我們刻意按順序寫文章時,大腦就會有可能停止思考,不知道如何下筆。如果只是將想到的事立即寫下來,大腦就會變得特別活躍。
寫完之後,將筆記要點擺在眼前,審試筆記,挑選一個你最有表達欲望的點,輸出成文。或是整理成小微課,集成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
【小結】
如何像麥肯錫大神一樣高效閱讀一本書?
一、買書:只買一周左右能消化下的書樣
二、看書前:閱前兩問
三、看書中:集中攻克,折角標記
四、看書後:整理要點,輸出成文
作者還給出一個不錯的建議,可以半年後重讀這本書,特別是那些經典好書。「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能夠加深你對於一本好書的理解。從而更好的將書中的知識拆為自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