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直正氣正義,是關公文化永恆不變的主題

2020-12-16 關公文化彭允好

中國自古就有「文拜孔子、武拜關公」的文化格局。文武之道,一剛一柔,一張一弛,一陰一陽,構建了獨具東方特色的哲學智慧。

關公在儒家被稱為武聖人,不是文聖人;關公在佛家被稱為伽藍護法,不是弘法;關公在道家被稱為伏魔大帝,不是三清道人;關公被軍人警察稱為軍神、戰神,被商人稱為武財神。一切的一切,所有的所有,都顯露著關公文化正直正氣正義的文化特徵。這是普通的中國百姓都能感受到,覺知到,理解到的文化屬性,卻被一幫(記住我說的是一幫,不是一個或幾個)打著關公文化旗號,用一些與關公文化、關公精神不相干的雞湯類的文字,公然曲解、扭曲、玷汙、損害關公精神和形象。

是可忍孰不可忍??《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記載:魯國的季孫氏當時位高權重,將魯君趕到齊國,攝行君位,甚至自比天子,在自家的庭院裡用六十四人的樂舞隊奏樂和舞蹈。嚴重違背周朝禮制,孔子見此情形,也剛直憤慨地嚴厲指責說:「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意思是,如果連季孫氏這種犯上作亂,僭越禮制,不講規矩的事情都能容忍,那麼,還有什麼事情是不可容忍的呢?

關公生前熟讀《左氏春秋》,深明春秋義理,不僅史書記載「羽好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而且身體力行,終身恪守,成為中華民族世代敬仰的人格標杆。

史書曾有記載,公元199年,曹操想僭位稱王,又知道朝中有很多忠於漢室的忠臣義士會反對,所以決定借「春搜夏苗,秋獮冬狩,四時出郊,以示武於天下」的理由,要挾天子與之一起到許田打獵,試探一下眾臣中哪些忠於皇上,哪些忠於自己。圍獵現場,天子射鹿屢射不中,曹操便接過天子手中的弓箭一箭射中,眾軍士看到射中鹿的是皇上的箭,以為是天子射中的,齊呼萬歲。曹操並不避諱,縱馬比天子向前一步,欣然接受,而且拿了天子的寶雕弓不歸還天子。此舉引起了在場漢室忠良的憤恨不平,關公大怒,剔起臥蠶眉,睜開丹鳳眼,提刀拍馬便出,想要斬殺曹操,被劉備以「投鼠忌器」為由阻攔下來。

關公一生光明磊落,坦坦蕩蕩,剛直正義,這是關公身上體現最明顯的人格特徵,也是踐行春秋義理「明是非,知善惡,寓褒貶」最基本的道德行為實踐。關公對劉備忠貞不二,對朋友義薄雲天,對荊州百姓恩信大行,對興復漢室始終不渝,對曹操恩遇也會知恩圖報,恩怨分明,一碼歸一碼。所以《三國志》稱關羽「報效曹公,有國士之風」,「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等評語。

關公一生最討厭的就是那些道貌岸然,假冒偽善,陰謀害人的小人之行,關公面對孫權名為求婚實為人質的求婚,直接罵辱其使,不許婚,雲「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關公面對孫權的故意拖延,口蜜腹劍,直接斥責他「鉻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關公面對劉備的大舅子糜芳玩忽職守,飲酒誤事,燒毀軍器糧草,也是毫不留情面,直言「還當治之」。

正直、正氣、正義、正能量是關公以及從關公身上提煉出來的最精華的精神屬性,也是由此而延展、升華、美化、神化、聖化出來的關公文化、關公信仰、關公崇拜的源頭。

仙霞嶺關廟有一副對聯:

拜斯人,便思學斯人,莫混帳磕了頭去;

入此山,須要出此山,當仔細捫著心來。

作為一名真正的關公信仰者,不是僅僅燒燒香,拜一拜,或者為關帝廟捐點香油錢,就認為那是關公信仰者了。關公信仰者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拜關公就是要學關公,就要做關公那樣具有人格力量的人」,正直是第一位的,由正直而自然產生浩然正氣,由正直而自然走向光明正義,由正直而自然具備一生受用無窮的正能量。

關公不僅生前正直的做人做事,死後成神,貴為三教共尊神中之神的至尊至聖的神靈高度之後,依然正直不改,對待小人、敗類、無恥之徒也是毫不留情,剛正無私,嚴加懲處。

明代思想家李贄說:「蓋至於今日,雖男婦老少,有識無識,無不拜公像,畏公之靈,而知公之為正直,儼然如在宇宙之間也。」

《關聖全書》中有則故事:崇禎皇帝請仙道詢問能否穩坐帝位。呂祖降乩壇說:「當問伏魔大帝。」崇禎依照呂祖的指示,派大臣到正陽門的關帝廟迎請關帝。當晚,在宮裡設擺香案,迎接帝君駕臨。周延儒跪請,左右無人。一會兒,關帝降壇,崇禎問關帝如何治國,使國運昌隆。關帝說:「妖魔太多,不能辦到。」這時周延儒問:「妖魔何在?」關帝說:「你就是第一個妖魔。」

周延儒是明朝最後一位首輔,朋黨眾多,又老謀深算,很會包裝自己,深得崇禎器重,遂使明朝朝政一誤再誤,加速了明王朝的滅亡。關帝直言不諱,直面痛斥。不久,周延儒謊報軍情,弄虛作假,醜行敗露,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上疏揭發,崇禎帝命人傳詔,勒令周延儒自盡,籍沒其家。其狐群狗黨也受到了清算。周延儒死後,民間有歌謠說:「周延儒,字玉繩;先賜玉,後賜繩。繩系延儒之頸,一同狐狗之頭。」

《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六·奸臣》稱:「周延儒、溫體仁懷私植黨,誤國覆邦。」

像周延儒這種結黨營私,欺上罔下的不忠不義、奸險狡詐的小人,與關公的人格精神最不相符,也是關公文化最不能容忍的。

關公文化不是包容寬容的文化,正直正氣正義的春秋精神才是關公文化的本旨。南宋大儒朱熹說:「蓋邪說害正,人人得而攻之,不必聖賢;如《春秋》之法,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討之,不必士師也。」

《春秋》大義,是孔聖人的教誨,關聖人的踐行,歷史昭彰,邪不侵正,關公忠義信勇俠節廉等人格品質,都可以在《春秋》大義中找到思想精神的依據。

歷史上惟有公而忘私,捨身取義,為光明正義、為人生信仰敢於犧牲自己的人,才可以感動人民,深入人心,具有不言而勸的道德力量,成為決定人心向背和推動民族成長的民族精神。這是關公文化1800多年來的優秀傳統,即使在今天,依然不會有任何的改變,依然並且會永遠地正直地堅守下去。

這是關公文化的獨特的人文氣質。一個真正信仰關公文化的人可以不通文墨,但不可不遵循道義;可以不知如何表達,但不可以違背關公的根本精神;甚至什麼都不用說,什麼都不用講,但是會在做人做事,行為實踐中,體現什麼是「義」,什麼是「不義」,這就是關公文化,沒有那麼多虛偽的,假冒偽善的包裝和描述。真的還是假的,見心明性,不言自明。不解釋!

一間屋子髒了,我們都知道打掃乾淨才能迎接客人,如果關公文化被人搞髒了呢?我們是否也會義無反顧地去清理門庭?如果還要任其肆無忌憚、任意塗抹,關公1800多年的正氣正義形象就會喪失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上,每一個自稱或自覺認為是信仰關公的信眾都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不管你是重儒還是重道,臺宗還是淨宗,社團還是軍警,務農還是務工,姓關還是姓洪,都應該擔負起這個使命,將汙穢趕出關公文化,並使其承受其應當承受的最慘烈的責任。

作者:關公文化彭允好

相關焦點

  • 武聖關公為中華民族樹立正氣正義的人格標杆
    歷經千年而長盛不衰的關公信仰,是中華民族全體民眾共同創造出來的文化符號、精神符號,是正氣正義的象徵,是傳統道德精神踐行的典範,也是華夏文明集體智慧的具體體現。因此關公信仰具有獨具特質的民族性和普適性。這是關公信仰得以流傳廣泛、楷模萬世的群眾基礎。
  • 人類的善良需要受到公平正義的保護,否則善良將被吞噬
    我心生慚愧,做關公文化這麼多年,關帝聖訓「讀好書,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還時時在耳畔響起,《關聖帝君覺世真經》「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明訓還時時展現在自己的桌頭,關公文化「正氣正義,正覺正信」的文化理念還時常被我用來做活動演講中的主題。如今,關公精神的正直何在?正氣何在?正義何在?自身不正,焉能正人?難道關公文化僅僅是講在口頭上,而不是用於道德實踐中嗎?
  • 兩岸關公主題名家書畫精品亮相臺北
    新華社臺北5月13日電(記者章利新 查文曄)「2017年關公文化國際藝術節·兩岸名家書畫藝文交流展」13日在臺北孫中山紀念館舉行開幕典禮。大陸書畫家曾成聰、汪國新以及臺灣書畫家李清等10餘位名家共展出百餘幅以關公為主題的書畫作品。
  • 關公信仰中的春秋治世思想
    關公熟讀春秋,且為人處事,義字當先,處處體現出春秋思想的文化精髓,因而被儒家聖賢推崇為踐行春秋大義的形象代表。 湖北省漢口山陝會館《漢關夫子春秋樓碑記》云:「考《春秋》,系魯史東周以還,王綱欲墜,我孔子懼萬世君臣之大義不明,不得已而以宗魯者尊周,託《春秋》以見志。……關夫子欲以存蜀者存漢,志《春秋》之志,此《春秋》之所以有其人也。」
  • 弘揚關公文化的現實歷史意義
    ——佚名今日,應邀參加了「華夏論壇」在鄭州召開的第五屆關公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研討大會。此次大會的主旨是弘揚關公文化,深入挖掘關公文化的時代價值影響力,廣泛傳播關公忠義、仁勇、禮孝、誠信精神,喚起國人對中華傳統文化道德的熱情,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促進民族文化的認同感,依據精神文化的力量,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 晉商動態:香港山西商會弘揚三晉文化,舉辦香港首屆關公文化節
    為弘揚關公忠義仁勇精神,向社會傳遞宣揚正義和正氣的信息,由弘揚關帝文化有限公司、香港山西商會、香港關公文化研究會主辦,三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中華精忠慈善基金有限公司協辦的「首屆香港關公文化分享會」於2019年7月19日假座香港尖沙咀喜來登酒店順利舉行。
  • 武聖人關公的神奇誕生傳說
    關公的神奇誕生傳說,一般有以下幾種說法:1、西南、西北地區認為關公是火神、赤帝、火德星君、火龍下凡;紅臉是關公形象的顯著標誌,紅代表著忠義,《關帝事跡徵信篇》卷三十《書略》引用了明代理學家瞿九思之說:「關將軍,蓋火帝也」。
  • 變是永恆不變的主題
    柯柯&KOKO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變化是一直都存在的,是永恆不變的定律。昨天晚上,家裡突然停電了,炎炎的夏日停電是最嚴酷的懲罰,忍受不了的我訂了個酒店,在酒店裡度過了舒適的一晚。
  • 文天祥:天地有正氣
    人之初,性本善,人類與生俱來的善性或許便受這股天地正氣影響。但人若在後面的生活中,沒有堅持正氣的修養,就會被世間的利慾、苦難等任何負面因素幹擾,削減正氣的力量。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若要長葆正氣充沛,還需向孟子學習養氣之道:「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
  • 運城:關帝廟祭祖盛典舉行,弘揚關公文化
    4月5日清明節當天,來自全國各地的關氏後裔、關公信眾、關公文化專家學者等4000餘人,相聚常平關帝家廟,參加祭祀活動,緬懷關公功德,弘揚其精神。在現場,來自鹽湖區、稷山等地的民間鑼鼓隊、腰鼓隊、舞蹈隊,以及河南焦作的舞獅隊紛紛獻上了精彩表演。表演結束後,各個祭拜團隊有序進入關帝家廟,虔誠祭拜關公。
  • 解州關帝廟 以僑為媒,助推關公文化出「海」行
    12月6日從解州關帝廟景區獲悉,以「僑架文化橋,合作促共贏」為主題的山西省僑聯國際文化交流聯盟第二次全體會議,日前在山西省博物院召開。作為聯盟理事單位代表之一,解州關帝廟文物保護所所長衛龍在會上作了經驗交流發言。關公作為中華民族的道德楷模,備受尊崇。
  • 做一個正直的人,有多難?
    並不是因為他的顏值或者是才藝吸引了我們,而是他身上那股正氣讓我們敬佩。雖然作品也許會有些誇大,但我們渴望正義的訴求是永遠都不會變的。每個人都曾想過要做一個正直的人,也希望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人,但後來我們會慢慢發現,想要做一個正直的人到底有多難!首先你要堅守自己的原則,有明確的態度,更重要的是你的內心要承受住所有壓力。
  • 關公文化引來韓國學者
    就關公文化進行實地考察,深入了解關公武術精神的文化傳承。林辰宣一行先後參觀了關帝廟景區,拜謁了關帝聖像,了解關公的生平以及歷史上各個王朝對關公以及關公精神的推崇、關公在民間的巨大影響等。林辰宣在韓國平時就特別喜歡漢字,經常練習書法,可以說是一個中國迷。通過這次考察,他了解了關公「忠、義、智、勇」的精髓和內涵,深深地感受到關公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代表之一,忠義誠信的關公文化更是中華文明寶貴的精神財富。
  • 城西區組織開展「清風入萬家 廉潔揚正氣」 廉政文化主題活動
    城西區組織開展「清風入萬家 廉潔揚正氣」 廉政文化主題活動 2020-09-21 18: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陽剛之氣,才是永恆不變的時尚 周潤發 古天樂就是代表
    所以陽剛之氣才是永恆不變的時尚。他戲裡的著裝多數以西裝,正裝為主,配上1.82的身高,非常整齊,正氣凜然。這種風格在80、90年代最是潮流,最是時尚,試問當時多少人都在效仿著小馬哥梳油蠟,穿西裝,穿高亮尖頭皮鞋。
  • 荊州關公義園:關公聖像巍然屹立 赤兔馬建造在即_湖北風採_山西...
    山西新聞網5月11日訊(記者 任思雅)今日下午,「千萬粉絲走進鄂旅投暨2017全國旅遊大咖湖北行」採風團的媒體記者和旅遊大咖們走進了位於荊州古城東南側的關公義園。   說起關公義園,不得不提關公聖像,這不僅是荊州最新的城市地標,而且是景區的核心景觀。關公聖像位於關公義園景區內,外貼4000多片青銅片,是全球體量最大的青銅雕像。
  • 埃及藝術:永恆與不變
    每當看見埃及的文化相關的物品,總是忍不住驚嘆這個民族的智慧與文化。埃及的藝術與發達的手工製作造業與埃及的宗教信仰息息相關。這是由於「永恆」和「不變」的宗教信仰和「長存的秩序」與「恆定的倫理」。接下來我用幾個關鍵詞帶著小夥伴們一起來了解一番古埃及的繪畫藝術。一、散視法,即視覺感知的逼真讓位於內在的理念,我們又稱之為「假想透視法」。
  • 英雄兒女品牌聯盟持續倡導樹德立人,維護正義正氣
    因此,英雄兒女品牌聯盟在長期的宣傳英雄文化,推廣英雄精神,弘揚英雄正氣的過程中,一直強調正義、正氣和正能量的宣傳、打造、維護和傳播。雖然經歷了種種挫折和磨難,但仍然執著前行,初心不改。這是底線,是紅線,是高壓線,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原則,也是這麼多年英雄兒女品牌聯盟一直堅守和弘揚,並且將持續堅守和弘揚下去的『正義』、『正氣』,『正道』、『大道』」。
  • 永恆不變的是變化
    永恆不變的就是變化!三年時光裡,那些遇到的人,經歷的事,美好的瞬間和心靈的感觸,都將珍藏於心到永遠。
  • 誰說只有頂禮膜拜,才是傳承關公文化的唯一選項?我偏不信
    年中時終於厚積薄發,成為關公文化的堅定追隨者和傳承者,立志以網際網路思維和創新理念賦予關公文化全新內涵併力求滿足現實需要。為此,我們一直潛心研磨,因為這是我的理想抑或對關公文化一種割捨不斷的情懷。如何讓青年朋友普遍推崇的關公文化動起來,融入工作生活成為一種精神引領和事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