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
評價重點內容(分項指標)
責任主體
審查資料
和方式
1.工程設計(200分)
1.系統設計(80分)
1.全壽命周期成本(5分)
1.工可中開展全壽命周期技術經濟論證分析,分析全面,論證充分,造價合理。(5分)
設計單位
工可文件
2.建養一體化(15分)
2.工程結構物、服務設施、管理設施、安全設施等功能系統匹配,遠景擴展需求考慮充分。(5分)
設計單位
設計文件
3.設計具有前瞻性,充分考慮運營養護階段結構可檢、可修、可換,檢養通道設置便利,對於特殊結構提出了有針對性的養護方法及要求;港口裝卸工藝、船閘船塢設施設備以及電氣控制等設計科學合理,便於維修維護。(6分)
設計單位
設計文件
4.施工期留埋監測設施考慮充分、設置合理、方便使用。(4分)
設計單位
設計文件
3.耐久性設計
(15分)
5.結合工程特點和環境條件,有針對性的開展耐久性設計,明確耐久性指標及控制要求。(15分)
設計單位
設計文件
4.精細化設計(25分)
6.地質勘察規範,深度滿足設計要求,對特殊地質構造提出有針對性的勘察要求。(10分)
勘察單位,設計單位
地勘、設計文件
7.總體設計要求明確、統一;專業設計銜接合理,細部及細節設計到位、要求明確,減少「錯、漏、碰」措施得當,施工可操作性強,滿足施工質量安全控制需要。(10分)
設計單位
地勘、設計文件
8.結合工程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施工質量通病防治相關設計,措施合理。(5分)
設計單位
地勘資料、設計文件
5.設計標準化
(8分)
9.積極推行設計標準化,在優化結構構造、配筋配束、附屬設施設計、消除設計通病等方面成效明顯,在推進施工裝配化、工廠化、機械化發展方面成效顯著。(8分)
設計單位
設計文件
6.設計創新
(12分)
10.設計方案融入先進的設計理念、文化創意,創新結構、功能完備,考慮先進適用的「四新」技術的應用。(12分)
設計單位
設計文件
2.安全設計(40分)
7.安全設施設計(15分)
11.安全設施設計精細到位。(15分)
設計單位
設計文件
8.災害防禦設計
(15分)
12.工程地質災害、自然災害、環境災害預防方案科學,應對措施考慮充分。(10分)
設計單位
設計文件、安評報告
13.應急救援設施設置科學、功能齊全。(5分)
設計單位
設計文件
9.安全評價與風險評估
(10分)
14.在工可、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審查等階段分別開展了安全性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完善設計。公路橋梁和隧道工程按照規定在初步設計階段開展安全風險評估,評估工作嚴謹科學,並針對不同等級風險採取措施,制定相應應急預案。(10分)
設計單位
設計文件
3.生態環保設計(30分)
10.生態防護
(15分)
15.選線選址科學合理;堅持不破壞就是最大的保護,減少林地、溼地、自然保護區、水源保護區的佔用。(8分)
設計單位
設計文件
16.採取科學的生態防護技術,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細化對林地、溼地、自然保護區、水源保護區等生態防護要求。(7分)
設計單位
設計文件
11.節能環保
(15分)
17.節地、節水、節材技術措施先進、效果顯著。(8分)
設計單位
設計文件
18.推廣使用先進適用的環保、節能技術措施、環保材料、環保產品、節能產品,效果顯著。(7分)
設計單位
設計文件
4.工程美學(20分)
12.建築藝術
(10分)
19.路線線形、建築結構、互通立交、橋梁隧道本體及環境景觀、綠化景觀、航道生態護岸等美觀、實用。(10分)
設計單位
設計文件
13.環境融合
(10分)
20.工程建築風格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融,體現地域自然和人文環境特色。(10分)
設計單位
設計文件
5.人性化設計(20分)
14.人本服務功能(20分)
21.公路工程:標誌標牌、交通路況情報板等便民服務設施設置完善。(6分)
水運工程:航標導標、水上交通管制設施和便民服務設施設置完善。(6分)
設計單位
設計文件
22.公路工程:通道、天橋、聲屏障等便民服務設施設置完善。(6分)
水運工程:客運站、進出港閘口等服務設施設置完善。(6分)
設計單位
設計文件
23.服務區、停車區、收費站、錨泊區等輔助設施的便民和服務功能設計完善,體現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適應可持續發展需求。(8分)
設計單位
設計文件
6.設計服務水平(10分)
15.後續服務
(10分)
24.設計指導施工及時到位,開展了設計回頭看和設計施工符合性評價工作,及時優化設計,設計施工配合良好。(5分)
設計單位
設計文件
25.設計變更規範、及時,無設計原因導致的公路工程重大變更或水運工程結構類型、使用功能的變更。(5分)
設計單位
設計文件
2.工程管理(200分)
7.管理專業化(60分)
16.管理目標
(12分)
26.實行目標管理,打造品質工程的建設目標明確,圍繞推進工程現代化組織管理模式開展項目管理策劃,項目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創新措施科學明確。(6分)
建設單位
內業資料
27.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將打造品質工程的目標、關鍵措施等納入施工組織設計和監理規劃。(6分)
施工單位、監理單位
內業資料
17.管理體系
(18分)
28.項目管理機構健全,崗位設置合理,崗位責任清晰明確,管理人員配備符合專業化管理要求,管理隊伍能力和水平高。(8分)
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
招標與合同文件
29.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健全,積極推行QHSE、HSE管理體系,管理制度完善,運行有效。(10分)
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
招標文件及內業資料
18.基本保障
(30分)
30.將打造品質工程的目標、關鍵措施、要求和激勵機制等納入招標文件或合同管理,效果明顯。(6分)
建設單位
招標與合同文件
31.建立完善品質工程創建政策保障機制,科學確定合理工期,實施優質優價,保障創新投入。(6分)
建設單位
招標與合同文件
32.標段設置合理,積極推進專業化施工,在推進施工機械化、集約化和工廠化建造等方面有成效。(6分)
建設單位
內業資料、現場考察
33.施工單位分包管理制度健全有效,分包隊伍關鍵人員能力和專業裝備適應提升工程品質的需求。(6分)
施工單位
內業資料、現場考察
34.施工單位定期開展對分包隊伍關鍵人員及勞務作業人員的考核,嚴格執行「上崗必考、合格方用」制度,分包管理記錄檔案完善。(6分)
施工單位
內業資料
8.管理精細化(110分)
19.精細化管理機制(20分)
35.明確質量安全提升目標,圍繞精細化管理,建立過程控制和結果考核機制。(20分)
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
內業資料
20.精細化管理措施(30分)
36.重點部位、隱蔽工程、附屬工程等精細化施工管理措施有效。(14分)
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
內業資料、現場考察
37.開展質量通病系統治理、工藝攻關,治理效果顯著。(8分)
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
內業資料、現場考察
38.組織開展先進管理、工藝、裝備、產品、技術等交流和推廣,樹立管理和實體標杆示範,各標段項目管理水平均衡發展。(8分)
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
內業資料、現場考察
21.智慧工地
(20分)
39.推行工藝監測、結構風險監測預警、隱蔽工程數據採集、工程項目管理信息化、遠程視頻監控等技術在施工管理中的整合應用。(20分)
建設單位、施工單位
內業資料、現場考察
22.工地建設標準化(16分)
40.施工場站選址合理、安全風險可控,功能分區科學,滿足施工標準化和安全生產要求。積極推行工點工廠化管理,生產效率高。(16分)
施工單位
現場考察
23.施工作業標準化(24分)
41.推行工藝標準化,施工方案、作業指導書針對性強、可操作強。(8分)
施工單位
內業資料、現場考察
42.推行首件工程制或典型施工,推進工藝、工序流程標準化。(8分)
施工單位
內業資料、現場考察
43.推行施工裝備專業化、智能化,施工作業機械化程度高。(8分)
施工單位
內業資料、現場考察
9.班組管理規範化(30分)
24.班組管理措施(30分)
44.施工班組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措施先進,實施有效。(5分)
施工單位
內業資料
45.推行班組人員實名制管理,實名制達到100%。(5分)
施工單位
內業資料
46.建立班組考核和獎懲機制,落實有力。(5分)
施工單位
內業資料
47.推行班組首次作業合格確認制和清退制度,班組作業標準化,在推動班組能力建設方面成效顯著。(15分)
施工單位
內業資料、現場考察
3.科技創新(100分)
10.科技保障(20分)
25.科技創新機制(20分)
48.建立了運行有效的科技創新管理制度。(10分)
施工單位
內業資料
49.制定科技攻關計劃,保障科研經費投入,規範專項經費使用。(10分)
建設單位、施工單位
內業資料
11.技術創新與應用(80分)
26.四新技術推廣應用(30分)
50.建立項目「四新」技術適用清單,並積極應用先進適用的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取得成效。(30分)
施工單位
內業資料、現場考察
27.創新工藝工法(50分)
51.開展微創新和科技攻關提升工程品質,通過微創新,不斷提升工藝、裝備的可靠性、先進性;通過技術攻關,施工和管理智能化、信息化、自動化水平顯著提升。(50分)
建設單位、施工單位
內業資料、現場考察
4.工程質量(150分)
12.質量管理體系(20分)
28.關鍵人履職責任落實(10分)
52.建立質量管理關鍵人質量責任登記制度,明確項目各參建單位質量管理關鍵人崗位職責,做好記錄實時更新。(10分)
建設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
內業資料
29.質量責任終身制落實(10分)
53.建立責任人質量履職信息檔案,實現質量責任可追溯。(10分)
建設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
內業資料
13.質量風險預防管理(40分)
30.質量風險管理(20分)
54.開展工程施工質量風險評估,建立工程質量重點難點分析清單,質量控制、監測措施有效,實現質量風險可知、可控。(10分)
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
內業資料、現場考察
55.工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清除到位。(10分)
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
內業資料、現場考察
31.施工方案落實程度(20分)
56.施工組織設計和重大專項施工方案論證、審查、審批制度健全,審批手續規範、及時。(10分)
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
內業資料
57.施工現場嚴格按審批方案執行。(10分)
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
內業資料、現場考察
14.過程質量控制(60分)
32.三檢制落實(10分)
58.執行工序自檢、交接檢、專檢「三檢制」;建立三檢實施臺帳。(10分)
施工單位
內業資料、現場考察
33.質量追溯(20分)
59.質量形成全過程記錄真實完整、閉環可追溯,隱蔽工程形成過程佐證資料齊全。(20分)
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
內業資料、現場考察
34.首件工程制(20分)
60.制定首件工程制或典型施工實施細則。(5分)
施工單位、監理單位
內業資料
61.制定項目關鍵工程的首件工程或典型施工計劃清單和實施過程記錄臺帳,首件工程的實施總結內容完整、針對性強,首件工程檔案齊全。(7分)
施工單位、監理單位
內業資料
62.首件或典型施工實施成果審查審批及時,後續工程複製實施有效。(8分)
施工單位、監理單位
內業資料、現場考察
35.產品質量管理(10分)
63.建立完善原材料和產品質量管理制度,優先選用認證產品,實施成品及半成品驗收標識,原材料、半成品、產品、商品混凝土等質量實現可追溯。(5分)
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
內業資料、現場考察
64.建立材料供應商質量考核評價和清退機制,材料和產品質量穩定可靠,在各級行業主管部門組織開展的產品質量監督抽查中未發現不合格產品。(5分)
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
內業資料、現場考察
15.耐久性保障(30分)
36.耐久性施工保障措施(30分)
65.通過改進施工工藝,優選適用材料,改善施工條件,科技創新,落實耐久性保障措施。(15分)
施工單位
內業資料、現場考察
66.耐久性控制指標符合項目質量管理要求,混凝土關鍵指標質量控制均勻性高。(15分)
施工單位
內業資料、現場考察
5.安全保障(150分)
16.施工安全(150分)
37.深化平安工地建設(100分)
67.項目平安工地建設考核評價結果(截至申報時項目歷年平安工地考核評價結果情況)。(80分)
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
內業資料、現場考察
68.推進危險作業機械化、自動化,提高安全作業能力。(10分)
建設單位、施工單位
內業資料、現場考察
69.推行安全防護設備設施工具化、定型化、裝配化,實施首件安全防護設施示範制,成效明顯。(10分)
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
內業資料、現場考察
38.雙重預防體系建設(50分)
70.動態開展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建立風險分級管控制度,落實有力,效果明顯。(20分)
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
內業資料、現場考察
71.建立健全隱患排查治理制度,重大安全風險管控和重大事故隱患治理清單化、信息化、閉環化動態可追溯管理。(20分)
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
內業資料、現場考察
72.開展應急演練和人員避險自救培訓,預案、應急處理措施得當,提升現場應急處置能力。(10分)
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
內業資料
6.綠色環保(120分)
17.生態環保施工(40分)
39.生態環境監測(10分)
73.開展對生態敏感(脆弱)區域的重點監測,監測方案科學,監測點位布設合理,監測指標選取適當,設備配置合理。(10分)
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
內業資料、現場考察
40.生態環境保護(30分)
74.施工過程的生態保護、修復措施有效。 (15分)
施工單位
內業資料、現場考察
75.文明施工管理精細,減少廢水、棄渣、揚塵、油汙等對周邊環境的汙染,措施有效。(15分)
施工單位
內業資料、現場考察
18.資源節約(40分)
41.節約用地
(20分)
76.因地制宜採取措施減少耕地和基本農田佔用。(10分)
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
內業資料、現場考察
77. 重視臨時用地復耕,效果良好。(10分)
施工單位
內業資料、現場考察
42.再生利用
(20分)
78.充分利用工程廢渣、廢料,再生利用效果明顯。(20分)
施工單位
內業資料、現場考察
19.節能減排(40分)
43.節能措施
(20分)
79.採用節能技術、產品、設備和清潔能源,節能效果明顯。(20分)
施工單位
內業資料、現場考察
44.減排措施
(20分)
80.施工組織設計中車輛、機械、設備能耗控制及減排措施合理。(20分)
施工單位
內業資料、現場考察
7.軟實力(80分)
20.管理人員素質提升(20分)
45.崗位考核和培訓(10分)
81.建立管理人員崗位考核和培訓機制,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專業技能培訓等活動。(10分)
建設單位、監理施工單位
內業資料
46.人才激勵機制(10分)
82.建立管理人員激勵機制,拓寬人才成就通道。
(10分)
建設單位、監理、施工單位
內業資料
21.一線工人隊伍素質提升(40分)
47.崗位考核和培訓(10分)
83.建立一線工人崗位考核、培訓教育制度,推行師徒制模式。(5分)
施工單位
內業資料
84.建立工人學校,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專業技能培訓等活動。(5分)
施工單位
內業資料
48.權益保障
(20分)
85.農民工工資支付及時到位,按規定執行工傷保險制度。(8分)
施工單位
內業資料
86.積極開展職業病防治工作,保護勞動者健康和權益。(4分)
施工單位
內業資料
87.改善駐地條件和環境,為一線工人提供有尊嚴的工作條件和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8分)
施工單位
現場考察
49.激勵機制
(10分)
88.建立優秀技工激勵機制。(4分)
施工單位
內業資料
89.舉辦知識競賽、技能比武等活動,開展「最美班組、最美工匠」等評選活動,形成持續有效地尊重勞動、提升技能的機制。(6分)
施工單位
內業資料
22.培育品質工程文化(20分)
50.特色文化
(5分)
90.以提升質量、保障安全為核心,以人為本、精益求精、全心投入的品質工程文化為導向,提煉項目創建品質工程文化內涵。(5分)
建設單位、監理、施工
內業資料
51.培育與宣傳(10分)
91.組織各種形式的品質工程文化創建和宣傳活動,弘揚工匠精神,營造全員參與創建品質工程的文化氛圍。(10分)
建設單位、監理、施工
內業資料、現場考察
52.基層黨建
(5分)
92.加強項目臨時黨支部建設,創建項目黨建品牌,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推動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的深度融合。(5分)
建設單位、監理、施工
內業資料
評價說明:
1. 示範創建項目品質工程評價指標由三級指標體系組成,包括工程設計、工程管理、科技創新、工程質量、安全保障、綠色環保、軟實力等一級指標7項,二級指標22項和三級指標52項。
2.示範創建項目品質工程評價指標得分按以下方法計算所得:
(1)三級指標下設若干分項指標。各分項指標根據實施效果分為五檔次:A、B、C、D、E,其中A為最高檔。A、B、C、D、E各檔次所對應的取值範圍分別為該項指標賦值分數(滿分)的81-100%,61-80%,41-60%,21-40%,0-20%,每檔具體分值由專家打分確定。
(2)各分項指標得分,由該指標賦值分數(滿分)乘以該指標評價檔次所對應的取值比例。
(3)評價指標總得分為所有分項指標得分的累加之和。
說明:評價指標分項指標中「67.項目平安工地建設考核評價結果」,評分細則:是指截至申報時項目歷年平安工地考核評價得分均值,得分均值≥90分,評定為A;得分均值85-90分(含85分),評定為B;得分均值80-85分(含80分),評定為C;得分均值75-80分(含75分),評定為D;得分均值70-75分(含70分),評定為E。
指標說明:
1.評價指標「28.關鍵人履職責任落實」中,質量管理關鍵人是指項目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檢測等從業單位的駐地現場負責人和項目分管質量的負責人。
2.評價指標中「66.耐久性控制指標符合項目質量管理指標要求,混凝土關鍵指標質量控制均勻性高」 ,其中混凝土關鍵指標質量控制均勻性高,以施工單位自檢數據為依據,主要構件混凝土強度(以28天齡期強度進行計算)標準差<1.5,評定為A;標準差在1.5-2(含1.5),評定為B;標準差在2-2.5(含2),評定為C;標準差在2.5-3(含2.5),評定為D;標準差≥3,評定為E;鋼筋保護層厚度(工後)合格率≥95%,評定為A;合格率在90%-95%(含90%),評定為B;合格率在80-90%(含80%),評定為C;合格率在70%-80%(含70%),評定為D;合格率<70%,評定為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