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評測,放心生活,幫助消費者解決「用什麼才安全」的問題。——老爸評測
愛上夏天的 N+1 個理由,水果品類多得算一個。比如西瓜、櫻桃、楊梅,比如桃子、芒果、葡萄,比如古往今來不少文人墨客都愛的——「荔枝」。
▲ 動圖來源於 SOOGIF
▼
古代的荔枝「腦殘粉」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句耳熟能詳的詩句,說的就是酷愛荔枝的大唐皇家代表楊貴妃。
古有記載,「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裡,味未變已至京師。」馬殤無數隻為博美人一笑,著名皇家荔枝愛好者,名不虛傳。
▲ 動圖來源於 SOOGIF
同為皇家代表的乾隆皇帝,也喜食荔枝。但大清後宮的荔枝帳可不像清宮劇中演的那麼簡單,有書中是這麼寫的。
▲ 截圖自《皇上吃什麼》
位份尊貴的皇后,竟也只能分到一顆荔枝。這麼一比較,大文豪蘇軾可厲害多了,畢竟人家能「日啖荔枝三百顆」。
▲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果蘇軾活在現代,肯定能成為優秀的吃播主播,這胃口和帶貨能力,絕了。
▼
荔枝這麼挑才新鮮
荔枝在古代特別珍貴,主要因為保鮮極難。
嶺南遙遠,古代又交通不便,荔枝離枝一日即色變,這是因為荔枝殼中氧化酶與花色素苷發生了反應,形成一種黑褐色的化合物。
離枝兩日香變,三日味變,這是因為荔枝的果肉本身水分含量較高,極其容易變質、發酸發澀。
如果不採取措施,四五日後色香味盡去。
高速發展的物流行業和保鮮技術,讓我們擺脫了這種困擾。不用興師動眾,就可以吃到各種品類的荔枝。
但即使這樣,也不能保證水果攤上正在售賣的,全是新鮮的荔枝,店家也不會告訴你。
挑選荔枝三步驟請收好。
「望、聞、切」
▲ 動圖來源於 SOOGIF
【望】
選擇果皮紅中透白、外表龜裂片大且分布規則較好的荔枝。如果皮出現黑色或褐色,說明荔枝可能不太新鮮了。
【聞】
有酒味或是酸味等異常味道,說明已經不是新鮮的荔枝了。
【切】
選手感摸起來稍硬一點,有彈性的荔枝。
▼
吃荔枝非常有講究
為實現荔枝自由,「吃貨」們解鎖了各種荔枝吃法,燒熟吃、凍著吃,還有做成爆漿荔枝冰淇淋的。
凍過的荔枝會更甜,這是因為荔枝中的糖,大部分是果糖。溫度越低,果糖甜度就越高。
如果感興趣,也可嘗試蘸著醬油吃,味道也很獨特。
但荔枝可不能貪吃,很多人吃荔枝後會出現咽喉幹疼、牙齦出血等症狀,也就是所謂的「上火」。
這可能是因為荔枝糖含量比較高,口腔處於高滲狀態,就會感到口乾舌燥,可通過漱口或喝水來緩解。
在眾水果中,荔枝對血糖的影響屬中等水平,所以不要空腹大量食用荔枝,可選擇在餐後半小時食用。
成人每天食用量約 300g 為宜,以妃子笑為例,大約是 12 顆。
胰島功能退化的老人,和胰島功能不太成熟的兒童,每次最多不要超過 5 顆,切記切記。
▼
吃荔枝會導致酒駕?
荔枝含糖量較高,儲存過程中會因為發酵產生酒精,吃完荔枝,口腔就會殘留酒精。
很多人痴迷荔枝,不知是否因為這微醺的感覺。
▲ 動圖來源於 SOOGIF
我們親試了下,一次性吃 3 顆荔枝後立即吹氣,數值真的爆表了。
但過了三分鐘後再吹,讀數又歸於平靜了。
看來吃荔枝攝入的酒精還是比較少的,主要是吃完停留在了口腔中。開車的朋友可以注意下,邊開車邊吃荔枝這事,堅決不能幹。
如果吃了荔枝,請喝點水過幾分鐘再開車。萬一被交警叔叔攔下吹氣,多尷尬啊~
▲ 動圖來源於 SOOGIF
吃了這麼多年的小龍蝦,第一次知道,蝦頭裡美味的蝦黃竟然是!!!
老爸評測 DADDYLAB,2015 年由杭州市民魏文鋒發起,以老百姓衣食住用為關注點,以為人民檢測為己任,幫助消費者解決「用什麼才安全」的問題。本司不接推廣,以自建商城實現可持續發展。
■ 檢測結果僅對樣品負責,只為自己代言
■ 不強迫所有人認同我方觀點,請勿道德綁架
■ 不強迫任何人根據我方觀點進行產品選擇
■ 不接廣告,不接贊助
■ 歡迎各方觀點碰撞,結論建議僅供參考
■ 文章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