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孩子的教育是90年代的方式,而孩子接受的教育方式卻是20年代

2020-08-28 須彌三千大世界

每個人活在世上都是出生入死(從出生的那一天開始就知道終點是死亡)而我們人生的意義不就是在這幾十年中讓他活的有意義嗎?那我們還在剝奪自己孩子最有意義的時間又是為了什麼?

當下時代,教育背景

當下時代,很多家長都是在理想化的教育自己的孩子,這種情況多數存在於90後,他們初為人母,初為人父,很多教育觀念,都是受上一輩的教育觀念影響,如何在當下時代中讓自己的孩子成為自己心目中的人中龍鳳。他們繼承了上一代的嚴父,嚴母的形象,又跟隨時代的潮流,對加強孩子的技能培訓情有獨鍾。

時代教育觀

根據數據統計,全國小學生補習課程比例為86.5%,全國小學生課外愛好補習比例為81.2%,全國小學生課外愛好補習多樣的比例為54.77%。

而很多家長,在前期教育孩子時,已經潛移默化表現出了壓迫,表現出了,必須學,必須學好,等等的對孩子身心造成了很多的心裡陰影。

而在已經認識到問題的同時,很多家長的回答就千奇百怪了

1.他不學,以後做什麼,我只能逼著他學習。

2.現在苦點,以後就會好了,等他懂事了就知道我對他的好了。

3.這個社會不學習,以後哪裡有出路。

4.我知道這樣教育不好,可是他不懂事,只能強硬要求。

家長們總是抱著「為她好」的態度去教育孩子,可是從來沒有想過嗎?日後孩子在自己的人生當中是否真的稱心如意。家長不是命運之神,無法改變一個人的未來。

教育理念

首先我們要想了解正確的教育方式,就要明白人的一生,都有什麼樣的決策權

孩子6歲:選擇一門孩子熱衷興趣的技能,(這門技能不一定要求是什麼,哪怕是玩遊戲)根據孩子最熱衷的技能培養孩子。

孩子12歲:有了成熟的思維,有了相對完整的內心活動思想,正式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哪怕是遊戲)遊戲有很多發展方向,例如:遊戲研發,計算機前端編程,等等。

孩子18歲:當青少年享受完自己的成人禮後,就正式的邁向人生黃金期,家長可以給自己孩子進行興趣愛好的深造,強化,因為他們即將面臨的就是人生最重要的之一的決策點,就是高考,在填報志願時應該核心重點考慮孩子當下最優秀的一部分。而不是哪個專業好找工作。

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古有,孟母三遷,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一生的道路。他是否積極向上;他是否敢作敢當;他是否對言而有信;他又是否對生活充滿熱情。

每個人活在世上都是出生入死(從出生的那一天開始就知道終點是死亡)而我們人生的意義不就是在這幾十年中讓他活的有意義嗎?那我們還在剝奪自己孩子最有意義的時間又是為了什麼?難道就是因為自己的父母是這樣教育自己的,所以也要這樣教育下一代?


教育

縱觀自己的人生道路,大部分人是不是感覺到了一絲悽涼,自己兒時立下的豪言壯語,到現在還沒有看到門檻,這說明自己已經面對現實,在家庭和生活的面前,自己只能是堅持,這是當下時代主要的問題。

而教育觀念,也是同樣的,很多人在與愛人戀愛時都討論過,未來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未來如何培養自己的孩子,但需要教育時,把當初討論過的全部拋之腦後,使用了暴力教育法。

孩子有自己的表達方式,孩子有自己的奇思妙想。不要因為自己的不耐煩就抹殺孩子的創造力,當你一直處在抹殺的狀態下,孩子就會認為,創造是不對的,而造成的影響會伴隨一生。

孩子創造力的誕生通常都是伴隨疑問開始的

例如:1、孩子有向權威思想挑戰的傾向。如「為什麼書上說的都是對的呢?」

2、有追根究底的傾向。如「媽媽,我查看了所有的參考書,也看了電視的特別節目,而且問過老師,可我還是不知道上帝在哪裡!」

3、觀察事物很仔細。如「爸爸,這隻蜈蚣只要41隻腿。」

4、渴望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別人。

5、即使在閒暇的時間,也不放棄創造性活動。如孩子會說「休息時,我做了樣東西。」

6、把兩個毫無關係的東西聯繫起來,如「媽媽,你的新帽子簡直像個飛碟。」

7、堅持把自己的某種想法付諸實施。

8、對各種事情表現出好奇,並渴望了解他們。如「我就是想知道從這個院子的房頂上看出去是什麼樣子的,所以我就爬上了房頂。」

9、自發地運用實驗檢驗自己的想法。如「我以為麵粉加顏料就能做成橡皮泥,結果都發黴了。」

10、有做各種實驗的習慣。如「我往洗鳥池放過清潔劑,可是沒有一直鳥兒過來洗,今天我想試試泡沫洗衣粉。」

11、忠實於真理並且強烈地探求真理。如「我覺得世界上真的不存在很忙妖精。」

12、有獨立的行為。如「讓我一個人想一會兒可以嗎?」

13、敢於提出新觀點。如「我覺得應該允許兒童投票表決。」

14、不易分散注意力。如「我還不能出去,我必須等我的試驗做完了才能和你出去玩。」

15、善於獲得物體間的新組合。如「就用線和鉛筆做個圓規吧。」

16、具有敏銳的觀察力,並提出問題。如「雪融化後,白色到哪兒去了呢?」

17、有尋求變通辦法和探究新的可能性的傾向。如「這隻舊皮鞋可以做個花盆。」

18、能自覺地獨創性地學習。如「昨天我去圖書館把所有關於蚊子的書都查過了。」

19、樂於思考或提出一些調皮的問題。如「如果狗是主人,而人是寵物,會怎麼樣呢?」

這下我們家長們應該清楚了吧,不要再懵懵懂懂的壓制孩子們的創造性了。

相關焦點

  • 20世紀90年代能否寫成「1990年代」?
    具體地說,要表示「一百年」,用「世紀」;要表示「十年」,用「年代」;要表示「一年」,用「年」。其詞語含義是非常明確的。更應提及的是,文件中還出現了"20世紀80年代」的示例。因此,「1990年代」的寫法是錯誤的,應當堅決禁止。高東升認為:「年」與「年代」阿拉伯數字表示的數位不同:年一般用四位數表示,如「1990年」;年代用兩位數表示,如「90年代」。
  • 小吳揭秘:三代人不同教育方式,讓孩子擁有最好的教育
    究竟「20後看90後,就像90後看60後」,變老是遲早的事。更為憂傷的是,除掉年齡的焦慮,怎麼教育好20後寶寶,也成為了80/90後家庭的重心,究竟這個集體已然到了20後爸爸媽媽的年歲。總歸,在她生長的道路上,母親既給了她一些人生上的輔導,也幹預了她許多自主選擇,讓她很難鑑定這種教育方法的好壞。但有了娃之後,她仍是更傾向於尊重孩子的意願,由於就像電影《追風箏的人》中所說:「孩子又不是圖畫練習冊,你不能光顧著要塗上自己喜愛的顏色。」
  • 70年代教育、80年代教育與現在教育之比較
    我說的70年代教育是指文革十年的教育,是小學5年、初中2年、高中2年的基礎教育。70年代農村有大量的民辦教師、城市有少數代課教師,這些教師的學歷不是初中畢業就是高中畢業,而且不是最優秀的畢業生,都是一些與領導幹部有關係的畢業生,總體水平是相當差的。
  • 如何教育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叛逆期的正確教育方式,值得一看
    孩子突然像變了個人一樣,真難管」,這是諸多家長對孩子叛逆的共鳴,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家長的教育要更加的耐心,也要掌握一定叛逆期的教育方法和技巧。那在面對叛逆期的孩子父母到底應該怎麼做呢?指手畫腳的教育方式,只會適得其反。這個年齡孩子在心理上已經把自己對未成年人,遇到事情可以以商量的口氣解決。像對待小孩子一樣,過分保護,或者態度高高在上,矛盾會不斷出現。接受孩子的成長變化。不僅是身高上變化,更過是心理上的變化。這個階段的孩子會非常在乎自己衣著打扮,以及同齡人對自己的看法。家長老師不要戴有色眼鏡看待他們。時尚的打扮並不代表他就在學壞。允許孩子有自己的見解。不得不說代溝的問題。
  • 看看三位家長不同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有三位家長,分別對孩子有三種方式:第一位家長,為了輔導孩子功課,父親放棄工作,與孩子一起學習,學習孩子的課本,並且在孩子學習退步時就嚴厲的懲罰。第二位家長,找到了最好的老師,教孩子書法、鋼琴,還送孩子出國深造,並為孩子辦演唱會。在孩子成功時還送孩子寶馬車。第三位家長,他是怎麼做的?第三位家長看到孩子因相貌醜被同學打哭,他是對孩子這麼說的:兒子你不愁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醜在哪裡?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醜也能變美!
  • 難以置信,你的教育方式正把孩子推向死亡
    尤其是一些家長不合理的教育方式,更容易讓孩子走向抑鬱——「貶低式教育」便是罪魁禍首之一。「貶低式教育」就是父母用負面語言或者是行為對孩子進行打壓,對孩子進行侮辱式教育,喜歡在孩子面前提別人家的孩子。之前看過一個新聞講男孩犯了錯,媽媽對他說:「就你這樣的還是別活了,我不想再看見你了」,這是父母在情緒之下的氣話,當時孩子是沉默的,但後來孩子真的產生了要自殺的行為,孩子幼小的心靈遭到了衝擊。
  • 難以置信,你的教育方式正把孩子推向抑鬱症
    尤其是一些家長不合理的教育方式,更容易讓孩子走向抑鬱——「貶低式教育」便是罪魁禍首之一。「貶低式教育」就是父母用負面語言或者是行為對孩子進行打壓,對孩子進行侮辱式教育,喜歡在孩子面前提別人家的孩子。之前看過一個新聞講男孩犯了錯,媽媽對他說:「就你這樣的還是別活了,我不想再看見你了」,這是父母在情緒之下的氣話,當時孩子是沉默的,但後來孩子真的產生了要自殺的行為,孩子幼小的心靈遭到了衝擊。
  • 貧富差距影響了我們的教養方式,而你可以選擇適合你的方式
    就連農村的現狀,現在也是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鎮上好的學校或縣城去上學,有專門的家長接送照顧。10年前沒這麼嚴重啊,20年前好多人都沒聽過這些說法。而結果就是大家越來越重視教育,教育的回報變得越來越大,教育回報率也變得越來越高。就比如拿考上清華北大的大學生來舉例,現在大概只有10%來自農村,而在20世紀90年代,這個比例還是30%,且現狀是這個差距還在逐漸的擴大。又比如現在各省市的高考狀元也大都出自各地區的名校,普通高中能出狀元的機率越來越低,因為好的生源和好的教育資源都在往大城市傾斜。
  • 20世紀90年代國內毛澤東思想研究回顧
    由於研究成果多多,要對國內90年代毛澤東的思想及生平的研究做一概括實非易事,遠不是一篇文章可以概括得了的,本文充其量只能對研究的總體狀況做一粗略描述。  一、毛澤東著作的編輯出版及相關研究  20世紀90年代是毛澤東原始著作編輯、出版和研究最為值得關注的年代。
  • 20世紀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日本「教室崩壞」年代,現實版熱血高校
    但儘管年輕人人數減少,教育與青年卻似乎一直處於危機狀態。在20世紀90年代及21世紀初,大學一直備受指責,認為它們無法教年輕人批判性地思考,無法引導他們適應不斷變動的全球化環境。其實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這種批評就一直不絕於耳,然而到21世紀初,在人口因素與政策因素的相互影響下,各大學的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轉變。21世紀伊始,大學適齡學生的人數便持續下降。
  • 《三十而已》顧佳教育方式獲贊!言傳身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劇中的主角之一顧佳是一位既能教好孩子又能支持丈夫事業的全職太太,堪稱「裡外一把手」,不少網友為她教育孩子的做法點讚。這些隱藏在顧佳言行中的教育觀點,你怎麼看?,就剝奪另一個孩子接受正常教育的資格。言傳身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家長以怎樣的態度去面對不同的人,孩子也會用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他們。作為家長來說,要有自己的理性判斷和主見,不能隨波逐流,因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
  • 不同教育方式培養出不同的孩子,你的教育方式,屬於哪一種?
    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教育孩子上也是如此,不同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也各不相同,你的教育方式屬於哪一種?縱容溺愛型這類的家長對孩子十分的縱容寵愛,在孩子成長的路上,不給孩子制定任何的規則,放任孩子自由成長、自由發揮,有時候孩子做錯了事情,家長也不捨得對孩子進行教育,甚至還會幫孩子開脫,用其他的理由來替代孩子犯錯的真正原因。
  • 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這種教育方式不建議採取
    淘氣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可是很多父母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都會採取打罵式的教育,吼叫教育。孩子只要稍微的一淘氣或者是不聽話,就會對孩子大吼大叫。雖然人們都知道對孩子打罵,大吼大叫是不對的,可是面對孩子的淘氣不聽話,有些家長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很多的家長也認為這樣的教育方式更為直接可以讓孩子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防止孩子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
  • 心理學家:錯誤的教育方式,會害了孩子
    就會不能避免地對孩子說上幾句,想讓孩子以後上課,認真些,把自己的心思放在學習上面。 家長通過在這時,總說「你看看某某同學,他的學習成績有多好,再來看看你的,你就不知道跟人家學學,一天就知道耍,看你以後怎麼辦呀。」
  • 正確的教養方式,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現實生活中,因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對教育觀念理解的不同,所以對孩子的教養方式也不同,所以,根據這個可以將教養方式,大致分為三種,家長們可以對照看你的教養方式屬於哪種?第一種,嚴厲型。家庭中所有的規則都是由父母制定的,不允許孩子參與決策過程,但要求孩子絕對服從規則,否則會受到父母的懲罰。長期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孩子沒有自由,失去了選擇的權利,被強制執行家長制定的規則。第二種,驕縱型。家長不給孩子制定任何的規則,不給孩子任何的限制,完全放縱孩子自己選擇。
  • 預告 | 展望21世紀20年代的教育:《教育藍皮書(2020)》重磅發布
    《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20)》終於要和大家見面了!《教育藍皮書》自2003 年問世以來,已經連續出版了 17 年,同時出版英文版和繁體中文版。多年來,《教育藍皮書》致力於從民間的立場和視角來記錄、透視和研究教育問題,聚集教育界內外的智慧,積極參與和影響教育現實,對社會產生廣泛的影響。17年來,《教育藍皮書》已成為業界了解教育動態和前沿教育信息的權威出版物,是政府、教育行業、學界、媒體界重要的參考讀物,並受到國家領導人和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的高度關注和重視。
  • 運用STEAM教育方式更好的對孩子進行科學教育
    如今越來越多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很重視,也可以說,孩子的教育問題,得到了大家的重視。做父母的都明白,在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稍微有一點偷懶就會被自己的對手落下。如果我們沒有進步,那留下來的就會是失敗,因為你自己的偷懶,會給別人留下機會,別人進步了,自然我們就會被落下很遠,甚至自己的一個偷懶,就會造成永遠追不上對手的結果。
  • 孩子的教育方式用打罵真的沒問題嗎?
    我是兩個男孩的媽媽,不知不覺步入了中年,對於孩子們的教育我跟先生總是有點意見不合,我常常也提醒自己兩個來自不同原生家庭的人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肯定會有所不同,遇到意見不統一時我必須要心平氣和。特別是不能在兩孩子面前表現出意見不合及爭吵,但事實上我們兩個人不能統一的原因出在,往往我認為家庭和睦很重要,要民主多聽孩子的心聲,多溝通要尊重孩子。
  • 作為父母,為什麼要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人們已經意識到,在21世紀,教育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通常,獲得碩士學位的人比高中畢業的人更有競爭力。因此,今天的父母更加關注他們孩子的教育,因為他們明白對孩子來說,接受更好的教育是多麼重要。那教育到底有多少用呢?
  • 讓孩子健康成長的教育方式
    我國有著五千年的傳統文明,也有著很好的傳統家庭教育方式,如《孟母三遷》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但是現在的社會不一樣了,孩子們的教育方式也就為之改變,那家長們有沒有掌握有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家庭教育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