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少年班迎來40歲生日 40年星光熠熠走出5名院士

2020-12-25 安徽門戶網站

初秋,徐徐涼風一遍遍吹起,正在捲走夏天餘下的最後一絲燥熱。

在中國科大東校區,天使路兩側的法國梧桐枝葉繁茂,將湛藍的天空下,隔出了一片小天地。路旁是一棟小樓,大門上方五個金色的大字樣式很是別致——少年班學院。

創辦於1978年的中國科大少年班,不乏11、12歲低齡入學的案例。曾因大眾對「神童」的關注而站在閃光燈下,其培養模式引發的質疑聲,也貫穿少年班的辦學歷史。

9月,少年班迎來四十歲生日,校博物館也以「少年班教育四十年特展」的方式,揭開這個高等教育改革「先鋒」的成長軌跡。》》》推薦閱讀:安徽首個高中「航天實驗班」落戶廬江 首屆招收100名學生

應時代需求而誕生 最初設想參考芭蕾舞演員選拔方法

少年班的創辦,寄託著一個國家對人才的渴求。

早在1974年5月,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通過周恩來總理向毛澤東主席建議:「可參照招收和培訓芭蕾舞演員的辦法,從全國選拔很少數,約十三四歲左右的,有培養條件的少年,到大學去培訓。」培養一支「少而精的基礎科學工作隊伍」。少年班的設想由此浮出水面。

彼時百廢待興之際,人才成為國家發展的關鍵。1977年10月,江西冶金學院教師倪霖給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國家科委主任、中科院副院長方毅寫信,推薦13歲的少年寧鉑。11月3日,方毅批示:「請科技大學去了解一下,如屬實,應破格收入大學學習。」同時被考察的還有15歲的沈宇和14歲的牧青。

寧鉑成為新聞人物,直接催生了少年班的誕生。

1978年1月16日,中國科大正式向中科院呈交《關於試辦預科班的報告》,並派出一批經驗豐富的老師,前往上海、福建、江西、福建等地考察,最終錄取了21名智力超常的少年,組成中國科大第一屆第一期的少年班。這個班的平均年齡為14歲。最小的謝彥波只有11歲,還是小學五年級學生。

1978年3月8日,預科班正式開學。開學前夕,預科班改稱為「少年班」。

第一期少年班開始後,越來越多的地方單位和機構開始向中國科大推薦優秀的少年。隨後,中國科大決定在全國範圍內擴大招生。

時隔半年後的1978年秋季,16歲的王永、12歲的張亞勤通過統一考試,成為第二期少年班的新生。

2013年,時任微軟全球副總裁的張亞勤重回母校參加校慶活動時,曾回憶起在校時的這段經歷,「在同班同學當中,我不是最優秀的,他們都比我成功。」張亞勤說。

對於少年班這種「早慧少年」培養模式,張亞勤雖不願意點評過多,但他表示,自己的少年班經歷很好。「12歲上大學,在科大讀本科、讀研,畢業的時候還不到20歲,我是在科大長大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是在這裡形成。」2014年,張亞勤又跳槽到百度任總裁,如今,他的名字總會出現在少年班校友名錄中。

招生並非靠「民間尋徒」 創辦第二年就確定「高考+複試」模式

在電影《少年班》中,有導師四處「民間尋徒」,通過了解家世,觀察其打牌、下棋、「土發明」等方式,選出一批「天才少年」的橋段。

而實際上,少年班招生從第二期之後便逐步走上正軌。

1979年4月,中國科大向中科院匯報前兩期少年班的辦學情況。隨後中科院給予回復,要求學校把少年班繼續辦下去。在總結前兩期招生經驗的基礎上,科大對1979年的招生方法進行了改革,即將高考作為初試,中國科大批閱試卷,然後選擇優秀者進行複試,以達到檢驗考生是否達到高中文化程度的目的。

回望少年班成長軌跡可以看到,在創辦之後的四十年,少年班一直不斷調整招生和培養模式,逐漸形成以「高考初試+學校複試」的招生方法和前兩年集中培養的教育模式,這些舉措開創了我國當代高等教育自主招生、書院制教育和交叉學科人才培養的先河。

如今,報考少年班的考生要先通過統一高考,然後進行包括數學、物理「現學現考」,以及非智力因素測試在內的複試環節。

「上大學要看興趣,對於少年班的模式,這些年大家也了解了,如果想來自然會報考。」少年班學院院長陳暘說,科大少年班不會主動「搶生源」。

教育模式好比「開飯店」 菜單式學分制下大二才自主選專業

對於少年班的教育模式,陳暘有一個比喻:普通教育模式好比「辦食堂」,少年班就像「開飯店」。「少年班不一樣,菜單很豐富,你可以任選。」陳暘說,在這種「導師指導下的菜單式學分制」下,少年班學生可以自由地「選課」「選專業」「選導師」。「第一年上基礎課,從大二開始,學生可以自己挑專業,轉專業也非常自由。」

陳暘說,少年班學生的專業志願,是在入學一年後再選擇的。大一進校時實行「書院制」,不分專業、學科和學院。這就意味著,他們有一年的時間先接受數理化基礎課程,打好基礎,並充分掌握各專業到底是「學什麼」,前景如何。

「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很多人高考的時候不知道專業是怎麼回事,中學生對專業的理解程度有限,有時候僅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也有些學校將專業包裝得太美好。」陳暘說,少年班模式下,學生是主動選擇自己的專業、職業方向,這對於學生相當有裨益。「人就是要在岔路口自己選擇,高考後填專業是被動選擇,少年班是讓學生主動選擇,這是完全不同的。」

面對爭議 40年堅持並創新 強調因材施教並非拔苗助長

在科大試驗取得成效後,1985年,在鄧小平同志的指示下,全國12所重點高校參照中國科大的經驗開辦了少年班。

然而,爭議之聲也始終不絕於耳。

在外界看來,少年班是「神童」生產線,應該培育出社會精英。而也有人認為,少年班是「拔苗助長」,甚至質疑少年班的辦學和人才培養模式,是不是真的符合科學規律?

在爭議中,上世紀90年代開始,各校少年班紛紛停辦。中國科大卻是為數不多的尚在堅持開辦少年班的學校,並且還一路拓展。

「學生們不是神童,我們也並非星探,少年班的教育模式是因材施教,絕對不是拔苗助長。」陳暘說,在複試中,考官會著重判斷考生的邏輯思維、創新能力是否過硬。

「什麼年紀來讀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是不是已經準備好了。」陳暘強調,高中有一半在複習中度過,不斷地重複過去的題。與其把時間精力花在重複上,不如提前上大學,在大學好好念書。

隨著少年班學員特點的變化,少年班學院的辦學理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陳暘說,「如果說少年班成立初期,我們的初衷是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話,那麼如今,我們更希望探索一條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模式,使學生未來有能力擔負起社會發展的責任、傳承優良的文化道德、引領社會的科技進步。」

2008年,在少年班創辦30周年之際,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將原少年班管理委員會(系級建制)升格為少年班學院。

目前,少年班學院約有300人,由三部分組成,分別為最早針對早慧少年設立的少年班,仿照少年班模式開辦的「教學改革試點班」及成立於2010年,通過先面試後高考錄取的創新試點班。

「我們不提倡學生年紀越小越好,現在的少年班學員,絕大多數是15到17歲的學生。」陳暘說。

少年班四十年星光熠熠走出5名院士 一批優秀校友許多活躍在學界、商界

在過去四十年中,少年班校友在科技、教育、商界星光熠熠。一共走出5名院士,包括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史丹福大學教授駱利群,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大副校長杜江峰,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院士、百度公司總裁張亞勤,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學教授莊小威、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達爾豪西大學教授顧建軍均是少年班校友。

在高新技術產業界領軍人物中也活躍著少年班校友,包括百度創始人之一、百度董事長特別助理馬東敏,阿里雲人工智慧首席科學家閔萬裡,獨角獸企業寒武紀創始人陳雲霽、陳天石兄弟。

截至目前,少年班學院共畢業4140人,其中少年班畢業1589人,「零零班」2110人,創新試點班441人。已畢業校友中約90%進入國內外教育科研機構繼續深造。一大批優秀畢業生在國內外著名學府、科研機構脫穎而出,成長為國際一流的科學家;許多人在IT、金融、製造等行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為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晨報記者 於巧妮

相關焦點

  • 中科大少年班40年:走出5名院士 大批一流科學家
    圖源:人民日報1978年3月,21名來自全國的少年經過選拔進入中國科大,成為首批少年班學生,平均年齡僅14歲。「神童」熱潮隨後席捲全國。40年來,全國多所重點高校先後開設又停辦了少年班。40年來,科大少年班湧現出一大批優秀人才,實現了「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高質量人才」的辦學目標。那麼這些從科大少年班畢業的「神童們」他們目前都分布在哪些領域?又取得了怎樣的成就?一起來看看在輝煌、非議、堅持中走過的中科大少年班的風雨四十年。1978年的春天,全國人民都在關注一群少年天才的故事。這些帶著「神童」標籤進入中國科大的少年就這樣走入了中國高教史。
  • 中科大「少年班」40年培養近4000神童,究竟有多少成才了?
    四十年前的1978年3月9日,來自全國各地的21名少年被選拔進入中科大,成為中國首個少年班大學生。最大的16歲,最小的11歲。
  • 中科大少年班探索近40年:堅決不培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作為首個登上美國哈佛大學畢業生演講臺的中國學生何江,最近引起了媒體的高度關注。本科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他,師從於科學界大牛莊小威教授。莊小威是中科大87級少年班學生,34歲就被哈佛大學聘為物理和化學系的雙聘正教授,2012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與她同年當選的史丹福大學駱利群教授,同樣出自中科大少年班。哈佛另一位出名的中國學者尹希,32歲受聘為物理系教授,也是科大少年班學生畢業生。
  • 證明丘成桐猜想的中科大少年班畢業生摘得科學突破獎
    青年數學家孫崧,年僅16歲就考入享有盛譽的中科大少年班,在經過少年班數年的系統學習後博士選擇了美國名校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此後進入紐約大學石溪分校從事研究工作,現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副教授。孫松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博士導師正是中科大82級校友陳秀雄教授,師徒兩人入校時間正好相差二十年,因為科大人的身份又共同在美國頂尖名校相聚,維布倫獎也正是師徒倆共同獲得。
  • 恭喜48位天才少年被中科大少年班錄取
    中科大少年班成立於1978年,截至2018年,中科大少年班已走過了40年。40年來少年班共招收31期學生總計1620人,已畢業1327人,其中1035人考取研究生,佔91%。目前總共有200多人成為國內外名校和科研機構教授,每6人就有一個成為知名教授,比例之高,無出其右者。
  • 中科大少年班培養的5位院士,其中4人為外國院士,人才都去哪了?
    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很多大學停止招生少年大學生,現在只剩東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仍在辦少年班。我國最早的少年班是中科大的少年班,1978年3月,21名來自全國的少年經過選拔進入中科大,成為首批中科大少年班學生,平均年齡僅14歲。這些學生是老師到各地發掘而來的天才少年,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之處。
  • 中科大的少年天才有多厲害?
    40年辦學成績:至2018年,科大少年班已經走過了40年。40年來,少年班共招收31期學生總計1620人,已畢業1327人,其中1035人考取研究生,佔91%。前16屆畢業生(1983-1998年)共 590人,64%獲得博士學位(含碩士),90.9%獲得碩士學位。而國內重點大學在10%左右。
  • 中科大少年班目前為止出過多少大牛?
    但是這些年的教育成果已經證明這種方式的成功和創新,而這些超級學神門也成為各行各業的頂梁柱,甚至為推動了社會的發展。中國科大少年班目前已經有40餘年的歷史,在創新的人才培養方式下,科大少年班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人才,實現了「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高質量人才」的辦學目標。據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中科大少年班已經培養出了4000多名「少年奇才」。
  • 中科大少年班成立40年 出家「第一神童」寧鉑現還俗做心理諮詢
    40年過去了那些中科大少年班的「神童」2018年3月5日,年僅22歲的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生曹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上連續發表兩文關於石墨烯超導重大研究發現,一石激起千層浪。在梳理曹原人生時,他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的經歷被媒體一再提及;「神童」「天才」的評價又一次見諸報端;中科大少年班也再一次回歸大眾的視野。
  • 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迎來40歲「生日」
    原標題: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迎來40歲「生日」曾在30年前建成我國第一條1微米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工藝研製線,由此突破西方國家對我國集成電路先進技術封鎖的清華大學微納電子所日前迎來40歲「生日」。以「肩負使命擔當,續寫奮進華章」為題,該所近日舉行成立40周年紀念大會,多位電子信息領域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子學會、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等學會代表,集成電路領域部分企業代表,全國示範性微電子學院院長,返校校友等約600人參加了紀念大會。
  • 中科大少年班52名「神童」報到 最小年紀14歲
    最引人注目的是52名少年班學生,其中年齡最小者是2名1999年出生的「娃娃」大學生。  年齡最小:1999年出生,來自北京八中  「低齡」大學生一直是少年班被外界關注的熱點。「今年入圍的複試學生,最小的是多少歲?」對於這個問題,中科大之前一再表示不方便透露。
  • 創立42年的中科大少年班,培養4000多名神童,成才了多少?
    而如今中科大少年班已經創建42年,累積培養了近4000餘名少年天才,那麼這其中成才的又有多少呢?中科大少年班的由來在新中國建立之後,我國工業基礎薄弱,科學技術發展落後。而在國際關係上,也經歷了中蘇交好到中蘇交惡的轉變,雖然我國相繼在科學領域取得了「兩彈一星」等科學項目的巨大成功,但是事實上由於特殊時期的造就也導致我國在人才培養上出現了嚴重的青黃不接局面。
  • 中科大少年班培養出5位院士,其中4人是外國院士
    為了能夠有針對性的對這一類孩子進行培養和教育,也為了不埋沒這些孩子的天賦,1978年,在美籍華裔著名的物理學家、同時也是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的大力倡導以及國家的支持下,全國首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誕生了。
  • 中科大少年班校友現狀,是否人才都跑到美國去了?
    從美國科學院最年輕的華人院士莊小威、百度總裁張亞勤,到打破了華人年齡紀錄晉升的哈佛教授尹希、發明原子陷阱追蹤分析法的盧徵天、發現世界上最小的納米碳管的秦祿昌、蘭亭集勢CEO郭去疾,目前,超過70%少年班校友活躍在海內外經濟、IT、金融、製造等領域,其中三分之一獲得博士學位,一般30歲左右就做出令人矚目的成績。
  • 中科大少年班公布48名新生名單,「因為懶,就沒考清華北大」
    今年,中科大的少年班共錄取48名學生,其中10名女生、38名男生。中科大的少年班是怎樣的存在?在公眾心目中,少年班的學生幾乎等同於「少年天才」。2018年,時任中國科大少年班學院院長的陳暘接受採訪時談到,「少年班招收的不是『偏才』『怪才』」。陳暘表示,少年班「使真正數理特長突出、後勁十足、對科學有巨大熱情和好奇心的孩子脫穎而出」。
  • 中科大少年班95後新生代:「我們寢室就有三個談戀愛的」
    2012年,參加中科大面試後,參加當年高考進入中科大少年班。其中,趙文君考了674分,參照應屆生標準排在石家莊市第十幾名。2016年,兩人順利從中科大畢業,出國繼續讀博。和中科大78級(首屆)少年班學生寧鉑不同,新生代的中科大少年班學生,已是另一番模樣。
  • 江蘇15歲少女學霸史沐雨宸解讀中科大、西安交大、東南大學少年班
    江蘇徐州學霸女孩史沐雨宸,可能就是傳說中的數學天才,2020年,15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後,馬上要去法國的巴黎索邦大學數學系進行學習,巴黎索邦大學數學系排名世界第二。史沐雨宸就是通過數學競賽考入中科大少年班的。
  • 48名英才少年被中科大少年班錄取,這兩省人數最多
    近期,又從中科大傳來好消息,48名英才少年被中科大錄取,他們將成為中科大少年班的第42批學員,在中科大開啟新的學習、生活之旅!這48名英才少年是從參加複試的129名考生中脫穎而出的,在經過了數學、物理筆試,現場測試等考查後,最終憑實力叩開了中科大少年班的大門。先來認識認識,看看有沒有你熟悉的同學、朋友、親人?
  • 這份榜單告訴你:中科大少年班有多牛!
    說到「少年班」,大家馬上想到了中科大少年班。中科大少年班自1978年成立41年來,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傑出人才。2018年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與少年班校友會整理了曾獲得國內外榮譽稱號或權威學術職位的校友名單。這份名單,可謂精英薈萃,讓人大開眼界。
  • 中科大原化學系主任談少年班:創新要鼓勵冒進,接納偏優生
    他最為人稱道的一段經歷是在1977年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當面向鄧小平建議恢復高考,當時他年僅31歲,還僅僅是中國科技大學的一名助教。如今,改革開放迎來40周年,歷任中國科技大學化學系主任、安徽省教委副主任、全國人大代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訪問學者、華爾街羅斯福對華投資公司副總裁的溫元凱在接受採訪時依然頻頻提及中國的科學創新環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