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記憶】江陰解放記憶:黎明就快到了

2020-09-13 五月花的遠航

口述人:江蘇省江陰縣南菁中學學生、中共地下黨員劉浩清

長江北岸的群眾打著「主動配合、互相支援,團結一致戰勝敵人」的標語歡送人民解放軍,鼓勵他們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

1949年4月23日江陰各校師生代表慰問解放軍留影

1948年暑假,澄武錫工委(澄江即江陰、常州武進和無錫)派我的姐夫石英回江陰尋找地下黨組織,入城後他首先找到我,當時我和我的同學好友錢知非都住在比較偏僻的都督坊一號。安排姐夫住下後他告訴我上級領導交代我們的任務,要就地堅持,利用公開的合法身份開展工作。工作重點是多搞學生運動,就從我上學的南菁中學開始,都督坊既是我們的住地,又是聯絡點。

1949年2月初學校開學我回到了南菁中學。我們通過交朋友,幫助家庭困難的同學,發宣傳單組織解放形勢的演講,團結了一大批進步的同學在我們周圍。解放前夕國民黨江陰縣黨部要我們學校組織應變委員會把我們帶往江南,我們才不會跟他們走呢,這個鬧劇很快被革命師生們抵制了,為迎接解放我們相應地組織護校隊開展護校活動保護學校財產。

在南菁中學的工作活動,有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收集敵人情況。我們主要收集城區軍政特情況,負責人姓名、出身、成份、背景、思想傾向、活動範圍槍枝、彈藥等等能收集多少就收集多少。通過國民黨江陰縣警察局的事務長(他同情革命願意支持我們)弄到了名冊。其次對交通工具、工廠設備、主要負責人也摸清了情況。如利用紗廠有多少工人、紗綻,江陰縣城汽車公司有多少汽車我們也摸清楚了。澄武錫工委領導還要我們收集國民黨軍長江江防情況,我們摸清了國民黨軍隊在夏港、申港的沿江設施,繪製了江防、城防的軍事設施圖。我們按照秘密工作的要求,既不暴露自己又充分利用親友、同學、同鄉等各種社會關係,三三兩兩走親訪友串街走巷,調查地形,了解國民黨反動派的機構設置和軍事設施以繪製地圖。國民黨軍隊在夏港、申港的沿江設施是由夏港附近的青年收集的。

我們還發動群眾割草,將敵人碉堡、據點、火力點槍枝、人數畫圖說明。我們還通過第三方收集情報,當時中國勞動者協會無錫分會會長李彩華思想開明,他1945年去過蘇北,參加我們黨召開的參議員會議對我們黨各種政策比較了解,他與民抗司令任天石是同學。我們猜想他可能是特別黨員。1947-1948年,他直與我建立關係,江陰成立參議會他竟選成了參議員。他收集了不少情況凡是江陰的人事情況他都收集然後告知我們。整個江陰縣自衛隊的情況他編寫了一本冊子1948年冬天送給我。後來設立情報站由我任站長,專門負責整理從南沙以下到東沙一帶沿線了解國民黨軍隊江防駐防情況,了解調動、武器配備、火力點等情況。收集材料的方法,是通過國民黨裡的人,對其講明若有立功表現,將對其今後生命負責。二是通過進步人士及時收集匯報。沿江都有我們的人,我規定二五七哪些人匯報,三六九哪些人匯報,我還教會他們密寫的方法。

他們收集到的材料特別是軍事材料,如有變動要及時報告遞送。有的材料通過我轉到我姐夫再由我姐夫秘密送給李順之處。我們遞送情況的方法,是寫在香菸盒紙上或放在自行車手把內,放在群眾房屋的瓦底下,比較隱蔽不容易被發現。這些匯總的情報通過秘密地下交通線送到蘇北去。雙山沙交通線是最秘密最保險的交通線通過國民黨公開的合法活動,維持了幾個月,合法地開船,將材料送過去。

解放前夕我們江陰縣委負責編寫《江陰概況》為南下大軍快速了解江南情況提供幫助,經過近半年的努力我們把各方面收集的材料分7個部份。第一部份為江陰概況。第二部份為政治。包括國民黨江陰地方政權機構活動情,特別編寫國民黨江陰特務組織活動情況。第三部份為軍事(附:軍用倉庫)。內容詳細,有三頁之多,將領、裝備、所屬指揮之兵艦、指揮機關、駐地情形、交通情形、要守備軍主管人員和附設的修械所、彈藥摩軍糧庫、通訊機器庫等一寫明。第四部份為財政經濟。含甲財政,乙金融,兩工業,商業。第五部份為文化教育。含甲中等教育,乙國民教育,丙社教。第六部份為郵電交通。第七部份為社會調查。含甲社團,乙醫院。附:人物調查。人物,不僅寫了姓名、職務,而且寫明了住址,是否國民黨員和政治態度。如有的人物,寫明「曾任偽師長」、「曾任偽江陰縣長」、「叛徒」「反動」、「很反動」「極反動」「是長壽最大地主,地方勢力很大」地主階級代表,惡勢力很大」、「惡棍」、「惡」等等。我們編寫的江陰資料為解放軍成功渡江和平接管江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黎明前夜,我們所有人都在緊張等待解放軍早點打過江來。1949年4月21日傍晚我在家聽到江北隱約炮聲後,我當即從住地趕到學校,校門已由在校的寄宿生們守衛得很嚴密了。4月22日早晨我就聽到解放軍順利渡江向南穿插的消息,一路上我還看見國民黨反動派的一些軍政人員帶著家眷往南逃跑。我們南菁中學師生們則懷著勝利的喜悅,忙著準備迎接解放軍進城。我與謝銘生等9位同學在謝銘生家地下室開會,商討寫標語,接管學校等事務。22日下午我們就分頭開始活動,部分團員、學生去查封積穀倉國民黨的物資。由女同學們製作的紅紅綠綠歡迎解放軍的標語就上牆了,標語上寫有「新民主主義萬歲!」和「新民主主義青年團萬歲!"

23日清晨我走在大街上親眼看到解放軍進入江陰,這是我第一次見到解放軍,黎明終於到了,江陰城結束了黑暗的反動統治全縣人民獲得了解放。這時學校師生都走出校門載歌載舞參加慶祝活動,後來我留校擔任了解放後南菁中學第一任團支部書記和學生會主席。

相關焦點

  • 【解放記憶】無錫解放記憶:解放前後我的見聞
    「補課」很輕鬆,毫無壓力,鄧先生海闊天空地和我們「閒談」,我們了解到些許戰事進展和解放區的情況,還說那邊有一首很流行的歌叫《解放區的天是晴朗的天》,我們聽後很感新奇。約在無錫解放前十天的晚飯後,我習慣性地下樓到已打烊的「新亞藥房」去,藥房職員中有我的一位大朋友,他常給我講「山海經」。他是陽山人,十八歲上下。這天他劈頭就問:「你願不願意跟我去馬山參加共產黨的遊擊隊?」
  • 【解放記憶】無錫解放記憶:我所親歷的無錫解放前後的片斷回憶
    23日,學校裡忽然來了一些陌生人,一問,原來是江陰那邊過來的老師的家屬。他們急匆匆地說:「解放軍昨天晚上過江了。」這個消息很快傳遍全校。課雖然照樣開,但是師範部的許多學生沒進課堂,忙他們「自己的事情」去了;我們這些初中學生人在課堂裡,心也飛到遠處去了。
  • 【解放記憶】無錫解放記憶:江南大學地下黨護校迎接無錫解放
    1949年4月初的一天,江大地下黨支部書記接到指示,一旦國共和談破裂,人民解放軍即刻渡江南下,無錫即將解放,一定要依靠和組織師生員工保護好學校全部財產,把它完整交給人民。中共江大地下黨支部在上級黨組織的指示下,對江大當時現狀進行分析,感到當時國民黨統治下的無錫,正處於黎明前的黑暗時刻,反動的軍警憲特正在作最後的瘋狂垂死掙扎。
  • 解放百貨大樓:幾代人記憶中的「購物天堂」
    但在商圈林立、新型業態崛起的太原市,解放百貨大樓依舊在老地方,煥發著屬於自己的光彩。那個年代那段記憶    「解放」一詞,在那個年代的太原城,廣泛使用。    解放百貨大樓在當時已算太原市最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購物場所。小到針頭線腦,衣帽被套,各種五金廚具,大到縫紉機、自行車和鐘錶……品種之全、類別之細,逛一次,幾乎能買齊家裡的日常用度。    1965年,白莉花老人剛參加工作,在她的記憶中,解放百貨大樓是當時標誌性建築,在遍布低矮平房的解放路上,大樓不僅壯觀氣派,且熱鬧非凡;所有商品明碼標價,價格適中質量上乘。
  • 【解放記憶】泰州解放記憶:解放後的泰興小學
    1948年底黃橋解放,在國民黨當局的大肆渲染下,學校被迫解散,當時黃橋稍微有點資產的人家都隨之南逃,街面上可謂十室九空。這時我收到老家劉陳顧家莊老鄉長的來信(他跟我家有點親戚關係),讓我不要跟著別人南逃,留下來保護好學校的資產,迎接解放,所以我屬於當時教育界裡面不敢公開露面、但仍默默留守的普通教育工作者之一。
  • 【解放記憶】蘇州解放記憶:第二條戰線的鬥爭
    1947年4月27日凌晨,人民解放軍從平門、閶門、金門、婁門入城,蘇州宣告解放。蘇州當地報紙報導有關蘇州解放的消息1949年4月27日蘇州解放1949年4月27日6:40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29軍第85師第254團第一個解放蘇州,解放大軍從蘇州閶門入城
  • 【解放記憶】太倉解放記憶:難忘幹訓班的日子
    1949年5月13日那天,當我得到太倉解放的消息時當時接管太倉的幹部跟隨解放大軍進駐了太倉,太倉縣委感到幹部力量十分薄弱,決定舉辦幹部培訓班,這也是太倉解放後舉辦的第一批幹部培訓班。我當時很榮幸參加了培訓班。我和同學蔡斌才、浦懷忠等7個人到幹部培訓班報導後,因總人數有30多人人還不夠,我和同學又分頭下去動員了一批同學來參加。終於太倉幹部培訓班於5月25日正式開班,學員共70人,大多是太倉師範、婁東中學、明德中學的學生。
  • 「70歲」的合肥解放電影院要升級了
    據市場星報報導 最近很多合肥市民發現解放電影院大門緊鎖,並伴有施工機械的轟鳴聲,各電影票購買平臺上也顯示解放電影院在未來一段時間都暫停售票。是不是解放電影院要拆了?
  • 郭立群:為解放 J7 裝「大腦」 | 汽車記憶
    新重型項目新重型項目組要開發解放 J5,最初只有五六個人,後來又陸續加入一些人。這個項目做得很辛苦,比解放後幾代產品更難,因為這處於解放卡車從中型車擴展到重型車的打基礎階段。解放平頭車最先匹配三菱 FK 駕駛室,然後是 FM 和 FP 駕駛室,從 5噸增加到 9 噸。
  • 《解放日報》上的「解放」:一個詞裡的70年
    1解放:國家記憶1949年,《解放日報》一共有8190篇文章提到了「解放」,1952年後,出現「解放」的文章篇數有所回落,但在1964年後一路攀升,1970年達到頂峰,佔《解放日報》整個稿件數的23.5%。1978年至1981年,《解放日報》上含有「解放」的稿件佔比從14.44%跌落至5.26%。
  • 中國軍人高原記憶:寫在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
    中國軍人的高原記憶——寫在第一個「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之際    新華社拉薩3月27日電(新華社記者 梅世雄、白瑞雪、王逸濤)半個多世紀以來,被稱為「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發生著舉世矚目的歷史性巨變;    在120多萬平方公裡的雪域高原邁上富裕
  • 回首當年:1949,深圳這樣迎來解放的黎明!(組圖)
    原標題:1949,深圳這樣迎來解放的黎明晶報2019年9月30日訊 1949年,中國歷史的大轉折之年。年初,隨著人民解放軍戰略決戰「三大戰役」的結束,國民黨政權主要軍事力量被基本消滅,解放戰爭大勢底定。
  • 我童年親歷的廣州解放前後
    資料圖片  記憶  張均澍  武漢  退休教授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而廣州市的解放日是在當年的10月14日。新中國的誕生,廣州的解放,改變了我家庭的命運,也改變了我們的人生軌跡。廣州解放那年我7歲,我們家租住在廣州永漢路(現北京路)的同慶坊4號三樓。
  • 「70歲」合肥解放電影院開始升級改造,將暫別市民大半年
    1/10最近很多合肥市民發現解放電影院大門緊鎖,並伴有施工機械的轟鳴聲,各電影票購買平臺上也顯示解放電影院在未來一段時間都暫停售票。是不是解放電影院要拆了?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記者日前來到解放電影院一探究竟2/10始建於1950年的解放電影院,是新中國成立後合肥最早建成的一家電影院,解放,顧名思義,它意味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據了解,最早初的解放電影院建在明教寺附近,後牽到了宿州路現在的位置。
  • 龍泉解放紀述
    1949年5月1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二野五兵團16軍47師140團、141團解放了龍泉,古老的山城獲得了新生,龍泉人民迎來了黎明,歷史揭開了新的一頁。5月7日解放金華後,即沿金麗公路追殲國民黨第六兵團李延年殘部和13兵團李彌殘部,於5月上旬解放了義烏、永康、縉雲、麗水。11軍32師則從龍遊出發,沿公路向南猛追,於5月8日、9日解放了遂昌和松陽。  二野五兵團16軍47師由贛入浙後,也於5月上旬解放了開化、常山、江山、衢縣等縣城。當時的溫州已被浙南遊擊縱隊於5月7日解放,因此,南逃的國民黨軍只得沿麗浦公路經龍泉向福建方向竄逃。
  • 渡江戰役最後一仗,解放崇明島!| 戰上海
    東方網於5月21日起推出「戰上海」系列短視頻,帶你回到那段崢嶸歲月,重拾革命記憶,讓歷史照亮未來。△「戰上海」系列短視頻第十集:《解放軍摧枯拉朽解放崇明島 為渡江戰役畫上句號》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5月27日,上海解放了此時遠眺上海北方
  • 慶祝上海解放70周年紅色書畫展舉行
    東方網通訊員王嶗仕5月22日報導:今年是上海解放70周年,在世界政治經濟軍事格局大變化的新時期,在海軍軍醫大學隆重舉行「上海解放輝煌永恆」慶祝上海解放70周年紅色書畫展非常有意義。毛主席高瞻遠矚,中央軍委和具體負責解放上海的華東野戰軍的陳毅、粟裕等領導作了充分預判和具體部署,硬是要在上海這亇瓷器店捉國民黨舊政權和30萬守軍這亇老鼠,把上海完完整整地交到上海人民手中。  從全軍和老根據地抽調7千名革命幹部奉命在江蘇丹陽受訓,為解放上海後如何管理上海作出了充分準備,這就是名列史冊的"丹陽集訓"。
  • 微型展覽等活動喚醒幾代上海人的記憶 江陰路還是那個花鳥市場嗎?
    大家或許不知道,江陰路上曾經還有個小學,那裡可是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校友:常昊。  雖然,如今的江陰路已經沒有了當年的繁榮,江陰路小學原址也成了社區文化活動中心。但是,一條狹窄的弄堂,一個狹縫中的建築,反映出的卻是城市發展的潮流,映射的是社會前進的路徑。
  • 遠方追夢,追夢成都(四)解放
    今天,我跟孩子們說:「我想到了一個詞解放。」一個石馬,一塊石碑, 甚至於一棵樹都是他們尋找記憶的泉源。思想終於從書本中得到了解放!比如,我們去成都博物館,一波孩子到了,我們被送到了四川博物館。但最後,大家在成都博物館裡大開眼界。每一件物件兒都讓孩子們挪不開腿。王婧菲問:「老師,佛為什麼都不穿鞋?」佛,清心寡欲,光腳是在磨練自己的意志;普渡眾生,當然也包括蟲蟻花小草。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是研學旅行的目的。
  • 巷陌|解放中路
    紅專裡20世紀90年代,南海學宮建築全部傾頹,新的樓房在新的時代中迭起。師好巷道南書院、三槐書院,學宮街渭濱書院,是如今僅能尋到的幾處舊跡。道南書院尚有80多歲的楊氏老人在居住,地面的麻石磚和房門上的刻字仍是清年間的。「三槐書院」的門頭石、門石左側的柱礎、二進的瓦房頂、牆角「王駱共牆」的小塊麻石等保存完好,舊時三槐書院書院即王氏書院,與駱氏書院一牆之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