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不輸在起跑線上,是一句非常惡毒的話

2020-08-27 育兒學說


易中天,是武漢人,也是這次疫情之下,為數不多的敢講真話的文人。武漢封城後,他寫的一篇《武漢鉚起,馬屁精滾開》刷爆全網。


易中天以敢於說真話紅遍全國。今天我們給大家分享一篇易中天談教育的訪談+視頻:這段訪談中,最震撼的一句話就是: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一句非常惡毒的話!


他說:


我堅決反對望子成龍。那要怎樣?望子成人,成為真正的人。


我對基礎教育的主張:健康快樂的童年,真實善良,再加一技之長。


01

真實就是不唱高調


有一所小學舉行作文競賽,題目是《我的媽媽》。家長們都來了,坐在臺下聽孩子們朗讀自己的作品。孩子們很可愛,也很努力。可惜那些作文千篇一律都是歌功頌德:我的媽媽最偉大了,她和藹可親,美麗動人,勤儉持家,相夫教子等等,全是大話、套話、空話,陳詞濫調,家長們一個個昏昏欲睡。
這時,一個小女孩走上臺,開口就說:我的媽媽是個傻瓜。臺下聽眾從迷糊中醒來,聽她怎麼講。小女孩說:我的媽媽是個傻瓜。有一次她煮牛奶,突然想起洗乾淨的衣服還沒有晾,就去晾衣服。走到院子裡,又想起爐子上有牛奶,扔下衣服就跑回廚房。結果呢?衣服也髒了,牛奶也喝了。
你們說,我的媽媽是不是傻瓜?
其實,我的爸爸也是傻瓜。有一天,他穿著西裝打著領帶拎著公文包匆匆忙忙從臥室裡衝出來,一邊跑一邊說:我要遲到了。媽媽在廚房裡弄早飯,理都不理他。過了一會,爸爸回來了,不好意思地說:我忘了今天是雙休日。
我的爸爸,是不是也是傻瓜?
這樣的爸爸媽媽,當然也生不出聰明的孩子,所以我和弟弟也是傻瓜。可是,我真的好愛好愛我的爸爸、媽媽和弟弟。我長大了,也要嫁一個爸爸那樣的傻瓜男人,也生一個傻瓜姐姐和傻瓜弟弟,一家人開開心心生活在一起。

小女孩念完作文,鞠了一躬。全場鴉雀無聲。片刻之後,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沒有鼓掌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小女孩的媽媽,她已經淚流滿面泣不成聲。

這就是真實的力量。一點都不難。那又為什麼做不到?因為習慣了唱高調。

很早以前,我們寫作文,就追求所謂思想意義。如果還有華麗的辭藻,便會被視為好作文。其實生活中哪有那麼多意義?小孩子又哪有那麼多思想?就算有吧,也是樸實的。但是不行,必須唱高調,動不動就是宏偉目標和遠大理想。久而久之,就不會說人話了。人話都不會說,還能寫出好作文?那才是怪事。

【視頻】易中天:什麼是真實?


02

善良就是不忍傷人


孟子講過一個故事。故事是齊宣王的,說齊宣王要舉行祭祀儀式,但看到用來祭祀的牛哆哆嗦嗦流著眼淚,於心不忍,於是決定換一隻羊來祭祀。講完故事,孟子問:有這事嗎?齊宣王:有。孟子:老百姓都認為大王小氣吧?
齊宣王:可不是嘛!不過齊國再小,寡人也不至於連一頭牛都捨不得。實在是不忍心看著它哆哆嗦嗦地無罪而死,這才換成了羊。
孟子:老百姓這樣講,並不奇怪,畢竟是用個頭小价錢低的,換了個頭大的。何況要說「無罪而就死地」什麼的,牛和羊又有何區別?
齊宣王笑了。他說:寡人自己也講不清是怎麼回事,看來也只好讓老百姓說寡人吝嗇。
孟子:沒關係。事情其實很簡單,就是大王只看見了牛,沒看見羊。看見了羊,同樣也會於心不忍的。這種不忍之心就是仁啊!

接下來他說:「是心足以王矣!」——《孟子·梁惠王上》

意思很清楚:一個人,只要有愛心,甚至只要在傷害無辜時能夠於心不忍,那他就是善良的人,有道德的人,值得尊敬的人。一個領導如果有愛心,就會得到擁護,享有威望,甚至成為世界之王。

【視頻】易中天:什麼是善良!


03

一技之長是未來的生存之道


家長說,現在不拼命學習,將來有飯吃嗎?那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學得越好,死得越早。為什麼?理念不對。
中學和大學文科,很多課程都是大而無當的東西,好像每個孩子將來都要當科學院院士或者幗。嫁靈道。其實,不管政治家、企業家、科學家還是藝術家,這個家那個家,永遠都是極少數,不能作為培養目標,生存之道才是最重要的。
那麼,我們教的東西,能夠用來謀生嗎?不能。

更何況時代變了,人類已經進入工業4.0即人工智慧時代,機器人必將取代普通勞動者。不改變現在的教育理念和課程設置,將來肯定會有大量的人找不到工作。這很殘酷,但我們只能面對現實。
這麼說,未來世界,人沒用了?不,有用。

但,具有存在意義的工作,只有兩種:創造性勞動、個性化服務。
實際上在未來世界,吃得開的將是有想法和細膩感覺的手藝人。機器人畢竟是機器人,無法提供需要偶然性和人情味的服務和產品。

那時,人們會更加看重親情和人性,希望飯菜裡有媽媽的味道,衣服上有情侶的體溫,就連餐具和潔具都有個性的表達。哪怕寫得一筆好字,都是會大受歡迎的。

所以,小學一定要開手工勞動課,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作文就更是不能寫得像機器人。我希望,我們的教育能夠課堂上多一點笑聲,課堂下少一點作業,那才真是功德無量。

【視頻】易中天: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真的是一句非常惡毒的話!


我希望中國教育能讓我們每個孩子,中國改革、中國社會能夠讓我們每個中國公民都成為真正真實的人,善良的人,健康的人,快樂的人,這就是我的中國夢。


任何教育的進步都是極其艱難和緩慢的,與其期待國家的教育變革,不如期待學校教育的改善;與其期待學校教育的改善,不如從家庭教育的改進做起。孩子的未來不是掌握在學校,而是掌握在父母手中。

相關焦點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稱之為惡毒,一點不為過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不知道從何時起,某些人卻變著「花招」的把文字玩出各種「新花樣」,其中就有這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乍一聽這句話,大多數人都覺得有點道理,不輸在起跑線上,對啊,沒毛病啊,誰也不想輸啊,誰都想贏啊!但仔細想想,卻總感覺十分彆扭,什麼是起跑線?起跑線如何界定?
  •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其實是一句廣告語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是時下一些青年父母親最愛念叨的一句話。為此,孩子還未出世時就進行胎教,一兩歲開始教認字,三四歲教學琴、畫畫、學英語等,千方百計要上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小學,不惜重金送孩子進各種才藝培訓班,似乎孩子如果一開頭沒跑好,這一輩子就輸定了。
  • 請放棄教育最荒唐的一句口號吧!「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幾十年來教育最荒唐的一句口號;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口號成了多少年來家長教育勵志的座佑銘。可是就是沒有人懷疑,它其實是一句害人害己害社會的荒唐口號。起跑線是什麼,它設立的初衷就是為了公平,如果每一個運動員都想在起跑線上先勝一籌,
  • 你還相信「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教育口號嗎?
    想想看,「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口號是誰提出來的?一定不是真正的教育家提的,也一定不是真正懂教育的人提的。而是那些蠱惑父母去讓孩子上各種各樣的課外輔導班的「教育機構」說的,這是他們屢試不爽的「宣傳語」。因為真正懂教育的人,是不會說這樣違背教育常識的話的。而「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偽命題。
  • 為什麼「不輸在起跑線上「是一個偽命題」?
    」的完整表述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輸在起跑線上」的邏輯前提是另外一句同樣具有中國特色的口號,叫做「知識改變命運」。因為相信「知識改變命運」,怕孩子的命運被改變得慢,或者怕改變得不夠徹底,因此有人進一步提出諄諄警告曰:「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輸在起跑線上」在現實生活中直接導致了兩種同樣具有中國特色的現象:一是無限度地提前施教時間——早教;二是拼著比著加大對孩子學習的時間投入和經濟投資——補課。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能會讓孩子輸在終點線上
    該文批評了在中國膾炙人口的一句口號: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十年過去了,這句違背教育基本規律的口號依然響徹雲霄,成為數不勝數的教師、家長教育孩子的座右銘。這句絕非科學論斷的教育口號對中國目前負擔過重的初等教育現狀起到了推波助瀾的壞作用。
  • 什麼叫「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原來是這樣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沒什麼錯,只是很多人理解錯了首先要明白起跑線在哪?很多人都沒搞懂起跑線就亂跑沒搞懂起跑線,就不知道終點在哪,結果跑的方向錯誤,但無法回起點重新再來其實所謂的起跑線,也就是人生的起點,出生的那一刻。
  • 人生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多年來被這樣的話誤導著。
    起跑線,什麼是起跑線?一般是指運動員的起跑的位置,起跑線包括賽道。往往只有在短跑和百米衝刺時才顯得重要。但是人生是一次短跑和百米衝刺?顯然是不對的。現如今社會, 比如教育資源的不均衡、父母的背景不同、父母所受的教育不同、父母對世界的認知不同等等。已經沒有把你和其他孩子放在同一起跑線。
  •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調查:到底是條什麼線?
    但仔細想來,我們的教育在「應該教孩子什麼」這個問題上,早早就有了偏差的苗頭。    比如,有一句話,可能你已經很熟悉了——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這句話,至今依然在影響、制約著望子成龍的家長。在記者對820位在校大學生以及一個高中畢業班的樣本調查中,超過65%的人表示:從小,父母和老師就將這句話掛在嘴邊。    那到底,這個「從小」,是多小?
  • 鄭強教授:我們的孩子沒有輸在起跑線上,可是被累死在起跑線上
    教育孩子成為了許多家長的一大難題,對於這些家長來說,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最重要的,所以為了讓自家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起步早,不斷地逼迫孩子去學習,但這樣做真的正確嗎?在2020亞洲教育論壇年會上,身為網紅校長的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在現場演講時,又再度爆出金句表示:「我們的孩子沒有輸在起跑線上,可是被累死在起跑線上!」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很多人職場人從一開始就註定輸了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關於職場人輸在起跑線上的感悟。從小打到習慣了父母的安排,上學是安排的,興趣愛好是安排的,考大學選專業是父母安排的,找工作是父母安排的,結婚生孩子也是父母安排的?原因就一句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太害人了,而且害了不止一代人,更被商家拿來忽悠說事,烙上了深深的商業氣息,教育行業、房地產行業等等,幾乎我們的,尤其是孩子們的衣食住行所有的一切都透著一股子「買買買、花花花、比比比、學學學」的味道,只要對孩子好,家長們幾乎是毫無底線和原則的。
  • 德國的教育:輸在起跑線上,沒關係
    咱們很多家長都說一句話,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定要讓孩子們有更高的起步平臺,所以從小就逼著孩子去參加各種各樣的學習培訓班,也不問問自己孩子喜不喜歡!反正就讓他們去學畫畫,學鋼琴,學書法,學各種各樣的東西。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什麼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現在有些家長,從小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輔導班,綜合理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是這個「起跑線」到底在哪裡?它的本質又是什麼?有些家長也會為了這個「起跑線」而焦慮! 家裡有孩子的時候,我們家長難免不對「起跑線」這個詞感到敏感。
  • 教育,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孟母三遷談孩子的起跑線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說法從什麼時候開始流行起來的已經無法考究,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句話在中國家長中非常流行。今天就讓我們來談一談什麼才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雖然房貸和借款不知道要多久才能還清,但似乎已經看到孩子在學區房出生,且生在了一個相對較高的起跑線上,順理成章的上了雙語幼兒園,重點小學,重點中學,重點高中,清華北大已經在招手了。然而事情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完整的看一下孟母三遷的故事。「昔孟母,擇鄰處」,孟子的母親為了孟子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經過三次搬家搬到了學堂旁。
  • 鄭強:中國的小孩子不是輸在起跑線上,而是被累死在起跑線上!
    小時候不能玩,不允許玩,還被別人玩,整個社會都在玩我們的孩子,包括爹媽還有爺爺奶奶。小孩子小時候不能玩,所以成人以後最渴望的就是玩,哪還有心思專心的搞研究呢?第二:中國的小孩子不是輸在起跑線上,而是累死在起跑線上!
  • 一句「不要輸在起跑線上」,讓人忘記了教育的初心!回頭再看「不要...
    類似「笨鳥先飛」「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等口號,不僅見於各類培訓機構的傳單上,在很多家庭的教育觀念中,都可謂是根深蒂固。然而,這種所謂「起跑線上的恐慌」,更像是一種焦慮症。   說它是一種焦慮,原因在於很多家長都擔心自家孩子跟不上別人,這種情緒極易在家長群體中傳遞,甚至形成一種慣性思維。一個孩子一旦降臨人世,其家庭就要承受更多壓力,競爭也在這個時候開始。
  • 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到底在哪裡?
    他們都已經取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是在這條關於父母的起跑線上,他們幾乎都留在原地,就連黃磊黃渤都邁不出半步。02、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之前看過一部印度電視,名字就叫《起跑線》。影片用一句話概括了整部電視的主題,那就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工人日報:人生是場長跑,起跑線上輸了又何妨?
    原標題:人生是場長跑,起跑線上輸了又何妨?   最近一則孩子5歲學英語被問「怎麼這麼晚?」的新聞引發輿論譁然。事情起因於兩位幼兒園孩子媽媽的聊天,一位媽媽本希望孩子快樂成長,另一位媽媽的一番話卻刺痛了她:「別的孩子都提前學,就你孩子不學,將來上學跟不上,她能快樂嗎?
  • 不尊重孩子生長規律的教育,早就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
    如果考遊泳,那絕對不練跑步;如果考拉單槓,那絕對不練撐雙槓。在激烈的競爭當中,所有素質教育都會變形的,你考什麼我就幹什麼,為了身體健康?以後再說吧!這就是素質教育這個說法的荒誕。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不尊重孩子生長規律的教育,早就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中國家長最喜歡說,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可是多大歲數算是起跑線呢?十歲?
  • 長頸鹿美語石家莊: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前提是什麼?
    和以往不同的是,在暑期,我會更多地聽到關於「起跑線」的話題。「那麼小就來試聽啊?」「哎呀,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嘛。」「人生是長跑啊。」「長跑也得搶位子啊。」我從廁所回來一看,我的位子果然被搶掉了。我認同「人生是一場長跑」,但我也認同「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如果有條件也有能力,讓孩子多學幾個單詞,多讀幾本書,絕對不是一件壞事。什麼是快樂教育?——別扯什麼輕鬆啊,沒作業啊,學習成績不好,就一定不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