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效應:遇到危險時,你這麼做或許能救你一命

2020-10-10 每日開心一下呀

1964年,在美國紐約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年輕女子在結束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到行兇的歹徒。她絕望地哭喊:殺人啦!救命啊!救命啊!整個過程持續了十多分鐘,儘管她大聲呼救,甚至驚動了周圍的人,有的人頻頻回頭看著發生的一切,有些人震驚地停下了腳步。但無一人來救她,甚至沒有一人打電話報警。


這件事引起紐約社會的轟動,也引起了社會心理學工作者的重視和思考。人們把這種眾多的旁觀者見死不救的現象稱為責任分散效應(旁觀者效應)。


對於責任分散效應形成的原因,心理學家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和調查,結果發現:這種現象不能僅僅說是眾人的冷酷無情,或道德日益淪喪。因為在不同的場合,人們的援助行為確實是不同的。


有許多人在場的話,救助別人或許要付出一些代價。而這時,很多人就會想,也許別人會救他,也許等別人出手的時候,我再出手幫忙。所以,幫助求助者的責任就變成了大家來分擔,造成責任分散。如果需要幫助的人真的出了事情,那也不是我一個人的責任。換句話說,旁觀者每個人分擔的責任很少,甚至可能連他自己的那一份責任也意識不到,從而產生一種「我不去救,由別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體冷漠的局面。


可是,當求助人遇到緊急情境時,如果只有一個人能提供幫助,他會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尤其是當受難者直接向他求助,並且有眼神交流的時候,那他更可能因為這些私人化的聯結,出手幫助受難者。因為如果他見死不救會產生很大的罪惡感、內疚感,而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價。


所以,在面對一堆人的時候,你該怎麼辦呢?與其漫無目標地求救,你應該迅速地掃視到一個看起來有可能幫助你的人(比如有人要打劫你的時候,那個更可能幫助你的人可能是一個成年男性而不是一個小女孩),向他求助,最好能有眼神交流。這樣,你獲得幫助的可能性才更大。

相關焦點

  • 野外遇到危險的動物怎麼辦?這些方法或許可以救你一命
    對於讓人類來說,鱷魚似乎遠比鯊魚危險,至於蛇,每年更是傷人無數。這些數據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你的主觀認知?那麼萬一我們哪天遇到了危險的野生動物,我們該如何自救呢?下面我們以幾個大家所熟知的動物進行舉例。
  • 保命指南:心理學家教你怎麼識別身邊的危險
    再聯繫之前的:上海楊儷萍被殺藏屍冰箱案天津男子泰國殺妻騙保案浙江女富商被男友活活打死……這一系列的慘案警示我們能夠識別身邊危險的重要性:如果我們能夠提前識別危險、逃離危險,說不定可以救自己一命。今天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聊一聊如何識別危險
  • 關鍵時刻,它能救你一命!
    關鍵時刻,它能救你一命!就比如說正在進行某一個基本運動,像爬樓梯或勞作等之類的就需要爆發力來支撐住自己的身體。而且一旦發生什麼危險比如說地震之類的,有爆發力的人往往比沒有爆發力的人跑得更快,所以說強大的爆發力還有助於自己逃脫危險,可以說,在關鍵時候,有好的爆發力的人,它能夠救你一命!
  • 關鍵時刻或許會救你一命,這些技巧建議收藏背誦,關鍵時刻保命
    當你你被一隻大黑熊追著跑,或者你被困在野火蔓延的森林中,又或許你的手被束線帶給纏住了,也許這些事情剛好都同時發生,真是倒黴的一天,對吧?無論情況看起來有多麼絕望,總有一些聰明的技巧能夠幫助你逃離困境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在危急情況時該如何自救吧。
  • 坐飛機時不得不注意的小事,關鍵時刻能救你一命!
    坐飛機時不得不注意的小事,關鍵時刻能救你一命!由於它方便又省時,所以在長途旅行時,人們大多會選擇飛機出行(當然,除了一些特別恐高的人,比如你們的小鮮肉—鹿晗)。從買票到安檢再到登機,一系列流程也許你已經輕車熟路,那麼登機之後該怎麼做你真的會了嗎?作為乘客,你知道怎麼做來保障自己及他人的安全嗎?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一切行動聽指揮,按乘務員提示,照做就是。
  • 你的生活,被心理學了麼?//逃不出的心理學效應
    這次分享一些生活中經常遇到的經典心理學效應:安慰劑效應如果說,平時小病小災吃的藥很多都是安慰劑作用的體現,你相信麼?安慰劑的作用到底多大?心理學家真的做過實驗,給參與者吃點和效果無關的東西,效果和吃真的沒什麼差別,也就有了「安慰劑效應」,這一效應充分體現了人的自我暗示性有多強,也說明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力量的強大,有些事,你覺得是,可能結果就是,你相信,可能就存在。
  • 知道了這些燈語,說不定能救你一命
    知道了這些燈語,說不定能救你一命汽車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最普遍的出行工具,但開車是件很危險的事,尤其是晚上,此時的視線會受到嚴重影響,完全是靠大燈來照明,不過晚上使用大燈是很多技巧的。相信大家都知道,晚上開車不能一直使用遠光燈,這樣會給對面的車輛造成很大影響,導致對方什麼也看不到,這樣就很容易發生事故。
  • 常考心理學效應之責任分散效應
    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新聞,當一個人遇到困難時,路邊有很多圍觀者,但是卻沒有人出手相助,其實這涉及到心理學上的一個效應:「責任分散效應」。當她又喊叫時,附近往戶又打開了電燈,兇手又逃跑了。當她認為已經無事,回到自己家上樓時,兇手又一次出現在她面前,將她殺死在樓梯上。在這個過程中,儘管她大聲呼救,附近住戶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觀看,但無人來救她,甚至無一人打電話報警。這件事引起紐約社會的轟動,也引起了社會心理學工作者的重視和思考。人們把這種眾多的旁觀者見死不救的現象稱為責任分散效應。
  • 女生保護自己方法,關鍵時候能救自己一命,希望你永遠不會用到
    女生保護自己方法,關鍵時候能救自己一命,希望你永遠不會用到@奇妙的棉花糖:我只想說,根據《中國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0條第三款,「對正在進行行xiong、sha人、qiang劫、強jian、綁jia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
  • 《煤氣燈效應》:你我皆適用的心理學常識(一)
    接續前篇《<煤氣燈效應>:一部經典電影所折射出來的危險關係》,在此,繼續解讀《煤氣燈效應》一書的內容。某個人,或是你的愛人、領導、同事或其他的親人,堅持要讓你同意,一個你明知道是不對的觀點,雖然內心不情願,但還是妥協、照做了,並且還在內心說服自己:這麼做是為了獲得對方的認可,目的是為了保持一段讓自己感覺良好的關係。
  • 有趣的戀愛心理學:「吊橋效應」
    「吊橋效應」是心理學上一個著名的現象,來自正經的心理學家做的正經的心理學實驗,看完後你或許會對如何讓心儀的對象增加其對自己的心動值,有所領悟。這篇看完記得私藏哦,或推薦給不會「撩」的小夥伴們,不然景區裡的吊橋你可能搶不到。
  • 十大心理學效應,拉開你與同齡人的差距
    人類社會的很多奇妙現象與行為均可歸結為人的心理活動,以及由此產生的行為,都可以通過心理學進行解釋。今天為大家介紹 10 個心理學效應,讓你在生活中更「得心應手」!有時我們總不經意地把自己的問題放到無限大,當我們出醜時總以為人家會注意到,其實人家或許當時會注意到,但事後馬上就忘了。沒有人會像你自己那樣關注自己,「聚光燈效應 」只存在於你的頭腦中,而非真實情況的反映。試一試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會更好。
  • 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多少)
    過程很簡單,設想你是這房間的主人,只要有人走進房間,看到鳥籠,就會忍不住問你:「鳥呢?是不是死了?」當你回答:「我從來都沒有養過鳥。」人們會問:「那麼,你要一個鳥籠幹什麼?」最後你不得不在兩個選擇中二選一,因為這比無休止的解釋要容易得多。鳥籠邏輯的原因很簡單:人們絕大部分的時候是採取慣性思維,可見在生活和工作中培養邏輯思維是多麼重要。
  • 地震時可以救你一命的摺疊安全帽 裝進包裡防地震必備
    地震帶來的災難是毀滅性的,前兩天台灣花蓮發生了6.5級地震,而且最近幾年總有不同地區頻繁發生地震的情況,不要以為危險遙不可及,有可能真的會發生在你的身邊,地震發生時最重要的是保證頭部安全,不要被重物砸到,最好的方法是有一個安全帽,但是普通的安全帽都是工地施工時才會戴的,又大又重,平常沒有人會攜帶這樣的安全帽
  • 心理學:算命先生總能「算」得很準?掌握了這個,你也能「算命」
    關注我,每天分享最實用的心理學知識電影《哪吒》裡面有一段經典的臺詞「我命由我不由天」。但現實生活中卻有很多人相信「我命由天不由我」。他們相信人的命運是天註定了,所以才有了算命先生這個職業。為什麼算命先生能「算」的這麼準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不得不提到一個心理學效應-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是指人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並認為它特別適合自己並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點,即使內容空洞。
  • 感情裡,男人女人,不可不知的三種戀愛心理學效應
    生活中,之所以有那麼多的人分手,所謂的父母不同意,其實是自己不能堅定自己的立場而已,作為父母的,也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幸福,一旦你確定了自己的選擇,父母是拗不過子女的,在戀愛心理學中,越是被父母幹預的情感,相反的是,兩個人的感情,愈發的好,因為父母不同意,兩個人格外珍惜,在一起的機會,所以男人,女人需要明白的是,無論你們兩個人感情中,遇到什麼艱難險阻?
  • 心理學研究發現:能讓你在社交中獲得「好人緣」的5個心理學效應
    原創高品質科普文|「心理學簡報」每天更新心理學專業知識無論是在職場、學校還是其他的社交場合,我們總是會發現一些人很討人喜歡,但如果要問為什麼會喜歡他們,我們可能很難準確地說出理由。人人都想在集體中獲得好人緣和認同感,但為什麼只有少部分人能得到廣泛的喜愛呢?
  • 你一生中必定會遇到的那些心理學
    過程很簡單,設想你是這房間的主人,只要有人走進房間,看到鳥籠,就會忍不住問你:「鳥呢?是不是死了?」當你回答:「我從來都沒有養過鳥。」人們會問:「那麼,你要一個鳥籠幹什麼?」最後你不得不在兩個選擇中二選一,因為這比無休止的解釋要容易得多。鳥籠邏輯的原因很簡單:人們絕大部分的時候是採取慣性思維。所以可見在生活和工作中培養邏輯思維是多麼重要。
  • 520特別專輯:4個戀愛中的心理學效應,掌握後讓你快速脫單
    今天,寸光分享八個戀愛中的心理學小效應,熟練掌握後,我相信你也會收穫你的愛人。第一個:吊橋效應加拿大心理學家達頓曾經做過一個實驗:讓一位漂亮的女士站在橋中央,對18到30歲的男士們進行問卷調查,一座橋是高懸於山谷之上的吊橋,左搖右晃,下面河流湍急,十分危險。另一座橋是架在小溪上的堅固的木橋。
  • 你不知道的心理學:成年人身邊面對的人際「雷區」和心理「效應」
    或者說是不全面的,心理學卻遠不止這些。心理學,我們可以把它看做,是為任何關心自己身心健康、身心發展,想要變得優秀的人所準備的。性格內向可以改變嗎? 遇到喜歡的女孩子,如何才能夠讓對方也喜歡我? 職場中如何和領導、同事溝通,更容易讓對方認同自己? 產品要如何設計才更受用戶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