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員很焦慮券商人才培養體系轉型

2020-12-15 東方財富網

隨著行業競爭逐漸加劇和轉型不斷深化,券商研究員的競爭環境產生變化,自身焦慮情緒也愈發凸顯。與此同時,券商機構的人才培養戰略也更加精細化,對於研究隊伍的搭建強調賣方特質,對於明星分析師的打造則更重品牌協同效應。

光鮮背後壓力重重

研究員焦慮情緒凸顯

在大多數人眼中,頂著「名校」、「高薪」光環的券商研究員被視為金融精英。而近些年來,隨著行業競爭加劇以及優秀人才不斷湧入,研究員的競爭壓力也與日俱增。

一基層研究員坦言:「雖然金融行業不存在生存壓力,但市場變動、高強度工作都會讓研究員身心俱疲,這個職業外表光鮮,但背後吃的苦並不比其他行業少。」

中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認為,各行各業存在焦慮感非常普遍,尤其是對於競爭激烈的投研人員來說,焦慮感很深。不過,如果有真本事,研究員依舊能夠脫穎而出,而且研究員的晉升通道非常多,如內部晉升或進入買方做投資。

徐高同時提到,「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年輕人願意加入投研行業。參考優秀研究員的標準,只要自己有真材實料,努力還是會有回報。當然,這需要時間,並不是短期能夠實現的。」

談到券商研究員如何克服焦慮並穩定進步時,多位受訪者表示,研究員應該在目光長遠的同時,打造快速學習能力,積累更多產業經驗。

「這幾年大家對職業生涯有很多焦慮,我個人覺得還是因為低頭趕路太久太急,很少思考行業的長期出路。」中信建投證券研究所所長武超則說,「其實,我覺得分析師的黃金時代才剛剛開始。因為券商研究的商業模式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其中都離不開有定價能力的資深分析師,好的分析師應該是越老越吃香,而不是被市場的短期考核壓得喘不過氣。當然,這種變化也會導致行業競爭格局分化和去產能,從追求數量到追求質量,從追求短期到追求長期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開源證券總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長孫金鉅建議,「對剛入行的研究員來說,研究佔絕大部分,路演、調研等較少,所以打造好知識體系和研究框架體系至關重要,要培養快速學習能力。」

武超則建議研究員積累更多的產業經驗,「過去幾年,券商和基金行業的市場化使得很多優秀的年輕人對這個行業趨之若鶩,其中不乏名校畢業的各類優秀人才。我覺得,如果想做一名優秀的行業分析師,應該儘可能做一定時間的產業研究,比如我們的電子、通信、醫藥研究員,很多是在產業工作過後再成為行業研究員,尤其是你大學的專業就是這些專業領域的話,這樣後發優勢也會更明顯。」

人才培養強調賣方特質

明星分析師打造更重品牌協同

作為賣方研究員,券商研究員在成長路徑及能力要求等方面與買方研究員存在諸多不同,這也使得券商研究所的人才培養有了不同的側重。近些年,佣金分倉等業務的發展,使得「賣方特質」在研究所團隊建設時更受關注。

武超則認為,賣方研究員和買方研究員是不同的,賣方更像一個老師或者教練的角色,而買方更像一個運動員,所以,賣方的價值更多體現在過程研究、邏輯框架、信息的廣泛性、分析方法的系統性,而買方的價值更多體現在結果的判斷、獨立思考的能力。

孫金鉅稱,由於工作目的不一樣,賣方研究還需要特定「賣方素質」的強化,以適應對外服務的需要,如性格特徵、溝通能力等。

申萬宏源研究所總經理周海晨認為,全面的知識結構、溝通能力、勤奮踏實、高自我驅動和抗壓能力等,都是賣方研究不可或缺的特質,是行業專家+資本市場專家。

培養「賣方特質」研究員隊伍的同時,各家券商也希望能打造「明星分析師」IP。而在媒介傳播方式轉變、民間股神頻出的背景下,明星分析師的打造也面臨著不一樣的挑戰。

孫金鉅認為,明星研究員的打造,除了行業的機遇、平臺的整體氛圍等外部因素外,自身的綜合能力要求也會比較高。

周海晨認為,一名優秀的分析師應該是認同所在機構的研究價值觀,能團隊作戰,能對研究體系有貢獻,兩者相得益彰。一味強調分析師個人品牌可能與研究的體系優勢脫離了關係,導致研究機構品牌弱化。如能用好明星分析師的個人品牌效應協同研究機構品牌發展,就變得更有價值。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

相關焦點

  • 券商研究所轉型 要這麼幹
    北京一券商研究所內部人士表示,券商研究作為人才密集型的行業,人才是發展的重中之重,從外部吸引優秀人才是券商研究所提升競爭力的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之一。今年,北京一中型券商的研究所通過外部招聘十幾名同行業優秀人才,迅速擴充團隊,研究領域的廣度和深度均得到了提升,研究所業績的提升也很明顯。
  • 券商研究所轉型,要這麼幹…
    深化投研價值及人才培養提升研究所綜合影響力和過去賣方研究不同,這幾年研究所業務發展正在迎來明顯變化。所以研究所要紮實培養、精心雕琢,培養出具有對產業有深入細緻研究實力的研究員,這樣才能建立對『產業與上市公司』而言券商及研究所的口碑。」
  • 「焦慮」之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
    可以說,在線教學能夠實現與課堂教學「實質等效」,也能有效推進打造本科教學「金課」目標的實現,確保人才培養質量。我們要在堅持和改進在線教學的過程中,逐步化解疫情之下人才培養質量的「小焦慮」。長遠看,這也有助於我們探索中國在全球高等教育領域的「範式改革」,化解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大焦慮」。
  • 主打「特色牌」 券商發力賣方研究業務
    深化投研價值及人才培養  和過去賣方研究不同,這幾年研究所業務發展正在迎來明顯變化。  北京一家券商研究所人士表示,券商研究作為人才密集型的行業,人才是發展的重中之重,從外部吸引優秀人才是券商研究所提升競爭力的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之一。今年,北京一中型券商的研究所通過外部招聘十幾名同行業優秀人才,迅速擴充團隊,研究領域的廣度和深度均得到了提升,研究所業績的提升也很明顯。
  • 有券商一口氣投放80個投行職位!券商開啟2020人才爭奪戰,三大業務...
    面對外資投行與銀行理財子公司的人才競爭壓力,券商內部也開始轉變人才策略和招聘思路,多家頭部券商一改往年收縮編制的策略,大舉進行高薪社會招聘,招聘的崗位和人數都比前幾年大幅增加,謀求佔據主動權。整體來看投行部門擴招最為明顯,個別券商研究所也在積極擴張投研人才。
  • 期貨分析師薪資水平較低 研究員轉型迫在眉睫
    「我們和券商分析師相比,完全不在一個層級。」談起工資收入,期貨研究所研究員對於券商分析師一臉羨慕。上海一家中型期貨公司的分析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他的主要工作職責還是通過研究來為市場業務提供支持,包括日常報告、調研、路演等。 這一情況在期貨公司非常普遍。相對於證券分析師的廣受關注來看,期貨分析師還是比較小眾的群體,收入上也難以顯著提高。
  • 多家券商發力賣方研究業務 研究所重要程度不...
    多數機構認為,人才戰略無疑仍然是有效且核心的策略,年底搶人大戰或者跳槽季,無疑也體現了行業流動的態勢。「得人才者得天下」似乎是一個長期有效的策略。北京一券商研究所內部人士表示,券商研究作為人才密集型的行業,人才是發展的重中之重,從外部吸引優秀人才是券商研究所提升競爭力的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之一。
  • 分倉佣金收入排名劇變 多家大型券商研究業務轉型
    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賣方研究機構均開啟艱難轉型,過去一年成果來看,大券商中,中信證券推出了全新策略框架下的年度策略報告,預示著內部橫向整合形成合力,賣方研究回歸研究本源;國泰君安、招商證券等進一步優化研究體系,推進研究轉型;華泰證券、中信建投證券健全跨境研究服務體系,廣納人才;亦有中小券商研究所轉型進一步顯現成效,國盛證券研究所分倉佣金收入排名一舉提升14名,研究的優勢開始反哺經紀等業務條線
  • 依託騰訊雲認證人才培養體系,這家企業實現了數位化轉型降本增效!
    作為騰訊雲開放體系下的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騰雲悅智科技(深圳)有限責任公司在今年8月加入騰訊雲「優才計劃」後,通過系統的人才培養、篩選體系,迅速招募了一批雲計算、大數據、AI、安全網絡等相關業務領域的優秀人才,提升了團隊整體的技術實力。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下騰雲悅智科技與騰訊雲培訓認證的故事。
  • 金融科技人才儲備大戰!國君海通廣發國信等多頭部券商競開IT專場...
    大規模招聘的背後,要有薪酬與激勵機制的支撐,有頭部券商IT負責人對記者稱,目前即使是頭部券商的人才競爭力也顯不足,一些私募等機構對金融科技人才同樣渴求,他們往往給出更有競爭力的薪酬,對頭部人才的吸引大大高於券商。
  • 勞動教育 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一環
    原標題:勞動教育 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一環 編者按 教育部日前發布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實施勞動教育的重點是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鍊、磨鍊意志,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
  • 浙大管院基於「商學+」人才培養體系推出全新項目
    由浙江大學管理學院與阿里巴巴釘釘大學聯合開發與深度定製的數位化轉型高級研修項目(DiTAP)正是子項目之一。「商學+」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化實踐隨著社會活動的系統化、產業的融合化、知識結構的多元化,以及當今時代下的行業邊界模糊化,時代越來越需要能夠「突破邊界」的通識型人才、創新型人才、領導型人才。
  • 數位化浪潮來了,頭部券商都在提「全面向數位化轉型」,到底怎麼做...
    中泰證券作為註冊地位於山東的一家上市券商,2018年起就啟動了全面數位化轉型戰略,目前正朝著「成為一家具備強大科技賦能的證券公司」的目標快速邁進。什麼是數位化轉型?如何推進證券行業數位化轉型,以科技賦能業務發展,從而實現證券公司高質量發展,成為擺在資本市場重要參與主體面前的重大課題。券商中國記者發現,華泰證券、國泰君安、海通證券、招商證券、國信證券等頭部券商都在2020年券商半年報中明確提到「數位化」。其中,華泰證券的半年報中有37處提到了「數位化」。然而,到底什麼是數位化轉型?
  • 券商投行業務艱難轉型 六成券商IPO零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手握多個IPO項目的大券商,日子也不一定好過太多。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表示,部分券商由於自身IPO項目儲備不夠,或儲備的IPO項目質量不高、上會被否等原因導致投行業務顆粒無收。此外,為服務經濟轉型升級,IPO審核中,新經濟企業更容易得到青睞,而部分券商轉型速度未能跟上實體經濟發展需要。
  • 探索構建應用型"課程超市"人才培養教學體系
    自2015年吉林工商學院被吉林省教育部門遴選為整體轉型試點高校後,學校積極推進轉型工作,在轉型目標定位、突出區位特色、改革管理體制、加強校企融合、產學協同育人等方面進行了頂層規劃設計。同時積極探索轉型發展的新路徑和新方法,讓規劃設計落到實處。
  • 研究所探索對內服務轉型 面臨兩大難題
    近年來,隨著財富管理轉型逐漸深化,越來越多的券商發力對內服務轉型。轉型過程中,部分研究所也遇到了需求不足、研究領域不匹配等難題。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提升投研能力依然是打破轉型瓶頸關鍵。  研究所探索對內服務轉型  券商研究行業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收入多元化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 券商在第三方網絡平臺展業,是「明治維新」還是「洋務運動」?
    員工對企業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層次化,再加上高壓的合規監管無不讓券商的整個運營體系正在經受著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01券業人,人人焦慮從一線業務人員到中後臺管理支撐、從分支機構到總部,過去的相對和諧一體在外界環境壓力下,幾年時間迅速不復存在,鬱悶、牢騷、無奈和埋怨充斥在上下左右、彼此之間。毫不誇張的說,券業人,人人焦慮!
  • 十年磨一劍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重構新文科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紅網時刻濟南11月24日訊近日,獲得國家級一流課程的負責人張樹楠談及課程建設的歷程時說,「《影視配音藝術》這門課程在重構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課程體系的過程中,通過課程內容的重構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實施項目化、情景式、案例化教學,使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體驗,獲得更多應用性學習與體驗交流,實現了課程的應用型轉型
  • 雙創教育如何融入人才培養體系
    本期我們特邀3所高校的三大教務處處長,分別從3個獲得第二屆大賽金獎的項目切入,為讀者解讀雙創教育如何融入人才培養體系。「雙創大賽加快了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由『兩張皮』向有機融合轉變,由注重知識傳授向注重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轉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第二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落幕之際,向全國各高校提出殷切希望。
  • 構建開放式人才培養體系
    北京師範大學始終把人才培養作為學校的中心任務,110年來,學校培養了一大批道德高尚、學業精深的人民教師和國家需要的優秀人才30餘萬人,湧現出許多傑出的教育家、革命家、哲學家、科學家和社會活動家等。  近年來,學校以培養具有良好人文與科學素養、寬厚的專業基礎、開闊的國際視野、勇於實踐的創新型高級專門人才為目標,推進「4+X」人才培養體制改革,構建了開放式人才培養體系和多元化教師培養模式,基本形成了高素質教師、學科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的綜合化人才培養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