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幼兒園通訊員 衛 禮)有效溝通是家校之間建立良性聯動機制的關鍵,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是一門藝術,既需要尊重、真誠的態度情感,又要講究一些技巧和策略,才能事半功倍,最終贏得家長的支持與認同。為了提升教師「親師溝通」的藝術,12月3日下午家教負責人衛禮老師組織全園十年期及以下的青年教師開展了家教沙龍活動《親師溝通的藝術》。
衛禮老師羅列了親師溝通中的五大原則,例舉了案例《經常遲到的朵朵》,從案例中青年教師感悟到親師溝通中的藝術是服務於理念的,受到專業理論的指引,教師要有很強的專業性才能更好地幫助家長建立正確的教育觀,給予家長正確的家教導向,為家長提供切實可行的家教指導方法;同時在親師溝通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對家長形成基本的尊重和真誠的情感態度,讓家長感受到親師之間追求的是同一個目標,就是更好地關愛孩子,促進孩子更好地發展。案例的片段分享《放學時,陌生人來接毛毛》中通過教師的「正說」和「反說」讓教師感受親師溝通藝術的重要性。
有了理論的引領,老師們進行了「實戰活動」,青年教師分成兩組,圍繞「萱萱吃飯特別慢,針對萱萱的這一問題,如果是你,你會和萱萱媽媽怎麼溝通?」這一問題進行了熱烈的研討,她們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每組也請一位教師作為代表記錄並發表了各組的「溝通方法」,教師之間通過思維的碰撞、經驗的共享懂得了親師溝通的藝術是隨著具體情境而生而變的,溝通藝術都需要活學活用,但任何一次親師溝通都應該是教師專業理念和溝通藝術融合的過程。
活動最後,衛禮老師分享了「溝通藝術的小錦囊」,如閒談也有力、主動的傾聽、要有備而來,常用魔力語等,讓青年教師了解如何運用親師溝通的藝術更好地與家長交流,形成教育合力,共促孩子的全面發展,實用的小錦囊讓青年教師們受益匪淺。
通過今天的沙龍活動,教師在「親師溝通的藝術」上有了新的認識和收穫,青年教師們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真實感悟。
萬佳薇:通過今天的培訓讓我了解到親師溝通的五大原則,衛老師利用案例實錄、頭腦風暴等方式激發老師的共鳴和參與性。在參與的過程中也讓我明白教師要立足兒童、尊重家長,才能達到更好的家園共育效果。
孫夢婷:聽了今天衛老師主持的親師溝通藝術沙龍,通過理論學習,案例討論,小組頭腦風暴等多種方式,讓我們對教師說話藝術的魅力有了更深的體會,對日後開展家校溝通非常有幫助。
何怡文:通過今天衛老師的講座和頭腦風暴,讓我了解了許多與家長溝通的藝術,在工作中非常受用,如何在溝通中從孩子、家長的角度出發,站在他們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提出教育建議和對策,讓家長更容易接受是我們在家長工作中的關鍵,今後也將繼續努力,不斷實踐,提升自己與家長溝通的能力。
張心怡:講座中,衛老師通過概念梳理和分析案例深入淺出地給我們分享了親師溝通的藝術。關於案例「萱萱吃飯慢」的頭腦風暴也給了我很多的啟發,作為教師,我們要在實際場景中將溝通藝術活學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