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很多人為求福報供養善知識,3種方式認清真正的活佛和上師

2020-12-22 慧軒智光

近些年,藏傳佛教的很多活佛和上師,經常到漢地來弘法,許多佛教徒都對依止和供養這些善知識趨之若鶩,有人是為了修行求解脫,而有人是為了求得現世的健康財富,總體來說,這是非常令人隨喜的,有些人若沒有接觸這些上師,也不可能皈依佛門,也不會去修行。

但是也有不少人不經詳細觀察這些上師和活佛是否具足善知識的法相,就盲目的依止,好像「一見鍾情」一樣。見到一個活佛或者上師,馬上就皈依做弟子,並且用很多的錢來供養。有的上師清淨心和傳法確實不錯,但有的上師好像並不是這樣,一旦出現問題,這些人會抱怨說「這個上師把我的錢騙了」、「他在感情上有問題」、「他的行為如何如何」……

造成這種不良後果的原因,一方面上師有責任,可能他並沒有如理如法地去引導,如果他真是用佛法來引導弟子,弟子不會變成這樣,或者說,上師的行為本身的確存在問題、而另一方面,弟子在觀清淨心方面,或許也是有問題的。

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3種方式幫你認清真正的活佛和上師:

01真正的活佛上師應以弘法為主

真正的活佛上師來漢地都不會化緣,或者做其他很多事情,否則對佛教是有害的。作為上師,還是應儘量給弟子傳法、皈依、灌頂、念傳承,以弘法為主。

當然,並不是說做其他的完全不行,只是我經常發現,有些上師確實不是在弘法,有些弟子對弘法也不重視。倘若在很多場合中,錢都放在了主要位置上,以至於弟子們紛紛忙於形象上的佛法,根本沒有觸及佛法的本質,如果這樣以後不知道佛教會變成什麼樣。

02真正的活佛上師應以傳基礎法為主

有些活佛上師在傳法時,直接灌個頂,就傳最高的法,連誓言有多少條都不提。這樣的話,暫時大家皆大歡喜,但最究竟來講,就像一個摩天大樓,根本沒有打地基,也沒有一步一步地修,最後會變成什麼樣呢?要麼過一段時間就倒了,要麼只能變成「爛尾工程」,停在那裡修不上去。

對很多人來說,一點基礎法都不修,就拼命高攀大法,以為這是通往解脫的捷徑,這是很大的一種誤區。如果沒有基礎的話,就算得到一個大法,暫時似乎有點境界,但過了幾年,就會發現它對自己利益不大。所以,真正的善知識在傳法時,應以基礎法門為主。

03真正的活佛上師應以素食為主

如今,許多藏地大德,都已發願吃素,但仍有一些活佛上師,經常到漢地來吃肉(藏地僧人吃肉主要指以前,藏地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差,物產極其匱乏,除了青稞、土豆,大多數地區只有畜牧產品,近些年,隨著西藏交通的日益方便,藏地的僧人幾乎都吃素了);而有些弟子也在不同場合中,也特別讚嘆吃肉的「功德」,這是不太合理的。真正有清淨心,具足大德法相的活佛上師肯定是只吃素食的,而弟子也應跟隨上師吃素修行。

有些弟子對上師極有信心,一見到上師,就勸上師吃肉:「這個動物太可憐了!您應該把它吃掉,以此結上善緣,才能給它超度了。」但是我聽過一個法師是這樣駁斥的:「結緣的方式有很多種,你吃它的肉,只是舌根跟它結緣。其實六根中除了舌根,還有其他五根,為什麼你不能用眼睛看一看它,用鼻子聞一聞它,用手摸一摸它,難道非要吃它不可嗎?」他說的確實有道理。

總而言之,我們要經過觀察後選擇真正的善知識來依止,而且儘量不要只是拿錢去供養,還是要真修實幹,假如自己不去修,縱然活佛上師再好,也很難得到什麼成就。所以,若想獲得真實的境界,一定要遵循上師的教誨,以自己的智慧和精進來修持。感恩品讀與分享!

(本文內容來源根據為索達吉堪布所著的《離幸福很近》)

相關焦點

  • 活佛揭秘:企業家等成功人士為何拜上師求佛法
    身邊的商人叔叔們見他浮躁,就帶他拜上師,求個「靜心」。  他的上師在商人圈子裡很活躍,也很受歡迎。上師向他推薦了幾本書,都是市面上暢銷的,例如《正見》、《西藏生死書》。除了在京城一些聚會裡,要去西藏見上師並不容易。「在大山裡,飛機、火車、汽車的換,單程也得四天。」  走這麼多路,只為找到自己。  我決定去見一位上師。
  • 說說悟後的供養——感恩
    感恩是要你把它放在心裏面,不必買什麼東西來供養,所以如果有心的話,常常來護持道場,這就是悟後最好的感恩報恩的方法。所以幫忙印經,護持正法道場度眾生,把正法延續下去,就是供養,不在物質上的供養。這是我們漢傳佛教的供養。密教裡面,很多人去學法的時候,上師、喇嘛、活佛首先教什麼供養。
  • 慈誠羅珠堪布最新開示:教你如何依止上師
    佛教一般是往內觀察,不主張觀察別人,但如果要依止對方為上師,就必須觀察。不要迷信那些自稱高僧大德、活佛轉世、瑜伽師、空行母等等的人,佛教講依法不依人,要依止對方,首先要看對方是否有教法——懂不懂佛理。和證法——是否有戒定慧。如果一個人說自己有正法,自己又想依止,就要依照標準去看。
  • 騙子與上師:到底誰利用了誰?
    無論是藏區還是漢地,無論是過去與未來,在佛教圈裡的騙子現象都不會缺乏,本師釋迦佛和蓮花生大師的相關預言很多,在此就不繁舉了。最近藏傳佛教網絡圈,發生了一件大事:某已經臭名昭著人人喊打的附佛網站,卻突然公示了一位藏傳佛教泰鬥級人物對其的認可讚嘆的相關資料。
  • 嘎瑪上師答問精選——如何善巧地用一瓶香水做殊勝大供養?
    如何善巧地用一瓶香水做殊勝大供養?祈請上師開示。嘎瑪仁波切開示:真正虔誠的供養,是為了用來對治我們的慳吝和貪念,同時,也是為了培養我們的福德。當我們福報具足時,最大的受用並不是我們會增加更多的善財,而是會滋生更多的智慧源泉。
  • 「活佛圓寂,靈童降生」藏傳佛教活佛轉世制度的前世今生
    西藏小活佛【活佛轉世的起源和傳說】「活佛轉世」是藏傳佛教特有的傳承方式,藏傳佛教十世紀末十一世紀初在西藏得到了空前發展。最初的藏傳佛教採用的是師徒傳承或家族傳承。然後直到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進京覲見了清朝「順治皇帝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被冊封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怛喇達賴喇嘛」讓他統領西藏地區佛教。並賜予金印、金冊這也是達賴世系首次得到清中央政府的冊封,也是清朝正式用法律形式確定了「達賴喇嘛」的稱號。
  • 您有上師嗎?告訴您幾個關於上師的秘密
    有這麼一句話,「上師是佛,上師是法,上師是僧,上師就是一切諸佛菩薩的總集。」但這是針對一個密乘弟子本人來講的,不是針對所有眾生而言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同一個上師針對其他眾生和修行者而言,他可能就不代表「上師是佛,上師是法,上師是僧」這個概念。
  • 獲得幸福,從遇見上師開始
    我們需要一種怎樣的善知識呢?在《普賢上師言教》中已經講得很明確。顯宗和密宗,大乘和小乘,對善知識的要求各有不同,現在就簡單地講講大乘善知識的最低標準。就只有到藏地去,依止為眾人所公認的那些高僧大德,在他們座下接受灌頂。得到灌頂後,再去求一個適合自己的完整修法。得到修法傳承後,回到家裡實修。將得到的法全部修好以後,再去求下一步的修法,然後再回家修。只有這種方式,才是實際而又可行的。雖然藏地和漢地天各一方,來回奔波確實有一定困難,但是,在沒有其他辦法之前,我們也只有克服,只能選擇這條路。
  • 三士道 8-不敬上師的罪業(上)
    供養一位上師的功德就等於供養一切佛,誹謗一位上師也等於誹謗一切佛,這種惡業會感召各種橫禍、疾病、災害。2. 詆毀上師,修密法不能成就有些人拜了上師,參加了灌頂,回來的路上就罵上師,這樣做罪孽非常非常重!拜為上師了就不能罵,不能詆毀。如果要罵、要詆毀上師,當初就不要去皈依這個上師。
  • 我的上師:郎依寺堪布南卡次成 ----祈麥雍仲活佛
    並於寧瑪教派多直青寺的大堪布羅讓次成處學習寧瑪教派密乘的精華,羅讓次成也在南卡次成仁波切跟前求學苯教。 45歲至51歲之間,南卡次成仁波切到寺廟裡與叔叔一起常住護寺,經常為一些求學上進者講經傳法,廣宣修善法事,早晚每天燒香禮佛,吃齋修禪。
  • 上師教言:輕而易舉,就能積累大福報的訣竅!
    這些要點是: 一、隨時隨地作上供下施;二、在傳法善知識前作供養;三、對僧眾共修的法會作供養。 以下我們分別宣說。 首先,欲求廣積資糧者應當在一切時處精進供養。
  • 佛教知識:許多人上香,卻不知香真正的含義
    香是佛教"十供養"之一,佛教認為:香是佛使,香能與清淨圓滿的智慧相通、相契合,所以,佛教中把香看作是修道的助緣,提倡在打坐、誦經等修持功課中使用薰香,營造好的修行環境,以此來溝通凡聖。香為佛使以香敬佛,源於佛陀在祗園時,據《賢愚經》卷六記載:佛陀在祗園弘法時,有長者富奇那建造了一座旃檀堂,準備禮請佛陀。他手持香爐,遙望祗園,梵香禮敬。
  • 佛前許願,記住這3種方法,會有感應
    很多人通過向佛菩薩許願,祈望得到加持保佑,增強人生信念。所以常看到有人到寺廟去拜佛,與其說是拜佛不如說是在求佛,許願求福,求財富、求長壽、求子女學業有成等等。還有一部分人,認為拜佛能改變自己的心態,能保佑家庭、事業一帆風順。按佛教所說的,佛事門中有求必應,我們所求的福報的事可以得到,但是要明白一句話,深信因果,拜佛是向內求,而不是向外求。
  • 上師的事業就是我們成就之源!
    心性遠離垢障就能起不可思議的妙用,能在一個剎那就做到嚴淨諸剎海、解脫眾生海、分別諸法海等等的極廣大事業,遠遠超過了凡夫和小乘阿羅漢的境界。比如世間傑出人士也擁有教育、環保、慈善等等的事業,但在效率、影響、成果等方面無法和聖者菩薩相比。比如聖者菩薩一剎那就能往詣無量佛前廣興供養,能教化十方無量眾生,而世間的一個教育家一時只能為幾百、幾千個人授課,而且一個剎那決定說不出一個字來。
  • 智敏上師:為何有些人學佛越久慢心越大 煩惱越重
    鳳凰佛教《般若講堂》欄目今日刊登上師開示如下: 故從中摘錄幾句下來供養上師:為淨除身口惡業,最殊勝的就是為上師執事——侍侯上師,為上師做很多事情,這就是最好的淨除身口惡業的方法。廣大積聚資糧之後、廣大聽聞,所聽所聞到的,就可以更清楚、更深入的了解,沒有積聚廣大資糧而去廣大聽聞,不管聽得怎麼多,都不會有什麼真正的進步。」 這兩段文字,內容甚好,不過《廣論》上都有。
  • 做功德的訣竅:融入上師的事業功德海!
    比如聖者菩薩一剎那就能往詣無量佛前廣興供養,能教化十方無量眾生,而世間的一個教育家一時只能為幾百、幾千個人授課,而且一個剎那決定說不出一個字來。所以在做事業的能力上,凡夫和聖者有天壤之別。我們應當心懷最遠大的志向,不應以做一些世間事業為滿足,應當發願追隨聖者菩薩,成就與他們同等的事業。有些人認為依止上師不一定重要,自己單獨搞個佛教企業,事業就會超過上師。
  • 金瓶掣籤與活佛轉世:藏傳佛教獨有的傳承方式
    神秘的確認活佛「轉世靈童」的金奔巴瓶就一直保存在大昭寺的佛殿裡,這個小小的金瓶在藏族人民眼中蘊藏著「無窮的法力」。1活佛轉世是藏傳佛教特有的傳承方式,公元13世紀,噶瑪噶舉派的黑帽系首領圓寂後,該派推舉一幼童為轉世繼承人,從而創立了活佛轉世的辦法,此後各教派先後效法。
  • 哪種供養和布施的功德是最大,最殊勝的?
    現在很多人信佛都第一時間接觸到「供養布施」這個概念。大部分的人都是希望通過供養或布施獲得功德,為當下或來生累積福報。其實供養、布施是一個行為,兩種說法。哪兩種說法呢?上供、下施,對於尊者或長者的孝敬奉獻稱供養,對於貧病苦困的施捨救助稱布施。
  • 佛教:種善因的五種方法
    就是說:行善的人,一定會得善的好的果報,行惡,必定得惡果,這是自然規律,因果報應,通三世,絲毫不差。想要擁有善果,必須從當下出發。因果報應,種善因的五種方法!你知道幾個?這五種方法分別為:廣行布施、勸人向善、改變自我、結緣眾生、常行善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