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三季度營收利潤承壓,但沒人能熄滅滿天星光

2020-12-25 手機鳳凰網

2020,這個無比艱難的年份,華為剛剛在聚光燈下拿出史上最強旗艦Mate 40後,10月23日,華為公布了2020年三季度經營業績。外部環境持續惡化,華為仍在第三季度實現2173億元人民幣收入,同比增加3.7%。

2020年華為前三季度(即九個月累計)銷售收入為6713億元,同比增長9.9%。利潤方面,華為2020年前9個月淨利潤率為8%,同比下滑0.7個百分點,完成淨利潤537億元。

就在財報公布前一天的Mate 40全球發布會上,華為發布了最強但也或許是史上最「短命」的旗艦機,其搭載麒麟9000晶片,在美國的晶片禁令之下,或將會成為麒麟高端晶片的「絕唱」。在發布會結尾,餘承東用英文動情地提到了華為遇到的困難:「美國的制裁,讓華為正處於無比艱難的時刻,而這一制裁是極不公正的。過去十年,大家見證華為從一個不知名品牌,成為全球領先的智能設備品牌,不管環境多麼困難,華為承諾將持續創新。」

短短幾句話,正是「當下沒有退路」的華為的真實寫照。2020年,受新冠疫情暴發蔓延,以及實體清單、禁令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華為交出的財報,仍然展現了這家中國企業的穩健增長和特殊韌性。

未來,隨著晶片的進一步消耗,華為手機或將迎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如何熬過這一個寒冬,突破技術封鎖上的圍剿,還要看華為將如何走下一步。

緩增長

回顧華為過去數年的業績表現,華為幾乎一直保持著高增長神話。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我國通信市場瘋狂擴張,華為從1994年研發第一款交換機C&C08開始,就決定走上了自主研發的道路,任正非採用的「農村包圍城市」戰術,對每個地域本地網項目寸土必爭,一步一個腳印,打破了當時歐美企業對2G市場的壟斷,成為國內通訊設備行業的老大。

如今,華為是一家與員工多達19萬,足跡遍布全球170多個國家的中國企業,也給外界留下了以「奮鬥」而著稱的公司文化。

多年來,華為保持著高研發投入的傳統,以換來技術上的領先,十年如一日,華為拿下了手機業務,並以此為基礎開拓了包含PC、智能硬體在內的消費者業務的高速增長; 在5G、LTE、NB-IoT、雲計算等前沿技術領域,都能看到華為的高歌猛進與成果。因此十幾年來,華為業績穩紮穩打,甚至在貿易戰打得最慘烈的2018年,華為全年銷售額也保持著19%的增長速度。

體量雖日益龐大,但在當前國際形勢紛繁複雜的背景下,「華為速度」也受到了影響。轉折發生在2019年的5月16日之後,在被美國政府列入「實體清單」前,華為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23.2%,但2019年下半年,華為營收開始出現放緩,第四季度同比增長速度只有7.7%。

製圖:商業數據派

2020年的前三個季度,華為也面臨著巨大的外部壓力,在全球面對新冠疫情的嚴峻挑戰下,華為全球化的供應鏈體系也同時面臨著巨大的外部壓力,給其生產、運營帶來很多困難。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下,華為所取得的經營業績實屬難能可貴。

2020年不同的季度中,華為第一季度由於受到了疫情的影響,營收僅為1806.14億元,淨利潤為133.47億元;第二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700.42億元,淨利潤297.55億元;第三季度,除了受到疫情的影響,美國的制裁同樣也影響了頗深,本季度華為的營收回落至2123億元水平,淨利潤同樣回落至106億元。

製圖:商業數據派

無論是增幅還是淨利潤都有所下滑,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美國制裁。而在最近一年裡,華為受影響最大的主要還是消費者業務,這一項業務在過去幾年裡也是華為的增長新引擎。

事實上,華為最早其實是依靠交換機、路由器、網絡設備服務解決方案等在內的運營商業務起家,早在2016 年之前,運營商業務一直是華為的營收主力,佔比超 55%。但到了2017年,華為投入大量資金及人力猛攻手機業務,消費者業務貢獻的收入佔比逐年上升。手機確實是一項單價高,能帶來高營收的業務,2018年,消費者業務營收首次超過運營商業務,2019年,華為消費者業務佔比達到54.4%,運營商業務佔總營收比為34.6%,差距越來越明顯。

華為各項業務佔比情況 2017年(圖左)和2019年(圖右)對比

9月15日美國禁令之下,華為晶片受限,臺積電、高通、三星等第三方不再供應晶片給華為,目前終端業務所需晶片只能依靠庫存維繫,麒麟系列晶片成為「絕唱」,受影響最深的正是華為的手機業務,這也是華為的「印鈔機」業務。

保根基

但另一方面,手機業務並不涉及到華為的根基,消費者業務成本高、毛利低,但如前所述,華為起家於運營商業務,華為公司創始人、CEO任正非曾多次對外表示,運營商業務才是華為真正的主業。

運營商業務掌控者全球通信業的命脈,目前華為正處在全世界5G標準制定的領導者地位,擁有全球最成熟的5G組網能力,5G專利申請數量最多。在當前困局之下,華為首要力保的還是運營商這塊核心業務,好在華為5G基站所需的晶片儲備充足,消耗量不大,供應商充足,可支持其未來數年的經營發展,受影響也相對有限。

相比之下,手機行業的高端晶片幾乎完全依賴於臺積電,禁令生效,華為手機業務就面臨著全線淪陷的危險境地,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曾透露,麒麟9000晶片數量或只能支撐半年左右。就在不久前,傳聞華為旗下品牌榮耀將被出售,行業分析稱此舉目的在於讓榮耀手機求得一線生機,以擺脫禁令限制,甚至可以為華為拿到一筆巨額資金。在華為「根基」運營商業務面前,手機業務的發展將暫緩一步,為前者讓步。

華為在第三季度財報中透露,下一階段的目標是充分利用華為在AI、雲計算、5G等ICT技術的能力,聯合夥伴提供場景化解決方案、發展行業應用,釋放5G網絡紅利,幫助企業實現商業成功,幫助政府實現興業、惠民、善政的目標。

儘管困難重重,華為表示會盡最大努力尋找解決方案,努力生存和向前發展。「面對複雜的外部環境,華為將繼續和全球夥伴緊密合作,以創新的ICT技術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助力全球科技抗疫、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華為之所以受到美國制裁打壓,正是在於中國第一次在5G這個通用技術領域實現領先。2020年進入5G規模商用的元年,當前華為已在山西煤礦、湖南鋼廠、歐洲航空服務公司和西南農業等領域打造了標杆性的5G服務,下一步重點就是把5G的基本能量在各行各業中釋放出來。

在5G領域,華為需要面對的阻礙也並不輕鬆。受新冠疫情和美國的持續打壓,歐洲等海外國家和地區對華為5G的態度也開始出現轉變。英國在7月份變臉,表示收回允許華為參與5G建設的決定;德國考慮立法對華為參與5G建設實施限制;比利時也選擇捨棄華為,轉向諾基亞作為5G建設的供應商;10月瑞典相關部門正式宣布禁止參加5G頻譜拍賣的企業使用華為或中興的設備。據外媒消息,華盛頓甚至提出為巴西電信公司從其競爭對手那裡購買設備提供資金。

另一邊,華為在5G上的主要競爭對手還是愛立信、諾基亞及中興,這些全球排名前列的通信製造業公司。10月,愛立信宣布已經在全球範圍內斬獲了111份5G訂單,其中有超過60家運營商的5G商用合同訂單被公示。諾基亞也隨機宣布,全球5G商用合同訂單數量超過了100份,成為繼愛立信後,全球第二家5G訂單過百的通訊廠商。

但無論多麼困難,一如餘承東在Mate 40發布會結尾時的表態,華為承諾將持續創新,「我們致力於將最佳的技術和創新帶給消費者,無論風雨還是陽光。」在他的背後,大屏幕上出現了一道彩虹。

相關焦點

  • 華為重磅發聲:「沒有人能熄滅滿天星光!」鴻蒙2.0正式亮相手機版...
    任正非前不久走訪高校時的最新發聲,在9月10日召開的華為開發者大會2020上,華為給出了答案。「沒有人能夠熄滅滿天星光。」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華為開發者大會2020上說。2020年,乃華為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美國對華為限制兩度升級,先後限制華為晶片代工與華為外購晶片方案,但正如二戰中一駕被打的像篩子一樣的飛機般,華為總能找到讓自己繼續向前飛的能量,在華為9.15晶片斷供黑夜,亦即此次開發者大會上,華為宣布了一系列積極進展:華為鴻蒙2.0正式發布並開源、手機明年全面支持鴻蒙系統、HMS超預期發展、EMUI11全新升級等
  • 9月15日,沒有人能夠熄滅滿天星光
    不管是中興、華為還是TikTok,實際上,海康威視、華大基因、歐菲光、聯發科等一連串來自不同產業的名單,已經說明一切。面對美帝氣勢洶洶的制裁很可怕嗎?後果很嚴重嗎?我們就應該退讓,伏低做小嗎?中國的高科技沒前途了嗎?中國的經濟會一蹶不振嗎?歷史實證告訴我們,制裁有影響有後果,但並不是滅頂之災。沒有人能夠熄滅滿天星光,美國也不能。
  • 原創 | 9月15日,沒有人能夠熄滅滿天星光
    不管是中興、華為還是TikTok,實際上,海康威視、華大基因、歐菲光、聯發科等一連串來自不同產業的名單,已經說明一切。面對美帝氣勢洶洶的制裁很可怕嗎?後果很嚴重嗎?我們就應該退讓,伏低做小嗎?中國的高科技沒前途了嗎?中國的經濟會一蹶不振嗎?歷史實證告訴我們,制裁有影響有後果,但並不是滅頂之災。沒有人能夠熄滅滿天星光,美國也不能。
  • 華為攜手DRIFT運動相機,以分布式技術點燃鴻蒙生態滿天星光
    (原標題:華為攜手DRIFT運動相機,以分布式技術點燃鴻蒙生態滿天星光)
  • 華為受阻小米手機出貨量也許能追上蘋果 但利潤還相差很遠
    IDC認為,小米出貨量三季度增長42%,達到4650萬部,市場份額從一年前的9.1%攀升到13.1%;同期蘋果出貨4160萬臺,市場份額從一年前的13%下降到11.8%。三季度小米營收同比增長35%,增長主要來自手機(它佔了總營收的66%),手機部門營收三季度同比增長47%。
  • 攜程的「四三六」魔咒:與Booking的市值、營收、利潤對比幾乎沒變化
    Booking季度營收26.4億美元,同比下降47.6%;攜程營收54.6億人民幣,同比下降47.9%。一季度攜程營收相當於Booking的29.5%,比2019年同期下降11.6個百分點;二季度攜程營收飆升到Booking的72.7%,三季度又降至Booking的30.4%。 這個「駝峰」非常符合邏輯。攜程營收主要來自國內,Booking的營收來自全球。
  • 百貨+綜合:百貨營收降幅環比收窄,單 Q3 利潤規模環比回落
    2020 年受疫情影響,前三季度社零總額累計同比下降 7.2%,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同比下降 20.1%,雖然在總量規模上不及去年同期水平,但當月降幅持續收窄。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更多人願意到實體商店進行體驗式消費,線下消費處在加快恢復進程中。
  • 華為公布2020年三季報經營業績: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喜的是,在美國舉全國之力打壓的情況下,華為活下來了;不僅活下來了,而且營收還在增長,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憂的是,華為三季度,增速已經大幅放緩,有分析指出:隨著進入9月份,能很明顯看到華為手機的下行趨勢。
  • 華為蘋果助攻之下,臺積電營收淨利潤大漲!7nm佔比提升至35%
    根據財報顯示,臺積電在該季營收3172.37億新臺幣(約106.1億美元),高於三季度財報中預計的102億美元到103億美元,同比增長9.5%,環比增長8.3%。毛利潤方面,財報顯示為1592.02億新臺幣,較2018年第四季度的1381.19億增長15.3%,較去年第三季度的1394.12億則是增長14.2%。
  • 科倫藥業:低價藥撤出寧夏市場 第三季度營收利潤雙降
    有媒體稱,藥物採購中心沒有給出71家企業申請廢標、撤網的原因,但從低價藥佔比超過半數的情況來看,有行業觀察人士表示,藥企承壓過大、因為中標價太低而後續生產成本上漲導致供應難或是一大主因。科倫藥業前三季度淨利潤降11% 第三季度營收利潤雙降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29.58億元,同比增長5.94%,歸母淨利潤9.14億元,同比減少10.66%,扣非淨利潤8.10億元,同比降低14.67%。
  • 用友網絡再度換帥:王文京歸、陳強兵退,前三季度營收利潤雙降
    業績方面,用友網絡2019年營收85.10億元,同比增長10.5%;淨利潤11.8億元,同比增長93.3%。2020年前三季度,其營業收入為46.2億元,同比下降7.78%;淨虧損1560萬元,同比下降103.49%。
  • 華為2018年年報發布:營收利潤實現逆勢雙增長,研發費用亮眼
    3月29日上午,科技巨頭華為公司在其深圳總部發布2018年年報,各項數據表現十分亮眼。根據華為2018年年報數據顯示,華為全年(2018年)實現營收規模達到7212億元,同比猛增19.5%!在利潤層面,華為在2018年的淨利潤為593億元,同比增長25.1%!
  • 你不知道的華為實力:營收是第2-4位廠商之和的兩倍,利潤四倍!
    華為被普通消費者廣泛認識,是基於華為手機這一業務,實際華為終端消費者業務只算是華為母體公司的一塊業務一個部門而已。華為最厲害之處是在通信製造領域,是在運營商領域,以及晶片、伺服器等領域,特別是在通信製造領域華為的市場份額已是全球真正的「大哥大」級別。
  • 華為依然位居「2020年世界品牌500強」中國ICT榜首,預計2020年營收...
    EPqednc雖然華為被美國打壓嚴重,但是其實力依然強大,是中國ICT界名副其實的No.1.EPqednc華為2020業績預估1、2020前三季度業績據報導,華為三季度(7~9月),華為實現2173億元人民幣收入,同比增加3.7%。
  • 國內四大工業機器人龍頭企業2017年前三季度營收/淨利/總資產排行
    從相關數據來看,得益於機器人產業良好的發展勢頭,各廠商的營收數據較去年同期表象亮眼。小編選取了國產工業機器人四大企業:新松、埃斯頓、新時達和拓斯達為代表,對其第三季度財報數據進行簡單的排名分析,以供各位參考:  一、工業機器人四大企業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及增幅排行  營業收入是企業的主要經營成果,是企業取得利潤的重要保障。
  • 華為、三星最近幾年營收對比,華為一年營收7212億,已達三星一半
    導讀:華為、三星最近幾年營收對比,華為一年營收7212億,已達三星一半!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普及,帶動了很多科技網際網路公司的發展,華為作為中國最大的一家民營企業,其發展的步伐一直都是比較迅速的,華為不僅在移動通訊領域做的十分出色,而且在智慧型手機領域,華為最近這幾年也是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如今華為的手機市場份額在國內和國際都在不斷的提升;而華為手機的不斷強大也擠壓了不少三星手機的市場份額,現在的華為和三星之間的競爭無疑是十分激烈的
  • 數據解讀微博三季度財報:視頻生態推動收入增長強勁,成本節省利潤...
    來源:微博財報,199IT製圖用戶:MAU繼續保持增長,同比增長34%,環比增長5%至2.97億人2016年9月的月活躍用戶數(MAU) 較上年同期增長34%,環比增長來源:微博財報,199IT製圖受益於廣告主預算像移動,社交,視頻轉移,KA表現超過SME三季度微博廣告營收中,KA客戶同比增長119%至63百萬美元,高於SME
  • 三季度以來機構近千次調研30隻華為概念股
    30隻華為概念股受機構關注從機構調研方面來看,《證券日報》記者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三季度以來(截至9月24日,下同),機構調研華為概念股的速度加快,共有30隻華為概念股接受機構調研,僅61個工作日共計被調研992次。
  • 奶粉銷售萎縮,愛嬰室2020年前三季度淨利下滑26%,費用卻在上漲!
    「差得很咧,都沒啥客流,就靠老顧客撐著;以前有客流,除了奶粉,還能順道賣點其他產品,現在進店客人少了,奶粉算是剛需,影響還不是特別大,但其他產品就慘咯!」從單三季度看,愛嬰室2020年單三季度實現營收約為5.14億元,同比下滑8.53%;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約為0.20億元,同比降幅在20%左右,利潤水平略有改善,但仍呈現出下滑狀態。
  • 實話實說,華為手機業務受阻,影響並不大,因為手機利潤太低了
    眾所周知,近日有幾大機構對2020年4季度的全球手機銷量進行了預測,其中普遍認為華為4季度的銷量將大幅度下滑,預計會滑至全球第6名。因為一方面是榮耀從華為分離,而榮耀貢獻了華為銷量的40%左右。而另外一方面同是晶片來源受限,華為沒有足夠的晶片,所以手機產能不高,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從而導致銷量會大幅度下滑,從而排到第6名。當然,從銷量、營收來看,華為手機業務受阻,對華為的影響很大,畢竟消費者業務部已經是華為收入最大的業務部門,而消費者業務部中,手機又佔了至少50%,這樣的影響還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