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陝西的簡稱之一。比亞迪秦,王朝系列的首款車型,也在比亞迪西安基地生產。我至今還記得在2013年底第一代比亞迪秦上市前,我開著它重走秦直道從西安到包頭往返2000多公裡,5.9秒的百公裡加速,還有超高配置,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今,比亞迪全新秦/秦EV已經上市銷售了半年多,路上也經常見到。其中秦共推出4款車型,指導價格區間為6.49-8.19萬元;秦EV共推出2款車型,補貼後指導價格區間為12.99-14.98萬元。
這是我頭一次把燃油車和純電動車放在一起測試
雖然還是用了老款秦的車身結構,但經過大刀闊斧的整形後,換上比亞迪DragonFace2.0家族式設計語言,整體視覺感受與秦Pro相近。每次看到比亞迪的新車,我都會感慨由艾格主導設計後,顏值的確是大幅提升,尤其是前後大燈的設計可謂點睛。比亞迪還給它們起了名字,前大燈叫星辰之光,後尾燈叫星雲璀璨,全LED光源。
這也是我頭一次把燃油車和純電動車放在一起測試,兩款車的側面和尾部區別很小,最大的外觀區別在進氣格柵,燃油版車型為橫條幅式設計,秦EV為內部封閉的點陣式樣子。整體造型扁平化,也符合如今的審美潮流,只有側面能看出來一些上一代秦的影子,空間表現整體不錯。
這塊旋轉屏我能玩一天
毫無疑問,每個人第一次坐進這臺車內,都會被這個10.1寸旋轉屏吸引。清晰度達到2K,還是8核,內置的DiLink2.0系統非常強大,能下載300w+APP。我同事現場在中控屏幕上刷抖音,這效果就跟一個安卓平板電腦沒什麼兩樣。而且秦還可以通過手機雲服務APP實現遠程尋車、遠程上鎖解鎖、遠程查看車輛狀況等等,那天吃完飯後我倆到樓下停車場找車時,就用了這些功能,的確方便。
跟外觀一樣,內飾同樣走的簡約路線。物理按鍵基本集中在檔座周圍,而且內裝材料採用了大面積的軟質材料,還有縫線裝飾,這個價位的車,知足了。在中控臺下方新車帶有空間還不錯的杯架、儲物格,燃油版車型為機械式換擋杆,EV車型則是電子擋杆,看上去更有科技感。
燃油版為1.5L+6CVT的動力組合
動力總成是這兩臺全新秦最大的區別了。燃油版的秦搭載1.5L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功率80kW,最大扭矩148Nm,匹配5速手動或模擬6速CVT變速箱。因為轉向助力還是機械液壓式的,所以轉向手感略重。
讓我感到欣喜的是整車的底盤質感,比上一代秦有了本質的提升。前麥弗遜後扭力梁的組合雖然很常見,但調教的確不錯,過減速帶不鬆散,過彎變道都不會有很多的晃動,整體感覺跟德系車十分相似。偏軟的懸掛對於路面的細碎震動過濾還是比較乾淨的,主要照顧駕乘舒適性,這方面的表現符合它的定位。
純電版續航421km
這臺EV版秦搭載容量為53.1kWh、能量密度為160Wh/kg的三元鋰電池,在NEDC工況下的續航裡程為421km。此外,EV車型配備了獨立的電池溫控系統,官方稱,使用充電功率為50kW的充電樁,將車輛電量從0%充至100%需要1.5小時,將電量從30%充至80%需30分鐘。電動機有著100kW的最大功率,180Nm的最大扭矩,加速感說不上多麼強勁,但家用是夠了。
相比同價位的燃油車而言,純電動車明顯的優勢就是動力輸出的平順性以及靜謐性,這一點全新秦EV就做得就很到位,動力輸出線性漸進,轉向的手感輕盈。動力電池板被布置車身底部,重心比較低,整備質量1520kg,比上代車型明顯輕量化,無論對操控還是續航都是有正面影響的。
e平臺是比亞迪新能源新技術
了解比亞迪的朋友們都知道去年比亞迪發布的e平臺,它並不是某款車型平臺,而是實現了電機、電控、變速器的高效集成。據官方數據顯示,相比上代分體式的結構,體積降幅30%、重量降幅25%、功率密度提升了20%。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全新秦EV的「發動機艙」空了許多,而且電耗下降不少,我們當天有很多激烈駕駛場景,即便這樣,百公裡電耗只有13.6kWh,正常家用應該比這個數據更低。
CoffeeorTea?
其實很少有人真的會在秦的燃油版和EV版中間做出選擇。如果只是打算買一款日常家用代步車,希望價格便宜但配置高,燃油版的秦表現不錯;如果基本在城區使用,充電又很方便,完全可以選擇EV版秦,除了新能源的特點之外,不限行、在西安能走公交車道都是實實在在的方便。
易車號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