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關係?印媒:拜登說他「曾曾曾曾曾祖父」是東印度公司員工……
美媒密集報導「拜登勝選」後,多家印媒開始尋找印度與他之間的聯繫?
拜登資料圖
多家美媒7日測算,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獲得270張選舉人票,將成為美國下一任總統。隨後,包括《今日印度》《印度時報》《印度教徒報》和新德裡電視臺等在內的多家印媒接連翻出拜登幾年前的言論,試圖「論證」拜登與印度之間的聯繫,甚至還追溯到拜登的「曾曾曾曾曾祖父」時期……
《今日印度》:當喬·拜登談到(他)住在孟買的遠房親戚時
《印度時報》:當喬·拜登談到(他)住在孟買的遠房親戚時
「我可能在印度有親戚。」《印度時報》9日翻出拜登2013年訪問孟買時的言論。
報導說,時任副總統的拜登指的是一位孟買居民,他當時說,此人與他同姓,並曾於1972年給自己寫過信。信中稱,他們都是殖民時期英國東印度公司一名員工的員工。而那一年(1972年),29歲的拜登剛剛當選美國參議院議員。《今日印度》表示,拜登說自己後悔當時沒有去跟進這一消息。
印媒隨即又提到拜登幾年後的另一次演講,為上述聯繫作「加持」。
「印度孟買有5個拜登。」《今日印度》援引拜登2015年在華盛頓發表的言論說。當時,拜登在一次由印度產業聯合會和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組織的活動上發表了講話,而該活動正值《美印民用核能合作協議》籤署10周年。
印媒說,拜登當時稱他的「曾曾曾曾曾祖父」喬治·拜登(George Biden)是東印度公司一名員工,退休後決定在印度定居,還娶了一名印度女子。
拜登還說,有人向他提供了詳細信息,包括孟買「拜登們」的電話。拜登當時告訴聽眾,他沒有打電話給他在孟買的「親戚」,但正計劃這麼做。
印媒「集體」曝出這一消息後,引發不少網友討論。
有人嘲諷地說,「是的,他們(那些親戚)在(美國)總統選舉結果出來後就開始生活了。」↓
也有人質疑道:「即便這是真的,這些信息又有什麼分量呢?」 ↓
《今日印度》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拜登是否設法聯繫了他們,而他所說的「五個拜登」也未「浮出水面」。
《印度時報》則在查證印度國際關係研究委員會的數據後稱,雖然沒有與喬治?拜登的相關記錄,但兩個名為克里斯多福?拜登(Christopher Biden)和威廉?亨利?拜登(William Henry Biden)的兄弟確實在東印度公司工作過。1843年,威廉因中風在如今的緬甸仰光去世,終年51歲;而克里斯多福在印度定居下來,成為印度馬德拉斯(現在的金奈)的知名人物,並於1858年去世,馬德拉斯大教堂內還有他的墓和紀念碑。
不過報導還說,一些著名的歷史學家暫未發現克里斯多福和拜登之間存在任何直接聯繫,尤其是克里斯多福並沒有與印度人結婚。
番外
日本印度盼與拜登強化關係
多家美媒7日測算,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獲得270張選舉人票,將成為美國下一任總統。隨後,多國領導人及高官向其表示祝賀。其中,近期一直炒作海洋議題、希望鞏固日美同盟關係的日本,以及與中國陷入邊境對峙僵局的印度的表態引人關注。
據共同社8日報導,日本首相菅義偉當天早上用日文和英文發推,向拜登和副總統候選人哈裡斯表示「衷心祝賀」,並寫道「為進一步鞏固日美同盟關係,為確保印太地區以及世界的和平、自由和繁榮,我們期待著共同努力」。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在表達祝賀時也強調了類似意思。自民黨政調會長下村博文則希望「菅義偉能像安倍晉三與川普一樣,同拜登建立個人間的信賴關係」。
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後,不少國家都很關心美國未來的外交政策及對華方針。《朝日新聞》稱,在日美關係將發生一定變化的背景下,日本政府當務之急是與下屆美國政府建立關係。日本朝日電視臺網站擔憂,若拜登再度啟用歐巴馬政府時期的工作人員,那麼美國政府的亞洲外交將轉向重視中國的方向,導致日本被輕視。日本前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則稱,「歐巴馬政府時期,曾對中國採取寬容政策。現在拜登當選,希望中國不要產生錯誤理解,造成『尖閣諸島』(即我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等事態升級。」
日本NHK電視臺網站稱,日本政府內部普遍認為,在中美關係走低的背景下,拜登的對華方針不會有太大變化,因此日本政府在緊密關注美國新政府對華方針的同時,也要研究如何改善發展日中關係。此外,NHK認為,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公布的延遲,將造成東亞地區安保環境出現「真空」,日本政府需要強化與美國的協作,緊密關注中國、朝鮮的動向。
想積極與美國下一屆政府發展關係的還有印度。據《印度時報》報導,印度總統科溫德、總理莫迪、反對黨國大黨代主席索尼婭·甘地等8日紛紛通過社交媒體向拜登表示祝賀。莫迪強調,拜登作為美國副總統時,為加強印美關係做出「至關重要和無與倫比的貢獻」,期待雙邊關係達到「更高水平」。莫迪還專門對印度裔副總統候選人哈裡斯表示祝賀,稱她的成功是「開創性的」,「是全體印度裔美國人的驕傲」。印度執政黨印度人民黨的機關報《先鋒報》8日發表文章稱,「印美關係將繼續保持強勁」。
與日本相似,印度輿論也認為,拜登此後有可能延續「對華遏制」政策。《今日印度》稱,拜登的亞太政策與川普政府時期相比,可能不會出現太大偏離,將繼續向印太地區部署更多資源,以應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在此過程中,印度仍將繼續發揮獨特作用。印度PRINT新聞網稱,「對抗中國」是印美共同的「當務之急」。
不過印媒同時強調,中國將在拜登時代的印美關係中扮演關鍵角色。《德幹先驅報》日前發表評論文章稱,拜登希望打造「對抗中國」的「統一戰線」,但也想與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防核擴散、全球公共衛生等問題上進行合作。而印度則傾向於與美國建立更深層次的夥伴關係,而非只是軍事同盟,同時儘可能多地籠絡印太地區國家加入旨在「對抗中國」的合作。
匿名消息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莫迪政府擔心拜登上臺後的對外策略向人權價值觀轉向,後者此前曾高調批評印度的「公民身份法案」等政策,這有可能成為印美關係的「雷點」。此外,拜登若想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有所作為,勢必將爭取中國的支持,屆時中美關係轉暖有可能讓印度感到「失落」。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