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出一個好孩子,單純的誇讚嗎,德魯大叔說教育

2020-12-11 大刀闊斧R一德

在教育領域中,對於孩子的教育態度眾說紛紜,有人說,棍棒底下出孝子,有人說孩子是一定要去稱讚和不斷的鼓勵,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在德魯大叔看來,對孩子嚴厲也好,對孩子稱讚也罷,教育方式僅僅是一種不確定對錯的教育方法,當我們不斷的去爭論用什麼方式去教育孩子的時候,就已經錯失了培養的初心,此刻我們更在乎的是論點的對錯,像尼採說的一樣:哲人在確定事物本身的時候,本能的帶有著某一種偏見,而這樣的一種偏見,從此,使得他們的視野對事物的看法缺少了客觀。

讓我們仔細思考一下,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好孩子的標準又是什麼?

那結果一定是價值觀的樹立及引導過程,而教育的成果也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的方法也不是單一的,我們總說對孩子的教育需要因材施教,深入思考時,更應於在孩子不同的階段介入不一樣的教育方法,是嗎?我們先聊聊,對孩子的批評和稱讚的論點吧:

批評的角度:在我們東方的傳統文化裡,無論我們的父母還是我們自己本身,教育的理念是:驕傲使人落後,謙虛使人進步。所以我們的父母不僅不會稱讚我們,更有甚時,當別人稱讚我們,父母也會否定,並且說出一大堆缺點,導致我們很沒「面子」。那這種批評的角度所帶來的正面影響呢,能讓我們變得很堅強,習慣於面對批評和挫折,還可以養成謙虛謹慎的好習慣,那負面的影響呢,就會導致我們本身缺乏自信,缺少勇氣,導致自卑情結,做事畏首畏尾。

稱讚的角度:也有很多的教育專家和家長看到了一些對孩子嚴厲帶來的負面影響,又開始拿出了一個新的觀點,那就是稱讚,「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因為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需要成就的喜悅,一定要稱讚,「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這也沒錯,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是要給予稱讚和肯定的,這種肯定會讓孩子增加自信心,有勇氣面對更高的困難和挑戰。那負面影響就是一再的稱讚一定會使孩子玻璃心,沒有面對挫折和失敗的勇氣,在我的諮詢案例中,有過無數這樣的例子,取一個案例分享給大家。

曾經有一個研究生2年級的女同學,父母都是老師,從小學到大學都是年級前三,名列前茅,經常拿到獎學金,也是我們所有家長眼裡的好孩子,自信,大方!她跟我說:「原來我以為只要我想做的事情,只要我肯努力,就沒有完不成的事兒。」結果有一次實驗沒有完成,對她造成了打擊,3次失敗對她的心理形成了很大的影響,到後來,一進實驗室就渾身發抖,最後才找到了我,進行了很久的疏導和針對性的個案調整計劃,萬幸最終完成了女生心態上的轉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一味的稱讚孩子肯定是不行的,要讓他們在小的時候就擁有勇敢面對負面的能力,面對批評和不稱心的勇氣。真正的好孩子的定義,並不完全是品學兼優,更應該是有承擔挫折,勇於面對階段性失敗的勇氣,遇到挫折後可以自發的調整心態,調整方法,直面結果,而不是一顆很脆弱的玻璃心,讓自己形成一種可怕的心理障礙。

那些所謂的教育專家們,為什麼一定要採取單一的教育方法去塑造多種色彩的人性呢?就好比我們養一盆美麗的盆栽,你說是施肥重要呢?還是除蟲重要呢?這個比喻真是太他媽形象了,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的,也不會是很簡單的一蹴而就的,起碼教育這件事,肯定不是。

我們來總結一下:任何真正優秀的孩子,他的父母一定是一個真正懂教育的家長,教育需要批評也需要稱讚,根據孩子的不同性格找尋合適的方式進行教育,在確定教育方法之前,一定是先對孩子這個主體進行評估,再確定培養方案,不能腦袋一熱就胡亂的誇或者胡亂的罵,第一是對孩子不負責任,第二,會顯得我們家長沒有文化修養。

還是那句話:該被教育的不該是孩子,而是父母。

相關焦點

  • 德魯大叔黑幫回憶錄五:幫會第一美男子阿杜!
    華萊士繼續問道:「那麼詹先生經歷了11年的失敗後,正式成為了幫會龍頭,那他之後有沒有碰到過什麼強力的挑戰者嗎?」德魯大叔笑道:「當然有了,阿杜就是詹先生12年以後的最大對手!」德魯大叔繼續說道:「12年之後,他們兩人可以說是幫會裡的兩大招牌,也可以說是真正站在幫會巔峰的存在!詹先生與阿杜在2012年幫會巔峰戰上相遇,結果還是詹先生技高一籌!後來,科先生年事已高,不僅讓出了幫會龍頭的位置,阿杜也頂替了科先生幫會西部第一人的位置,幫會呈現出」東詹西杜「的格局!
  • 真正的德魯大叔,與籃球夢想無關,是欺騙的代名詞
    說到「德魯大叔」,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NBA明星球員凱裡·歐文主演的那部籃球主題的喜劇片《德魯大叔》。洛克公園是街頭籃球的聖地,其中的參與者都是身懷絕技的籃球高手,其中不乏有職業籃球運動員。所以,真的依靠幾個老大爺是不可能在這裡奪冠的。
  • 怎樣誇出好孩子
    大家都懂得誇孩子的好處,但如果誇得不好,孩子要麼不領情,要麼越誇越依賴,甚至滋長「驕傲」。那麼,到底怎樣誇才能出效果呢?「1334」原則教你如何誇出優秀的孩子——「1」是一個前提  認識孩子,認知孩子,懂孩子。
  • 《德魯大叔》曝光「五佳球」片段:過你就像過馬路!
    這不,今天歐文主演的電影《德魯大叔》正式上映。該電影講述了以「德魯大叔」形象示人的凱裡·歐文與一眾年輕人在街頭球場上單打過招,看似火藥味十足的畫面背後是一代傳奇球手「身體力行」調教「球場後生」的精彩故事。整部電影充滿了各種籃球梗,某湖人名宿還莫名被黑,簡直是一群被籃球事業耽誤的好萊塢演員。除了現役球星歐文,還有眾多NBA全明星球員:
  • 別老是「你真棒」,這套誇孩子的「萬能公式」,教你誇出好孩子
    誇孩子的錯誤方式一:「你真棒」「你真棒」這樣的誇讚太過籠統,你誇一句「你真棒」,孩子可能還沒明白我剛剛是做了什麼被誇了。特別是1歲左右的孩子理解能力不強,這個時間又是培養好習慣的關鍵期,模糊的誇讚不利於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而且聽多了容易失去新鮮感,下次家長再誇讚「你真棒」時,孩子不會過於在意了。
  • 別老是「你真棒」,一套誇孩子的「萬能公式」,教你誇出好孩子
    特別是1歲左右的孩子理解能力不強,這個時間又是培養好習慣的關鍵期,模糊的誇讚不利於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而且聽多了容易失去新鮮感,下次家長再誇讚「你真棒」時,孩子不會過於在意了。誇孩子的錯誤方式二:什麼都誇雖說提倡讚美教育,但家長也不要不管三七二十一什麼都誇。
  • 六個炫酷招式,像德魯大叔一樣帥氣過人
    那個運球花哨並實用的男人德魯大叔聯盟頂級後衛歐文的進攻能力實在太強了,出色的控球技術讓人感覺籃球長在他手上,美如畫的球技讓小編流噻口水,怎麼能過人演繹到如此炫酷帥氣,老是不知道怎麼過人的小編特意去翻一翻,找到一組連招推薦給大家。
  • 越是學歷高的媽媽越討厭別人如此誇孩子,不得不說,孩子真不一樣
    這麼多年的朋友了,她高興不高興我一眼就看得出來,安排好大寶跟我女兒玩,我就問她,「咋的了,不高興啊?」,閨蜜抱著二寶說,「這個大媽還真有意思,她都是這樣誇人的嗎?」昂,是啊,有問題嗎?閨蜜搖搖頭,對我說,「我看她不是誇人呢,而是個神婆,她呀,能預測未來,我家孩子以後有沒有出息她都能預言,這可神了去了」,我噗嗤笑出來,原來她是生氣這個啊,確實,她提醒了我,這樣誇孩子確實有問題,單純誇孩子有禮貌就好了,連孩子的將來都誇,這會給孩子一種暗示,原來我以後這麼優秀啊。如果孩子長期處於一種這樣的誇獎中,就會飄飄然,做什麼事也會心浮氣躁,產生反效果了。
  • 父母快看,孩子應該怎麼誇?誇出好孩子
    都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但從小被誇大的孩子長大後沒出息的也不在少數。孩子應該什麼時候誇呢?怎樣誇孩子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誇孩子最佳的時機,就是當時怎麼誇,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呢?努力可以讓孩子越來越聰明,而聰明,只能代表現在的某種能力很棒。比如,孩子取得了好成績,我們要誇他,是他堅持努力的結果,努力也讓他越來越聰明。而不是說:他真聰明,考得不錯。誇事實不誇人格比如,孩子主動把桌子收拾乾淨了,可以誇他:你真是媽媽的好幫手,懂得給媽媽分擔了,媽媽很開心!而不是說:好孩子或者你真棒!
  • 怎樣誇孩子 能讓孩子變優秀
    你一定聽說過這麼一句話,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孩子越誇越聽話,越誇越聰明,那麼怎樣誇孩子才是正確的呢,誇孩子可不是盲目的誇,隨便的誇,要誇的到位,誇到當處,我們來了解一下父母應該怎樣誇自己的孩子,以及不能誇孩子的錯誤方式!
  • 馬雲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但你誇對了嗎?5個方式父母要掌握
    文 | 維尼媽媽沐瀅閱讀需5—7分鐘在第三屆「馬雲鄉村教師獎」頒獎演講中,馬雲曾經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有人調侃:馬雲爸爸有錢,說啥都對!有人反駁:孩子不能誇,越誇越飄,要保持謙虛謹慎之心!錢不錢的先放一邊,關鍵是我覺得吧……馬雲老師說得有道理!為什麼誇獎能夠使人進步?
  • 孩子的生活能力怎樣培養?專家說:孩子4種生活能力,一個不能少
    #你的孩子生活能力怎樣?他有獨立生活的本領嗎?這是作為父母應該關注的問題,年輕的父母們,你們替孩子想過嗎?替孩子設計過、規划過嗎?孩子需要保護,才能去冒險;孩子需要支持,才能獲得獨立;孩子需要引導,才能找到生活的方向。所有的技能的培養都是為了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那麼,孩子生存實踐能力如何培養呢?
  • 怎樣培養一個聰明、成績好的孩子?
    可憐天下父母心,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考試成績達到自己的願望。一個孩子的成長,既需要孩子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更需要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方面的有機結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家庭教育的環境中,如何培養出一個聰明、成績好的孩子,我以一個老教師的身份,談談自己看法,供大家參考。
  • 教育出一個好孩子,說難也不難。
    現在,教育越來越成為讓家長頭疼的問題。為了教導出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孩子,家長們可謂是絞盡腦汁,煞費苦心。說難也不難,說不難也難,關鍵是身為教育者懂不懂教育之道。懂不懂教育與教育者的文化程度沒有多大關係,與教育者的理論水平也沒有多大關係,關鍵在於教育實踐。我們常常看到一些連字都不識的文盲父母依靠著自己樸素的教育行為教育出了德才兼備的好孩子,我們也看到有許多高學歷的父母培養了許多熊孩子。是不是懂得教育不是靠嘴說的,而是靠身體力行的實踐。
  • 都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可是你真的知道怎麼誇孩子嗎?
    大家好,這裡是兔爸的奇妙冒險,一個為了孩子學習比孩子學得還多的爸爸。 中國人一直都是比較內斂和謙遜的民族,所以往往中國家長的教育是以打壓為主,而缺乏鼓勵。即便是誇孩子也要順手說幾個缺點讓孩子不要驕傲。
  • 怎樣培養孩子開口說英語?鼓勵孩子開口說英語的妙招
    敢說,開口說,是第一步,後面還有說得流利、準確,還有不僅能對話,還可以演講、辯論,路還長著呢。我們應該如何做呢?保持不斷地聽,這樣一旦有開口的需要,針對性地訓練就可以很快出成效。怎樣培養孩子開口說英語?
  •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句話坑無數孩子了!
    因為哪怕是我,孩子只是單純咧嘴一笑,我都發自內心的忍不住會說:「真可愛」。即便他只是掌握了一個最普通的技能,也都會覺得「哇,真厲害!」。哪怕孩子只是做了一件小事卻驕傲的看向我等著我誇獎,一句「你好棒」也會想要脫口而出。
  • 還在誇孩子聰明嗎?這種誇獎對教育孩子的效果適得其反
    文|空谷幽蘭育兒馬雲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好孩子是誇出來的!」誇獎作為慣用的一種家庭教育手段,如果利用得好,就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鼓勵和引導,增長孩子內心的力量,讓孩子在下一個階段做得更好。反之,如果利用得不好,則是父母親手給孩子下的毒藥。
  • 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比起訓斥教育,賞識教育的效果更好
    孩子也是同樣如此,他們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誇獎,因為在他們看來,只有自己得到父母的認可了,他所做的才有價值。在中國,很多孩子都得不到他想要的誇獎,因為很多父母都喜歡採用訓斥式的教育方式。可是,如果父母能夠做到經常誇自己的孩子的話,那麼效果將會是非常驚人的。
  • 怎樣才能培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
    近年來,各種「青少年殺母的新聞報導」時不時會出現在我們面前,引發很多人關於孩子不知道「感恩」的討論,而前段時間我微博消息中一個孩子說「父母不配擁有我這麼優秀的孩子」,更是讓很多人開始重視孩子們的「感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