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1999 年第一次來深圳會友留戀於綠樹晴天,從 2001 年入職面點王真正變身深圳人,20 年時光,郭志豐見證了面點王、見證了這座城市太多的變化,從面點王十店到百店、從摸索到標準,看灘涂起高樓,看車流愈繁忙 …… 一切都是驚嘆、是驚喜。而在他的眼裡,個人感受最深的除了奔波福田南山兩地看到的變化、除了面點王日益壯大的發展外,最直觀的是身上始終在變化的通訊工具了。說起這個,還得從一部傳呼機開始。
▲ 2009 年 , 郭志豐在蓮花山公園散步。 受訪者供圖
通聯
從一部傳呼機開始
郭志豐屬於面點王招收的第一批大學生,2001 年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如今已經是調度室主任的他始終保持著學生時期的儒雅,也始終保留著一些歲月的記憶。當他把一張傳呼機的照片拿出時,他開始娓娓道來。郭志豐介紹,這是他留存了 20 餘年的傳呼機,主要是在大學期間使用,算是自己 " 移動通訊 " 的起始,便保留了下來做紀念。直到 2001 年來深圳加入面點王,才束之高閣。
▲一條細細的鐵鏈串起一個藍色的外殼外加一個同樣顏色的保護套,簡單的兩個按鍵上是窄長的顯示屏,周邊則有一些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數字。這個 20 餘年前的 " 老古董 " 是郭志豐與世界通聯的開始。這部傳呼機簡單的造型、亮麗的顏色是當時電子科技的濃縮。多年珍藏,早已不復當年榮光的它,經歷了郭志豐自己乃至面點王公司的 " 更新和升級 "。
也就是從這部傳呼機完成使命開始,郭志豐用起了手機。說起當年自己的第一部手機,他說,那個時候的手機還是黑白屏、按鍵簡單。不過,在調度室實習的他,因為這部手機提高了工作效率,有些事情一個電話便可以快速執行。雖然當時一分鐘 5 毛錢的話費不算便宜,但在面點王的待遇不錯,對自己倒也沒多大影響。
▲ 2001 年,郭志豐加入深圳面點王,因為工作等原因,手機的使用成為必要。當時的手機還是黑白屏、按鍵簡單。圖為郭志豐的第一部手機。
那幾年,市面上流行的也就那幾個外國品牌,像摩託羅拉、西門子、諾基亞,自己都用過,也慢慢從黑白屏用上了彩屏。也就是在那個時期,面點王日漸紅火,分店越開越多,業務越來越繁忙,郭志豐手機通訊錄裡的名單也越來越長,有公司各部的、有具體分店的、有合作夥伴的,也有向會展供餐各流程的 …… 一部手機聯通所有上下遊,通達所有店,也開拓出更廣闊的天地。
通勤
借一部智能機變化
在郭志豐的講述中,2008 年是比較有紀念意義的一年。這一年他不僅買了人生的第一輛車,還開始用上智慧型手機。說到這些,郭志豐說,從 2004 年開始,他就搬離面點王的宿舍,居住在南山醫院附近。因為公司在福田八卦嶺,每天兩地通勤,一趟就是一個多小時。那時候來往路上的公共運輸,大多還是私人承包的綠皮中巴,大巴車都很少見。上車之後有人售票,司機通常開得很快,有些路段相對於現在又坑坑窪窪的,很顛簸。若是需要換乘,更是費心費力。彼時,面點王發展已經邁上快車道,中式快餐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市民所認可,面對公司不斷擴張的版圖,跟上步伐顯得至關重要。
▲面點王的發展日漸紅火,郭志豐的工作也越來越繁忙,手機再次更新換代勢在必行。手機從黑白屏演變成彩屏,漸漸地,智能機開始面世。上圖正是 2008 年郭志豐為自己購買的第一部智慧型手機。
正是出於這些考慮,郭志豐在 2008 年買了車。有了車,老的新的那麼多店面需要熟悉,沒有導航器也不是辦法。幾番比較,他花了 3000 多塊錢買了人生第一部可以導航的智慧型手機。郭志豐介紹,手機是華碩品牌的,現在已經聽不到了,屏幕不大,裝的還是 Windows 系統,那個時候的智能機經常會卡,反應也慢,但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工作生活。就是開著這個車,借著這個導航,郭志豐慢慢感受到深圳的路越來越寬,車越來越多;也就是在這輛車上,他見證了南山福田來往的人越來越多,後海前海從一片片灘涂到如今的高樓林立,大廈無數;更是通過這輛車,他跑遍了面點王更多的店面,也串起了面點王越串越多的服務。
通達
因一路見證而感悟
此後這些年,郭志豐身上手機淘汰的頻率越來越快,最初那個智慧型手機報廢后,他又接連使用了幾款韓國品牌的手機。直到近幾年,自從用上國產品牌華為之後就再沒有換過,更多的只是產品的更新換代。郭志豐表示,不止是自己,家裡人、身邊的同事亦是如此。他說,現在手機的功能越來越豐富,拍照、辦公、娛樂、閱讀、遊戲都有,人們的辦公生活從多個終端變成了一機搞定。反倒是過去看重的通聯通訊因為交通和科技的發展變得不是那麼至關重要了。這是個很有共性的節奏,經歷了初始的探索、之後的迅猛以及突破後的升級迭代,大浪淘沙成熟後的進步踩得更穩,自然也更快,所追求的除了最基本的,便是更高的目標,面點王亦是如此,在行穩致遠中追求更大的發展。
郭志豐說,以前的手機是記錄人,現在他的手機裡除了人和零碎的生活記錄,更多的是這些年面點王發展所積澱下來的標準和規範。這些是個人的進步,也是這個品牌和這座城市的進階。
溫馨提示:
深圳晚報推出《我的特區情緣——講述普通深圳人和特區成長的難忘故事》專欄,聚焦在深圳各行各業的普通勞動者,誠邀讀者一起分享與特區的情緣。歡迎廣大讀者自薦或推薦身邊的特區故事和特區老物件。
相關線索請發至郵箱:wbzbs@163.com。
掃碼進入 深圳 ZAKER 《我的特區情緣》 專題
深圳晚報記者 王志陽
【來源:深圳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