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依然看不到天花板

2020-12-09 虎嗅APP


科技龍頭們如蘋果、谷歌、臉書、亞馬遜、特斯拉、阿里、騰訊、美團、拼多多以及小米等,在今年以來的表現大超市場預期。不過,儘管都是身處不同賽道的龍頭,但這些公司依然有「天才」和「平庸」的差別。


那麼這種差別是什麼樣的?《紅周刊》記者專訪了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特聘研究生導師、高瓴資本前董事總經理趙小兵。在他看來,數字經濟領域最近的一次十倍創新是iPhone,只要觸屏交互的智慧型手機不被顛覆,蘋果公司依然是數字世界的龍頭。與此同時,上述移動網際網路超級船票獲得者的壟斷地位也不會被打破。諸多行業的數位化率還在進行,數字經濟巨頭們的天花板仍未見頂。


對於特斯拉的定位,趙小兵認為,如果我們將特斯拉僅僅看成新能源車,那就看錯了。特斯拉就是汽車行業的iPhone—史上第一款智能汽車。今天,人人都在談論萬物互聯,但是幾乎無人提及最有價值的互聯產品為何物。顯然,馬斯克早就給出了答案:重新定義了汽車的特斯拉,堪稱萬物互聯的第一聯!市場人士都看到了智能汽車的終極應用:智能駕駛。


但是,羅馬並非一日建成的,我們可能都疏忽了特斯拉中控位置那塊突兀的顯示屏:這才是馬斯克的端到端的封閉系統,和iPhone如出一轍的是,當人們的視線被特斯拉電動車的外殼所吸引時,馬斯克的汽車軟體正在持續不斷地迭代創新,這多像iPhone的iOS作業系統呢?不同的是,iOS控制的是手機,而馬斯克的汽車軟體控制的是特斯拉而已。


正是iPhone的十倍創新奠定了蘋果數字世界的老大地位


《紅周刊》:有人認為網際網路行業發展已經到了尾聲,您怎麼看?


趙小兵:縱觀數字經濟百年創新史,堪稱十倍創新的產品屈指可數。我的研究發現,幾乎每次十倍創新的源頭都是人機互動的變革。


個人電腦的早期是字符交互。直到賈伯斯在施樂公司發現了奧託,這是史上第一款圖形用戶界面的電腦。兩位當代的天才---賈伯斯和蓋茨,幾乎立刻就斷定,圖形用戶界面才是個人電腦的未來,因此,他們分別開發出麥金塔和Windows,這就是個人電腦領域的第一次十倍創新,同時終結了個人電腦領域的所有競爭。今天,無論Windows如何迭代,交互方式仍未超越圖形用戶界面的交互方式:滑鼠和鍵盤。開發出Windows這款十倍創新產品,就是微軟成為個人電腦時代霸主的全部秘密。


這迫使賈伯斯在個人電腦以外的電子消費品突破邊界:手機。此前,所有手機的交互方式都是撥號鍵盤,直到賈伯斯發現了觸屏交互技術。可以說,iPhone這款個人電腦以來唯一的十倍創新硬體產品,正是建立在觸屏交互基礎之上的。


我的研究發現,每次數字經濟領域十倍創新的結果就是,創新主導者終結所有競爭,贏得壟斷地位。這就是蘋果公司成為全球市值之王的全部秘密。


這一次,蘋果稍微打破了完全封閉的策略,向全球軟體開發者開放了軟體應用商店。谷歌的安卓非常聰明地複製了蘋果的iOS,並且授權給其他手機廠商,也照貓畫虎地推出了安卓市場。這就相當於蘋果和谷歌聯手建造了一座數字方舟,進而出現了全球開發者爭奪船票的壯觀場面。


可以說,全球數字巨頭指數級的財富增長,正是和這座數字方舟有關。無一例外,他們要麼是方舟的締造者,要麼是方舟的超級船票擁有者。 


《紅周刊》:蘋果公司為何成為最賺錢的公司之一? 


趙小兵:蘋果公司的賺錢秘訣就是,開發出iPhone這款十倍創新產品,同時,通過開放軟體應用商店,吸引了全球最厲害的軟體開發者。這些開發者絕非等閒之輩,他們是臉書、微信、抖音、支付寶、淘寶、美團、滴滴和ZOOM等這些數字世界的基礎設施,它們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娛樂和事業各個方面。


正因為如此,iPhone賺取了手機硬體行業的大部分利潤。同時,在蘋果的損益表中,其網際網路服務收入相當於向數百萬開發者收取了「蘋果稅」,這就是他們獲取暴利的秘訣。


我的研究發現,通常只有十倍創新者才會獲得不可思議的額外獎賞:壟斷和暴利,其他競爭者只能爭奪其餘市場份額。自從2007年初代iPhone發布迄今,蘋果公司再也沒有發明任何十倍創新產品,不同代際的iPhone,也只是迭代創新而已。這就說明十倍創新產品並非漫天星辰,而是如同日月般稀有。

取代蘋果的唯一途徑就是完成一個新的十倍創新,締造一個新的方舟。否則,蘋果的暴利就仍將繼續。


終局是人人皆知的自動駕駛,但是過程被人們忽略了


《紅周刊》:特斯拉的市盈率超過了1000倍,您怎麼看特斯拉的發展空間?


趙小兵:特斯拉遠不是新能源車這麼簡單,其實萬物互聯目前最成功的標杆就是汽車。大家都在談萬物互聯,卻沒有提及哪種物的聯接才是最有價值的。


特斯拉的中控有一個很大的顯示屏,將這個顯示屏拿走,換上iPad或手機,能一樣的嗎?智慧型手機的交互方式是觸屏,需要低頭和採用手指操作,這在駕駛場景中非常危險,我們每個人都見過網約車司機利用手機接單、查看地圖的畫面。這就說明,人們試圖用手機作為智能駕駛的輔助工具。很顯然,這說明汽車智能系統做的很爛。我們在車中最理想的交互方式當然是語音,對嗎?就像特斯拉的顯示屏一樣,它會有電腦的屬性,有智慧型手機的屬性,也有萬物互聯的屬性,這才是智能汽車的標準吧。萬物互聯發展到現在,一個革命性的變化就是汽車被連網了,同時誕生了特斯拉這樣的智能終端雛形。


但特斯拉的顯示屏又不是iPad或手機,我們要意識到,這個變化是一個關鍵。


每當終端發生革命時,都會產生原生的內容和服務。電影是為影院而生的;新聞、電視劇和體育比賽是為電視而生的;微信、抖音、支付寶、美團是為智慧型手機而生的。那麼,我們簡單地將手機上的應用搬到汽車上,當然不行。


顯然,智能汽車的交互方式和應用場景,需要新的、原生的應用軟體提供內容和服務。


所以我們看到,馬斯克不斷在更新特斯拉上的軟體,就像蘋果不斷更新的iOS版本一樣,從始至終,馬斯克都將特斯拉當作一個電腦終端在運營。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軟體當然是關鍵,但是,正如蘋果無法開發出所有有價值的應用軟體一樣,特斯拉也做不到。


我們可以說,特斯拉重新定義了汽車,並且開啟了汽車的智能時代。自動駕駛是終局,過程是持續不斷地迭代創新和駕駛數據的獲取。這才是特斯拉高估值的真正支撐點。話句話說,我們只要將每輛特斯拉的顯示屏拿走,這家公司的股價可能就會崩塌。這塊顯示屏,才是特斯拉和傳統汽車廠商股價差異的根本,不停迭代、越來越多的特斯拉運營汽車,讓馬斯克輕易地抓取著用戶數據,發現新的用戶痛點並通過軟體加以改進。而傳統車企呢,賣出一輛汽車,就幾乎和用戶失去了聯繫。說穿了,特斯拉是聯網的擁有作業系統的智能汽車,而傳統車企只是生產單機版的汽車而已。


《紅周刊》:這麼看來,蘋果、華為造車有很大優勢。


趙小兵:百年的汽車工業需要一次彌足珍貴的十倍創新,特斯拉就是這樣級別的創新。如果我們的視野從新能源車的定義移開,就會立刻發現,國內外大部分的造車新勢力都來自網際網路行業。這就說明,電動車是表象,網際網路汽車才是實質。


蘋果和華為在網際網路硬體方面都有巨大的技術積累,當他們參與到智能汽車的製造行列時,一定擁有巨大的優勢。這個市場還處在早期,還有充分的機會參與其中。我猜想,蘋果和華為如果參與到智能汽車的製造,不一定會成為整車製造商,而是會盯上汽車中的那塊顯示屏吧,這才是恰當的切入點。


《紅周刊》:對於全球其他一些造車新勢力怎麼看?


趙小兵:現在大家都一窩蜂往整車那裡去了,沒人在想新的智能終端在哪。一些網際網路公司想要參與,傳統車廠又死死卡住了位置。自動駕駛這個終極目標一定會實現,但是,我認為,智能汽車不完全等於智能駕駛。汽車是最為理想的萬物互聯的應用場景,我們退後一步,就會海闊天空,如果說,特斯拉是一款封閉的端到端的智能汽車,就像iPhone一樣,那麼,誰是智能汽車領域的安卓呢?

當然,進入傳統車企的地盤比登天都難,但是,當年安卓進入手機廠商的地盤也是舉步維艱、難死寶寶了吧。


《紅周刊》:您怎麼看特斯拉現在的估值水平,動態市盈率已經1011倍了?


趙小兵:資本市場為特斯拉編織的故事是,新能源車的全球領先品牌和即將發生的自動駕駛商用的想像空間。在我看來,特斯拉的故事其實是智能汽車的十倍創新,以及能否保持其在智能汽車領域的領先地位。在智能駕駛到來之前,還有一個智能汽車平臺的優化和迭代創新,最後的高潮部分才是自動駕駛。這要看特斯拉在這個中間地帶的創新能力如何?


《紅周刊》:您認為特斯拉的邊界有多寬?


趙小兵:特斯拉和蘋果某種意義上很像,它的邊界就是賣出和運營汽車數量。我們可以一個季度一個季度的觀察交付新車數據。特別是,留意特斯拉公司損益表上軟體服務這部分收入的變動情況,只要這部分收入增長穩健,特斯拉的競爭優勢就會保持。


抖音最好賺錢,滴滴最難賺錢


《紅周刊》:在投資中大家都想找到帝國型的公司,這樣的企業通常有怎樣的特點?


趙小兵:數位化之前幾乎沒有自然誕生的商業帝國。有一種非自然的方式是打仗,通過戰爭徵服其他國家,將其他國家變成自己的附屬國,形成帝國。但這些附屬國的子民不是自願去帝國報到,他們是被迫去前往。


數位化之後誕生了自然產生的「帝國」——數字帝國,一些社交和資訊領域的卓越產品,我們每天會主動登陸,我們和它們的連接是主動的,不是被引導的、被動的。中國的主動式數字帝國型公司有兩家,騰訊和字節跳動,它們通過產品創新締造了超級流量平臺。


我們只要查看一下國人使用APP的時長就可以看出,這兩家公司的產品使用時長超過了50%。換句話說,國人的時間大多都消耗在微信和抖音的數字世界裡。某種意義上說,騰訊和字節跳動是連接人的數字型帝國公司吧。


還有一些是連接人和物的平臺公司,它們的特點是建造最大商業賽道的數字帝國。舉例來說,從交易規模、用戶人數和商品品類維度看,淘寶是數字零售帝國,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數字零售企業。從不打烊、服務全國,而且商品種類登峰造極,只要有需求就有人生產,快遞配送也很方便。


螞蟻金服則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數字金融帝國,永不下班,沒有休息日,我們可以隨時隨地辦理各種金融業務,而且不需要排隊。阿里巴巴將自己定位為數字經濟體,不就是一個無遠弗屆的數字帝國型公司嗎?


《紅周刊》:不同類型的企業,其賺錢的難易程度上存在差別嗎?


趙小兵:在自主流量平臺型公司中,商業模式最容易建立,經營的邊際成本最低。比如微信和抖音,覆蓋了最多的日活用戶和用戶時長,就自然成為數字廣告的領先平臺。


抖音賺錢太容易了,因為發布短視頻的人和看短視頻的人都是自願的,抖音不需要支付額外成本,兩邊流量譁譁地就來了。根據獨門的推薦算法,抖音廣告和用戶喜歡的內容相關,就不知不覺地植入在內容流當中,這正是躺著賺錢的樣板。


同樣是視頻生產商,優愛騰這樣的長視頻網站則較難賺錢,一邊要花巨資請導演、請演員製作獨播內容,一邊要向用戶收費,兩邊都需要付出巨大成本,這就是長視頻網站迄今仍未盈利的原因。


美團、滴滴這樣的O2O公司,由於他們的服務需要和地面供應商連接才能完成服務,因此,也賺的是辛苦錢。但是賺取辛苦錢,並非沒有價值,只要企業持續不斷地提高用戶體驗,提高行業運營效率,企業價值自然會體現。只是,賺辛苦錢的公司,需要建立更加強大的運營能力以及儲備更加充裕的現金罷了。


拼多多的生意基礎有長期性


《紅周刊》:騰訊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股價漲幅很高,動態市盈率接近60倍,您怎麼騰訊的發展空間?


趙小兵:騰訊主要是四部分業務,遊戲、數字廣告、金融和戰略投資。騰訊在戰投方面做的極為成功,因為它有巨大流量,就選擇細分市場的最大商業賽道,連資金帶流量綁在一起,幫助被投企業做大。可以說,這種戰投打法,幾乎又締造了一個新騰訊。


你看,騰訊系中那些閃亮的明星公司包括:京東、拼多多、滴滴、美團和貝殼等等公司市值的總和,也達到了了數萬億人民幣吧。 當騰訊系的公司整體估值提升時,遲早也會反應在騰訊的估值當中。


在主營業務方面,字節跳動的崛起壓制了騰訊數字廣告的增速。但是騰訊的遊戲業務仍然處於絕對領先的地位,這是源於騰訊強大的移動社交產品的巨大流量支持。因為遊戲業務幾乎是社交產品的孿生兄弟,所以只要騰訊的微信、QQ地位不被挑戰,遊戲業務就會高枕無憂。


網際網路企業的增長空間,取決於主營業務的數位化率是否結束了,如果結束了,企業的發展也就到了天花板,再努力都是零和博弈。目前,遊戲的數位化率已經基本結束了,行業進入分蛋糕階段,只是分給騰訊、網易還是其他公司的問題。騰訊如果只盯著遊戲領域,沒有新的數位化方向,就很難維持未來的高增長。


不過,騰訊的網際網路金融業務數位化率仍在中早期,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另外,馬化騰作為不斷突破邊界的企業家,早就為騰訊勾畫出產業網際網路這個巨大的藍圖,並且調集了精兵強將,以及儲備了充裕的長期資本。我們需要密切關注,騰訊在這個自己並不擅長的2B領域是否能夠挖到金礦。


《紅周刊》:拼多多三季報的業績非常好,單季盈利4.66億元,單季度用戶增長近5000萬,年活躍買家數達到7.31億。在靚麗的業績公布後,拼多多市值暴漲,截至12月4日是1780億美元,您怎麼看拼多多的發展?


趙小兵:拼多多成功的地方在於,它在阿里、京東兩大巨頭殺得難解難分的時候,從中跑出來了。這件事我思考了很久,實際上,拼多多充分利用了微信的社交流量紅利,不像京東是一個個單獨個體組成的電商平臺,每一個買家都是single buyer,是獨立的買家,用戶之間沒有建立社交屬性。黃錚把社交運用到極致,他激活了沉睡的團購模式,用集合競價的方式,把價格壓下來,同時讓大家玩了起來。


拼多多還做了一個連接,就是中國龐大而完善的中低端製造業供應鏈,正好可以生產廉價、實用的商品。拼多多用超低價格打動了中國廣大的五環外的消費者。李克強總理之前也提到,中國有超過6億人,月收入低於1000元,這部分人群的巨大消費需求誰來滿足呢?


黃錚就把這兩個群體聯繫了起來,將沒有品牌的杯子、T恤衫、鞋子、檯燈等消費品,以更低的價格,賣到這些人的手中。所以拼多多的商業模式在中國有非常紮實的根基, 他們在如此大的體量還能保持高速增長,就說明拼多多的模式抓到了用戶的痛點。


《紅周刊》:阿里和京東都在發力下沉市場。


趙小兵:從目前看,幾家電商平臺都確立了自己的定位。拼多多更像是下沉市場電商的領導者,阿里巴巴是綜合品類電商的領導者,而京東則是優質電商的領導者。


當拼多多成功崛起之後,對阿里巴巴和京東造成了壓力,他們希望借勢侵入到拼多多的大本營:下沉市場,這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問題是,拼多多的模式正是圍繞著下沉市場建立的,包括中低端供應商商,下沉市場用戶和社交團購的玩法,以及對此類業務極為熟悉的強大團隊。


阿里巴巴和京東在內部組建團隊,試圖直接侵入拼多多的核心業務地盤,從這幾年的運營結果看,並未成功遏制住拼多多的高速增長勢頭。


《紅周刊》:拼多多正在優化客戶,看樣子也不可行。


趙小兵:我們反過來看,拼多多在下沉市場電商站穩腳跟之後,也試圖侵入阿里巴巴和京東的地盤:中高端消費品和客戶的陣營,這可能同樣難度很大。京東和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都獲得了最多的品牌廠商和製造商,都能為用戶提供優質的服務。拼多多想突破邊界,擴大領地,同樣異常艱難。

京東的花費巨資建立的強大的倉儲和物流能力,才是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的保證,這在疫情期間得到了充分驗證。拼多多早已失去了構建這些運營能力的時機。


社區買菜是精細活,獲勝者或是幾家巨頭


《紅周刊》:最近,網際網路科技巨頭紛紛加入了「社區買菜」領域的競爭,您怎麼看這場競爭,這實際是在競爭什麼?


趙小兵:這是巨頭們在搶佔生活服務類電商中高頻應用的最後一條賽道,這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之前生活服務領域中的所有場景都被人拿錢試過了,除了外賣,其他都不是高頻應用。


買菜是下一個高頻應用,因為買菜和外賣最像。我們在家如果想做飯,就有買菜需求,如果不想做飯,會有點外賣的需求,所以買菜的頻次和外賣很像,服務形態也很像。對一家企業來說,外賣是他的,送菜也是他的,他就把用戶的一日三餐都包括了,隨後的延伸服務也就來了。所以這屬於戰略要地。


《紅周刊》:哪些網際網路公司在這方面有優勢?


趙小兵:從主營業務層面看,離買菜市場最近的是美團和餓了麼,因為買菜和送外賣業務形態最像。需要的能力是生鮮供應鏈管理和遍布全國的自營騎手團隊,前者大家的經驗都不多,但是後者卻是買菜業務高效完成的前提條件。


其他公司,京東的物流團隊也是挺進這一業務的巨大優勢。只是,京東的物流成本是為電商送貨建立起來的,成本要高於美團和餓了麼。滴滴的司機能否轉化為配送團隊,這是一個挑戰,為買菜建立一個新的騎手團隊成本顯然太高。


《紅周刊》:從長沙起家的「興盛優選」是最早布局的公司,它能殺出來嗎?


趙小兵:興盛優選的價值是通過出色的運營跑通了社區團購生鮮這條賽道,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是,現在這條賽道被武裝到牙齒的巨頭盯上了,並且準備紛紛準備下場搶佔地盤時,這就讓人捏了一把汗。


社區買菜不是easy money,這個工作很複雜,因為蔬菜不是標準化的產品,每一天、每一批的蔬菜都不一樣。用戶不僅要求蔬菜新鮮,而且對價格很敏感。北京的超市每天早上9:00開門前,都有一群大爺大媽排隊等著買特價雞蛋。在上海或許更難,上海人更擅於精打細算。用戶既要好又要便宜,而且一旦運輸過程中,蔬菜壓爛了,就變成了庫存,如何處理庫存就變成了一個難題。所以買菜是一個精細活,一不小心就砸手裡了。所以,大概率是,等塵埃落定時,這個市場可能還是幾家巨頭的遊戲。 


《紅周刊》:小米公司今年的股價表現也很好,雷軍一直希望小米破除「硬體」的估值。


趙小兵:小米是硬體公司,和蘋果一樣,它們的軟體業務是建立在硬體的基礎上的,如果將手機業務剔除,軟體業務也會隨之消失,所以它們的本質依然是硬體公司。硬體公司存在一個商業規律,我稱之為「摩爾定律魔咒」,即從長期來看,與計算相關的終端設備無法建立有效的壁壘,充分競爭是一個常態,企業需要不斷投入大量的研發費用來推動企業運轉。


但小米的卓越之處在於,雷軍最早發現了萬物互聯的市場空間,並且通過多年的運營已經碩果纍纍。這讓小米有別於其他的硬體公司,包括蘋果、華為和OPPO。更重要的是,雷軍是一個懂得網際網路運營的硬體創新者,他懂得蘋果公司的創新規律、懂得網際網路思維、懂得粉絲經營。


同樣,小米的線下零售商店也是有價值的業務鏈條,因為小米有多元化的電子消費品,這些產品需要現場體驗。小米在萬物互聯和線下零售店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布局,但是,依然無法脫離其手機硬體的業務本質。因為,其他業務都根植於手機硬體。


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的天花板還遠未到


《紅周刊》:在您看來,到2030年,有哪些企業還能夠保持它們在2020年時的領先地位?


趙小兵:如果未來10年數字經濟領域出現了十倍創新,就像移動網際網路對PC網際網路的替代一樣,那麼我們現在的數字版圖就要打破重建了。如果沒有,那麼方舟的擁有者還是蘋果和安卓。未來10年還是蘋果和谷歌的天下,蘋果市值還會維持在全球之巔。如出一撤的是,微軟的牢固地位正是建立在對PC行業的壟斷之上的。如果想把蘋果這個皇帝拉下馬,需要從重建交互方式出發,通過十倍創新,重建一個方舟。我們現在還沒有看到這樣的跡象。


如果方舟不被顛覆,目前來看,阿里巴巴、騰訊的增速沒有明顯的放緩,它們體量已經很大了,但是仍然維持了主營業務的中高速增長。未來的空間取決於更多行業的數位化率,中國在消費網際網路層面,已經完成了大部分行業的數位化工作。但是,在產業網際網路方面,數位化率的大幕剛剛拉開。


過去十年的關鍵詞是,得消費網際網路者得天下。未來十年的關鍵詞則是,得工業網際網路者得天下。對於躍躍欲試的騰訊和阿里巴巴而言,他們更否跨越到更大的工業網際網路數位化市場中,成為其中的領導者,是一個令人激動的話題。


《紅周刊》:做一個合理推測,下一代的交互形式會是怎麼樣的?


趙小兵:市場認為眼鏡、手錶,或是在大腦中植入一個腦機晶片或許是未來的可行方向,我認為不管交互方式是怎樣的,用手操作觸屏交互的方式,基本已經被開發到頭了,下一代十倍創新的交互產品,大概率不是用手操作的。


《紅周刊》:有看到下一代方舟出現的苗頭嗎?


趙小兵:對於數字經濟的中國軍團而言,經過十年的砥礪前行,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中國誕生了一批世界級的數字經濟巨頭。他們的資金實力和研發投入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


新一代方舟的產生土壤中,我們可以看到5G在中國已經開始商用。在1G,2G和3G、4G時代,都發生了劇烈的終端革命。那麼,5G是繼續採用蘋果發明的觸屏手機呢?還是還發生革命性的終端變革呢?


但是,我們幾乎可以確定的是,每一代移動通訊網絡的發展,都會產革命性的應用軟體創新。這雖然不能稱作新的方舟,但是,也會產生大體量的公司。馬化騰將這種應用軟體創新機遇稱為「全真網際網路」,他當年最早預言了船票的重要性,並且拿到了微信這張最值錢的船票。


此外,人工智慧領域的商用臨界點也已逼近,智能駕駛當然是萬眾期待的應用場景。但是,我們需要尋找更多的人工年智能應用場景,這其中可能正在孕育新的方舟。我們可以斷定的是,數字方舟總是產生在與計算相關的智能硬體領域,而其發端就是交互方式的革命。


像「庖丁解牛」一樣拆解企業價值,才能在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


《紅周刊》:在投資中,您強調長期主義嗎?


趙小兵:我提出的1~99法則中顯示,獲得最高的投資回報的重要條件之一就是,全周期投資。最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兩個例子是,MIH對騰訊的投資,和軟銀對阿里巴巴的投資,可能創下了創投歷史上最高的回報記錄:超過萬億人民幣。我們要知道,直到今天,MIH和軟銀都沒有大規模拋售公司的股票。


高瓴資本成立於2005年,已經錯過了在一級市場投資騰訊的機會。但是,張磊將早期融來的所有資金,全部重倉購買了騰訊的股票。這也許並不出奇,但是,出奇的是,高瓴資本投資持有騰訊公司股票的時間長達十多年之久。這同樣為高瓴創造了巨大的投資回報。而張磊正是投資長期主義的踐行者和受益者。


所以我認為,唯有超長的全周期投資才能獲得最優回報,只要企業的創新沒有停止,我們就可以繼續持有。等企業創新枯竭,到財務回報的停滯還需要一段時間,這時候才是恰當的退出時間。當然了,長期主義投資策略的前提是,要選中偉大的創新公司,否則長期投資反而會變成災難。因為,好公司是時間的朋友,後面一句則是,壞公司是時間的敵人。


《紅周刊》:資本市場上,對虧損的數字經濟標的公司的投資,是否算作價值投資?按照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標準,這部分投資很難被納入價值投資的範疇。那麼,這些投資難道要被歸入投機的範疇嗎?


趙小兵:我發現,在美國股權投資陣營中,存在一個涇渭分明的界限。一些大體量的基金如黑石、KKR以及巴菲特的哈撒韋,投資組合基本都在成熟的傳統行業。而對高風險的科技公司的股權投資,則是紅杉、KPCB這些風險投資的天下。


有沒有人打破這個邊界,既投資傳統行業,也投資高風險的科技企業,並能且獲得了很好的長期回報呢?


我發現了一個罕見的案例:高瓴資本。從公開資料看,高瓴傳統行業的投資組合包括大名鼎鼎的格力和美的。而在科技領域,高瓴著名的投資組合包括百濟神州和投資時仍然虧損的京東等等。


價值投資的衡量標準常常是核心財務指標,諸如淨資產收益率、市盈率等等。而虧損的科技公司的價值如何衡量呢?在張磊新出的大作《價值》中,張磊將上述兩種不同的投資策略都概括為價值投資,這顯然突破了我們對傳統價值投資的認知。


在我看來,科技企業的價值投資來自對其創新能力的評估。實際上,科技公司的價值不拘泥於公司的帳面收益,而是看中創新導致的企業價值提升。當一家企業通過十倍創新形成對一個產業的壟斷的時候,財務報表可能給投資人獎賞,也可能還沒有,但是企業的價值創造已經開始了。


讓我們回到高瓴投資京東的那個時點,在張磊的建議下,劉強東斥巨資建立公司的物流能力,這導致更多的帳面虧損。但是,隨著京東物流服務能力的提升,在虧損中的京東的價值開始提升,直到京東成為一家賺錢的公司,我們可以用市盈率為京東定價了。


《紅周刊》:您新出的一本書名字就叫《方舟》,您希望讀者從《方舟》中獲得什麼?


趙小兵:我寫這本書的最大用意在於,我們能不能創造一個價值投資的新標準,這個標準是通過非財務指標的企業價值發現。這就是通過紮實的行業研究,識別和評估企業的創新能力。這個過程有點像庖丁解牛的故事,我們在創新的維度,完美解構企業創新這頭「牛」。其實,創新自有規律可循。為了這一點,我原創了2個創新模型和7個創新定律,我稱之為「創新工具箱」,我的夢想是,當我們對被投資企業的創新評估不太有把握時,可以採用這些工具作為輔助。


當年,MIH眼中的騰訊仍然虧損。但是,其社交產品QQ覆蓋了中國數億的年輕人,他們產品的使用頻次和時長都超越所有對手。但是,公司不知道從哪裡賺錢。MIH的不確定性是,騰訊何時可以賺錢?確定性則是,QQ這款創新產品價值連城,遲早會轉化為巨大的財務收入。說穿了,MIH比我們更早地識別出,能夠覆蓋如此眾多的用戶的QQ,其實就是一個數字帝國型公司的雛形,賺錢是遲早的事情。數年之後,騰訊的盈利能力果然傲視同儕。這是我在《方舟》中提到的,創新即財富的典型案例。


相關焦點

  • ...的蘋果依然看不到天花板,「被誤讀」的特斯拉正開啟萬物互聯
    高瓴資本前董事總經理趙小兵:「十倍創新」的蘋果依然看不到天花板,「被誤讀」的特斯拉正開啟萬物互聯
  • 高瓴資本前董事總經理趙小兵:「十倍創新」的蘋果依然看不到天花板...
    原標題:高瓴資本前董事總經理趙小兵:「十倍創新」的蘋果依然看不到天花板 「被誤讀」的特斯拉正開啟萬物互聯 摘要 【高瓴資本前董事總經理趙小兵:「十倍創新」的蘋果依然看不到天花板
  • 高瓴資本前董事總經理趙小兵:「十倍創新」的蘋果仍看不到天花板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原標題:高瓴資本前董事總經理趙小兵:「十倍創新」的蘋果依然看不到天花板,「被誤讀」的特斯拉正開啟萬物互聯記者 | 李健科技龍頭們如蘋果、谷歌、臉書、亞馬遜、特斯拉、阿里、騰訊、美團、拼多多以及小米等,在今年以來的表現大超市場預期
  • 即使看不到未來,即使看不到希望,也依然相信自己!
    1.每天清晨起床告訴自己要努力,即使看不到未來,即使看不到希望,也依然相信自己。2.六點起床很困難,背單詞很困難,靜下心很困難……但是總有一些人,五點可以起床,一天背六課單詞,耐心讀完一本書。
  • 觸摸文明的天花板(一)
    :您經常提到文明是有天花板的。這種天花板指的是什麼?華夏文明的天花板在哪裡?阿姨:嚴格說來,華夏文明的天花板可能跟古羅馬差不多,也就是說是純粹實用的,沒有超出眼見的、直接經驗主義所能夠達到的層次之外。有些東西是主要靠你的抽象能力的高低。可以說是任何人都可以吃蘋果,但是只有牛頓能夠從蘋果中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這就說明牛頓的抽象能力比一般吃蘋果的人要高出一個檔次。
  • 朋友家的簡約裝修,天花板做石膏線不做吊頂,住了10年依然像新房
    天花板沒有設計吊頂,只做了一圈簡單的石膏線。然而正是這種簡約風格設計,住了10年依然非常的時尚清新,完全看不出住了這麼多年!玄關進門有一個小小的玄關走廊,左手邊設計了一套嵌入式收納玄關櫃。出了玄關之後就正式登堂入室,左手邊是餐廳,右手邊是客廳。
  • 為什麼蘋果IOS頻頻爆出安全問題,而谷歌安卓系統卻看不到
    蘋果被爆出安全問題以及隱私問題已經很多了,最滑稽的一次是被一個13歲的小男孩發現玩遊戲的時候被竊聽,上演了一次竊聽風雲;但是安卓這麼久卻沒有出現這樣的問題,為什麼?
  • 從FaceID到iPhone12雷射雷達,蘋果依然領先國產機
    眾所周知,這次iPhone12發布之後,蘋果在手機上引入了一個全新的技術,那就是雷射雷達(LiDAR)。雖然之前蘋果在iPad Pro上使用了,但放到手機上還是第一次。雷射雷達是什麼?而蘋果這次則更進一步,將紅外換成雷射,並且使用在後置攝像頭上,精度可達到毫米級。當然蘋果不用它來人臉識別,人臉識別蘋果還是採用了原本的3D 結構光,也就是Face ID。雷射雷達有什麼用?前面已經講過,雷射雷達可以通過發射雷射來掃描物體,然後形成對掃描物體的3D建模。
  • 個人自評LPL夏季賽五大位置第一人:Uzi依然是AD的天花板!
    這個賽季,左手哥的各項數據,基本做到了國產中單能做到的極致,也打破了依然Doinb、Rookie等人對中單位的壟斷。ADC:Uzi。輔助:Ming。自古下路雙人組不分家,AD和輔助我就不分開講了。在我心中,AD位的天花板,依然是棗子哥Uzi,而能讓棗子哥穩居AD位第一,小明的輔助自然至關重要了。
  • 天花板滲水,原因排查及解決辦法
    天花板滲水原因排查天花板發黴,或者稍微嚴重一點的,天花板上有水漬,都可以直接排除樓上地面管道破損——如果是管道破損,哪怕是再小的口,樓下的天花板上也會向下滴水。注意,是「看到過」,而不是「依然存在」。如果樓上地面常年積水,樓下的天花板依然不可能僅僅是滲水這麼簡單。滲水的解決辦法先把根源問題解決掉:找樓上協商,找出滲水原因並維修。如果是衛生間的問題,則要重新做防水。
  • 碰到硬體「天花板」後,蘋果要打「健康牌」
    但這種願景要實現,取決於蘋果能不能獲得政府和醫療機構的信任。而研究員 Nathan Baschez 認為蘋果近幾年來打出的「隱私第一」的口號,最有可能成為進入醫療機構大門的敲門磚。除了蘋果對隱私的關注,蘋果龐大的用戶基數也是誘人的籌碼。醫療公司可以利用蘋果的用戶群進行大規模的調查和研究。這種互利關係,是雙方合作的前提。提前布局蘋果盯上「健康」這個市場,並不是腦子一熱。早在 2014 年,蘋果就發布了移動應用平臺 HealthKit,踏出了自己想要涉足醫療健康領域的第一步。
  • 天量庫存數據壓制下 蘋果期貨價格一度步入低谷
    蘋果期貨價格一度步入低谷,各市場主體對後期蘋果價格的信心不足,雖然近期有所提振,但預計其後期價格波動依然較大。根據天量庫存來看,2020年新季蘋果初期庫存量約為1135.8萬噸,較2019年期初庫存增加85.41萬噸,同比增加8.1%,後市蘋果期貨壓力巨大。
  • 蘋果新機即將發布,新款iPhone或許依然不瘟不火
    雖然如此,但是每一年蘋果新機的發布總是讓人們大失所望。失去了賈伯斯的蘋果少了讓我們亮眼的創新,甚至外界開始質疑蘋果在不斷消耗賈伯斯時代的創新。儘管如此,我們依然不能否認蘋果公司在庫克的領導下取得了商業化上的成功,公司市值破萬億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對於今年的蘋果新機發布會,外界依然開始了期待。
  • 沒有這2個人,我們今天就看不到AR眼鏡了……
    華為、三星、蘋果……這兩年國內外各大科技公司更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宣告要推出自己的AR眼鏡。那麼,風頭正盛的AR眼鏡是怎樣被研發出來的?又是誰創造了這一顛覆性科技產品?追溯AR的「發源史」,其實最早與VR同源,也已經走過50個年頭了。從萌芽的科幻概念到技術實現,再到1990年波音公司正式創造命名了「增強現實」這個詞。增強現實眼鏡的奠基離不開這2位「創造者」。
  • 蘋果釘子戶iPhone 6s,A9處理器依然堅挺,網友:比肩驍龍855
    就比如小米手機的小米6,華為手機的華為Mate20系列,蘋果手機的iPhone6S用戶。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款iPhone6S。 依然強大呢?舉個簡單的例子,華為P8和iPhone6S是同期的產品,但是現在依然有很多iPhone6S用戶,但是華為P8用戶已經非常少了。蘋果A9處理器平時來用也是足夠的,雖然現在蘋果A系處理器已經更新到了A13,但是很多人表示自己手裡的A9還能堅持很多年。
  • 高通正式確認,驍龍888對比蘋果A13,差距依然很明顯!
    有人說:蘋果A系處理器,至少領先安卓2年。這句話是有依據的,2013年,蘋果就發布了64位處理器A7,引起了業界動蕩。直到2015年,驍龍8系才有了第一款64位處理器——驍龍810。在當時,安卓和蘋果之間的差距肉眼可見,甚至到了令人絕望的地步。已經2020年了,蘋果A系處理器,還領先安卓幾年?高通最新的5nm旗艦晶片驍龍888已經發布了,它採用A14同級別的三星5nm製程,首次搭載X1超大核,CPU提速25%,GPU暴漲40%。
  • 新iPhoneSE依然64G起步,這種事只有蘋果乾得出!
    毫無疑問,蘋果的創新是有目共睹的,它對整個手機行業所作出的貢獻,也是絕對不可磨滅的、但這多年來,蘋果的引領潮流是否真的就一直正確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說在早期賈伯斯還在的時候蘋果腦子裡想得都是怎麼創新,那麼在庫克接手蘋果之後,創新和賺錢就要五五開了。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賺錢的比例就慢慢大過創新了。
  • 天花板簡便隔音妙招 天花板的種類
    對於一些小區來說隔音比較差,那麼,我們在裝修的時候就要後天彌補這方面的事情,如果隔音差的話,晚上休息就沒辦法,休息好了都能聽到別家的說話聲,所以,我們一定要先了解一下天花板簡便的隔音妙招是什麼,這方面必須要重視一下,同時,還要看一下天花板的種類都有哪些。
  • 定律573 | 跳蚤效應:成功沒有天花板,管理者不要自我設限
    定律573 | 跳蚤效應:成功沒有天花板,管理者不要自我設限作者:周楠上一章節我們著重探討了「創新為首」的路徑依賴,路徑依賴的內容:跳出思維定勢。一.跳蚤效應的內容跳蚤效應:成功沒有天花板,管理者不要自我設限。很多人不敢去追求夢想,不是追不到,而是因為心裡就默認了一個"高度"。這個"高度"常常使他們受限,看不到未來確切的努力方向。作為人類,有什麼樣的目標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 天花板材料分類及選購,怎樣區分天花板的好壞?
    天花板是一座建築物室內頂部表面的地方。在室內設計中,天花板可以寫畫、油漆美化室內環境及安裝吊燈、光管、吊扇、開天窗、裝空調,改變室內照明及空氣流通的效用。不同的天花板材料適合不同特徵的空間區域,不同天花板材料製作的吊頂有不同的特徵。比如適合做廚衛空間的天花板材料的鋁扣板就有耐潮溼、易清潔等特點。在對天花板進行裝修之前,了解天花板材料有哪些以及各種天花板材料特點,選對材料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