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嘶炭火,燉一鍋純純的酸菜。夾一片輕薄透亮的五花肉片,在其中翻滾幾遭後撈起,再蘸一層濃濃的麻醬腐乳韭花香,淋淋漓漓地入口,Q彈中飽滿著東北的醇香。
對於在東北待了近10年然後來到臺灣的孫運璿來說,能吃上一頓這樣的酸菜白肉火鍋,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出生在山東蓬萊縣的孫運璿,是臺灣發展史上的風雲人物。抗戰勝利後,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孫運璿,來臺參與搶救電力設施,上世紀60年代初擔任臺灣電力公司總經理。
彼時,孫運璿找來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同學陳鑄,「我們來做家鄉菜好不好?東北火鍋!」於是,臺電的一家員工福利餐廳做起了這道「家鄉菜」,還有個很大氣的名字叫「成吉思汗廚房」。
半個多世紀過去,當年的「廚房」已經正式更名為「臺電勵進餐廳」,深藏於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75巷內。一米來寬的門臉、白底紅字的小招牌,在附近霓虹閃爍的大型燈箱映照下毫不起眼,稍不留神就會錯過。
進門入院,才知「酒香不怕巷子深」。小院深處一溜打通的平房裡座無虛席,當中一幅紅色對聯引人注目:「一份傳承三代情,百年事業正過半」。
在一屋子熱氣騰騰的火鍋香味中,年逾古稀的葉玉梅女士向記者娓娓道出東北酸菜白肉火鍋在臺灣的「因緣際會」。
「火鍋端上來,我們會告訴客人,酸菜、豆腐先下鍋,等到高湯沸騰了,先放白肉,接著吃牛羊肉,然後再吃其他東西。」操持了大半輩子火鍋店,葉玉梅對「經典吃法」輕車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