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丹麥和平分手記 | Booker不客

2020-10-18 Booker不客
 
 

很久以前,勇敢的挪威海盜駕船遠航,他的小船從冰島出發,在漫無目的的漂泊之後,他身心疲憊,恍惚之間,一片綠地野浮現在他的視野。返回家鄉後,他頗為得意地宣告世人,在大洋彼岸,發現了一塊綠色的陸地



 
同樣的故事換一個版本則大跌眼鏡。勇敢的海盜變成了被驅逐的殺人犯,綠色的陸地只是他返回家鄉的放出的噱頭。顯然,前者更具童話色彩,後者則略帶血腥,浪漫色彩蕩然無存。然而,不可否認,後者才是真實的歷史,那個號稱發現「綠色大陸」的人叫埃裡克,故事發生在985年。

那塊「綠色大陸」就是今天的格陵蘭島,「綠色大陸」的說法只是為了吸引人們到這新發現的土地,事實上它被茫茫的冰雪所覆蓋。1933年格陵蘭告別了統治它將近七百年的挪威人,丹麥開始統治這個龐大的島嶼

然而,丹麥格陵蘭的關係並不樂觀,格陵蘭的獨立呼聲迭起,雙方裂痕越來越大,一度瀕臨「分手」,丹麥和格陵蘭的緣分真的走到盡頭了嗎?不知不覺,格陵蘭自治公投已經過去十年,今天的文章,就讓我們一起述說格陵蘭和丹麥的前世今生,從而探尋「分手」背後的原因。


 格陵蘭闖入世界


埃裡克發現格陵蘭的276年後,格陵蘭開始臣屬於挪威國王1380年挪威與南方鄰居丹麥成立聯合王國格陵蘭淪為兩國共同財產1721年,埃格德經聯合王國允許,於今日的戈特霍布附近建立一家貿易公司和信義會傳道會,標誌著格陵蘭開始真正進入殖民時代

 
 
 
 丹麥-挪威聯合王國(1533年——1814年),是泛指16世紀30年代至19世紀初這一段時間的丹麥。這段時期是丹麥的『』大國時代」。由於這段時間丹麥與挪威是聯盟共主關係,並且由丹麥主導,所以也叫丹麥帝國。


1776年,丹麥政府獨攬了格陵蘭的貿易活動。此後格陵蘭的海岸對外關閉。1841年丹麥、挪威分道揚鑣,聯合王國不復存在,格陵蘭島成為丹麥的殖民地。此後丹麥挪威兩國關於格陵蘭的歸屬爭論不休,原本一家的兩國不惜為此對簿公堂,1933年,丹麥和挪威將爭端提交國聯下屬的常設國際法院訟裁,結果丹麥獲勝,取得了格陵蘭島的全部主權

 
 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簡稱國聯。成立於1920年1月10日,解散於1946年4月。1934年9月28日至1935年2月23日處於高峰時期,曾擁有58個成員國。下圖為國聯開會場景。


二戰期間,由於宗主國丹麥被德國侵佔,格陵蘭一度由美國代管,戰後歸還丹麥。1953年丹麥修改憲法,格陵蘭成為丹麥的一個州,與法羅群島一樣,在丹麥議會中也擁有兩個席位,格陵蘭終於「修成正果」,由殖民地成功蛻變為丹麥的一部分


 分手快樂


然而好景不長,格陵蘭在它作為丹麥地方州的第二十六個年頭選擇了內部自治。雖然外交、防務和司法仍由丹麥掌握,但兩者的關係,已經開始出現裂痕。長期以來,丹麥對「歐共體」的「長臂管轄」不勝其煩,1985年,格陵蘭終於邁出一步,拋開宗主國丹麥,率先通過全民公決的方式從「歐共體」中解脫出來。由此,丹麥和格陵蘭的裂痕越來越大,雙方開始一步步走向「和平分手」。

2009年6月21日,格陵蘭正式自治。一年前,格陵蘭就就自治再次舉行全民公決,四分之三的民眾支持自治。在這次浩大的公決之後,除了部分的外交和防務權力仍然掌握在丹麥手裡,其他權力全部回歸格陵蘭。至此,格陵蘭離主權國家只剩一步之遙,丹麥格陵蘭長達六百多年的緣分就要走向終點。


 努克,又名戈特霍布,是格陵蘭島的首府,格陵蘭島上最大的港口城市。面積105000平方千米,雖然全島四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定居於此,但仍只有16454人。下為努克衛星圖。


 政治「聯姻」的悲劇


如果把丹麥格陵蘭的百年關係比作一段婚姻的話,那麼它只是一段帶有悲劇色彩的「政治聯姻」。聯姻的開始就毫無「情感」可言,雙方的不合早就埋藏在各自的血液之中。

格陵蘭雖然地域廣闊,整個島嶼深陷北極圈以北,長年極寒極夜,一度成為全球最難生存的地方,但在區區數萬的居民中,因紐特人居於絕對主導。因此不論是文化、生活習慣還是宗教信仰,丹麥人都與其大相逕庭。雖然丹麥的西方文化對格陵蘭造成了影響,但許多島上的人民仍持續傳統的因努伊特文化活動,民間藝術依然風行,其中尤以皂石雕刻和鼓舞最為特色。


 

從過去數百年年的殖民歲月到如今懸而未決的半獨立狀態,經濟是牢牢將丹麥格陵蘭捆綁在一起的最有力因素。殖民時代的前夕,格陵蘭是一塊封閉的原始島嶼,因紐特人除了打魚就鑿冰,過著日復一日的單調生活。


 冰原上的格陵蘭人


隨著丹麥人的到來,西方啟蒙思想和工業革命的種子也漂過大西洋,到達遙遠的彼岸,這改變了格陵蘭人的生活,世界開始進入他們的視野。格陵蘭幾乎沒有一寸土地是常綠的,在丹麥殖民的數百年中,丹麥政府每年3.65億英鎊的撥款佔到了格陵蘭GDP的90%。從此,這種相互的利益關係成為雙方約定俗成的慣例,對於格陵蘭來說,丹麥成為其堅實的後盾,而對丹麥來說,這種經濟上的援助則可以將格陵蘭長久地納入麾下,因為格陵蘭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也是一筆划算的投資


 資源推動「分手」


進入21世紀,格陵蘭豐富礦產與石油資源的發現肯定了丹麥的做法,勘探數據顯示,僅格陵蘭島的東北部就蘊藏著310億桶的石油,這幾乎是丹麥所屬的北海地區儲油量的80倍。格陵蘭的鉛、鋅和冰晶石等礦藏具有經濟價值。1989年又發現了特大型金礦


 格陵蘭及北極地區石油天然氣資源分布狀況(灰色部分)。格陵蘭在北極地緣與資源中及其重要,格陵蘭東西岸石油天然氣儲量巨大,同時也是距北極點最近的陸地。


除此之外,格陵蘭北臨北冰洋,失去格陵蘭,丹麥將無法涉足北冰洋資源開發。這些都讓丹麥難以「割捨」格陵蘭。不少格陵蘭政治家認為,採礦和旅遊業可以為格陵蘭島帶來新的收入,擺脫對丹麥的經濟依賴。甚至格陵蘭自治政府總理金·基爾森直言:「我們希望擺脫封鎖補助金,因為我們希望獲得獨立。


 金基爾森(生於1966年11月30日),格陵蘭政治家,蘇木特黨領袖,現任格陵蘭總理。


格陵蘭雖然先後歸屬於挪威和丹麥這兩個名副其實的歐洲國家,但它本身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北美島嶼,在地理上與歐洲毫無瓜葛。格陵蘭與北美大陸僅一海峽之隔,而與丹麥則差者茫茫北大西洋,如此尷尬的地理分布也造成了格陵蘭與丹麥的逐漸疏離,格陵蘭首府努克(戈特霍布)距美國紐約不到三千公裡,距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則超過三千五百公裡。再加之島上的因紐特人與對岸的加拿大北部地區的因紐特人同根同源這讓格陵蘭人更加傾向於北美而非歐洲


 

二戰以後,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普遍衰落,歐洲列強陷入戰後廢墟,原先不可一世的殖民國家自身難保,殖民地紛紛趁機獨立,重獲新生, 僅1960年一年內,非洲就有17個國家宣布獨立,被稱為「非洲獨立年」。


 殖民時代的格陵蘭地圖


1940年丹麥被德國吞併,雖然德國對丹麥的破壞遠不及英法,但二戰結束了整個歐洲的輝煌時代,美蘇成為世界主角。丹麥無力顧及格陵蘭,格陵蘭開始走向自治。由此可見,丹麥衰落是雙方「分手」的重要原因,這是丹麥不可推卸的責任。


『 格陵蘭的未來終可期


在漫長的歲月中,孤獨與寒冷似似乎是格陵蘭人亙古不變的主題,歷經挪威和丹麥的「陪跑」與「分手」,寄人籬下不再是格陵蘭的選擇,嘗試一種新的生存方式,尋求獨立或許會迎來生機,但也充滿未知的風險。北極之地盛產童話,但現實不一定如童話般結局。


視野拓展

 《法屬蓋亞那,一個不願獨立的殖民地》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915/19/57987571_786938805.shtml
 (本文原創,未經同意轉載、盜用必究其責。轉載請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北美洲之格陵蘭,是丹麥王國的海外自治領土,意思是綠色土地
    格陵蘭(格陵蘭語:Kalaallit Nunaat)是丹麥王國的海外自治領土,領土大部分位於格陵蘭島上,面積2,166,086平方公裡,約83.7%都由冰雪覆蓋。"格陵蘭"這個名稱的意思為"綠色土地",曾是丹麥王國的海外屬地與王國內的自治體,格陵蘭在2008年的公投後決定逐漸走向獨立之途,並在2009年正式改制成為一個內政獨立但外交、國防與財政相關事務仍由丹麥代管的過渡政體。格陵蘭全境大部分處在北極圈內,氣候寒冷。隔海峽與加拿大和冰島兩國相望格陵蘭(英語:Greenland;丹麥語:Kalaallit Nunaat)格陵蘭這個名字正是這些斯堪地那維亞人所取。
  • 格陵蘭島初體驗
    2012年11月6日,格陵蘭體驗活動在丹麥駐華大使館舉行,格陵蘭工業和礦產資源部部長奧雅·納卡爾·波森先生率團出席,全面介紹格陵蘭的地理特點、旅遊文化、美食與皮草。坐落在北美洲東北部的格陵蘭島,橫臥在北冰洋與大西洋之間,全島約五分之四的面積位於北極圈內。5萬7千人生活在200餘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土地上,是「地廣人稀」一詞的最好寫照。靠海吃海!
  • 冰島格陵蘭20天全記錄,行程攻略及籤證辦理
    自從看見這些圖片就心心念念、心心念念要去這個地球上最像外星球的地方,冰島前輩說:當你已經見識過了全世界,不要忘了還有格陵蘭,人們來到這裡尋找最純淨的東西好吧,既然到了冰島,那就再加上格陵蘭北極是一片汪洋,格陵蘭是北極圈裡最大的島嶼,與冰島隔海相望極光、冰山、北極熊,馴鹿、鯨魚、愛斯基摩人,在世界盡頭等我搜索前人的遊記,在網上把這兩個遙遠的島國走了好幾遍,只是冰島的信息已不多,格陵蘭的更少終於定下20天行程:
  • 川普想買下丹麥的格陵蘭島!
    格陵蘭島是丹麥屬地,屬於丹麥王國名下的自治領之一。而網友們在社交媒體的討論比格陵蘭島和丹麥人更加激動。有人提醒川普,美國空軍最北的軍事基地就位於格陵蘭島,叫做圖勒空軍基地。為什麼還要花錢買島?2009年6月格陵蘭島正式自治,當地政府接過了原本由丹麥王國擁有的天然氣資源管理權、司法和警察權,並擁有部分外交事務權,但丹麥王國在格陵蘭的防務和外交事務上擁有最終決定權。格陵蘭三分之二的預算都來自丹麥政府撥款。
  • 丹麥的海外屬地有哪些?
    丹麥為北歐五國之一,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北部隔北海和波羅的海與瑞典和挪威相望,並與之合稱為斯堪地那維亞國家,南部與德國接壤,首都兼第一大城市是哥本哈根。世界上擁有海外領地的國家丹麥國土面積4.29萬平方千米,人口568萬(2015年數據),是一個真真切切的歐洲小國。那麼這麼一個小小的丹麥有哪些海外屬地呢?
  • 地圖看世界;丹麥跨歐洲和北美洲
    (地球各大洲的分界線)丹麥地跨歐洲和北美洲。丹麥是一個君主立憲國家,擁有兩個自治領地,法羅群島和格陵蘭。丹麥地理、政治、文化屬於歐洲。原挪威屬地格陵蘭、法羅群島轉歸丹麥管轄。後瑞典獨立,1814年在拿破崙失敗後(丹麥同法國結盟)瑞典(反法同盟國)從丹麥手中搶走了挪威(挪威於1905年再次獨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丹麥中立。
  • 一周大事記| 川普欲購島?格陵蘭拒絕!福布斯全美最佳大學榜;加州...
    格陵蘭政府發表拒絕聲明 前幾日,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再次表達了想買下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的想法。NBC新聞也證實了川普對這一收購的興趣。 在1867年和1946年,杜魯門總統當時給出1億美元的買價,但丹麥拒絕了這一提議。
  • 川普打丹麥第一島主意,丹麥人著實憤怒了
    近日,川普向丹麥提出購買格陵蘭島的事件就是體現了國家領土完整性的事件。格陵蘭島位於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面積達216萬平方公裡,是世界第一大島,也是丹麥國家境內的一個自治島嶼,除了外交,防務和司法是歸屬丹麥管轄以外,其他都是內部自治。但是丹麥對其擁有主權,同時該島擁有高度自治權。
  • 外媒:丹麥格陵蘭曾測得溫度零下69.6℃
    赫雷拉提到引用的測量數據是1991年12月22日由格陵蘭冰原上的一個自動傳感器捕捉到的,該冰原位於海拔約10200英尺的克林克(Klinck)山頂營地氣象站。該氣象站在上世紀90年代初進行了大約兩年的測量,之後被退役,並被運往南極洲進行進一步研究。
  • 丹麥從格陵蘭島帶走一批孩子,竟然是為了一場實驗
    蒂森回憶說:「那是一個美麗的夏日,兩位丹麥紳士出現在我們家。」1951 年,她和家人住在格陵蘭島的首府努克。「他們帶著一名翻譯,還有我的姐姐也在場。然後我在想:』他們在這裡幹嘛呢?』我們非常好奇。然後他們讓我們離開,開始與我的媽媽交談。他們問我媽媽是否願意把我送到丹麥,我將在那裡學習丹麥語,接受很好的教育。
  • 海鮮格陵蘭比目魚:不只是格陵蘭有哦!
    雖然種類繁多,但是有些品種我們平時接觸的很少,所以我們只要了解那些相對重要的品種就好了,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格陵蘭比目魚(格陵蘭庸鰈),想必很多朋友都吃過,不管吃過沒吃過,都跟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格陵蘭比目魚(英文:Greenland halibut,拉丁文
  • 丹麥簡介
    包括日德蘭半島的大部及西蘭、菲英、洛蘭、法爾斯特和波恩荷爾姆等406個島嶼組成,面積43096平方公裡(不包括格陵蘭和法羅群島)。南部與德國接壤,西瀕北海,北與挪威和瑞典隔海相望。海岸線長7314公裡。全境地勢低平,平均海拔約30米,日德蘭半島中部稍高,最高點海撥173米。境內多湖泊河流,最長河流為古曾河,最大湖泊阿里湖面積40.6平方公裡。
  • 丹麥國土狹小,是怎樣擁有面積第一的格陵蘭島的,和挪威有關
    說起丹麥,我們首先能想到的就是安徒生了,這可以說是丹麥的代表人物。很多人對丹麥這個國家並不了解,只是知道這個國家的童話非常有名。其實,丹麥可以說真的是小國寡民。這個國家只有四萬多平方千米,人口570多萬。但經濟非常發達,人均GDP高達6萬多美元。
  • 丹麥媒體:中國是我們的未來
    東方網11月15日消息:丹麥《哥本哈根郵報》11月13日登載署名文章《歐盟是我們的現在,中國是我們的未來——那為何我們只關注美國呢?》,摘編如下:    此前幾周甚至數月,歐巴馬和羅姆尼長期佔據丹麥各大報紙的封面。媒體上無所不在的美國大選暴露出一些問題:為什麼有關歐盟和中國的報導遠未達到對美大選的那種痴迷?
  • 遼東山東,衛戍半島 |Booker不客
    當今和平年代,遼東山東半島更多是以發達的經濟面貌呈現在國人面前,但其肩負的衛戍作用也絲毫沒有減弱。遼東山東西控黃海是守衛北京的第一道防線,遼東山東半島主體本身是第二道防線,遼東山東半島形成的內海渤海是第三道防線,港口天津及河北沿海城市是第四道防線。這四道防線的作用雖有異同,但共同之處在於衛戍首都北京,這四道防線的主要架構,便是天然的遼東山東半島及其環圍形成的內海渤海。
  • 丹麥名勝古蹟到底是怎樣的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在丹麥,大家都可以想到丹麥曲奇餅,而其他古蹟中大家可否了解過嗎,對此丹麥名勝古蹟到底是怎樣的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丹麥名勝古蹟盤點。」美人魚」銅像」美人魚」銅像, 是丹麥著名的青銅雕像.它豎立在首都哥本哈根朗厄裡尼海濱公園附近淺灘的一塊巨大花崗巖石上.1912 年, 丹麥著名雕刻家埃德華·埃裡克森根據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中的女主角雕鑄了」美人魚」銅像.人們還不清楚雕像原型是誰, 有的說是以參加當時在丹麥皇家劇院演出的芭蕾演員為模特, 有的說是以雕刻家本人的夫人為模特。
  • 丹麥就是童話的國家
    丹麥是童話的國家,除了安徒生與哥本哈根海邊憂傷的小美人魚雕像,也不要忘記了樂高玩具也是屬於丹麥。哥本哈根這座繁華而注重環境的城市,是最適合騎自行車的城市之一。丹麥在公元9到11世紀逐漸形成統一的王國。11世紀開始逐漸向外擴張,並徵服了英格蘭和挪威。1219年,丹麥國王曾經為教皇遠徵利沃尼亞的異教徒,國王瓦爾德瑪二世帶領在戰況不利下祈禱勝利,一面紅白十字的旗幟從天而降,頓時丹軍士氣大增,戰況亦大為好轉,這面旗子成為了丹麥國旗。
  • 當今世界上正在鬧獨立的地區之六十三:格陵蘭島(丹麥)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今天我們把目光從亞洲東南亞的群島國家菲律賓向西橫跨亞歐大陸,跨過歐洲來到大西洋上的格陵蘭島,來聊聊當今世界上正在鬧獨立的地區之六十三:格陵蘭島(丹麥)。到了1841年丹麥和挪威分治之後,格陵蘭島的歸屬出現了爭執,雙方都有意將格陵蘭島劃歸自己管轄,後來在1933年的國際仲裁中丹麥獲得了勝利,取得了格陵蘭島的全部主權。到了1979年,格陵蘭島實行內部自治,獲得了很大的權力,但是外交、司法和防務依舊由丹麥掌管。
  • 川普想買格陵蘭島只因「有意思」 ,丹麥首相:荒謬!
    丹麥首相梅特·弗雷澤裡克森(左)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 莫納斯攝丹麥首相梅特·弗雷澤裡克森18日回應美國總統唐納·川普的經濟顧問確認美方有意購買世界最大島嶼格陵蘭島,直言這一想法「荒謬」。格陵蘭島是丹麥自治領地,獲得高度自治權,國防和外交事務由丹麥政府掌管。弗雷澤裡克森訪問格陵蘭島期間,接受當地媒體《塞爾米特夏克報》採訪,說格陵蘭不會出售,「我強烈希望(川普)沒有當真」。川普18日向記者證實,他最近討論了購島可能性,「我有這個意向……戰略上講(購島)有意思」。他在新澤西州莫裡斯敦鎮準備登上總統專機前告訴記者,購島不是當務之急。
  • 北極熱浪導致格陵蘭島一天內融化125億噸冰
    這是格陵蘭冰蓋有史以來第二大表面融化日,僅次於2012年的熱浪,當時格陵蘭90%以上的冰蓋都經歷了某種程度的融化。從融化的背景來看,10億噸冰的損失相當於約40萬個奧運會規模的遊泳池。根據丹麥氣象研究所的數據,1000億噸相當於全球海平面上升0.28毫米(0.01英寸),專家認為在上周的熱浪中總共損失了1970億噸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