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場》回訪vol.10|羅立平:在艱難的一年裡,「理想主義者」的理想...

2020-12-23 YOU成都

2005年到2020年,麓湖從設想再到落地建成、成為「中國四大神盤」之一,已經走過了十五個年頭。

「我們正在做的事,某種意義上也是在創造歷史。」去年,《過場》對話麓湖生態城總設計師、成都萬華投資集團總裁羅立平,探討了麓湖之所以成為麓湖的原因,首次揭秘了這位偏執又兼具理想主義的麓湖操盤手在麓湖之外的故事。疫情發生後,「宅家避疫」成為了很多人的生活主題。麓湖的社區活力,讓人看到智慧島嶼被連接起來後的能量,同時也印證了2018年羅立平先生在第一屆「麓客城市創想禮」上發布群島計劃時喊出的「讓智慧的島嶼相連」的口號。

城市正在有序地成長,一年間,麓湖發生了許多「新鮮事兒」。為了塑造理想的生活場景和打造新的生活方式,麓湖認真地走進城市的脈絡中,研讀歷史與文化背後的意義。今天,我們通過線上回訪的方式,再次對話了羅立平先生,對過去一年做出回顧與展望。

●羅立平近照

回訪實錄

(回訪皆為電話採訪)

聽說您的女兒在英國讀書,疫情爆發後,您的太太和女兒是否回國?在這期間,一家人是怎麼度過的?

羅立平:我的太太和女兒在3月下旬回到中國,8月份又回到了英國,在國內的五個月裡,女兒做了一些比較有意義的事情。

我舉一個例子來講,在今年第六屆iSTART兒童藝術節上,iSTART與亞洲動物基金會為隨處可見的貓貓狗狗們啟動了「愛它 · 行動學校」項目。這個項目是iSTART與亞洲動物基金會帶領「狗醫生」「狗教授」朋友們來到美術館,和小策展人們一起討論和學習「小腳板」朋友們的二三事,並為2020iSTART行動學校兒童藝術展中與貓貓狗狗相關的優秀作品進行展覽策劃。其中有一個展廳就是我的女兒參與策展的,我覺得還是很有意義的。

●圖片由羅立平提供

作為居住者心中的理想國,在疫情發生後,麓湖對麓客提供了怎樣人性化的服務?

羅立平:麓湖的物業公司始終站在一線,非常盡職盡責,經受了很大的考驗。更重要的是,自疫情發生以來,麓湖的很多業主都自發去參與募捐,業主們自己組織了一批又一批捐給武漢的防疫物資。

在整個「抗疫」過程中,也有很多鄰裡之間互相幫助的情況,雖然都是小事,但是非常溫暖。比如,當時有的家庭買菜不方便,志願者們就會把菜買回來放在他們家門口;有的家庭沒有口罩了,一些業主們也會幫忙拼口罩給需要口罩的人,或者通過他們的渠道去採買這些防疫物資。

●麓湖業主向社區基金會進行大額捐贈,用以慰問防疫人員

●麓湖業主自發組織籌款,用以購買物資支援武漢

這些鄰裡之間的互助行為,能夠讓麓湖的每一個居民感受到文明美好的社區精神,讓大家感受到到彼此幫扶、共同抵抗外來突發事件和災難的能力,這是特別有意義的。

當然在這期間也會出現一些小問題,但是當這些問題出現以後,大家更多的是去譴責不當的行為,這也可以反向體現出文明社區的價值和意義。透過這個現象,我們看到了社區自治的功能,我們努力做的事在疫情期間也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

去年採訪您時,您提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複雜的無障礙步行系統,在2019年下半年會完成第一個圈。一年後的今天,這個系統構建進度如何?

羅立平:目前還是有少數節點有些小問題,例如一些跟市政交付的相關項目還在進行中。但我們基本可以感受到:這樣一個獨立的、舒適的無障礙系統,且它有著很好的景觀的時候,是非常有魅力的。我也注意到麓湖業主們經常會PO一些好看的照片,大家看起來都非常享受這樣的環境。

●圖片由麓湖青年社群提供

其實大多數步行體系都是為了方便,比如說無障礙步行系統也是從方便的角度,以及對弱勢群體的一個照顧。但是我們的優勢在於,能夠把這種無障礙的步行體系跟麓湖美麗的湖泊公園有機結合在一起,從而大幅增加它的使用率,並且,這也會成為居民或者外來訪問者非常好利用的社會資源。這一點所顯示的魅力,我們已經可以感受到了。

●麓湖公共步道系統

當然,我們現在仍然有很多事要做。一個網絡化的東西是取決於一個區域完整程度和完整交付程度的,但是往往一個區的發展它有先有後,所以有時候就會出現少數的「斷點」。每次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都會不斷地反省到底是哪裡出現問題了,然後重新去整改它、修復它,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我覺得景觀很像商業,商業也是同樣的道理,當你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很多新問題,就要不斷地整改,而不是一次性的簡單交付。我覺得很多空間都是這樣一個特點,景觀尤甚。

過去一年您一直傾注了大量心血的麓湖社群發展得如何?

羅立平:在今年,麓湖的社群出現了一個爆發性的增長,麓湖去年大概只有30多個社群,在疫情之後半年的時間裡,基本上一下就漲到了將近60個社群,社群數量增長了百分之七八十,勢頭是非常迅猛的。此外,關於麓湖的社群,最可喜的是出現了兩個特點:一個是年輕化,一個是男性會長的大幅增加。

首先,我覺得整個社群更年輕化了,這些年輕人組團迸發的活力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而且他們非常積極地參與各種活動,包括一些龍舟賽和體育競賽;同時,他們也做了很多鄰裡之間的聯誼活動,會組織大家去吃喝玩樂,這種年輕爆發的活力是遠遠勝過我們更早期的狀況的。

●圖片由麓湖青年社群提供

其次,很多男性會長的加入,使得社群不再像以前那樣「陰盛陽衰」了。在以前,麓湖的社群更多是文化、時尚型的,屬於比較靜態的活動。現在出現了一批動態的社群,他們喜歡運動、喜歡徒步、喜歡籃球足球和棒球,非常活躍。當然這也跟我們現在設施更好、有更多的場地有關,在前段時間,麓湖的籃球、足球場地都出來以後,我們就組織了一些聯賽,我認為,這二者之間也有很大關係。

●圖片由麓湖青年社群提供

但是同時,我們也面臨著很多挑戰。去年底我們意識到,社群的發展不能依賴於個別會長,如果會長積極又有時間的話,社群就比較有活力,但是如果會長比較忙、或者興趣消減了,社區的活力基本就消失了,甚至會出現殭屍社群。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情況就是跟組織化不夠有關。

針對這個問題,當時我們就想了一個策略,就是採取「配捐」的方式。我們基金會通過給社群配捐,支持跨社群的一些活動,我們只有把社群變成一個不單單是「屬於會長」的社群,而是變成一個組織系統,社群的活力才可以持續

還有一個問題,在當前的社群中,有一部分社群特別活躍,會長也特別能幹,但是現在的社群活動特別多,導致他們有些不堪重負,不像以前那麼鬥志昂揚,有點疲憊。所以我們還要重新檢討一下,不能過度使用少量的社群會長或少量的積極分子。當然這也跟組織化有關,如果我們有一個更好的組織化系統,它就不是幾個會長個人的事了,就會變成一個有更多組織體系支持的事了。這是我們一直在討論的問題。

社群其實就是一個生態體系,跟我們現在做的麓湖生態是一樣的,我們的團隊就是要不斷地去研究生態體系現狀是什麼、問題在哪裡。要不斷去迭代、淨化、調整它,讓它始終能夠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直到有一天這個生態越來越穩定,我們的幹預就會越來越少。雖然剛開始問題可能會很多,但是當生態慢慢穩定下來,生態體系的自我修復能力就會變得很強,這個時候才叫生態,這時我們只需要加一個少量的支撐或幹預就可以了。

麓湖的社群在蓬勃發展,外界也呈現了熱鬧的、蓬勃向上的狀況。但是我們知道內在的挑戰和問題還很多,因此依舊很小心謹慎。

我們看到,萬華正在進軍重慶。您認為成都和重慶在「水文化」上有哪些異同?萬華未來還計劃打造哪些「水城」項目?

羅立平:我覺得這兩個城市的「水文化」本身就是不太一樣的。重慶是大江,是「碼頭文化」,水是自然的、有強大能量的,我們只能夠去尊重它,不能簡單用徵服的邏輯去對待它,我們需要跟它友好相處。而成都,從都江堰開始,水是被馴化了的,所以就變成我們可以親近的關係,這兩個之間是有本質區別的。

此外,除了重慶的「麓悅江城」項目之外,我們在海南也有項目,並且已經在動工了。我們希望海南的項目成為一個系統,有多個點在不同的地方,相互之間設施和資源互相支撐,而不是通過一個超級大盤去實現整體規模優勢。客戶買了我們其中一個項目,也可以分享別的項目的資源,我覺得這也是特別有意思的策略。

●「麓悅江城」項目

點擊回放視頻

●《過場》第七期,視頻時長28′47″

羅立平

麓湖生態城總設計師

成都萬華投資集團總裁

羅平,1962年底出生,15歲上清華大學工程系,畢業後進西南設計院,兩後上同濟大學巖工程專業,1988年碩士畢業。先在南建設廳任職,後參與證券投資。90代末與郎酒結緣,2000年在郎酒集團下組建郎信投資公司並成功運作成都數碼廈投資業務,2001以職業經身份操盤4000畝的成都麓山國際社區。當麓山用近十時間成為成都房地產界「第一名片」的同時,羅平早已經開始著手麓湖生態城這一宏偉新項目的規劃與建設。

更多回訪

2020年,我們和「中國精神分析第一人」聊聊心裡痊癒

一年之後,她說,一起守住電影院這座後花園

更多過場

左右滑動圖片,點擊查看第一季1–12期《過場》

依次為:蕭易 / 戴思傑 / 當小時 / 劉暢 / 霍大同 / 呂婧 / 羅立平 / 楊婧 / 馮喬 / 朱毀毀 / 許天琪 / 劉紅燕

由「一築一事」X「YOU成都」

聯合出品

「過場」是一檔由城市生活美學服務平臺「YOU成都」與知名新媒體「築事」聯合推出的關注設計化、城市熱點與藝現象的訪談節。

一築一事

2014年創辦於成都,關注「建築與生活方式」的新媒體及創意機構。

持續探訪設計空間與設計師,推出空間志、人物圈、築事研究院等主打欄目,並將線上內容沉澱為多種載體的出品。2017年出品成都首部大體量城市指南《一築一事城市指南·成都》,並將其發展為城市系列讀本「小藍書」,其後推出《成都藝術空間》《城市的裡子:中國西區六城》《重慶》等。近年來逐步發展為「建築與生活方式」領域的研究型創意機構。

YOU成都

由談資創意傳媒運營打造的「YOU成都」,是一款擁有1000萬全網用戶的「城市生活美學」服務平臺。YOU成都以生活美學為本底,發現體驗成都,聚合「全球成都粉」。

談資創意傳媒,是成都傳媒集團旗下,由成都商報打造的以多維度、多渠道、全平臺覆蓋的新媒體產品為基礎,提供原生圖文內容、視頻拍攝、創意策劃、營銷推廣、活動執行及文創製作的綜合性創意服務供應商。

出品人丨王少華、王牧之

監製丨阿塔

策劃丨慕樹、鶴鶴

編輯丨言四

攝影丨由麓湖提供

設計丨Ada、三金ZASHE雜社、

陳霜奕談資

相關焦點

  • 談談川普的改變,以及理想主義者
    其實,這是白問,人沒得選的,人只能當一個理想主義者。只要會做白日夢的人,從原理上講,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人是具有思維能力的動物,他能假象出更好的未來以安慰自己,人腦的存在,就是理想產生的基礎。 所以,要仔細回答的問題應該是:人如何才能當好一個理想主義者?
  • 理想主義者的愛情價值觀
    但如果女孩子的性格是偏理想主義者,就是做事較執著,決定的事可能就會去嘗試一下。如果與這樣的女孩子相處或者組合成一個家庭大家的相處之道會是什麼呢。理想主義者在我認為是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的,第一種就是已經成家立業的,但是又需要在家裡照顧老人學生的理想主義者;這種農村就稍多一點,發揚傳統美德,照顧老人以及培養下一代,與愛人達成默契,分工合作。如果是單身理想主義女孩子的話,可能學有所成後也會選擇在家鄉發展工作的。
  • 一群理想主義者,敗給了理想
    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一個對夢想有極大的追求的人,而且更難得的是,他追求完一個夢想又去苛求另外一個,比如完成了樂視網、樂視大電視,樂視電影。尤其是樂視電視,真的重新定義了整個電視圈。從這點,賈躍亭做到了。這時候,他的財務是非常健康的,公司運作也很紅火,但是他又怎麼放棄折騰下一個夢想呢?
  • 理想主義者,一群孤單的人!
    世界上有多少理想主義者?數據顯示僅僅佔人口的1%。真的是一群孤單的人。有這麼一位人就是理想主義者,想必大家有所耳聞。其實,我們身邊有很多像甘地一樣,他們對理想—真理、正直、正義、美德-----是非常的熱愛,為此獻身也毫不退縮。對於這種人可以毫不猶豫的稱為:理想主義者。理想主義者大都熱情奔放,並且從不吝惜自己的讚美之情---對所有人。
  • COMPLEMENTAIR: 理想主義者的時尚冒險
    理想主義者的時尚冒險——最好的永遠是下一件  李海亮畢業於鼎鼎大名的巴黎時裝高級工會學院,這間學院堪稱歐洲時尚圈的「黃埔軍校」,誕生過華倫天奴、伊夫·聖羅蘭、三宅一生等此後聲名遠揚的知名設計師。在拿遍國內權威設計大獎、遊學歐洲並孤身闖蕩巴黎、米蘭時尚圈多年後,這位「80後」設計師決心回國創立屬於自己的設計師品牌。
  • 專訪丨尼爾·弗格森:基辛格,一位理想主義者
    不過,新近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哈佛大學歷史教授尼爾·弗格森所著基辛格傳記《基辛格:理想主義者》,卻以「理想主義者」為副標題,這裡不難看出弗格森對於傳統觀點的挑戰。實際上這部傳記分為上下兩冊,業已出版的是傳記的上半部,主要記述基辛格1932年到1968年的人生經歷,講述了基辛格早年作為難民從納粹德國移居美國,而後參軍的經歷,他在哈佛大學的所見所聞,以及他在越南戰爭中的所思所想。
  • 主播羅永浩:一個偏執理想主義者的妥協
    從新東方任性出走後,這位理想主義者一路在牛博網、培訓學校、錘子科技、聊天寶、電子菸等彼此間毫無關聯的領域裡成功敲開資本的大門。但無奈,每一次的華麗開局,最終結局都是不了了之,甚至黯然退場。圖源網絡已經將近半百而知天命的老羅的的確確是一個成功的表演家、演說家,卻不是一個好的創業家。
  • 羅立平:期待在重慶麓悅江城開啟麓客精神的新篇章
    人民網重慶9月28日電 近日,成都萬華投資集團總裁、麓湖生態城總設計師羅立平在混沌重慶「未來城市構想」的演講中,分享了《城市未來的麓客藍圖》,從精神和情感的角度探尋城市與人的關係。2020「未來城市構想」現場。 萬華 供圖一個理想的未來城市應該是怎麼樣的?
  • 理想主義者也有缺點?別人眼中的理想主義和理想主義者眼中的自己
    我們想了解柏拉圖口中的理想主義者,可以從理想主義者的各種名稱開始。理想主義者說:我喜歡哲學思考,探索道德原則和生命的全部意義柏拉圖本人就是一名典型的理想主義者,在他所創立的哲學理論當中,人的思想甚至比這個世界以及生活於這個世界上的人都更加真實。
  • 「理想主義者」 INSPIRE|探店
    在理想集團與利益集團的鬥爭中,總是以理想集團的勝利告終。細品之下,理想背後實際是很多成功要素的支撐,首先要有一份源於對所做之事的熱忱,之後才可能在利益權衡中去堅守初心,以及在過程中讓產品去無限接近完美。
  • 鄧天驥:是企業家,更是理想主義者
    兩杯清茶,一包煙,一個人沉浸於自己的企業發展理想,一個人受到情緒的感染,兩個人在湘江西岸的一個茶館裡,一直談到凌晨將近。這一次的對話,使記者感到,原來對鄧天驥的認識,要刷新一遍; 對這個企業的解讀,要站高一層。偉大集團這些年的發展,在業界是有目共睹的。但鄧天驥的發展理念、行事風格,在業界被視為超前,或者另類。
  • 外國記者採訪Ofo單車戴威:我象是理想主義者,不是商人
    外國記者採訪Ofo單車戴威:我象是理想主義者,不是商人 原標題:外國記者採訪Ofo單車戴威:我象是理想主義者,不是商人
  • 「2號人事部」創始人焦學寧:一個理想主義者的重生
    2016年底,「2號人事部」上線,接下來,在短短兩年多時間裡,這款提升人力資源服務效率的軟體,在沒有大規模推廣、僅靠口碑相傳的情況下,擁有了60萬+的企業用戶,從媒體到實業,從手機到移動網際網路,在焦學寧20年的職業生涯中,有幾個關鍵詞:連續創業者、一路跨界者、資深閱讀狂、理想+完美主義者。
  • 羅永浩:全中國最不理想的「理想主義者」
    2000年,羅永浩回到家告訴父母:我要用一年的時間把自己關起來備課,然後去一個私立學校當英語教師。後來外界許多人簡簡單單地用羅永浩學了一年當上新東方英語老師來讚美他的天才。但這一年的過程並非大家想的那樣輕鬆,羅永浩起先在家閉關背了兩三個月的單詞,然後跑到北京新東方上了一個月的課。
  • 《倪煥之》(一):一個理想主義者的末路
    而對於倪煥之來說,教書總比在電報局裡發電報強,於是便滿懷實現自己教育理想。經輾轉,到了鄉鎮地主、開明紳士富二代蔣冰如開的學校裡任教,算是與蔣志同道合,也遇上了自己的愛人江佩璋。但他卻沒想到自己所有的教育理想在現實面前都不堪一擊。倪煥之剛開始還是充滿信心的,甚至「教育」了鎮上另一個蔣姓惡霸的兒子,要求他平等對待學校的學生,這卻讓一些老師嫉妒起來。
  • 一位教育理想主義者的「失敗」
    此時此刻,我們實在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情來討論這些牛校的「成功」,我們倒是願意靜下心來,與大家分享一篇舊文,體會和感受一下一位教育理想主義者的「失敗」。編者以為,文章向我們所展示的,不僅僅是一種理想,更多的是一種召喚。題目為編者所加。
  • 理想再溫和,也是理想
    因為,在了解各國法治社會歷程之後,我非常清晰地看到兩個詞:艱難、長期。艱難,難在要有犧牲;長期,長到我有生之年都看不到理想法治社會之實現。照眼下這局勢,如果我這樣一個來自山區的青年,按照原計劃去做一個法官,大概率是被摁在地上反覆摩擦,乃至摩擦成灰。
  • 8.22一個理想主義者的約會,你來嗎?
    這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的聚會,這是一個內心安靜者的聚會,這是一個發出你內心感悟的聚會!來吧,一起參與吧!
  • 《過場》vol.12 | 劍橋男孩養成記
    其實家庭教育來自於很多方面,我們的小孩在家裡的時間、尤其是學齡前,最長是在家裡,然後才是學校。上學之後有很多時間是在父母家裡渡過,這樣的家庭教育,主要有什麼方法或是技巧,或者是要遵循什麼樣的一些原則?
  • 一個理想主義者的一生——樹上的男爵
    《樹上的男爵》是卡爾維諾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歡的一部,書裡主要講了貴族後裔科西莫男爵有一天因為不喜歡吃母親炒的的蝸牛,於是爬到樹上,在樹上生活一生的故事,以第一人稱「我」——科西莫的弟弟敘述作為展開。他像舞蹈一般在樹林裡輾轉騰挪,去和薇薇拉幽會,和同齡的孩子到後山玩耍,在樹上閱讀與思考,去借書給山中的盜賊看。長大後在樹上到有人群的地方演講,與人交流,鼓舞人們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