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到2020年,麓湖從設想再到落地建成、成為「中國四大神盤」之一,已經走過了十五個年頭。
「我們正在做的事,某種意義上也是在創造歷史。」去年,《過場》對話麓湖生態城總設計師、成都萬華投資集團總裁羅立平,探討了麓湖之所以成為麓湖的原因,首次揭秘了這位偏執又兼具理想主義的麓湖操盤手在麓湖之外的故事。疫情發生後,「宅家避疫」成為了很多人的生活主題。麓湖的社區活力,讓人看到智慧島嶼被連接起來後的能量,同時也印證了2018年羅立平先生在第一屆「麓客城市創想禮」上發布群島計劃時喊出的「讓智慧的島嶼相連」的口號。
城市正在有序地成長,一年間,麓湖發生了許多「新鮮事兒」。為了塑造理想的生活場景和打造新的生活方式,麓湖認真地走進城市的脈絡中,研讀歷史與文化背後的意義。今天,我們通過線上回訪的方式,再次對話了羅立平先生,對過去一年做出回顧與展望。
●羅立平近照
回訪實錄
(回訪皆為電話採訪)
聽說您的女兒在英國讀書,疫情爆發後,您的太太和女兒是否回國?在這期間,一家人是怎麼度過的?
羅立平:我的太太和女兒在3月下旬回到中國,8月份又回到了英國,在國內的五個月裡,女兒做了一些比較有意義的事情。
我舉一個例子來講,在今年第六屆iSTART兒童藝術節上,iSTART與亞洲動物基金會為隨處可見的貓貓狗狗們啟動了「愛它 · 行動學校」項目。這個項目是iSTART與亞洲動物基金會帶領「狗醫生」「狗教授」朋友們來到美術館,和小策展人們一起討論和學習「小腳板」朋友們的二三事,並為2020iSTART行動學校兒童藝術展中與貓貓狗狗相關的優秀作品進行展覽策劃。其中有一個展廳就是我的女兒參與策展的,我覺得還是很有意義的。
●圖片由羅立平提供
作為居住者心中的理想國,在疫情發生後,麓湖對麓客提供了怎樣人性化的服務?
羅立平:麓湖的物業公司始終站在一線,非常盡職盡責,經受了很大的考驗。更重要的是,自疫情發生以來,麓湖的很多業主都自發去參與募捐,業主們自己組織了一批又一批捐給武漢的防疫物資。
在整個「抗疫」過程中,也有很多鄰裡之間互相幫助的情況,雖然都是小事,但是非常溫暖。比如,當時有的家庭買菜不方便,志願者們就會把菜買回來放在他們家門口;有的家庭沒有口罩了,一些業主們也會幫忙拼口罩給需要口罩的人,或者通過他們的渠道去採買這些防疫物資。
●麓湖業主向社區基金會進行大額捐贈,用以慰問防疫人員
●麓湖業主自發組織籌款,用以購買物資支援武漢
這些鄰裡之間的互助行為,能夠讓麓湖的每一個居民感受到文明美好的社區精神,讓大家感受到到彼此幫扶、共同抵抗外來突發事件和災難的能力,這是特別有意義的。
當然在這期間也會出現一些小問題,但是當這些問題出現以後,大家更多的是去譴責不當的行為,這也可以反向體現出文明社區的價值和意義。透過這個現象,我們看到了社區自治的功能,我們努力做的事在疫情期間也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
去年採訪您時,您提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複雜的無障礙步行系統,在2019年下半年會完成第一個圈。一年後的今天,這個系統構建進度如何?
羅立平:目前還是有少數節點有些小問題,例如一些跟市政交付的相關項目還在進行中。但我們基本可以感受到:這樣一個獨立的、舒適的無障礙系統,且它有著很好的景觀的時候,是非常有魅力的。我也注意到麓湖業主們經常會PO一些好看的照片,大家看起來都非常享受這樣的環境。
●圖片由麓湖青年社群提供
其實大多數步行體系都是為了方便,比如說無障礙步行系統也是從方便的角度,以及對弱勢群體的一個照顧。但是我們的優勢在於,能夠把這種無障礙的步行體系跟麓湖美麗的湖泊公園有機結合在一起,從而大幅增加它的使用率,並且,這也會成為居民或者外來訪問者非常好利用的社會資源。這一點所顯示的魅力,我們已經可以感受到了。
●麓湖公共步道系統
當然,我們現在仍然有很多事要做。一個網絡化的東西是取決於一個區域完整程度和完整交付程度的,但是往往一個區的發展它有先有後,所以有時候就會出現少數的「斷點」。每次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都會不斷地反省到底是哪裡出現問題了,然後重新去整改它、修復它,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我覺得景觀很像商業,商業也是同樣的道理,當你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很多新問題,就要不斷地整改,而不是一次性的簡單交付。我覺得很多空間都是這樣一個特點,景觀尤甚。
過去一年您一直傾注了大量心血的麓湖社群發展得如何?
羅立平:在今年,麓湖的社群出現了一個爆發性的增長,麓湖去年大概只有30多個社群,在疫情之後半年的時間裡,基本上一下就漲到了將近60個社群,社群數量增長了百分之七八十,勢頭是非常迅猛的。此外,關於麓湖的社群,最可喜的是出現了兩個特點:一個是年輕化,一個是男性會長的大幅增加。
首先,我覺得整個社群更年輕化了,這些年輕人組團迸發的活力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而且他們非常積極地參與各種活動,包括一些龍舟賽和體育競賽;同時,他們也做了很多鄰裡之間的聯誼活動,會組織大家去吃喝玩樂,這種年輕爆發的活力是遠遠勝過我們更早期的狀況的。
●圖片由麓湖青年社群提供
其次,很多男性會長的加入,使得社群不再像以前那樣「陰盛陽衰」了。在以前,麓湖的社群更多是文化、時尚型的,屬於比較靜態的活動。現在出現了一批動態的社群,他們喜歡運動、喜歡徒步、喜歡籃球足球和棒球,非常活躍。當然這也跟我們現在設施更好、有更多的場地有關,在前段時間,麓湖的籃球、足球場地都出來以後,我們就組織了一些聯賽,我認為,這二者之間也有很大關係。
●圖片由麓湖青年社群提供
但是同時,我們也面臨著很多挑戰。去年底我們意識到,社群的發展不能依賴於個別會長,如果會長積極又有時間的話,社群就比較有活力,但是如果會長比較忙、或者興趣消減了,社區的活力基本就消失了,甚至會出現殭屍社群。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情況就是跟組織化不夠有關。
針對這個問題,當時我們就想了一個策略,就是採取「配捐」的方式。我們基金會通過給社群配捐,支持跨社群的一些活動,我們只有把社群變成一個不單單是「屬於會長」的社群,而是變成一個組織系統,社群的活力才可以持續。
還有一個問題,在當前的社群中,有一部分社群特別活躍,會長也特別能幹,但是現在的社群活動特別多,導致他們有些不堪重負,不像以前那麼鬥志昂揚,有點疲憊。所以我們還要重新檢討一下,不能過度使用少量的社群會長或少量的積極分子。當然這也跟組織化有關,如果我們有一個更好的組織化系統,它就不是幾個會長個人的事了,就會變成一個有更多組織體系支持的事了。這是我們一直在討論的問題。
社群其實就是一個生態體系,跟我們現在做的麓湖生態是一樣的,我們的團隊就是要不斷地去研究生態體系現狀是什麼、問題在哪裡。要不斷去迭代、淨化、調整它,讓它始終能夠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直到有一天這個生態越來越穩定,我們的幹預就會越來越少。雖然剛開始問題可能會很多,但是當生態慢慢穩定下來,生態體系的自我修復能力就會變得很強,這個時候才叫生態,這時我們只需要加一個少量的支撐或幹預就可以了。
麓湖的社群在蓬勃發展,外界也呈現了熱鬧的、蓬勃向上的狀況。但是我們知道內在的挑戰和問題還很多,因此依舊很小心謹慎。
我們看到,萬華正在進軍重慶。您認為成都和重慶在「水文化」上有哪些異同?萬華未來還計劃打造哪些「水城」項目?
羅立平:我覺得這兩個城市的「水文化」本身就是不太一樣的。重慶是大江,是「碼頭文化」,水是自然的、有強大能量的,我們只能夠去尊重它,不能簡單用徵服的邏輯去對待它,我們需要跟它友好相處。而成都,從都江堰開始,水是被馴化了的,所以就變成我們可以親近的關係,這兩個之間是有本質區別的。
此外,除了重慶的「麓悅江城」項目之外,我們在海南也有項目,並且已經在動工了。我們希望海南的項目成為一個系統,有多個點在不同的地方,相互之間設施和資源互相支撐,而不是通過一個超級大盤去實現整體規模優勢。客戶買了我們其中一個項目,也可以分享別的項目的資源,我覺得這也是特別有意思的策略。
●「麓悅江城」項目
點擊回放視頻
●《過場》第七期,視頻時長28′47″
羅立平
麓湖生態城總設計師
成都萬華投資集團總裁
羅平,1962年底出生,15歲上清華大學工程系,畢業後進西南設計院,兩後上同濟大學巖工程專業,1988年碩士畢業。先在南建設廳任職,後參與證券投資。90代末與郎酒結緣,2000年在郎酒集團下組建郎信投資公司並成功運作成都數碼廈投資業務,2001以職業經身份操盤4000畝的成都麓山國際社區。當麓山用近十時間成為成都房地產界「第一名片」的同時,羅平早已經開始著手麓湖生態城這一宏偉新項目的規劃與建設。
更多回訪
2020年,我們和「中國精神分析第一人」聊聊心裡痊癒
一年之後,她說,一起守住電影院這座後花園
更多過場
左右滑動圖片,點擊查看第一季1–12期《過場》
依次為:蕭易 / 戴思傑 / 當小時 / 劉暢 / 霍大同 / 呂婧 / 羅立平 / 楊婧 / 馮喬 / 朱毀毀 / 許天琪 / 劉紅燕
由「一築一事」X「YOU成都」
聯合出品
「過場」是一檔由城市生活美學服務平臺「YOU成都」與知名新媒體「築事」聯合推出的關注設計化、城市熱點與藝現象的訪談節。
一築一事
2014年創辦於成都,關注「建築與生活方式」的新媒體及創意機構。
持續探訪設計空間與設計師,推出空間志、人物圈、築事研究院等主打欄目,並將線上內容沉澱為多種載體的出品。2017年出品成都首部大體量城市指南《一築一事城市指南·成都》,並將其發展為城市系列讀本「小藍書」,其後推出《成都藝術空間》《城市的裡子:中國西區六城》《重慶》等。近年來逐步發展為「建築與生活方式」領域的研究型創意機構。
YOU成都
由談資創意傳媒運營打造的「YOU成都」,是一款擁有1000萬全網用戶的「城市生活美學」服務平臺。YOU成都以生活美學為本底,發現體驗成都,聚合「全球成都粉」。
談資創意傳媒,是成都傳媒集團旗下,由成都商報打造的以多維度、多渠道、全平臺覆蓋的新媒體產品為基礎,提供原生圖文內容、視頻拍攝、創意策劃、營銷推廣、活動執行及文創製作的綜合性創意服務供應商。
出品人丨王少華、王牧之
監製丨阿塔
策劃丨慕樹、鶴鶴
編輯丨言四
攝影丨由麓湖提供
設計丨Ada、三金ZASHE雜社、
陳霜奕談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