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情緒:送給孩子更好的父母

2020-09-24 淼校


家庭教育愛眼護眼親子校園開講啦

01

感恩情緒:

送給孩子更好的父母


同樣的意思,

上圖就是本文中小女孩的沙盤作品,她說:「這麼美好的地方絕對不允許有人打擾,包括爸爸媽媽,我不想發生戰爭。」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在暗中觀察父母的關係,夫妻間的親密關係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身心成長。

五年前,一個小女孩,12歲,患近視800度(-8.00D),每年加深100度左右。

問診發現沒有遺傳史,最大的問題就是性格超級內向。

每天放學就鎖在房間裡看小說玩手機,怎麼勸都不行。

後來淼校為她做了心理諮詢和沙盤遊戲,她選擇的自我形象是一位逆水行舟的孤獨老人,在她精心構建的小天地裡,不允許任何人進入。

她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戰爭。」

之後我了解到,孩子爸媽的關係非常糟糕。

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他們就都迫切地望女成鳳,過度關注孩子的學習;

而夫妻雙方的教育理念存在巨大的分歧,常常因此大動肝火,相互指責。

孩子說,每次見到這種情況,就很害怕,怕他們中有人會離開家。

她也感到很內疚,認定是因為自己不夠好,才會惹爸媽生氣。

於是,她決定把自己藏起來,或許這樣,爸爸媽媽的關係就會變好。

這個案例讓淼校感到心疼。當她的父母了解到真相後,淚流滿面,後悔不已。

通過進一步交流,他們漸漸明白,夫妻關係才是家庭的第一關係。如果家庭和美幸福了,孩子「自得天機自長成」。

受到啟發後,這對家長通過不懈的努力做出種種改變,家庭氣氛日漸回暖。

孩子隨之變得陽光自信,學習成績日漸提高,近視也沒有繼續加深。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父母的過度教育很可能會成為孩子的負擔。

夫妻間的親密關係,才是孩子學習成長的最好土壤。

我們是否可以這麼考慮:與其想培養出一個完美的孩子出來,不如先送給孩子一對更好的父母。

愛孩子就是參與TA的成長

想要快速升溫你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嗎?

想讓孩子們放下手中的iPad和遊戲機嗎?

快來 家庭教育愛眼護眼親子校園


家庭教育愛眼護眼社群

在家庭教育愛眼護眼親子校園,家長可以進入社群,跟著淼校一起學習家庭教育、愛眼護眼、心理學、學習力等教育知識。

知道並做到言傳身教,把親子關係經營的更加親密,引導教育讓孩子聽教並更好的學習、知道並做到,養成科學的用眼習慣。

家長們還可以在社群一起分享並交流育兒經驗、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學習優良的教育方式,

引導教育孩子養成更多良好的用眼習慣,在學習上、生活上更加積極向上,做一個健康幸福的好孩子!


科普知識要知曉,家長處處要身教。

孩子自身要做到,親子關係需搞好。

學校措施見實效,科學防治務提早!

相關焦點

  • 孩子想要父母陪伴,父母想讓孩子感恩,聰明的父母懂得如何愛孩子
    孩子想要父母陪伴,父母想讓孩子感恩。對於大多數中國父母來說,教育孩子就像是養牛餵羊,只要辛苦賺錢,給孩子吃飽穿暖,孩子就應該好好學習,並且感恩自己的付出。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對自己是什麼態度,自己犯了錯父母有什麼反應,想要的玩具零食能不能得到滿足,是孩子思考、分析和確立自身家庭地位、價值的主觀依據。和成年人一樣,如果孩子在家庭這個小團體內有歸屬感,那麼他的性格情緒就會自信、樂觀而堅韌;相反,如果孩子在家裡感受不到一絲一毫的歸屬感,那麼孩子,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性格,就很容易變得自卑偏激、暴躁易怒。
  • 「父母等著孩子感恩,孩子等著父母道歉」
    在這些衝突中,父母情緒激動下,指責、威脅甚至打孩子,只是為了讓孩子「好好寫作業」。不過,這樣的方式往往事與願違。有些孩子感到害怕、無助,表面認了錯,但內心非常牴觸,一有機會還是恢復原樣。還有的孩子,被父母的情緒刺激後,甚至和父母爭吵,進一步激化矛盾。
  • 讓孩子心懷感恩,是父母的必修課,感恩是一種優秀品質受益終
    其實,現實中很多孩子都像牛牛一樣,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關心別人,不懂得感恩,有時甚至會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李玫瑾教授曾說:「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成的,與父母早期的陪伴和教育方式有關,尤其是六歲前。」
  • 蘇格拉底也知道,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
    在讀《回憶蘇格拉底》這本書的時候,書中第二卷蘇格拉底和大兒子蘭普洛克勒斯就「每個人應該對自己的父母有感恩之心」這個質樸的道理進行了討論,對話的背景是蘇格拉底聽到他的大兒子蘭普洛克勒斯對他母親的抱怨,特別的是蘇格拉底沒有直接以父母的身份去告訴孩子應該怎樣怎樣,而是通過一連串簡單的提問讓大兒子蘭普洛克勒斯自己得到最後的答案
  • 父母親怎樣教育孩子學會感恩
    感恩教育從家庭、學校到社會,處處可見。家庭是感恩教育的基地,父母是第一任老師。作為父母怎樣讓自己的孩子學會感恩,讓孩子從小要有感恩之心呢?下面講個故事給大家聽。成語「一飯千金」的由來,有一個美麗的故事:為漢高祖劉邦效勞打平天下的韓信,未得志前,生活很窘迫。那時候,他常常到城下河邊釣魚,希望碰個好運氣,解決眼前的困境,但遲遲未能如願以償,韓信時常餓著肚子過日子。
  • 感恩有你 送給父母的聖誕甜點—松下食育課堂走進廈門
    聖誕在即,松下食育課堂之「感恩有你 — 送給父母的聖誕甜點」活動走進景色宜人的鷺島廈門。12月18日,松下電器聯合廈門市青少年宮、科學同盟網,為40名小朋友和他們的爸爸媽媽帶來了一節獨具匠心、生動有趣的互動體驗課,使大家度過了一段甜蜜而溫馨的午後時光。
  • 691分考入清華暑期工地搬磚:養出感恩的孩子,是父母一生的福氣
    ,最能感受幸福心理學家馬斯特有過一個長達20年的研究,他發現,從小懂得感恩的孩子,心理狀態和教育水平發育都比較好,他們也較少出現抑鬱暴躁等負面情緒。培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是父母一生的福氣。隨著生活條件變好,有一些父母對孩子有求必應,捨不得讓孩子「吃苦」,拼盡全力為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本以為能收穫一個暖心的孩子,卻不小心把孩子養成了不懂感恩的「白眼狼」。去年九月開學季,一名大一女生的求助帖走紅。
  • 孩子應該感恩父母嗎
    父母說:「一家人有什麼好感恩的?一家人說謝謝,搞得好象很生分。」孩子說:「父母養孩子,一切不都是應該的嗎?我回到家,就是來享受的。還用得著說謝謝嗎?」最可怕的是,有一等人,天天拿著放大鏡,找所謂「原生家庭」的惡,把長輩的不好無限放大,盡力地渲染生活中的不幸。
  • 更好的父母,從情緒管理開始
    父母往往在面對情緒的時候,錯誤地把情緒當作壓力,當壓力摻雜進來的時候,他們會做出很多奇怪的反應更糟糕的是,父母常常把工作的不順心、同事的糾葛,領導的壓力帶到家中,並把這樣的情緒遷怒到自己孩子身上,孩子就會成為最終的受害者。如果父母能清晰地將壓力和情緒剝離開來,準確地識別並了解情緒的價值,那他們就能像聰明人一樣用情緒幫助自己思考,用理性管理自己的情緒。讓我們先來看看情緒有哪些價值。
  • 正確的家庭教育:父母怎樣的情緒,孩子才會有更好的人生
    為人父母,情緒穩定而樂觀,才能有一個健康的家庭,才能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身為父母,如何有一個穩定的情緒呢?德國經典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一隻可愛的企鵝孩子向我們講述了它和媽媽之間的非凡經歷。
  • 孩子不懂得感恩,父母要儘量避免「鏡面效應」,培養孝順的孩子
    現代社會的多數家庭組成還是以獨生子女或兩個孩子為主,這也意味著孩子能得到更好的資源,不論是學習或是生活的條件較老一輩來說都更為優越。習慣了需求實時得到滿足的孩子,在沒有長輩引導的境況下,很難能體諒體貼父母,更別提孝順了。
  • 孩子學會感恩,是上天對父母最大的恩賜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成才,但別忘了比成才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感恩。教會孩子感恩,就等於教會了孩子應對這複雜世界的能力。常懷感恩之心的孩子,才能在這複雜的社會裡活得坦蕩自在、活得問心無愧,未來的路也才能走得長遠。懂得感恩的孩子,都不會離父母太遠。
  • 怎樣培養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怎樣才能讓孩子知道父母的辛苦付出,總不能也像我們一樣,養兒方知父母恩吧!感恩也是對生命的感謝和欣賞,心懷感恩之心,其實也有利於孩子的生活和學習。 不光是家長的付出需要感恩,學校老師、工作同事、學習夥伴的幫助都需要感恩。
  • 讓孩子變優秀,從做好這些小事開始!送給父母和孩子的行動清單
    02送給父母的行動清單改變孩子,要從改變父母開始。孩子都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所以,想要收穫一個優秀的孩子,需要先成為一個優秀的父母。3.不拿孩子和其他人比較任何孩子都有自己閃光的地方,家長最需要做的就是發現這一份與眾不同並學會欣賞。並且,有時候孩子虛榮心強也是受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4.表揚孩子的每一次進步表揚就是引導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並從中激發自信心。當父母誇獎孩子時,孩子會因為受到鼓勵而反饋給我們更好的行為。
  • 當孩子不懂感恩,父母該怎麼辦?這位媽媽的做法讓網友點讚
    父母要以身作則有人說,最成功的教育就是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孩子,最失敗的教育那就是只會講道理,只會要求別人。在生活中,父母應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孩子如何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這比說多少事實,提到多少案例更有用。
  • 教孩子學會感恩
    其實現在這樣的孩子越來越多,看不到父母辛苦的付出,沒有一點感恩之心,那是因為現在的家庭教育中,真的缺少對孩子感恩之心的培養,莎士比亞曾說過,一個不知感恩的孩子比毒蛇的牙還要尖利。今天我就分享幾個小方法來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 養育男孩,父母送給孩子四樣「寶貝」,會讓孩子更優秀
    每天晚上,父母和孩子一起讀書的氣氛,其樂融融、溫暖幸福。雖然這一家三口,住的很小,但卻活出了讓人羨慕的狀態,父母恩愛,兒子陽光開朗、內心豐盈,這對父母用書把孩子養成了精神「富二代。」作家畢淑敏說過:「讓孩子愛上閱讀,必將成為你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投資。因此,讓孩子愛上閱讀,應該是父母送給孩子的第一個「寶貝。」
  • 李玫瑾教授感悟:二十年後,孩子最感恩的,將是這樣的父母
    以父母的優缺點來分析最重要的品質。 從李玫瑾教授語錄所得感悟:簡單來說,父母最好的教育,應該從言傳身教開始。 言傳身教,而身教重於言傳,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日常環境的薰陶,孩子耳濡目染的潛移默化的改變,比「刻意為之」表現的更好。
  • 大學生給父母發「紅包」 傾述感恩
    發紅包是過年的習俗,父母會給孩子、長輩會給晚輩發紅包,在中國傳統文化裡稱之為「壓歲包」,寄託著父母和長輩對孩子的美好祝福,祈求孩子在新的一年裡平安、快樂。「我現在還是一名在校學生,並沒有經濟收入,所以我給父母的『紅包』裡並不是錢,而是我寫給父母的一封信,我們平時跟父母聊天時間還沒有跟朋友、同學聊天的時間多,往往都是『好』、『我知道了』寥寥數字,我將自己平時想跟父母說又不好意思說出來的一些感恩的話、感激的話寫成書信通過年俗『紅包』的形式送給自己的父母,表達我自己的一份感恩與回報」,張同學告訴記者。
  • 如何幫助孩子更好的管理情緒
    昨天王婧學姐在分布分享預告的時候同學們聊到了近期的一些事件,作為父母我們真的覺得特別痛心和遺憾,也真心希望未來家庭、學校和社會能夠攜手並進,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一片廣闊的天地。我今天的分享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是幫助孩子更好的識別和表達情緒,第二個部分是幫助孩子更好的管理情緒,第三個部分是幫助孩子構建穩定的情緒支持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