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孩子的牽絆,鄉村教育的守望

2020-09-17 知行合一A123


今年暑假,作為教育工作者,懷著對山區孩子的牽絆,沿著巍巍大南山,筆者一行再次踏進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店子鄉,對這裡的孩子進行家訪,走進他們的世界,了解他們的假期生活。

  剛入店子村,恰好碰到了一個男孩陪著奶奶去街上輸液。在路邊,我們詢問了他的假期生活、學習情況,並對他的學習提出具體要求。

  這個男孩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父母離異後,就跟隨父親。父親長年在外打工,他只好與奶奶一塊兒生活,成為留守兒童。交流中,他性格靦腆、內向,自律性差,缺乏關愛,但是他卻有顆向善的心。從頭至尾,他不敢大大方方地說一句話。從奶奶口中得知,這個男孩有經常不吃早餐的不良習慣,筆者便循循善誘,給他講述吃早餐的重要性,還拿出了「雞肉餅」硬塞給他。

  這時,孩子的眼眶紅紅的,他的奶奶感動得落淚了,拉著筆者的手說道:「你們老師太好了,雖然不是學生的父母,但是和父母的心一樣,我們從心裡感謝你們。」

  隨後,筆者一行還走訪了在店子村的學生劉嘉鵬、賈乙凡、秦藝文、任旭陽。每到一處,筆者都是以問候、交談、查看作業、英語輔導的方式進行家訪,並督促孩子們多讀書。

  走訪中發現,山區裡有家長陪孩子學習的很少,大多數孩子的父母不是外出打工,就是上山挖藥材,根本無暇顧及孩子。在賈乙凡的家中走訪時,得知父母每天上山採藥,早出晚歸,9歲的她只能每天吃泡麵。坐在她家院子裡的葡萄架子下,透過明亮的陽光,看著她認真讀單詞的樣子,讓在場的每個人覺得一切都充滿希冀。

  走出賈乙凡的家,來到了充滿生機的慄子坪村,見到了劉欣怡同學。各方面都優秀的她,聽到老師的誇讚,激動得哭了。父母提到這個懂事又好學的女兒,眼神裡滿滿都是驕傲。

  在寬坪村,還有4個孩子。他們早早就聚集在張靜怡的家裡等候老師的到來,屋子裡瀰漫著歡呼雀躍的氣氛,興奮之情無以言表。我看到他們圍在桌子旁,專心聽講的樣子,眼神裡流露的是渴求知識的眼神。這個質樸的場景,在我心裡是一幅溫馨而動人的畫。

  「老師,你們下次什麼時候來,我們不想讓你們走!」臨走時,孩子們充滿了依依不捨。這一聲聲親切的話語,瞬間融化了走訪老師們的疲累。

  近年來,三門峽市陝州區教體局一直秉承「辦人民滿意教育」的理念,為促進教育均衡,助力脫貧攻堅,把做好「對口幫扶」工作,實現優質資源共享,作為振興美麗鄉村的一項重要舉措。

  在店子鄉中心校,看到了煥然一新的校舍,把周圍的一切裝扮得格外亮麗。然而由於城鄉之間的教育差異,加上山區教育的相對落後,這裡的教育工作者的堅持與守望就顯得彌足珍貴。

  這裡的校領導滿懷深情地說:「我們是土生土長的店子人,守好這裡的教育,就是我們的責任,心裡也就踏實了……」正是因為這錚錚的誓言和無悔的堅守,讓這裡有了火熱的希望,也讓鄉村教育圖景有了些詩意的暢想。

  當所有人一直在慨嘆鄉村師資的缺失,鄉村生源的流失,面臨學生越來越少、教師越來越老的窘境時,大家也應該意識到:鄉村教育已不僅僅是一個教育話題,它關乎著整個鄉村文明的永續發展,更關乎著城市化與現代化衝擊下的鄉村何去何從。

  這也是實施教育扶貧的一項重要內容,如何讓鄉村的教育不再有重負與傷痛,如何讓更多的鄉村學子不再遠離故土,就能受到優質教育?

  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為教育打開了新的視野,也帶來很多機遇與挑戰。怎樣讓山裡的孩子也能享受優質教育,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在育人中獨特作用,是一項重大課題,也是教育人的責任與使命。(本文轉載自河南思客,作者、配圖、攝影均為作者李圓)

相關焦點

  • 劉紹輝:紮根鄉村 守望幸福 ▏尋找「鄉村大先生」
    深入採訪和挖掘了保定、唐山8位鄉村教師的從教經歷和優秀事跡,並刊登了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楊勇同志和保定、唐山教育行政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的署名文章,先後在《教育家》雜誌和「學習強國」上陸續進行了宣傳報導。
  • 「青商·守望」山區兒童夏令營開營
    青年企業家攜手支教志願者關愛山區兒童 「青商·守望」山區夏令營開營 華聲在線7月11日訊(湖南日報記者 蘇莉 通訊員 張光升 王景)今天上午,「青商·守望」山區兒童夏令營支教開營儀式,在城步苗族自治縣丹口鎮平林中心學校舉行。
  • 兒童文學作家參與鄉村支教,創作支教扶貧長篇兒童小說《逐光的孩子》
    書寫這些「最可愛的人」,並成為他們中的一員《逐光的孩子》以一名大學生支教教師蘇老師的視角,講述了其在鄂西山區藍溪小學支教的經歷,生動展現了支教大學生們對鄉村教育從疏離到融入,從不理解到誓死守望、陪伴並見證孩子成長的心路歷程。
  • 鄉村教育,綻放孩子最美的光芒
    這個新學期即將落成的全省首批中小學勞動教育特色項目,正是泰寧縣進修學校副校長葉雪娥在此擔任校長期間規劃的「得意」之作。「山區辦學要有特色,以特色項目為切入點,以點帶面,拾級而上,最終達到孩子身心的全面發展。」
  • 反思教育 | 對話韓嘉玲:守望鄉村的不再只是老師,而是整個社區
    鄉村教育的凋敝子姜:在查找鄉村教育相關的資料時,我們發現一個錯位:一方面,對農村兒童教育的研究,其實都在想,怎麼使他們教育城市化,怎樣消除戶籍身份帶來的城市教育壁壘;而對於農村教育的研究則在談如何振興農村教育,怎樣把教師留在農村。
  • 吉安報導:「暖新聞·江西2020」陳椏長:潛心育人 用青春書寫山區孩子的未來
    陳椏長正在做教案陳椏長為學生們演示化學實驗32年前,剛師範畢業的陳椏長堅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為了讓山區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他選擇了紮根山區,潛心育人,用青春回饋這片養育過他的土地,做最平凡的山區教師。化學對初三的學生來說是一門新學科,老師也是一個新老師,為拉近師生的距離,消除學生的緊張和焦慮,陳椏長經常上戶家訪,和家長坐一起聊聊家常,為孩子共同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家長萬海紅告訴筆者:「陳老師在我們龍岡教書已經有幾十年,化學方面經驗比較豐富。他經常會到家裡面來家訪,所以我的小孩子在他班上學,我們是比較放心。」
  • 山區,一樣能夠給孩子創造好的教育
    她決定讓剛剛結束中考的孩子去沙縣一中就讀。「之前之所以寧願每年多花幾萬元讓孩子出去讀書,是因為沙縣教育環境比較鬆散,擔心孩子學業上不去。」黃女士說,這幾年,沙縣的教育環境教育資源越來越好,孩子留下來讀書放心了。7月24日,高考放榜,沙縣教育再次刷新歷史紀錄。
  • 主題教育進行時——陳錫全:紮根山區42年 做山區孩子的幸福守護者
    車坊小學是餘川鎮一所七村聯辦的寄宿制山區小學,現有學生368人,十個教學班。
  • 三明泰寧:鄉村教育,綻放孩子最美的光芒
    從教30年的泰寧鄉村學校校長葉雪娥,以特色項目為切入點辦學,以點帶面,拾級而上,最終達到孩子身心的全面發展。以「校內勞動、家務勞動、社會勞動」三大主題進行校本課程的深入研發和實踐,從一年級至九年級呈現多元、循序漸進的序列安排勞動內容。鄉村教育不可能把每個學生都教成好學生,但是可以把好的教育給學生。
  • 用最美品質照亮山區孩子前行的路
    當他們看到龍坪鎮中心村小學的學生們用不上電腦時,孫老師積極奔走,與北京賽晶集團取得聯繫,為中心村小學捐贈了8萬元左右的20臺電腦;阿里巴巴公益天天正能量基金了解到朱敏才夫婦的投身教育事業的善舉後深受感動,決定資助10萬元,為小學龍坪鎮中心村建設起了學校食堂和宿舍……一天的耕耘,就能為孩子託起一天的希望;一次善舉,就能為山區孩子帶去一份溫暖。
  • 情系偏遠山區,WiFi萬能鑰匙公益助力山區教育
    由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原因,我國中西部地區尤其是一些偏遠山區,網際網路並沒有完全觸及到基礎教育中。連尚網絡旗下產品WiFi萬能鑰匙與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共同發起的「夢想鑰匙」公益項目,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公司的長項與優勢,創新性地採用「網際網路+公益」的方式,為偏遠貧困地區中小學校免費連接無線寬帶網絡,讓師生們通過網絡接觸到外界優質的教育資源,不失為一種精準的教育扶貧方式。
  • 知識改變命運,貧困山區家庭的孩子,該如何教育?
    每個人的原生家庭都各有不同,家庭狀況也會對每個孩子造成影響,但是對於大部分的家庭來說,仍然要靠知識來改變命運,並且這也是改變命運相對公平的方式了。有的同學出生就可以看到未來,而有的同學出生就輸在了起跑線上面,但是希望這樣的同學千萬不要氣餒,更不要自卑,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一篇《讀者》中的勵志文章《小蘭高考》,讓人受益匪淺,也給很多貧苦的家庭孩子帶來希望。
  • 普惠教育在發展:更多優質啟蒙教育資源輸送到山區
    影片展現了印度教育資源不平衡,無法真正實現普惠教育的現狀。 實際上,中國城市與山區教育資源也存有差距,很多偏遠山區的孩子從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不過,隨著今天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和各類在線教育、數位化教育App產品的日漸普及,更多優質教育資源得以向三四線城市和貧困地區輸送,讓山區的孩子逐漸也能和城市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一起享受普惠教育的陽光。
  • 湖南文理學院:情系山區教育 關愛山區孩子
    教育扶貧活動現場。該校英國外教、「洋雷鋒」詹姆斯現場為孩子上課。紅網時刻常德9月14日訊(通訊員 袁勇軍)9月9日,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湖南文理學院校長龍獻忠帶領部分教師來到張家界市永定區謝家埡鄉中心完小開展教育扶貧活動,為50名山區小學生送去新學期學習用品,並勉勵他們好好學習、健康成長。
  • 鄉村教育需更多「媽媽的教育」
    她紮根貧困山區30餘年,恪守清貧,傾盡半生心血開蒙啟智、教書育人,將知識的種子播撒在大山深處,點亮孩子們不一樣的明天。在學生們眼中,丁海燕是老師,更像媽媽。她從教30多年,幾乎一直吃住在學校。每天從一睜眼忙到熄燈,滿眼滿心都是學生的事兒。從1999年以來,她所任教的村子有40餘名學生考入大專及本科院校,成為全縣走出大學生最多的村子。
  • 河北:山區教育扶貧折射「扶貧之路」困境
    教育扶貧是中國扶貧攻堅戰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在代際間傳遞的重要途徑。河北省石家莊市自2011年啟動的「山區教育扶貧工程」,旨在讓該市山區6縣的孩子下山讀書、就業,引導家長融入城鎮,改變當地的落後與貧困。
  • 途遠守望田園民宿亮相陝西楊凌首屆鄉村文化旅遊節,喚醒鄉愁記憶
    10月22日,陝西楊凌首屆鄉村文化旅遊節暨守望田園精品民宿運營啟動儀式在五泉鎮王上村舉行。楊凌區委、區政府相關領導單舒平、陳輝、李永東、楊飛、樊兵出席啟動儀式。守望田園作為途遠落地陝西的首個鄉村振興項目,途遠CEO石紹東與政府領導共同為守望田園精品民宿項目揭牌。
  • 中國第一份偏遠山區數字教育現狀調查-中國,第一份,偏遠山區,數字...
    在鄉村小學普及計算機教育,進行信息化教學的改造,其實最大的問題還不是硬體設備和師資力量,而是山區孩子們對於計算機完全陌生,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在記者的調查中,德威小學95%的學生家中都沒有電腦,高達一半的比例甚至沒有電視機,像陳璐這樣家中連收音機都沒有的家庭同樣佔到了15%。
  • VIPKID英語「網際網路+」在線教育的模式正在改變鄉村教育
    由於地理經濟等各方面的原因,鄉村的孩子想要接觸到優質的教育,往往困難重重,然而網絡科技與教育相遇後,給了鄉村孩子更多接觸優質教育資源的機會。
  • 鄉村教師,點亮大山的教育之路
    一個月後,樂隊抵達這所地處貴州六盤水山區的海嘎小學,和孩子們一起用音樂點亮夢想。偏遠山區的孩子與中國有名的搖滾樂隊,通過一條短視頻結緣,引來無數讚嘆。背後,是一代鄉村老師持之以恆的奉獻。人們總是把教師比喻為「春蠶」、「蠟炬」。但在貧困山區,鄉村教師更像是一粒粒撒播在大山裡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