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比科爾海域貝類檢出赤潮毒素,貝類海鮮被禁止食用

2020-12-20 北京日報客戶端

12月5日,菲律賓比科爾地區漁業和水生資源局(BFAR)發出警告稱,在呂宋島東南部比科爾地區的索索貢省和馬斯巴特省的沿海地區,漁業和水生資源局工作人員在貝類中發現了赤潮毒素,因此要求禁止在這些地區採集、出售和食用貝類海鮮。

漁業和水生資源局局長尼爾森·比恩(Nelson Bien)表示,工作人員對來自索索貢省索索貢灣和馬斯巴特省阿西德灣的貝類樣本進行了實驗室檢測,結果顯示樣本對麻痺性貝類毒素呈陽性反應。

比恩稱,出自這些地區的磷蝦和所有種類的貝類,例如青口貝、牡蠣等,均不可食用;來自這些地區的魚類、螃蟹和魷魚可以食用,但是必須清除所有內臟,並在烹飪前徹底清洗。

漁業和水生資源局發言人諾妮·伊諾娃(Nonie Enolva)則表示,在馬斯巴特省已有一人因食物中毒而死亡,具體情況相關部門正在調查。

相關焦點

  • 福建連江和石獅海域發現有毒赤潮:海水呈棕色,貝類儘量別吃
    赤潮高發期沿海水質毒性強為確保群眾飲食安全,有效預防貝類毒素,福建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提醒廣大群眾:各經營企業、餐飲單位、消費者在購買貝類等水產品時,應選擇去大型、正規的超市或市場購買,儘量避免購買來自赤潮地區的貝類。沿海地區的消費者在赤潮毒素暴發高峰期不要採捕和購買食用野生的貝類。
  • 淡菜裡檢出貝毒素,舟山抽查貽貝等貝類海產品
    原創 舟山網 舟山網消費警示:近期,嵊泗縣東部海域赤潮頻發,受赤潮影響,
  • 石獅東埔海域發現赤潮 市民請謹慎選購海鮮
    近期,市民要謹慎選購海鮮尤其是貝殼類海鮮。6月7日,石獅東埔漁港附近海域發現面積約為1平方公裡的有毒赤潮。目前,肉眼已看不見相關海域的赤潮,但相關部門尚未發布赤潮退去的消息。  根據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發布的《福建省赤潮災害信息》,本次在東埔漁港附近海域發現的有毒赤潮,面積約為1平方公裡,赤潮水體呈暗紅色條帶狀分布。事情發生後,石獅市已按預案要求啟動赤潮災害二級應急工作程序。  6月8日,石獅市召開赤潮災害防控緊急會議,成立應急領導小組展開各項工作。
  • 福建多個海域發生赤潮!廈門的水產品還能吃嗎?監管部門這樣說
    無毒赤潮一般是無害的;而有毒赤潮中的赤潮生物能夠生泌麻痺性貝毒、下痢性貝毒、神經性貝毒等毒素,人類一旦食用就易引起中毒反應。注意!由赤潮引發的貝類中毒是一種毒性較強的有機毒素貝類毒素可致死!貝類中毒有這些症狀一旦食用含有麻痺性貝毒的貝類,毒素很快釋放在體內釋放,引起人體神經肌肉麻痺,輕者出現口唇麻木和刺痛感、四肢肌肉麻痺等症狀,重者可導致呼吸肌麻痺而死亡。
  • 為什麼四五月份海虹等貝類要少吃?來聽專家怎麼說
    赤潮爆發,為什麼要少吃海虹等貝類?海虹中毒的內在原因赤潮是海水中的浮遊生物(微藻)暴發性增殖或集聚引起水色變化,危害漁業與生態環境的一種現象。主要發生在近海海域,赤潮的水色依形成時佔優勢浮遊微生物的種類而異,有呈粉紅色、醬紅色、黃褐色甚至綠色,赤潮的海水帶有腥臭味。
  • 多吃貝類的好處? 貝類海鮮如何挑選 ?
    貝類海鮮營養高 如何正確選購食用貝類海鮮的種類有很多,要怎樣挑選呢?無論是挑選還是吃都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這樣才不會影響到身體健康。 多吃貝類的好處有: 1、健腦:富含碳水化合物,維持大腦功能必須的能源。 2、明目:富含鈣,增加眼球壁的彈力,防治近視的發生與發展。
  • 淡菜被檢出毒素超標!福建人常吃
    愛吃海鮮的人近期千萬別碰這東西!這個地方檢測發現含有對人體貝毒素超標的貽貝!管理局發布提示此次貝類毒素的產生來源於赤潮嵊泗縣食安辦特此發出消費警示食用貝毒素超標的貝類可能引發食物中毒提醒廣大群眾近期不要採集、購買養殖貽貝和野生貝類「毛娘」
  • 36個村民食用青口中毒,老廈門解密比蛇毒厲害80倍的貝毒!
    五月的夏天正是貝類肥美的季節,像青口、花蛤、海蟶等常見的貝類海產紛紛登上廈門人的餐桌,可就在廈門隔壁的漳州卻爆發了食用貝類中毒的事件。6月8日,漳州漳浦縣佛曇、赤湖鎮多人因食用青口(淡菜、貽貝)中毒,出現頭暈、嘔吐、四肢麻木等症狀,部分緊急送往漳州救治。幸運的是,沒有人員出現生命危險,漳州全市已經暫時禁止製售貝類食物。
  • 織紋螺中毒續:赤潮時牡蠣、淡菜應謹慎食用
    織紋螺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毒素是麻痺性貝類毒素(PSP),此海藻毒素毒性高且無法再烹飪過程中消除。食用含有此類毒素的海鮮中毒,死亡率較高。【記者教你辨認織紋螺】  有毒藻類從何而來?其他海鮮是否也會攝食此類海藻?市民如何避免食用到含有此類毒素的海鮮呢?
  • 最近慎食這類海鮮
    網絡配圖貝類本身不含毒素,但有時貝類因濾食有毒藻類後,毒素會蓄積在其體內,而致使貝類含有毒素。毒素汙染主要發生在沿海地區,與赤潮關係緊密。麻痺性貝類毒素這是我國海洋赤潮毒素中最常見的毒素之一,約佔藻毒素引起中毒事件的87%。這各毒素遇熱穩定,易被胃腸道吸收,且難以被人的消化酶所破壞,人一旦食用,很快釋放並呈現毒性作用,引起人體神經肌肉麻痺,輕者出現口唇麻木和刺痛感、四肢肌肉麻痺等症狀,重者可導致呼吸肌麻痺而死亡。目前尚無特效解毒治療方法和藥物。
  • 春夏季如何保證貝類食用安全——訪貝類研究專家、中國水產科學...
    但是不少消費者對貝類水產品並不了解,怎樣才能既飽口福又保證安全呢?日前記者就如何保證春夏季貝類消費安全的有關情況採訪了貝類研究專家、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李傑人。  李傑人:我國貝類年產量達1000多萬噸,貝類以其鮮美的口味,豐富的營養,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為了確保貝類水產品的食用安全,我國政府有關部門做了大量工作。
  • 食用淡菜、青口貝可能中毒?專家回答來了
    每年四五月,食用「淡菜」、「青口貝」造成食物中毒的事件也不少。「淡菜」、「青口貝」,是北方常見的食用性貝類,浙江與上海地區將其煮熟後的幹製品稱為淡菜。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教授陳舜勝告訴記者,食用海紅容易引起中毒,主要是因為海紅等一些貝類生物食用了有毒物質,然後在體內蓄積毒素造成的。
  • 除了海虹,這種海鮮也不能吃
    我國部分海域發生的赤潮導致貝類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加大。曹妃甸區市場監管局溫馨提示:為避免發生貝類食物中毒事件,暫時禁止銷售食用海虹、花蛤和謹慎銷售、購買、食用其他貝類!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暫時禁止購進海虹、花蛤,其他貝類產品要查驗產地證明或者購貨憑證、合格證明文件,留存入場銷售者的營業執照或者身份證複印件,並承擔購買者食用後中毒賠償等相應法律責任。
  • 近期慎食這種海鮮,會引起中毒,嚴重可致命
    ……前幾天唐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食用海虹安全警示秦皇島山海關區政府也發布緊急通知檢測出其貝類毒素超標4倍以上提醒消費者近期不宜食用海虹消息一出氣味及味道上與沒有受汙染貝類並無分別靠外觀或氣味都無法辨別貝類是否有毒並且貝類裡的毒素非常耐熱一般的烹調或蒸煮方法都不能消除毒素吃後中毒怎麼辦?
  • 這種海鮮近期要少吃!多產地均發布預警
    愛吃海鮮的朋友們注意了!最近有人發朋友圈稱「食用海虹也能中毒」,這事是!真!的!河北秦皇島已經出現相關病例,喜歡吃海虹的親,千萬要注意了!海虹是什麼?海虹是什麼?一看照片你就知道!據河北省水產養殖病害防治監測總站提供的秦皇島市山海關海域海虹(貽貝)養殖區4次貝類毒素預警檢測結果顯示,2019年3月20日至4月8日麻痺性貝類毒素含量隨時間逐次升高,4月8日抽取的樣品麻痺性貝類毒素含量平均值高達2088MU/100g超過了400MU/100g的判定限值4.22倍。
  • 這個地方貽貝發現毒素!食安辦發布通告!不要採集購買...
    愛吃海鮮的人近期千萬別碰這東西!這個地方檢測發現含有對人體貝毒素超標的貽貝!福建作為食用貝類致麻痺性貝毒中毒高發省份,建議居民在未來氣溫高的季節,需要保持警惕,密切關注新聞報導,不自行採集高發貝類品種食用,不在非正規超市及集市外攤點購買貝類,發現中毒立即前往醫院就診搶救。貽貝本身並無毒,體內毒素一般通過攝食有毒單胞藻,在體內富集形成。
  • 貝類海鮮大掃盲,寧海人你認識幾種?
    不過你吃過那麼多貝類小海鮮,你認識它們嗎?這篇文章將把常見海鮮貝類的科學名告訴大家。不過在開始之前,我要現簡單說一下貝類的毒性問題。 首先,所有的帶殼的軟體動物都是可以食用的。有的螺如芋螺有毒,是指它們咬人後人會中毒,但人吃它們的肉並不會中毒。 但!是!我們不得不說,近年來,關於食用軟體動物中毒的事件越來越多。
  • 青島常見食用貝類圖鑑
    能吃好吃的貝類很多,青島市面上大概有近30種,有的司空見慣,有的則驚鴻一瞥,可遇不可求。
  • 近期謹慎食用!
    成因解析 受海洋赤潮影響 據悉,龍海市個別鄉鎮也發生類似中毒事件。 今天上午,龍海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發出一份緊急通知,要求加強疑似受赤潮汙染的貝類水產品採捕加工流通監管。
  • 疫情期間海鮮網售火了!多地緊急提醒:這種海鮮近期謹慎使用
    海虹有毒,主要是由於海虹食用了一種具有毒性的赤潮(含有麻痺型貝毒)之後,毒素在其體內蓄積所導致的。這類毒素比較特別,它們極耐高溫,家中普通的加熱方式並不能降解毒素;就算是吃了已經烹調過的海虹,也可能會導致食物中毒。毒海虹中含有的麻痺性毒素毒性很強,和河豚毒素、織紋螺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