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民要謹慎選購海鮮尤其是貝殼類海鮮。6月7日,石獅東埔漁港附近海域發現面積約為1平方公裡的有毒赤潮。目前,肉眼已看不見相關海域的赤潮,但相關部門尚未發布赤潮退去的消息。
根據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發布的《福建省赤潮災害信息》,本次在東埔漁港附近海域發現的有毒赤潮,面積約為1平方公裡,赤潮水體呈暗紅色條帶狀分布。事情發生後,石獅市已按預案要求啟動赤潮災害二級應急工作程序。
6月8日,石獅市召開赤潮災害防控緊急會議,成立應急領導小組展開各項工作。
根據情況,石獅市市場監管局第一時間發布風險提醒,鴻山鎮市場監管所執法人員迅速趕往東埔農貿市場進行檢查,嚴格查閱進貨單據,告知消費者儘量避免購買、使用來自赤潮地區的海產品。石獅市市場監管部門提醒各經營企業、餐飲單位、消費者在購買海產品時,應選擇去大型、正規的超市或市場購買,儘量避免購買來自赤潮地區的海產品。如發現誤食,出現中毒症狀,請儘快就醫。
監管部門提醒消費者,在烹飪海產品尤其是貝類時,一定要煮熟煮透,高溫下會大大降低微生物汙染所造成的食源性風險;避免食用貝類內臟、生殖器及卵子等發黑的部位;儘量減少食用頻率,單次食用量不宜太多。
赤潮的發生,首先破壞了海洋的正常生態結構,因此也破壞了海洋中的正常生產過程,從而威脅海洋生物的生存。
其次,有些赤潮生物會分泌出黏液,粘在魚、蝦、貝等生物的鰓上,妨礙呼吸,導致窒息死亡。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攝食後能引起中毒死亡。人類食用含有毒素的海產品,也會造成類似的後果。
再次,大量赤潮生物死亡後,在屍骸分解的過程中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環境缺氧,引起蝦、貝類的大量死亡。(記者 陳玲紅)